单元主题背景下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研究
2023-04-06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430072
张 念(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430072)
单元主题教学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注重知识整体结构和统筹安排。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线选择一篇或者两篇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将整个单元的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讲读、练习、思考等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单元主题教学理念为基础的小学英语文本解读教学的核心是通过文本信息的整体化以及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锻炼,逐渐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真教育”的教育理念。
一、 文本解读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文本解读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文本解读在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应当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结合语言、语篇、情境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感受作者用文本所表述的内涵,分析作者的情感。解读的基础定义是理解和阅读,是由读者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现代哲学认为文本解读是在理解和阅读的基础上将意义转换到自己的世界中,是一种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感受。无论如何界定文本解读的概念,其代表的都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互动,是读者为了理解文本的内容所进行的活动。
二、 当前小学英语文本解读教学面临的困境及产生的原因
1.部分教师缺乏变通思维,文本解读意识较低
新课改、新高考政策的出台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发生改变。但当前传统应试教育对英语教师的影响较大,陈旧的教学理念、单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缺乏变通思维的具体表现。文本解读并不只是阅读和理解文本信息,应当将自己的思想代入文本中,感受作者所表述的内涵和情感。但在缺乏变通思维以及文本解读意识较低的情况下,教师只能够从文章中解读出冰冷、无趣的内容,难以体现文本信息的内涵,也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上述情况的最根本原因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当前教育大环境。应试教育理念限制了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师难以提升综合素质,缺乏关键的文本解读意识。
2.文本解读教学忽视对文章体裁、篇幅结构的分析
文本解读是针对文本内容、体裁、篇幅结构等多方面展开分析和理解。但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度注重对文本内容、词篇的解读,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了打下坚实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英语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教学时,如果只注重基础内容的解读,会限制学生的理解能力成长,使学生忽略内容之外的重要事物,甚至会对学生的眼光、未来的规划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教学核心不应只是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应当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为基础的全方位教学,而文本基础内容的解读并不具备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的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自身对体裁和篇章结构观念的理解不够充分,教师自身并不具备较强的文本解读素养,难以针对性地开展解读。
3.英语文本解读不够全面,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文本解读的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应用等综合能力。但在当前小学英语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并不会留出太多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学生只能了解文本的大概内容,对基础理念、内涵、思想感情还未了解便跟随教师的讲解思路开始学习。而当前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压力较大,很难专门抽出时间对文本进行解读,英语教师虽具备较强的解读能力,但在一心多用或者解读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教师很难理解文本中的思想感情,难以将文本主旨串联在一起,导致设计的问题单一、逻辑性较弱,过于肤浅。学生本身缺乏对文本整体的把握,文本解读难以深入,学生的解读会始终停留在文本的表象。
三、 单元主题背景下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的教学实践
1.教师积极提升自身文本解读能力,树立单元教学观念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本话题内容丰富,覆盖多个方面,且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明确的划分,教师只需要以单元为基础进行深度的文本解读,确定文章内容、体裁、篇幅结构、情感内涵等内容即可提升文本解读教学的有效性。但当前小学英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并不具备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甚至不具备基本的单元教学观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主动提升自身文本解读能力,带领学生领略文本之美,和学生一起深入挖掘文本内容。
2.厘清单元主线,深入解读文本
小学英语课程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线,教师可以主线为基础推进文本解读教学。英语课程中的阅读文本极其丰富,各类体裁都可能出现,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其中的内容涉及生活、文学、政治、科技等多个方面。根据单元主线,学生的学习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基础理解和掌握阶段,其次是变化的理解和运用阶段,最后是独立的思考和延伸阶段。以此为主线,学生想要完成文本解读,需要掌握基础的词汇和语法,能够独立地完成翻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将同一个单词或者语句放置在不同语境中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文本信息的变化性。
具体来说,英语文本解读包括解读文本语言、解读文本信息、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以及解读文本蕴藏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呈现形式。解读文本语言意味着理解和学习文本信息中心的语言知识,并利用文本的语境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相似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实现以旧带新,帮助学生落实语言知识的学习。简而言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在语篇中理解句意,使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同时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
解读文本信息则意味着学习者需要针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理解文本的深层意义,不断提升自身解读能力。文本信息可分为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表层信息主要包括明显的话题、事实、观点、人物、事件等。深层信息则包括文章主线、逻辑关系、转折点、假设等,这部分信息会因人而异,也正是这一点增加了文本解读的内涵和趣味。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篇英文故事,针对性地进行提问:(1)What is the story line? (2)What are the main roles? (3)Summarize the story in one sentence.这些问题是针对文本信息的表层解读,本身较为简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内容。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解读,例如,(1)What's interesting about the story? (2)Express your opinion and confirm it.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英语文本解读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将解读教学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如引导学生通过解读理解文章大意并产生联想和思考,推测后续的内容信息。这一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文本解读教学的开展。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深层解读,使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主题、作者意图等深层信息。
解读文本蕴藏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呈现形式是文本解读教学的核心之一,也是学生综合素养成长的基础。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对话内容较为丰富,其中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如人物传记、经济、政治、媒体等。这些内容在辅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同时,能够将各国风情、特点以英文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作者蕴藏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呈现形式,磨练学生的意志,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3.剖析文本主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
文本信息通常有明确的主旨,其中的内容会因为主旨而变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文本信息甚至问题都是固定的,教师在选择内容以及设计问题时并不会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只会将重点放到内容以及问题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上,将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转变为由教师带领的、生拉硬拽的教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文章主旨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问题的设计,以问题引领学生前进,保证学生的自主性。另外,问题设计的逻辑性要强,层次要分明,由易到难,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帮助学生理顺思维。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的英文版进行解读时,可以在教学设计环节剖析文章主旨,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解读。首先,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对这篇童话故事的熟悉程度,在确定学生并未深度解读文本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主线和分段进行问题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在开篇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通过与路人的对比展现出小女孩的性格,再次强调小女孩处境的艰难,为后续的内容做铺垫。文章多次使用对比和虚实结合的写法,用简单的文章将景象直接呈现在阅读者面前。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并不会考虑这一部分,这是文本解读教学开展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活跃度的关键。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1)Have you read the little girl who sells matches? (2)Can you summarize the story in English? (3)What spiritual connotation does the story of the little girl selling matches express?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文本的解读会越来越深入,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4.深挖文本内涵,构建单元的语言情境
文本解读可分为浅层解读和深层解读,浅层解读只能了解基础的文本信息、概念等内容,深层解读则需要厘清主线、分析协作关系、做出假设、验证假设、对文章进行评判等。深层解读是文本解读教学的核心,但学生解读能力较弱,很难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深入挖掘小学英语的文本内涵,并以概念化的形式构建单元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探索,帮助学生产生深层角度,进而增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 结语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够将知识点统筹规划起来,对教师的知识梳理能力要求较高。文本解读是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合理的文本解读能够使学生更快速地理解文本信息,使学生产生正向的延伸想象。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英语文本解读可以将两者优势融合到一起,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等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