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角度下国企内部控制策略研究

2023-04-06丁瑞英

经营者 2023年1期
关键词:财务财务管理信息化

丁瑞英

(日照市园林环卫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日照 276800)

一、引言

进入新时期,国企改革也进入全新的阶段,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也不断涌现。财务是国企关注的重点,其对国企生存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现阶段,经济环境更为复杂,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也存在比较显著的问题,导致国企内部控制效果不够理想,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国企内部控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国企的经济效益。内部控制是降低国企财务风险的突破口,国企应当把握管理要求,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

二、国企内部控制的意义

国企改革期间,财务管理是改革重点,受到国企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国企运营期间,企业运营策略、资金及技术水平等因素会对财务工作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随着产业政策及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应收账款总量及营收规模等也会发生变化。国企营销质量间接影响财务状况,产品处于卖方市场,财务与资金面比较宽松,而产品处于停滞状态,则会导致资金回笼慢[1]。国企新增项目后,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相关的财务费用也会随之增加。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应当立足运营角度分析并合理管控财务风险,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将国企的内部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财务资金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点,所以应当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规避市场风险、政策风险、项目风险,促进国企健康稳定发展。

三、国企内部控制风险类型及特点

(一)国企内部控制风险类型

财务风险非常常见,国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是合理管控各种风险,从而达到国企的战略目标。从国企财务风险的角度来看,财务风险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如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会降低,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国企在选择货币资金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处角度不同,面对的财务风险也不同。内部控制应当对控制财务风险引起重视,从分散财务风险的角度出发,内部控制涉及的财务风险包括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结合企业的风险类型,财务风险包括自然风险与人为风险,但自然风险具有预见性,人为风险是政治、经济风险,往往不可控。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内部控制中的财务风险包括不可控风险及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是无法控制的风险,人为控制的效果不明显。而可控风险是通过人为干预等就可以控制的风险,进而减轻企业损失及风险产生的危害[2]。

(二)国企财务风险的特点

内部控制中的财务风险包括多种类型,且风险存在共性。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应当强化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从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风险客观存在,企业无法完全规避风险。同时,财务风险还具有不确定性,国企经营与业务活动开展效果息息相关,各项活动的开展均具有不确定性,无法确定以哪种模式出现。财务风险往往会让企业蒙受较大的损失,国企在发展过程中须合理管控风险,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国企财务风险增加,会导致资金大量流失,甚至影响国民经济走势。财务风险具有系统性,它存在于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又具有可控性,以多样化的方式控制风险,是构建内部控制策略的关键。

四、国企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问题

在国企内部控制过程中,管理理念及管理制度至关重要。若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也会遇到风险控制问题,具体如下。

(一)未及时更新管理理念

国企缺乏现代化内部控制理念,会阻碍国企的现代化发展步伐。比如,在国企内部控制中,根据财务工作要求,要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并投入大量的资源,耗费较高的成本。部分国企为节约成本,仍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有效利用企业内部财务资源,限制了企业发展[3]。部分国企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并未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国企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往往侧重于经营发展策略,无法优化内部控制中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不到位,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国企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占较高比例,并且由国家实际控制的企业,享受国家的资金及政策倾斜。国企管理人员与职工对风险认知不足,并未重点分析风险,而是采取陈旧的管理模式,内部控制体系老旧,无法有效协调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构建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并不严谨,管理模式流于形式,加剧了国企内部控制风险。

(二)未建立财务监督机制

在发展过程中,国企必须通过科学、现代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然而,部分国企并未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缺乏内部监督管理体系,企业内部沟通效率低下。在此背景下,企业部分财务数据失真,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导致企业破产。由此可见,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是阻碍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内部控制中,财务风险具有不可控性,若国企内部审计及监督不到位,自查及纠错能力较低,再加上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就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的闭环管理,严重削弱内部控制效果。同时,不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也无法落实责任制,使得国企内部控制的规范性不足。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

国企使用先进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在内部控制中关注会计信息更新及财务数据变化,能够实现业务与财务系统的对接,满足内部沟通及业务开展要求。实际上,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关注度不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财务管理系统停留在电算化阶段[4]。单一的电算化会计财务处理系统,无法满足目前国企的资金管理要求,国企的财务管理能力弱化,无法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及时更新信息系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决策,提高了企业陷入不可控风险的概率。信息化系统的价值在于内部风险预警,尤其是财务风险预警。国企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财务核算,如果实际工作和财务风险预警没有实现紧密结合,财务管理效率就会随之降低。因此,国企要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深入分析监督国企冗余的管理链条。

(四)并未明确市场发展目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企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如果企业在战略定位上出现偏差,就会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部分国企盲目扩张,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会选择投资热门行业,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部分国企并未深入分析行业情况,也没有科学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比如,在投资之前并未预估行业风险,投资期间也没有高效管控企业资金,一旦市场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国企将遭受巨大的打击。

五、国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策略

(一)创新管理理念

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应当更新内部控制制度,全面调整财务管理工作。企业管理人员须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其中国企领导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应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分析,落实财务人员及业务人员的职责,并加强内部人员培训,落实全新的内部控制理念,进一步提升国企的内部控制水平,降低财务风险[5]。

更新内部控制理念,也能增强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在企业作出战略决策时,为决策人员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国企管理层应听取审计及财务人员的建议,及时处理内部控制问题。通过基层人员的反馈,及时修正国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国企管理人员应当形成敏锐的识人能力,挖掘专业人才,将人才分配到对应的岗位上。此外,企业管理人员要落实培训计划,通过定期培训及组织学习等模式提升职工的内部管理能力,工作人员也要明确国企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意义,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构建风险监督制度

为提升国企的经济效益,要科学评估企业综合实力,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降低国企风险管理成本,并注重内部管理,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当确保企业资金充足且稳定,提高内部资金利用率,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要完善内部工作体系,尤其是财务内控体系,按时地高质量完成债券及债务管理工作。同时,还要科学分配资金,优化资金结构,加强内部资金的流动性。国企应当提升财务监督管理水平,在财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在发展过程中,为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管控水平,企业要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出发。企业应当建立与发展规模相符的内部控制及监督管理制度,通过综合风险预警措施,完善监督管理体系。财务人员应基于内部控制制度梳理财务数据,将财务数据与企业财务年度考核及执行情况相结合。依托合理的风险防控模式,针对企业敏感的项目指标,构建具有可行性的监督管理体系。此外,要定制专门的监督表格,提供预警数据,通过按月追踪的方法收集风险预警值。

(三)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

落实国企财务风险管理,需要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数据的准确度,尤其是财务数据,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及其工作效率。构建适应国企需求的财务管理模式,更新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财务信息系统的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系统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及发展情况,发挥系统的风险预警功能,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及控制能力,确保国企健康运转,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国企经营者要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与时俱进地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加大对内部控制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将内部控制信息化渗透到各个环节。在信息化环境下,要扩大信息化覆盖面,为开展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条件。国企应建立移动互联网及综合信息平台,及时传递、流通市场中的各类经营信息,解决国企消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6]。在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国企内部的管理效率得到提升,避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发生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的问题。

(四)健全市场风险控制制度

国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利用产品及服务、技术等优势,明确战略发展方向和企业发展目标。国企改革要重点调整经营理念,拓宽投资视野,不断拓展投资渠道,规避经营风险。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要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内部控制策略,科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要强化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及预测,降低企业发展中的财务风险。建立健全沟通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并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获得精准的数据信息,避免资金冗余或短缺,以免对企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国企应当深化市场化改革,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分离监督及经营权。在日常管理中,国企应当认识到融资决策的意义,详细开展市场调查,摸清市场情况,分析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合理评估内部财务资产,把握企业的项目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转移及规避风险。企业在市场投资过程中,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析风险,制定内部控制及监督措施,从而保障项目收益。为实现风险控制目标,降低企业风险,国企须建立风险管控部门,设置相关的管理权限,并推出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同时,还要强化财务审计工作,进一步落实财务风险管控及责任制度,针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问题,明确划分内部控制岗位员工的责任,确保工作人员更加谨慎地对待工作,达到全过程管控的目的。

六、结语

部分国企并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控的意义,没有及时更新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缺少符合企业需求的财务监督体系,导致其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对企业快速稳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提升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应当做好企业风险防控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合理管控内部风险。为推动国企现代化发展进程,在风险管理角度下,应当关注国企的内部风险,基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构建风险预警及投资风险控制制度,提升国企的内部控制水平。

猜你喜欢

财务财务管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水利财务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