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学类学生第二课堂育人机制研究*

2023-04-06毛静苟琴王英

智库时代 2023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毛静 苟琴 王英

(中央财经大学)

一、前言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等要求。围绕这些要求,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三全育人”对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效应提出了明确要求。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以育人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在课程培养计划之外综合开展的开放式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实现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三全育人”教育完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在金融人才培养中也尤为重要。

二、金融类专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现状

(一)“三全育人”推动第二课堂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

近年来,“三全育人”在各地各高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教育部指导建设32家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培育建设20个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40个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各地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三全育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2]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性越发突出。第二课堂是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价值观塑造和精神培育的主要方式和有效途径。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朝着多层次、多目标纵深发展,培养要求不断提高,发展内涵不断丰富。高校第二课堂已成为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第一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建立遵循思政工作规律、符合校园实际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第二课堂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是目前高校“三全育人”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点。难点在于传统教育理念对两大课堂的认知定位不足、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有待完善、两大课堂育人效果评价机制缺乏关联性。需要从传统教育认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联性以及第二课堂自身问题等方面入手提升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协同机制,实现三全育人效果。

首先,传统教育理念对两大课堂的认知定位不足,导致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过于偏重第一课堂,轻视甚至忽略了第二课堂的教学任务。

其次,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有待完善,教育内容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做指引和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做支撑,教育内容零散,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作为受教育者,高校大学生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很少有大学生能够自觉将两大课堂的协同教学融合起来,[3]特别是在面对丰富多样的高校第二课堂的活动时,更多的大学生往往会选择失衡,无法结合发展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锻炼。

最后,两大课堂育人效果评价机制缺乏关联性。对于教师而言,职称评定基本都是对第一课堂教学工作量的认定,极少会涉及对于第二课堂的考核评价。[3]对于学生而言,第二课堂的考核形式相对单一且不易被量化,尽管部分高校已经积极探索并设立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但对于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还有待完善。目前,高校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主要在最后的综合测评环节来实现。这种综合评价的方式往往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为了获得第二课堂加分而过多地参加与专业知识无关的活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金融类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总体框架探索

在全国教育大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将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各环节[4]。这就要求在高校除了思政课程之外,课堂教学中也应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把思想价值引领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5]。金融人才的培养对于金融体系能否长期稳健发展以及金融能否高效率服务实体经济至关重要,金融类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总体设计框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首先结合金融学类专业学生成长规律和人才需求特征,系统梳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作用和角色定位,科学论证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科学制定第二课堂育人机制的顶层设计,既要保障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形成有效的延伸、拓展和补充[6],又要保障教师、学生、资源能够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间进行合理分配。明确第二课堂在铸魂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与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中的作用,从“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问题出发,基于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已开展的第二课堂育人活动,探索进一步优化第二课堂育人机制的方向。

第二,分层失策,精准落地。根据第二课堂育人的内涵要求,结合学生学习阶段的身心特征、个性特点的差异,分层、分类探索如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纵向上,从入学到毕业,根据年级课程设置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从入学教育、职业发展培养、学术培养、实践培养、人文培养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第二课堂内容。横向上,根据学生兴趣、个性开发第二课堂内容。让全体学生在培养全过程中精准进入第二课堂的培养栅格计划中,与第一课堂更加精准地实现补位。

第三,优化激励,提供保障。如何优化第二课堂师生考核激励机制,关乎学生和育人团队在第二课堂建设中的参与度和内驱力,关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效果。

四、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创新金融类专业第二课堂育人机制

金融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第二课堂育人新模式、新机制,与第一课堂协同发展,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应以建设政治素养过硬、作风优良、专业精深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为目标,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从生活细微处入手、成长关键点着力,针对学生特点,差异化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课堂建设。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创新第二课堂育人的理念

首先,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创新和发展第二课堂育人机制。做好两大课堂协同育人,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问题导向,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出发,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两大课堂相得益彰的教学平台和教育模式。

其次,两大课堂协同育人机制需要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两大课堂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法要想形成协同作用,必须切实做好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理清并有效解决协同育人过程中的种种阻碍和冲突,制定整体性、连贯性的两大课堂育人方案。高校要充分整合利用一切有助于两大课堂协同培养的教育资源,将各个部门所擅长的、有特色的育人方法和活动资源有规律、分条理地纳入两大课堂协同培养的方案中,科学合理设计协同培养模式,探索多种人才协同培养方式,以期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的格局[3]。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创新金融类专业第二课堂育人的路径

第二课堂思政教育需要建立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的教师队伍,让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专业课程中,除了知识传授,老师行为示范,映射出的人生道理、人生经历,也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专业课程之外,在第二课堂,教师队伍可以延伸到专业领域的名人名家、杰出校友等,通过人生导师、大家名师、前辈学长的人生分享,更好地帮助青年学生感受大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课堂教学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创新第二课堂育人机制探索

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法至关重要。内容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标,方法关乎“如何培养人”。在第二课堂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并且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更加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这一问题极为重要。做好第二课堂建设,也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为谁培养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第二课堂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与专业课程思政形成合力,共同形成可持续的思政教育模式。

因此,在第二课堂思想政治建设中,可以搭建集专业知识引导和思政元素熏陶为一体的平台,例如系列讲座课程等,一门关于金融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更加生动、形式更加灵活的第二课堂,不与学分挂钩,可以提供不同于传统课堂的评价和考核形式。设立的目标是,通过系列讲座,为金融学子播下关于金融人的理想和希望的种子,让学生从真实的精彩的金融人生案例中,感知和了解什么是金融的价值,什么是金融人的价值。通过这门讲座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金融的核心价值?如何合理规划大学、规划金融人生?帮助刚步入大学的金融专业大一新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点燃对金融专业的兴趣,探寻金融人的初心和担当,树立起对金融规律的敬意,找到人生规划的初步方向。在第二课堂的金融人生分享中,有意识的设计安排不同演讲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其一,金融名家讲坛。可以梳理个人金融理论的发展脉络,特别是结合金融理论及金融实践发展的历史背景,展示金融历史是由无数前辈“守初心、担使命”推动前行,展示金融发展和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中发挥的积极重要意义,让学生切身感受知识和技术的进步是以服务人类社会发展为初心,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也必须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为归宿。

其二,科学钻研精神灌输。金融知识体系和技术的发展经历多次理论和实践的突破创新。在介绍每一个知识点时,不仅介绍最新最前沿的知识,而且要挖掘前沿知识发展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知识创新更迭背后的科学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中感受推动进步的成就感,激励学生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科学精神,同时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科学的力量引导学生,用求实进取的精神陶冶学生。

其三,教学名师人生分享。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德行的示范者。在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言传身教高尚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通过言传身教,传递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其四,人才培养责任担当。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育人工作,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除了传道、授业,及时主动为学生解惑更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建立、纾解知识发展和运用上的困惑、坚定金融人生正确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在金融创新中坚守职业操守和社会价值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成为推动金融创新的人才,更有助于避免学生步入利用金融工具谋取不当利益的歧途。

五、提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的保障机制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本身是目前高校“三全育人”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点。做好第二课堂建设,需要针对性地从三方面着手,提供保障机制。

首先,加强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认知定位。第一课堂是传授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但第二课堂并非仅仅是辅助第一课堂甚至是会对第一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的课外活动。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过于偏重第一课堂,轻视甚至忽略了第二课堂的教学任务。应完善对两类课堂协同育人功能的准确认知,促进两类课堂的教师队伍相互了解,共同设计课程、优化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升协同育人效果。

其次,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完善高校金融类专业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第二课堂建设应向发展成熟的第一课堂育人体系看齐,从教师选拔培养制度、学生第二课堂培养方案、第二课堂人才队伍成长计划的制订,到教学软硬件的配置管理等方面都要进行同步建设。第二课堂教育越发受到重视,其教育资源越来越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应以明确的第二课堂教育目标做指引,以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做支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应避免第二课堂内容凌乱,目标地位不清晰,学生摸混等问题。

最后,加强两大课堂育人效果评价机制关联性。借鉴高校对第一课堂教学效果完善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对第二类课堂建立规范统一的师生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增加对于第二课堂的考核评价。对学生而言,建立有弹性且可量化的第二课堂的考核形式,提高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突破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上仅仅在最后评价环节通过综合测评将第一、第二课堂的各类学习活动成绩加权乘积来实现的现状。 应当加强两个课堂的关联性、互补性,更有效地促进学校资源、学生时间的合理高效分配,更好地培养和锻造学生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第二课堂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