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2023-04-06葛益嘉

智库时代 2023年5期
关键词:助力受众中心

葛益嘉

(许昌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是国家为促进农村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其有助于促进农村发展的现代化。高校融媒体中心在专业、人才、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其可作为促进基层宣传的重要途径,以服务农村和农民为目标,为基层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高校融媒体中心有助于促进国家舆论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开展,从而加强政府和基层群众之间的双向沟通,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高校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既可以扩大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影响力,也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

一、高校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宣传国家政策

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胜利的有效举措,高校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政治任务,高校的广大师生要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具备清晰的认知,自愿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之中。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同时,高校融媒体中心要提升宣传动员力度,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全员助农的局面。同时,高校融媒体中心应深入解读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立足于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多措并举促进国家政策宣传[1]。融媒体中心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采用文字、图像或者短视频的形式,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官方客户端等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宣传乡村振兴战略,让当地人民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明确党的要求,积极响应号召。而且要注重对乡村发展现状的深入实地调研,直面来自广大农村群众的一线反馈,确保有关政策落到实处,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塑造优秀典型

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现已取得了全面性的胜利,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存在很多坚守一线的无私奉献者。高校融媒体中心应充分挖掘优秀素材,进行全面和深刻的报道,发挥其示范作用,号召更多的师生以及社会人士向优秀人物看齐,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同时,高校融媒体中心应积极寻找乡村振兴中的典型人物,以真人真事激励广大农民,提升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和支持度。优秀典型的报道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将国家政策和优秀典型事迹有机结合,通过对当事人的深入采访,让广大农民都可以听到来自同伴真实的声音,学习和借鉴典型人物的成功经验。

(三)有助于传播先进经验

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以及最大的受益群体是农民,在农村既有优秀的村干部,也有投身于扶贫工作的帮扶者,还有热爱农村、懂生产和发展的能人,更有广大勤劳勇敢的普通农民群体。高校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应深入乡村,将先进的生产和经营理念传递到农村。高校融媒体中心可以提供“融媒体+精准扶贫”“融媒体+乡村旅游”等发展服务,将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宣传与融媒体报道相结合,在融媒体的传播内容中加入更多乡村元素,传播更多先进的发展模式,更好地实现助力乡村振兴目标。

二、高校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不足

(一)基础设施缺乏,专业人才不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村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居住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备达不到村民的需求标准,村民希望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农村的无线网络覆盖率较低,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率较低,农村融媒体从业者对融媒体技术的了解不足,融媒体技术的使用和操作水平有限,融媒体专业应用人才相对缺乏,村民获取信息和接受新闻报道还是以传统媒体为主,新媒体在农村的应用和支持度相对较低。融媒体技术和设施的落后以及专业人才的不足,制约着乡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宣传,导致其助力乡村振兴的后劲不足,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缺乏持久力,对高校融媒体中心作用的发挥产生了限制影响[2]。

(二)品牌形象不足,文化输出率低

高校融媒体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会让一些文化现象以及乡村能人被大众所了解和喜爱,催生一些网红产品和草根网红,促使其成为乡村具有代表性且具有大众流量的产品和人物,并通过产品销售和流量变现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推动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例如,在网络平台上具有高知名度的李子柒、华农兄弟等,通过拍摄短视频,输出优质的乡村文化和产品,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网络平台上购买农副产品已经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消费行为,融媒体平台加网红的发展模式发挥着促进乡村经济和文化传播的双重功能。但是这种发展模式由于缺乏明确的品牌定位,导致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不足,其作品内容和形式容易被模仿和复制,大众对其的关注和期待就会下降。因此,高校融媒体中心在助力乡村振兴时,应立足于当地特色,为其打造明确的特色品牌,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为乡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输出更多优质的文化。

(三)双向互动不足,反馈缺乏重视

高校融媒体中心不仅可以利用“三微一端”进行乡村振兴服务的输出,还可以通过留言反馈了解受众的关注点,并及时对受众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提升关注度。但是在高校的“三微一端”留言下很少看到发布者的回复,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程度不足,不利于留住受众。通过了解原因可知,其一,很多高校融媒体中心存在人手不足的现象,常常一个人负责多模块的内容,工作比较繁重,只能在不忙的时候回复受众留言。其二,一些高校融媒体中心安排不同的人分别负责信息内容制作和平台管理工作,平台管理者对于受众的反馈情况并不了解,为了不给受众造成错误的引导所以也不会给予太多的回复。但是这种对于受众的留言不回复或不能及时回复的状态长久持续下去,会大大影响受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校融媒体中心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

(四)媒体影响力低,工作浮于形式

在新媒体技术加持下,丰富了信息传播渠道,但也造成网络信息报道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高校融媒体中心在宣传乡村振兴工作时存在为了报道而报道的态度,只重视对信息报道渠道的扩建,在报道内容上缺乏深度、浮于表面[3]。部分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内容生产无法满足渠道的扩建速度。一些高校融媒体中心盲目追求大屏幕,导致融媒体平台功能的任意增加、内容的肆意扩充,在这种侧重于形式的信息报道背景下,内容生产成为高校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信息报道内容缺乏深度和特色,这种本末倒置的工作理念,偏离了高校融媒体中心的主要职责,缺乏内容的信息报道使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影响力降低,不利于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高效开展。

(五)发布类别不均,报道内容不均

通过对高校融媒体报道内容的了解,发现一些高校融媒体中心在乡村报道中存在内容不均、比例不协调的现象。相比较而言,涉及乡村文明、产业兴旺方面内容报道的比较多,关于生态宜居、乡村治理和生活富裕的报道相对较少。无法让受众全面地了解乡村生活和发展的所有风貌。乡村振兴的主旨是促使村民实现生活富裕,能有稳定的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因此,加强对脱贫致富等事迹的报道,有助于感染和带动更多人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在涉及产业兴旺的报道中,主要是对当代农产品、旅游资源的报道,与乡村文化结合的不太紧密。乡村文化历史深厚,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内容。高校融媒体中心要深入乡村腹地,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特色,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的加速升级。同时,一些高校融媒体中心在报道形式上也不符合新时代受众的观看需求。在涉农报道中存在很多纯文字长篇报道,受众对于此类型的文章报道缺乏兴趣和耐心。观看次数最多且最受好评的是视频类报道形式,但一些高校融媒体中心关于视频类报道的内容和创意不足,无法很好满足受众对其的需求。

三、高校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性措施

(一)重视人才建设,引入与培养双管齐下

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在于人,而专业媒体人是发挥高校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实质性的关键。首先,高校融媒体中心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取得脱贫攻坚胜利果实之后,如何朝着乡村振兴目标有效迈进尤为重要。而乡村薄弱的融媒体基础设备限制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因此,高校在宣传乡村振兴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乡村网络设施建设。其次,高校融媒体中心应帮助乡村培养本土的融媒体专业人才,通过开设融媒体相关课程,转变传统媒体从业者的工作理念,对其进行理念和技能培训,提升其使用和操作融媒体的水平,让更多的乡村人可以用自己的话讲家乡的故事和文化。最后,高校融媒体中心要帮助乡村建立完善的人才引入机制,既要吸引优质的创新型发展人才,也要将走出去的人才吸引回来,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医疗、住房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完善留人机制。

(二)加强创新能力,传播与效应同步推进

在助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高校融媒体中心要避免“千村一面”的报道内容和形式,比起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现代人更喜欢通过智能手机等途径接受信息报道,同时大众也更愿意观看极具乡村特色的新闻报道,许多信息发布者抓住了大众的这种心理,由此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对于高校融媒体中心而言,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立足于乡村特色,可以在与当地政府的合作下充分挖掘乡村在文化、经济、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色,创新新闻报道内容,以创新博得更多的关注度。而且在传播方式方面,高校融媒体中心可以借助大众喜闻乐见的微博、抖音等分享平台,成为打造特色乡村文化的有效推手。在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同时,高校融媒体中心也要注重乡村品牌的塑造和推广,优质的品牌形象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品牌实质上是吸引受众的一种营销手段,品牌的确立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具有积极影响,但在打造品牌时应结合当地乡村特色,明确自身定位[4]。同时,高校融媒体中心要对品牌进行扩展和延伸,提升对品牌内涵和产品的报道,增加品牌影响力,有效促进品牌经济和乡村振兴。

(三)增强责任意识,服务与发展融合共进

高校融媒体中心承担着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职责,因此,在信息报道时应具备高度的社会服务和责任意识。新闻业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加持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此压力下,部分新闻报道媒体乱象丛生,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标准降低,导致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减弱,影响力也大大减弱。而高校融媒体中心想要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工作,需具备对乡村振兴新闻的敏锐感知力,在坚守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上,加快信息报道速度。同时,高校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声音的有效传播途径,要与受众之间建立良好的双向交流机制,及时对受众的问题和反馈给予回复,既要传递来自党和国家的政策声音,也要提升对基层人民的服务能力以及对其呼声的反映能力。高校融媒体中心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要增加“三农”信息板块,定时推送乡村振兴相关内容报道,根据报道内容的差异,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报道方式,提升对乡村振兴工作以及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

(四)构建融媒体矩阵,形成融媒体传播合力

大多高校融媒体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校园范围之内,对社会群体和力量的影响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乡村振兴大格局的工作需要。对此,高校融媒体中心应顺应新媒体的发展方向,促进报道理念、内容、机制等因素的创新,构建融媒体矩阵,促进融媒体报道内容质量的提升,生产和报道机制的完善,提升高校融媒体信息报道的影响力和引导力。融媒体矩阵的构建有助于优化媒体资源,打破片面结合的理念壁垒,在资源共享方面具备快捷和双向互动等优势[5]。例如,电子科大等多个高校融媒体中心,在第六个扶贫日之际,同步推出了《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对奋斗在一线的脱贫攻坚工作者表达了致敬,同时还被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认可和转载。同时,构建融媒体矩阵有助于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在信息资源、报道方式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形成融媒体传播合力,提高信息报道引导效果。

(五)均衡报道内容,多方面报道乡村风貌

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要求,这五个要求包括了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内容。在乡村振兴的实施背景下,高校融媒体中心在设计涉农板块、报道涉农信息时,应提前进行合理的议程商议,对各个方面的内容以及报道比例进行商议。乡村振兴不同方面的报道都有各自的价值,只有包含了乡村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加全面地反映乡村风貌。同时,以受众的出发点考虑,为其提供多方面的乡村报道,能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并且增加受众群体。具体来讲,高校融媒体中心在涉农报道时,要注重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为其他村民提供可以利用的建设措施,助推乡村经济的振兴;注重优质乡村文化的挖掘,用文化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乡村风气。其次,增加对村民日常生活的报道,让受众感受乡村生活原貌和特色,从中品味乡村生活乐趣。另外,重视乡村治理以及环境的报道,将乡村治理措施以及成效展示给受众,并且欢迎受众提出治理意见,共同促进乡村振兴建设。

四、结语

在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圆满成功之后,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踏上了乡村振兴新征程,乡村振兴是促进基层发展的重大任务。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对基层实施强有力的舆论支持,高校融媒体中心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是机遇也是挑战。吸取脱贫攻坚工作报道经验,构建理想化的乡村振兴报道内容生态新高地,打造具有深度影响力的媒体生态圈,为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汇聚力量,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猜你喜欢

助力受众中心
助力成功七件事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