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搭建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平台

2023-04-06陈虹

科学咨询 2023年2期
关键词:政治课思想品德思想

陈虹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南京 210014)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是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学生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因此思想政治课是培育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不是起因于人的主体意识,也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身上的消极反映,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是起因于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搭建学科知识与学生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德育影响,促进学生能动地认识、体验、践行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在笔者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备课、授课和评价三环节注重搭建互动平台,能较好地实现知识与学生的互动,对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观念有积极作用。

一、在备课环节对教学资源进行加工,为互动提供基础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这一矛盾规定和影响了教师必须选择和运用与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现有思想品德基础相适应,便于学生接受的内容,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积极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

教师在备课环节不仅要备教材内容,还要备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生的品德结构现状、智力结构现状、知识、技能、经验发展水平、个性特征水平、生理发展特点、当前的心理状态等。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既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又贴合学生发展实际状况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还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内容既能吸引学生注意,能被学生反映到头脑中,又要适合并略高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从而成为推动学生思想品德向上发展的动力。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专业学生实际需要,在教材已有知识基础上增加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性知识,使授课内容与学生需求产生互动。例如中职一年级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就业创业课程《专业与职业》的知识,笔者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学习了任教班级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授课中依照班级的专业增加了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训和未来他们可以就业的职业岗位介绍。由于所教内容符合学生刚入校渴望了解专业的需求,学生听课兴趣浓,课堂师生互动好,课后学生反映有收获,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帮助。

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中引用社会热点事件,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与热点事件产生互动。例如,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青春拒绝犯罪》的知识。运用了在社会上反响大,公众关注度高的大学生药家鑫杀人案件。教师在充分介绍了药家鑫驾驶肇事背景后,采用代入手法提问学生:如果你也遇到了和药家鑫一样的交通事故,你会怎么做?在学生充分讨论发言得出正确答案的基础上,教师又提问学生:你认为药家鑫不把伤者送医院反而做出杀人行为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在学生思考发言后,教师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中央电视台法制节目中药家鑫犯罪成因采访视频,观看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和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重要性。通过上述学生与热点事件的互动帮助学生认清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不完善性和树立了青年人拒绝犯罪的观念。

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为教材内容收集教学资源,使学生与教学资源产生互动。学生受思想观念和知识层面的局限性影响,在收集资源时无的放矢,教师可以起到指路人的作用,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收集教师指定主题的资源。教学资源的形式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多样化呈现。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礼仪内容时,笔者安排学生分成小组编排不同场合的礼仪小品;讲授哲学与人生中普遍联系的观点时,笔者以中国2020年取得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为背景,安排学生分小组分别从党和政府、医护工作者、科学家、志愿者、普通百姓和国际组织六个方面收集抗疫行动,制作成PPT汇报。学生在收集资源过程中,通过动脑、动手、动身体不断与教学内容发生互动。由于是学生准备材料,在课堂使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率高。学生不仅在准备资源时受到自我教育,还在课堂交流中实现了相互教育。

二、在授课环节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活动,为互动提供形式

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课程,是将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并外化成行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学生对教学内容知与不知、懂与不懂、会与不会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善与恶、利与害、信与不信、愿意行动与不愿意行动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不仅要由教师施加外在的教育影响,更重要的还要靠学生自身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内部不断的思想矛盾运动得以实现。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内在机制指出: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又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和交往。

组织课堂活动也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思想政治课活动的目的应以培育学生思想观念和核心素养为中心。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采取学生自主活动、师生活动、学生互动等多样形式促进学生个体思想发展和能力提升。

对学生易于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中职一、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采取问答式,即提前拟订问题或题目,安排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并在课堂上提问或借助学习通教学平台完成题目测试。教师既可以根据学生答题状况掌握学生学习程度从而实施针对性教学,又可以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

对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的抽象知识,教师可采取由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师生活动形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准备方便学生理解的具体案例、数据对比图表、图片视频素材和有启发意义的小游戏等,教师在上述素材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分析活动、小组讨论汇报活动、游戏情境体验活动等。在教师有目的地积极引导下,学生通过师生活动能较好地理解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对要求学生形成观念及其实践运用的知识,教师可采取学生互动形式。实践运用是学生将知识内化成观念,观念外现行为的最终体现。而在由知转为意,由意转为行的过程中人的情感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间的活动可以起到同伴互助和情感影响作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这类活动时往往可以通过班级学生分组针对一个主题进行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有班级辩论会、调查报告会、模拟招聘会、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会等。

三、在评价环节中采取过程性评价,为互动提供动力

思想政治课是奠定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的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仅用结果性知识层面试题判定,要积极采取过程性评价,尽可能客观、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生成。

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课堂前评价、课堂中评价、课堂后评价。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具有反馈功能和强化功能。学生不仅通过反馈的评价信息,加深对自己当前学习状况的了解,确定适合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而且通过及时评价,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持续力,推动课堂学习。

教师可以在课堂授课前发布学生预习作业活动,并对学生预习活动进行评价。预习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预习教材内容、收集社会上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和完成基本知识检测等。教师也可以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检查和评价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学生预习评价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中的一部分纳入平时成绩中。通过教师对学生预习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较好发挥了学生收集信息能力强的优势,学生将教材内容和社会现实相结合,为学生上好思想政治课打好基础。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课堂演讲活动,并对学生演讲活动进行评价。课堂演讲活动是帮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演讲观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现有的思想品德水平。中职教师可以根据一到三年级不同学期教材内容安排相应的演讲主题实施。《职业道德与法律》可以采取以案说法形式,《政治经济与社会》可以采取每日说新闻形式,《哲学与人生》可以采取讲述哲理小故事的形式。教师规定演讲的内容至少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事实叙述,另一部分是学生的看法和点评。教师可将学生演讲活动成绩作为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纳入学生平时成绩。

教师应重视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并对学生课堂活动表现进行评价。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次数和质量进行学习评价。教师可制作课堂表现记录表,指定课代表负责记录学生课堂活动表现情况。对课堂积极发言、参与活动的学生都要记录加分。在采取小组合作活动时,教师也可制作小组活动评价表,对每一次课堂小组活动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可运用学生自评、小组内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多种方式进行并记录。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促进学生内部思想与外在德育影响的矛盾运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教师要以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思想生成,学生的课堂表现分作为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一种形式,纳入学生平时成绩。

教师对课堂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也应充分认可和鼓励,并对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中职每个学期都有相应的社会实践大作业,大作业的形式有撰写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制作职业道德与法律电子小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和参加哲学与人生演讲比赛。教师应积极运用社会实践大作业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或者课后时间对参加活动的学生加以辅导。教师的赞誉和辅导是促进学生更好学习的动力,学生在活动中也能培育和提升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局限政治课实践大作业,还包括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内外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展,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和表现。教师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表现情况也要评价打分,作为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

教师还应充分观察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对学生行为加以评价,纳入过程性评价。思想政治课是立德树人的课程,行为是思想观念的外化,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重视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表现,这是观察学生思想观念是否形成的验金石。例如,在班级卫生打扫中观察学生劳动行为可以评价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在午间用餐中观察学生吃饭行为可以评价勤俭节约意识,在各类考试中观察学生考试行为可以评价诚信精神,在体育竞赛中观察学生参赛行为可以评价集体主义精神和拼搏精神等。当然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不能用一次观察的结果评价学生,还要多次观察,并结合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有多种创新和尝试,然其核心是使学科知识与学生产生相互作用。教师要在备课、授课和评价环节中努力搭建可供学生学习活动起来的平台,有效促进学生思想运动发展生成。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思想政治教师要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在生活、在活动中教,同样学生也要在生活、活动中感受、体验、觉悟、内化。建立在互动基础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才是有活力的课堂,才能提升中职思想政治课实效。

猜你喜欢

政治课思想品德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