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设计研究
2023-04-06王静
王静
(上海电力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 201306)
在信息化发展及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既是课程建设的需求,也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积极实践。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挖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存在的不足,优化在线教学设计,更能达到良好的课程教学与育人效果。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的优势分析与探索经验
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模式转型,优化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不仅有相关政策文件的导向和引领,还有教育载体和目标成效的现实保证,以及在线教学初步探索的经验支持。
(一)以政策导向为引领,为课程思政和在线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专业教学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全过程育人功能,是每个教师肩负的职责。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也能够以专业教学和实践的方式,在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成长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1]则是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之下,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要求做好网上教学工作,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虽然课堂教学已经逐步恢复,但是在线教学作为一种辅助和储备教学方式仍然具有支撑作用。特别是在疫情零星爆发下,在线教学可以有效解决相关地区学生的学习困难。
(二)以目标成效为支撑,为课程思政融入在线教学提供现实保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旨在增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调节等能力并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它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教学素材,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情境,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更注重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的感悟,这为学生的价值观内化提供了教育载体,也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了现实保证。
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成效同向而行、相辅相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目标为主,以预防性目标为辅,直接目标是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品质,最终旨在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2]。其课程目标不是仅停留在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危机,而是立足于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学生的积极成长。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一致。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但思想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是学生价值取向的问题,也可能是由认知错误、情绪不良和人格异常等心理问题引起的。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消除学生思想发展中的心理问题与障碍,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良好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有利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
(三)以初步实践为探索,为完善在线教学设计提供经验教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在线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高校中已有探讨和逐步推广,也形成了一些可推广的经验和方法。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停课不停学”的倡议下,全面在线教学有效弥补了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分离,多样化的媒体工具为在线教学提供了多种方案,教学平台的推出和改进也为在线教学提供了有效载体。在此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开始尝试和利用直播工具和课程平台进行同步、异步教学及教学互动等,积累了一定的在线教学经验。
不可忽视的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课程内容方面,教学内容偏理论化、知识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别于传统课程,除重视知识的内化外,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感悟,鼓励学生自我探索。但是在线上教学中,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空间分离,不少教师只能通过课程平台开展理论教学,在课程内容上与学生实际分离较大,忽视了学生对自身经验的认识和表达,也忽略了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在教学模式方面,大多数教师会辅以视频资源开展直播教学,在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未深入探索和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教育平台和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也较难满足学生对课程的期待。此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中还存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不足。不少学生在在线教学中喜欢视频学习,不喜欢与教师进行互动和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在线教学的意识不强。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也难以根据准确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设计的思考
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学校教学指导下,汲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初步探索的经验,改进在线教学设计,提升在线课程效果是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立足学情,融合分化教学目标
在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时,要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有机融入,做到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在知识目标方面,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外,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技能目标方面,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技能,增强自我探索和发展的能力,还要使学生能够建立自己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自我认知目标方面,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探索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心理品质,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相结合。
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前,还要立足学情分层细化教学目标。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更加需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时,可以将目标分解为基础目标和高级目标。在在线教学前,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为了解和记忆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等基础目标,在在线教学中,可以将教学目标定为实现提升学生分析探讨、内化运用能力等高级目标。
(二)突出引领,挖掘梳理教学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包含自我意识、人格发展、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习心理与职业辅导等。在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挖掘和梳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推动课程内容的发展优化。例如,在“心理健康”章节,可以结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等政策文件,倡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做到自主自律、健康生活;在“自我意识”章节,可以设计案例探索“我”的各种角色,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良好情绪的培养”章节,可以通过对压力与挫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在“学习心理”章节,可以引入“终身学习”概念,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在“人际交往”章节,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交往中的诚信、友爱精神;在“职业规划”章节,可以将人生目标融入社会、国家所需之中,引导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在实际在线教学时,也要考虑课程内容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借助在线教学资源,从显性课程和隐性教育等多个角度出发,突出价值引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发展。
(三)强化体验,创设丰富教学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讲授与体验同行的课程,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反思。在在线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书本、网络有机结合起来,以教学平台、网络媒体和工具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创设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使用学生的真实案例和经验,创设模拟情境,采用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内心感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案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案例情境中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和生活经历,学会自主探究和分析讨论,进而通过教师总结和评价深化课程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方法不能全部依靠“直播教学”实现。“在线教学对学生而言,本质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3]为此,在在线教学前,可以通过学习平台或者社交工具发布包括电子教材、优质视频课程等在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并提前发给学生相关的思考讨论题,引导学生提前进行分析讨论和思辨创新。在在线教学中,可以组建学习小组模拟情境及汇报学习成果,并通过教师讲授提炼、补充深化学习效果。在在线教学后,可以通过实践体验、行为训练等进一步夯实学生理论学习成果,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
(四)着眼发展,构建多元教学评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要指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评价标准方面,不仅要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向,突出学科特点,还要增设课程思政评价维度,强调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对此,可以构建由学校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课程教师和学生等组成的教学评价小组,从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专业理论素养、学生心理成长等不同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同时要积极推行过程性评价,注重在线教学中的团体气氛、人际关系、师生互动和学生卷入等,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方式上也要采取更加开放的途径,结合在线教学平台的数据,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等,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以达到延伸和提高在线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实践的建议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中,教师还需要重视教学互动与学生体验,营造良好的课程氛围,注重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一)注重教学互动,关注学生体验,营造良好的课程氛围
在在线教学中,教学互动是影响学生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教学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增进其自主动机。”[4]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中,是否具有广泛、良好的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是否具有积极、主动的团体氛围以及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等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为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中,特别需要关注教学互动。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在线学习的满意度;通过学生与同伴的互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欲望。
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体验的情境,提供契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案例促使学生思考与探索,加深学生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针对学生对同一情境或教学活动中的不同心理反应及行为变化等,进行持续跟踪和引导总结,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在线上教学中获得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心理成长。在此过程中,也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程氛围。在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课程氛围中,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现实反馈反思自己的问题,提升积极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坚持育心育德,增强课程认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与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而,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时,要坚持推进“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情境体验和活动感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生活实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故事阐述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反思。进而在传授心理学知识、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同时,通过隐性教育和渗透,也能够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协调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向学生可持续发展。在在线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定期和学生就课程内容、学习情况和心理发展等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成长,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
(三)推进协同育人,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
不论是课程思政建设还是在线教学改革,仅仅依靠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学设计中,可以创建课程教师与思政教师、辅导员等相融合的师资队伍。通过交流探讨学生日常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深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共性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心理成长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随着在线教学的发展,教学平台也在不断地推出和改进功能,为有效应对在线备课、资源发布、在线教学和互动答疑等不同环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也需要技术人员对在线教学平台和工具的选择、使用等提供支持与协助。教师队伍的协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教学资源的整合,进而借助全员育人和资源共享,实现良好的课程效果。
教育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在集体备课、集体教研中,也能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能力,进而提升课程育人的能力。此外,在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不同教师的交流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也能提升自身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