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军队伤病员管理科面对的现实问题和主要做法
2023-04-06张益明饶桂芬
沈 颖,吴 豫,彭 祥,张益明,饶桂芬
随着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政策出台,部队医院的军队伤病员管理科应运而生。我院军队伤病员管理科新组建成立两年来,围绕聚焦“服务官兵、服务战斗力、服务部队建设”三大职能使命,积极探索为部队服务的职责定位和运行模式,不断开创为部队服务新局面。现结合我科室运行情况,将有关情况探讨如下。
1 面对的现实问题
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原来军队中心医院为部队服务的保障模式暴露出管理模式粗放、统筹协调不够、精准保障欠缺、人力资源紧张等问题,急需把为部队服务有机融入“联训、联演、联保、联治、联防”机制之中[1-3],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现实问题。
1.1 保障定位不明确 以往医院为部队服务模式主要是内外配合模式,即机关主“外”,主要负责计划、部署、协调,侧重于对体系单位的联系安排。军人诊区主“内”,主要负责院内具体的服务保障。这种模式往往容易“两张皮”,难以形成强大合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探索新工作模式,是当前需要重点明确的定位问题。
1.2 保障举措不先进 新联勤体制下,我院纳编了门诊部,扩大了保障范围,现在的保障范围中,既有高强度教学训练,又有特殊环境和特勤作业等,军队伤病员管理科作为我院为部队服务组织者、实施者,采用何种保障举措,解决不同保障对象的不同保障需求,是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现实问题[4-7]。
1.3 保障平台功能弱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基层部队的线上问诊需求骤然增加,对原有的远程医疗提出了挑战,急需在原来的信息化程度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和功能,实现信息流快于伤病员流,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1.4 保障方式较局限 军队医院往往面临保障范围地域广阔的共同特点,对于距离医院较远的部队单位,仅仅依靠医疗队巡诊往往不能完全解决保障体系官兵随时可能产生的应急医疗需求,如何通过多种医疗保障模式,将多方医疗资源融合为军队应急保障能力,是当前需要重点拓展的保障方式。
2 主要做法
我院军队伤病员管理科着眼新形势下官兵健康需求,按照“统分结合”的思路,在坚持统一领导和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平时工作的性质不同,予以相对区分工作职责。科室人员有序流动,熟悉各岗位工作流程,从细节出发,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管理创新,全方位拓展为部队服务的保障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2.1 理顺管理体制 新编制运行后,医院成立军队伤病员管理科,将相对独立的“军人就诊中心”纳入军队伤病员管理科管理,将医院为部队服务各项工作统一归口在军队伤病员管理科,设军人诊区。科室设主任一名、护士长一名,按照编制要求编配人员,同时在医疗区派驻专职人员进行同质化管理,科室内部人力资源统一调配,形成院内+院外的为部队服务全过程保障新模式。
2.2 明确职责任务 军队伤病员管理科办公室主要负责“统”,即将为部队服务的各项政策法规、制度规定统一到具体工作计划上,包括对接体系部队卫勤保障需求,制定下部队巡诊、老干部保健、官兵体检等计划方案;组织协调各科室和军人诊区做军人服务保障、军队老干部和危重伤病员抢救、督导检查各科室住院军人伤病员管理;收集审核体系部队保障卡办理相关材料,办理享受军队优惠医疗人员资料年审;组织承担空勤鉴定、入伍新兵医学终级鉴定、军校招生体检、入伍新兵体格复检、军队人员伤病残和慢性病医学鉴定等专项卫勤保障任务。军人诊区主要负责“分”,即将为部队服务的具体工作协调分工落实到每个科室和相关部门,包括协调保障军人及优惠医疗家属在门诊就诊工作;协调就诊军队伤病员身份审核,补办手续以及相关登统计工作;协调处置军人在诊疗中遇到的困难,做好军人服务满意度网络测评、问卷调查,反馈官兵需求和提出整改意见;落实虚拟联勤医院网络就诊服务。
2.3 健全制度机制 军队伤病员管理科相继修订为部队服务相关制度规定,建立为部队服务绩效考核办法,将为部队服务工作量化,让为部队服务工作体现为实实在在的绩效值和奖励值[8,9]。深入基层收集官兵的意见和建议,设立院内公示投诉热线,院外聘请体系部队“医德医风监督员”。编辑《部队医疗保障政策解答》等指导手册[10],宣传新的医疗福利待遇政策。支持临床科室与小、散、远体系单位开展医疗帮扶“结对子”工程,走开了干休所“家庭病房”精准保健新路子。
2.4 推行精确保障 医院加强投入,健全军队伤病员管理科信息化网络,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铺设到各派驻门诊部,实现派驻门诊部和院本部诊疗信息无缝对接。推广应用住院军人自助点餐小程序,满足不同饮食习惯官兵就餐需求[11]。严格落实每周科室查房制度,规范医住行,将治疗情况及时反馈部队卫生机构。定期组织机关和各科室主任与各体系部队代表进行现场答疑,优化细节服务办法,深受体系部队欢迎。
军队伤病员管理科作为军队医院为部队服务牵头科室,要以科室的职责定位为依据,牢固树立全程全方位保障理念,统筹抓好为部队服务全面工作。要以精准保障为基点,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满足官兵健康需求。要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构建智慧医疗体系,让官兵感受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高效精准服务[12]。实现信息共享、联合应急、资源共用,起到平时练兵、战时联动的作用[13-15],达到职责明确、关系顺畅、保障精准、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的目的,实现官兵满意、部队满意、上级满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