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与机遇研究*

2023-04-06祁小敏张园园

智库时代 2023年5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祁小敏 张园园

(西安邮电大学)

大数据时代的颠覆性发展与革新,使新型媒介成为人们当前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对大学教育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数据不仅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要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传统模式亟需更新

在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思政教育者容易受到时空的限制,只能在固定的教室、时间,对固定的学生将其所掌握的教育内容单向灌输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容方面,当前主要依靠教师讲授“中国近代历史”“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核心的思政课,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来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并不平等。在大数据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知识垄断”将会被打破,通过把学生的兴趣、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及时变革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这种方式,以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可以充分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讲好。

大数据时代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数据的海量增长,而在此基础上,又伴随着以互动为特点而产生新型媒介。大数据的传播使得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新型媒介迅速地、不受时空限制、与思政工作者共享知识,互动交流。但是,这种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困难,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扭曲的思想。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权威身份壁垒被打破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他们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还需要他们对科学和文化有全面了解,并且具备较高认知和组织管理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之相结合,才能确保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他们不再把自己当成权威人士可以和大学生进行平等沟通与探讨,并在讨论中引导他们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能力有待提高

当今社会,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新型技术的运用不仅依靠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还依靠高校思政教育者工作思维模式的转变。部分高校教师对新事物的敏感度、适应性差,忽视了媒介素养能力的提高和大数据技术的掌握,只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习惯了以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不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大学生的年龄群体逐渐过渡到“90后”“00后”,他们对大数据技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适应性,而微信、微博、QQ等新型媒介也成为接收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这个时候,教师不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源泉,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许多知识是在思政教师没有讲授的情况下,已经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如果老师不能为学生提供比自媒体更全面详细的教育教学内容,那么,学生们就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对老师的知识能力产生怀疑,导致老师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所以,在高校教学活动中,不具备良好的媒体素养,不善于使用大数据技术的高校教师,将会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人员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他们要主动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跟随思政课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思政课主阵地,让思政教育贴近实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主流思想浸润学生思想、意识层面,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错误的认识。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多样化,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学习分辨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内涵,增强自己的教育影响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受到冲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变化,高校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系统、更加全面。但是,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良莠不齐、复杂多样,使其内容发生改变,也使得大学生思维方式出现了“碎片化”的特点,从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借助大数据平台,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互动,将教育环境由真实向虚拟转化,其内容也呈现出零散性、虚拟性、浅显性等特点。

首先,大学生主要从新型媒介中进行信息的传递,网络上一些与主流思想意识背道而驰的信息,将会对主旋律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并对其系统的发展造成持续的冲击;其次,大数据既包含了主流的、导向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又含有大量隐蔽、虚假的信息,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获取一些虚假、粗俗的网络信息,这势必会给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许多学生受到错误、片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后,会产生对教育的固有认知,进而形成对正确的教育信息排斥的心理;最后,大数据平台的发展使思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虽然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也让他们过分依赖外部信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且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认识,导致大学生对阅读马列经典原著等书籍兴趣很低,并且很难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进行全面剖析。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一)大数据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信任度

依托大数据平台的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的互动有了全新的载体,他们之间信任度的提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首先,大数据时代存在海量的、开放的数据,使得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更加公平、方便,不仅为消除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中存在的差异现象提供了可能,而且冲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大数据时代的许多交流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获得信息的渠道,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对教育主体产生积极的回应,其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这个优势,积极抢占新的网络空间,建立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高校学生们惯用网络交流的方式,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大数据平台育人的重要优势。

其次,利用大数据平台,促进了教育主体与客体的沟通与互动,使他们之间呈现出一种零距离对接的状态,教育主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已经从直接的、单向的灌输转变为自由、平等、互动的观点分享和交流提升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不打扰的默契状态,造成师生沟通不良、师生关系淡漠状况的存在,导致老师无法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生活和思想动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从多角度、多领域获取有关教育客体的多种信息,走到学生之中,走进学生心中,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缩小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实现交流双向互动,促进老师与学生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最后,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信任度,应利用大数据,构建一套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在国家层面上,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积极促进大数据技术和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在社会层面上,思想的多元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需要将积极、健康的主流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体系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高校层面上,要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教育信息化技术,利用校园文化载体,以充分发挥和实现大学的育人功能。在个人层面上,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要把理论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紧跟时代潮流,以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二)大数据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在大数据时代,新型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转向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型媒介的发展,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载体上得到了创新。这些新媒体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了解学生的需要、为大学生提供信息,使他们不仅可以在思政课堂上接受知识教育,还可以在课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使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教学方针和政策,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大学教育工作者而言,可以让他们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单一灌输这个载体,而是充分利用新型媒介作为教育载体,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扩大了教学的范围,并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各大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只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做好教学模式的创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良好的发展,才是大数据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考虑的关键所在。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为高校学生搭建一个实时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大学生们通过新型媒介平台的查阅和传播,使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更加鲜明,同时,老师和学生都有信息制造者、传递者、接收者的三重身份,通过新媒介平台制造、传递、接收消息使大学生的主体、客体身份得到了统一,因此,使它凝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高校以往思政教育工作中,对理论教育的重视度较高,但只注重理论教育效果并不佳,而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出现了新契机,他们具有更强的预测和指导性,因此,随着相关人员的传播、下载、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数据会逐渐增多,收集、整理、归纳这些数据并减少获取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数据的准确性将大大提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数据对教育对象进行有效预测和心理疏导,并建立相关的记录、反馈机制。

(三)大数据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配置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通过共享的方式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发生了全新的变革。具有开放、共享等特点的海量的互联网资源聚集在一起,使其不受地理、国界等因素制约,为拓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高校合理借鉴并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首先,大数据的应用使得思想政治教学课程资源的共享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实现对自身现有的思政资源进行综合和分析,还要做到积极发掘其他高校、地区、国家所特有的资源,使时间和空间不再成为阻碍,以实现全球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但是在归纳总结全球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时,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呈现了蓬勃发展的盛况,拥有充盈资源的高校都开设了自己的网上教学平台,不定期地在网上发表公开课,并且不断加强自身课程的创新和优化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加入课堂之中,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和资源分布不均衡。因此,资源较差的内陆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关注教育程度较发达地区的学校在网络上发布的优质课,以获得的丰富的理论知识。

其次,大数据的应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发生改变。在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教师的缺乏、限制流动、配置不合理导致教师流失严重。新时期,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人才力量配置合理,必须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选拔出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数据素养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门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才能使优化大数据资源配置才成为可能。在大数据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教师需遵循道德底线进行科学研究,并自觉抵制网络中存在的不良信息,合理科学地利用思想政治资源的配置。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师资培训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也是敦促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三、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高校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对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不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其对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