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弹拨乐重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刍议*

2023-04-06祝杭红

大众文艺 2023年4期
关键词:重奏排练声部

祝杭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文化无国界之分。当前时代下,世界各类文化在不断交融与碰撞,音乐文化也在其中得到了融合。重奏是由西方音乐引进过来器乐演奏形式。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简明音乐小词典》中对重奏的概念描述是:由数人同时各自演奏同一乐曲的不同声部[1]。按声部或人数不同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等。按乐器不同的组合,有小提琴奏鸣曲、弦乐三重奏、钢琴三重奏等。中国弹拨乐重奏课程是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中国乐器演奏方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以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演奏为基础,是以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独特的音色进行融合而进行的重奏训练,是体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课程。本文拟从高职院校弹拨乐重奏课程生源情况、教学内容中存在问题出发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与发展规划,并对今后高职院校弹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进行展望。

一、高职院校弹拨乐重奏课程教学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

1.演奏技术参差不齐

高职艺术院校学生与音乐学院学生两者从演奏水平上进行比较存在很大的差异。高职艺术院校的学生有的进校前已经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有的学生虽然有学习专业的经历,但是学习的演奏技术不够规范,在技术技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2]。针对入学时学生演奏技术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在高职院校弹拨乐重奏课程教学中应需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技术水平安排相应难度的作品,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行组织排练,在进行重奏声部分配上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采用帮带式手段,将好的学生与差的学生分在一个声部,采用强带弱,老带新的方式,将差的学生在原有声部的谱面上进行简化,让学生在排练中共同克服排练中的困难,共同进步。

2.音乐基础薄弱

高职艺术院校的学生与音乐学院的专业学生相比,高职艺术院校学生还存在音乐理论知识欠缺、专业学制学时短等弱点。重奏排练需要多人合作,倾听他人的演奏需要较好的音乐理论知识,如何增强学生音乐理论基础,将演奏技能转化为学生的重奏能力,使其成为担任高职院校弹拨乐重奏课程的教师们共同面临的课题。

3.排练声部不均衡

与音乐学院的专业学生相比,高职艺术院校的学生的重奏课往往存在声部不均衡的特点。音乐学院的招生是严格按照乐队声部的比例招生,但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多,往往会出现声部不均匀的情况。比如弹拨乐中的三弦在南方学习的学生比较少,往往招不到学生等。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教学的生源特点进行调整,比如缺乏扬琴可以用蝶式筝代替等。

(二)教师情况

因为高职院校弹拨乐重奏课程往往存在生源上的缺陷,排练教师必须具有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因人而变的能力。首先,排练老师需要熟悉各种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的技法,能从重奏的角度去进行声部规划与协调,完成演奏技法的统一与标准化。其次,排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演奏水平对学生的排练进行个体化指导,比如可去倾听其他声部、分配好自己弹奏的力度和控制好气息等。最后排练老师还需从舞台实践的需求对各个声部的平衡做出规划,根据演出排练场所的实际声响所需灵活调整各个声部的演奏人员及乐器摆放位置,力求表达出所排练乐曲最佳演出效果。

二、高职院校弹拨乐重奏课程教学难点分析

(一)如何以点连线

由于中国民族弹拨乐器不同于弦乐与管乐,它表现旋律线条的常用方式是长轮,中国民族弹拨乐器大多借助工具进行发音,如果把弦乐比作线的组合,中国民族弹拨乐器往往是无数个点的组合。中国民族弹拨乐器让无数个点构成线的表现方式需要依靠指甲、拨片、琴竹弹奏出来,如果频率不同就会造成杂音。这种特殊的颗粒状发声,增加了弹拨乐声部的整齐性难度,极易混乱。因此排练老师需在大量长轮旋律的表现上严格规定长轮频率,让学生互相倾听以达到点的颗粒性统一。

(二)如何以点化韵

有些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是依靠指甲、拨片、琴竹等工具来弹奏或敲击琴弦发出声音,有些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拨动琴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声音发出后,尽管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其力度和响度却趋于渐弱,呈点状[3]。而弹拨乐的独特韵味也主要来自对本音的装饰性演奏造成对其点状声音虚实的渐变。由于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的轮、推、拉、扫、揉、滑都属于对本音的装饰性演奏,极具个性化,能很好表现乐曲风格性地域性特征。高职院校弹拨乐重奏排练老师需根据排练作品的地域风格提出以点化韵的训练方法,对基础本音做外延化特殊演奏进行共性化的要求,如滑音的快慢来限制重奏中随意装饰的演奏等。

(三)如何气韵结合

气韵主要是演奏乐曲时的韵味,这种韵味是表现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知觉[4]。气韵在乐曲演奏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对演奏者的韵律感有极高的要求,演奏者的呼吸会对身体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乐器演奏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弹拨乐重奏排练气韵结合的问题。

1.弹拨乐重奏排练段落划分之间的呼吸需统一。乐曲的呼吸会影响到音乐情感走向,在音乐作品中各种语段划分极其重要。不同语段所采用的气息演奏方式差异巨大,会影响到乐曲的律动。

2.弹拨乐重奏排练音色须统一。因为中国民族弹拨乐器以点为线,气息控制可以帮助演奏者加强对手部肌肉的控制,所以对乐曲呼吸时机的准确把握可以统一弹拨乐的力点,从而通过肌肉的松紧控制完成对弹拨乐重奏排练中音色统一。

3.弹拨乐重奏排练需要注重空拍呼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白是艺术境界的完美表达,这在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演奏表达就是空拍。空拍中的呼吸可以通过弹拨乐演奏者运用气息来结合手部动作表达乐曲神韵、情感及意境。

三、高职弹拨乐重奏课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总目标为培养技术型人才,坚持实用化的培训思想,它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要求学生毕业后要将学校所学知识马上能够运用到工作中,因此笔者认为在弹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中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和考评模式,把重点放在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

1.改变教学模式

弹拨乐重奏课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从集体课堂教学改为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这种音乐教学模式是现阶段音乐教育模式转型探索的有效尝试。针对当前部分高职线上教学模式开展较少的问题,今后需对症下药,积极挖掘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平台,便于开展教学改革的实践。

(1)教师方面的建议。弹拨乐重奏集体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现场演奏的方式完成一部多声部音乐作品,通过现场演奏的合作互动,培养学生的节奏、音准、视奏、处理音乐等各项能力,课程注重于各声部之间合作配合以及临场发挥,是一门强调集体性、实操性、互动性的课程。首先,高职院校中国民族弹拨乐教师为适应目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必须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采用微视频等信息化媒介展开线上的教学活动作为传统集体课教学模式的补充。其次,由于每首作品的作曲家因为音乐语言多元化所采用创作角度及表达的风格各不相同,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中国民族弹拨乐教师需注重自身音乐理论的学习,加强对乐曲有关创作背景、和声理论、曲式分析、作曲配器、音乐美学等内容的解。再次,高职院校中国民族弹拨乐教师可以在线下集体课堂教学前在线上为学生制作一段时长5~10分钟的主题微课视频,对所排练的曲目创作背景,作曲家的意图,作品的风格等内容进行解析,要求学生提前观看并做好标注并反馈给教师,通过这种互动帮助学生了解乐曲。最后,笔者建议高职院校中国民族弹拨乐再根据学生入学的演奏水平,合理划分声部和小组,鼓励学生提前进行分声部预习,课下进行线上或线下的一或两个声部排练,采用录制视频的方式,由教师复查学生预习的问题后,再进行集体课的现场排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学生方面的建议。除集体教学课的传统教学形式外,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中国民族弹拨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线上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手机APP或者电脑设备中的视频编辑软件来制作排练视频的跨学科教学方式来辅助弹拨乐重奏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乐曲需要让学生或2人一组又或3人一组分别录制视频进行线上打卡。提供给学生的录制方法有两种:①首先互相商量好乐曲速度,耳机链接一个可以播放节拍器的设备开始录制,然后汇总视频素材开始编辑,尤其鼓励学生加入他们喜欢的特效和文字,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②一个人先录,其他人根据这个人的录音速度分别完成各自声部的录制,然后再合成。这种线上教学方式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所遇到困难较多,学生的反馈经常会是“老师这个好难啊!我们对了一个下午还是对不好”,“老师,我平时练的都挺好,但是一录就容易出错,心态就崩了”等情况。这些都是学生遇到困难产生畏难情绪的正常表现,这种一遍一遍的视频录制的线上预习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线下弹拨乐重奏课中排练的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受挫抗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总目标为培养技术型人才,坚持实用化的培训思想。

2.丰富教学评价模式

弹拨乐重奏课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从期末的考试测评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测评形式,可以通过学生在网上制作的弹拨乐重奏排练视频或者演出实践的视频结合平时弹拨乐重奏课课程教学表现结合进行期末的考试测评。

3.加强学生音基训练

重奏的二度创作需要通过表演者的演奏来将音符转化为音乐语言同听众进行交流与倾诉[5]。正确的乐谱读谱是对演奏者最基本的要求,这需要每位演奏者将自己声部音乐内容进行正确的梳理,所以不管是弹拨乐重奏课程线上还是线下的教学模式都需要加强学生相关音乐基础的能力训练。

(1)调式训练在记谱方式和听觉演奏上可分为首调(简谱)与固定调(五线谱)两种。因为中国民族器乐弹拨乐教学一般采用简谱教学,而现在的重奏谱多以五线谱记谱,特别是一些以戏曲、民歌为素材创编的重奏曲,往往会使从小学习简谱的演奏者出现听觉上的首调听觉,演奏五线谱时觉得别扭。这需要演奏者多哼唱,多练习,细致分析乐曲所采的民族调式,合理安排好演奏的指法。

(2)节奏与时值训练在演奏前,演奏者需要进行节奏与时值训练,使其具有将各种拍子中不同时值音符按照各自拍子的强弱规律和结构特点进行组合的能力,以达到训练重奏中各种类型节奏的律动的目标。

(3)学会聆听重奏的概念是从国外传入,重奏的演奏中每个声部或乐器都是各自独立同时又相互统一。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种类繁多、演奏技法不同,做到整齐很不容易。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互相倾听,除了声部层次的划分外,每个声部的学生在聆听其他声部演奏的同时随时调整自己的演奏方法、力度及音色,如轮子的频率是否一致等,这样大家一齐协力高质量完成乐曲的演奏。

(二)教材的建设与完善

1.教材建设需要系统化规范

目前高职院校的弹拨乐重奏课程教学没有规范的教材和统一的教学大纲,乐曲难易程度没有细致的划分,因此指导教师上课的内容一般是以作品为导向,按照教师的喜好选择排练的乐曲,基本上都是一段时间排一个作家的作品,存在作品选择随意性和规范性不强的缺点。笔者认为应该建设一套系统性的教材,将弹拨乐重奏的作品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次划分,按年级逐步增加难度,使排练有规可循[6]。

2.教材建设需发挥地域特点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域在语言、生活习惯、文化和风土人情上都会有自己的独特地域性特点。高职院校不同于音乐学院的招生,其招生基本以地域为限,而后者招生面向全国,这就形成高职院校的生源基本来自同一地域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在现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社会环境,我国越来越重视本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创新的大好时机下,高职院校应该在弹拨乐重奏教学上特别是教材的建设上发挥出其生源大多来自同一地域的特点,鼓励本院校教师有计划进行民间采风,从本地域的戏曲、曲艺、民歌中提取素材,为弹拨乐重奏教材增加新鲜素材,用大量原创的本土音乐素材的弹拨乐重奏作品来充实高职院校的弹拨乐重奏教材。

3.教材信息化建设需加强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的形式也应从传统的纸质书籍向多媒体音像、互联网媒介等形式不断转换。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弹拨乐重奏课程教学所需教材应该借用多媒体音像、互联网、手机APP等形式来加强其多元信息化的建设,这样可以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和频率,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避免纸质书籍所带来的严重资源浪费。

(三)加强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是教学中关键的组成部分[7]。高职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更注重依托实践开展教学。在教学中需着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创造多种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构建平台。以弹拨乐重奏《三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方式提前向学生介绍江南丝竹的艺术特点、演奏形式,然后从乐曲的题名出发,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文化价值,从理论视角为学生实践奠定基础基后再进行排练。在完成乐曲排练的课堂教学后,教师再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时间带领学生进行音乐会的演出实践,也可以与基层老一辈江南丝竹演奏者进行江南丝竹音乐文化交流,或者组织学生去小学、社区进行音乐普及的讲座演出,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积累音乐知识与技能,加速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弹拨乐重奏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需结合现有教育资源,融入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课外教学等多种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在教材建设中与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相融合,弥补课程中教学模式单一化的问题,在改革探索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模式。

猜你喜欢

重奏排练声部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舞动未来
恭喜中签“京”喜EU见-北京汽车推钜惠3重奏+无忧7项礼
雨的重奏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两个大忙人
阮重奏作品的演奏与教学探微——以阮八重奏《剑器》为例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