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太乙山及其虚拟地名的地理体验*
2023-04-06陈翔
陈 翔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 621000)
地名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社会要素,作为日常使用的指位符号、交往媒介、信息积累载体。连云港云台山在唐代是海中的岛,明代使用了四川云台山名。清代岛已与大陆相连,海中只剩下面积不大的连岛。南云台山有花果山景区水帘洞,是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有历史记载海陆变迁和地名演替的案例。我国的《地名管理条例》中没有将景名直接列入地名管理,在其他情形条款里要求:“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地理实体名称就应作为标准地名。地方风物传说的望夫石、飞来峰,人物传说的烂柯山、放鹰台,历史事件传说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留坝县寒溪夜涨等,在国家地名信息库里都能查询到。[1]作为神话人物传说地名的陈塘关,也能作为天津市陈塘片名的附加义。[2]作为地方、民族的文化因子,地名是民生状态、自然特点、历史背景的反映,承载人们对美德的崇尚、自然的祈盼、未来的希望。地名词语质朴、易懂、易读,是最为大众化的文化。[3]景园的命名则是对风景的创造、理解、欣赏,不是为了地理指位。
一、现实地名和虚拟地名
《地名管理条例》规定了必须使用标准地名的范围,辞书、教材教辅等学习类公开出版物和公共平台发布的信息必须使用标准地名,符合条件的地名文化遗产依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标准化地名出版物中的地名是法定地名。《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罗列的地理实体类别,包括了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等。地名标志是社会公益设施,设置地名标志时同类的应当力求统一,如旅游地地名标志为棕色底白色字,海域、水系、地形地名标志为绿色底白色字。现实地名与虚拟地名在载体、标志和指代的范围上是明确区分的。
历史地名是指历史上曾经出现并使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地名。它反映的是特定地域实体名称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演变,也记录在现实地名的含义、来历等地名信息里。
神话传说地名语词偏重在专名部分,是以地名专名为基础的分类。[4]若以信史为中心,神话传说与历史的联系或多或少地存在。即使荒诞臆造的情节,可能也包含着对原始风俗、生活状态的记述。[5]若以信史为中心,历史地名、现实地名在核心位置,传说地名、虚拟地名就在外圈,也有可能内外移动。
虚拟地名是根据地名知识,在艺术创作中想象的地名,以安排事件发生的场所。这些地名是可以联想到指代的地域的,专名、通名的命名也是符合相应地域、规模、性质等特征的。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西游记》里的傲来国。从文学作品中采词,并对地域单体命名,和以现实地名理解文学地理,前者是赋予指称和地理方位意义,后者是使用地名把地理方位意义传递给人物或事件。全国现在以“世外桃源”命名的风景区有9处分布在6省。桃花源风景名胜区、花果山景区水帘洞是全称,也与自身的地理实体及周边地名相符。文学作品中的桃花源、水帘洞、桃花岛作为地名,不是对历史真实地域、现实风景区的确指,虽然艺术创作中参考了某些生活原型,终是子虚乌有的虚拟地名。[6]
二、传说地名的稳定性和分布的广泛性
传说地名包含有群体观念、道德理想,寄托人民美好向往,或记录劳动人民的开拓斗争的品质,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传说地名比较稳定。通过其中神话、传说,可以了解地名产生的社会、文化、语言背景以及命名时的地理环境和分布,以便规范地名书写,做好地名标准化,减少交流的歧义,传递传统文化。[7]
这类地名在自然地理实体、行政区划、纪念地、名胜、街道、广场都存在,分布广泛。如与民间爱情传说有关的地名:和顺县牛郎峪村、上虞县祝家庄村、岳阳市和苏州市的柳毅井。临汾市天坛山相传是尧帝祭天求雨的地方。北川羌族自治县禹穴村相传是大禹出生的地方。湘潭市韶山相传是舜帝奏韶乐的地方。秦皇岛相传是秦始皇求仙入海处。唐山市区片名钓鱼台相传是唐太宗东征钓鱼的地方。韩城市龙门镇龙门山相传是鲤鱼跳龙门的地方。
文化传播和文化的积淀以及地名命名范围的扩大,传说地名也会出现多地一名的低层次地名重名现象。地名偏重在实体、语义、空间关系的哪一方面,也是多样的。面对通名、专名的多样化,在地名本体上区分实体、语义、空间关系是必需的。[8]
三、昆仑山的命名和张骞乘槎传说
“昆仑”在汉代成为于阗附近的山地名。古汉语“昆仑”是山丘通名,未被落实于特定的山峰,故凡人们心目中的神山皆可谓之“昆仑”。[9]《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记载汉武帝命名了于阗的昆仑山:“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汉武帝用昆仑命名山,使其与现实地理有了对应。“古图书”或许是《山海经》,如万斯同《昆仑河源考》所述。《汉书﹒艺文志》将《山海经》归类入数术略形法,不是诸子略小说,肯定了《山海经》的学术指向。《山海经》在《隋书》《新唐书》《旧唐书》均归入史部地理类,是因为重在博物与知识,不在言论与故事。[10]
《禹贡》“导河积石”,指黄河流经积石山。《山海经•海内西经》“河水……入禹所导积石山”,河流入海、入湖、入河,入于山的或是日月或是天河?《山海经•大荒西经》有日月山,有日月所入的大荒之山,西海之南的大山就叫“昆仑之丘”。《山海经•大荒西经》则是日月所出。《博物志》卷十杂说下:“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后至蜀,问君平……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11]《荆楚岁时记》明确了乘槎的人是张骞,并让他带回了支机石。
西汉蜀地的严君平卜筮,落下闳、扬雄研习历法,星象和银河可以预知。因为严君平,成都也成为这个传说中的地点。“乘槎归去,成都何在,万里江沱汉漾”,[12]江、沱、汉、漾,乘槎可通天河。《初学记》是唐玄宗要求徐坚编写的一本指导皇族子弟作文的教材,其中天文部《明河篇》:“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成都市青羊区有支机石街名,今“机”作“矶”。支机石今为成都市文物。天河突破了人们对河流源头的地点、水体、流域、屋舍的想象。
四、“穷河源”的地理方位意义
日月出入于大荒之山,溯源是沿河而行,山都是稳定的方位。《禹贡》里的山名二三个一组限定方位和区域,是疏通河道的方向,不是溯源而上。《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是中下游的情形。大禹治水作为信史,王恩涌教授解释筑堤和疏导治水方法,其成败在于农业上利用河流中游、下游平原土地的不同,中游沿河筑堤,下游疏通。[13]《大宛列传》:“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多玉石,河注中国。”采玉和河流流向的“中国”,就是禹划定的九州。《北山经》《海内西经》《大荒北经》等所说的河源,可能是同一座山的若干不同方向的支流。“穷河源”更主要的是方位、区域和地理标识,而不是干流、支流的路径。
《大宛列传》:“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这里也是有农业的区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张骞“穷河源”的史实与天汉、牵牛织女星、严君平占卜等融合成张骞乘槎传说,成为时令。因为牛郎织女故事传播太过广泛、深远,所以在明代小说《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就只是开头的引子部分,失去了独立性。[14]明代编入《群书类编故事•天文类》。《隋书·经籍志》杂家类:“通众家之意,以见王者之化”,张华《博物志》归入该类。有张骞乘槎传说的《荆楚岁时记》在《旧唐书》也归入杂家类,在《新唐书》归入农家类。
这个传说在地名上的价值,是让王朝版图成了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在被天下、世界、国家等“大道理”掩盖和忽视下,成为对一般读者更有意思的“细部”。[15]《荆楚岁时记》中补充城郭屋舍为州府,补充了占星:“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这种传说成为岁时、月令,有人物、州郡、城市的地名才有价值。《国朝宫史﹒宫殿》紫禁城太庙东西两边,金水河上有织女桥,菖蒲河上有牛郎桥。二桥已不存在,用织女雕塑和碑书说明织女桥的历史。[16]西安市长安区有昆明池,是因汉武帝欲征西南而凿池演练水军地方。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有昆明湖因此典故命名。这两个地点有牛郎、织女雕塑。清漪园的耕织图是一处园林景观,显示“重农桑”,不是爱情。[17]
五、“天下山水皆自昆仑而发”的正源标准
河源是地点、区域,还是水体?唐《元和郡县图志》已记载了河源的星宿川,《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有泉百余泓……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宋《历代地理指掌图》称星宿海,认为是一片泉水。明代宗泐沿吐蕃线返回时经过黄河源与犛牛河(今通天河)的分界山,认为是地点。山有多远水就有多远在龙脉说是山的长幼尊卑秩序,祖山是最远又有云的山。宋代以后“昆仑为诸山之祖和三大干龙之首”,就成为堪舆家最重要的理论。[18]明代叶松在游四川江油县天仓洞后,就是用“天下山水皆自昆仑而发”评价山水的,从最低的石磬山,再向太乙山、天仓山、岷山、昆仑山的延伸。他认定的正源标准就是距离昆仑山的远近。辛和认为“洞与大块,同辟于丑”。在天地开辟的时候就已产生奇巧,只是因为没有文字记载而不能流传成名胜古迹。[19]朱熹《论语集注》对“行夏之时”注解:“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体现肇端发始、取法自然的意义。[20]
因为河源认识的标准不一,即使现代的测量,以远近为标准,因为河流支流众多,也需要所在全境有稳定的政权。“穷河源”如果是溯流而上的途径,则需要若干水道、驿站、桥梁。唐代《青城山记》对《禹贡》“岷山导江”只作“流”而不作“源”的解读。《蛮书﹒山川江源》已记犛牛河,东泸水即金沙江。[21]至明代章潢、徐霞客才发现了金沙江为长江正源。[22]对此,徐霞客归因为交通:“岷江为舟楫所通,金沙江盘折蛮僚溪洞间,水陆俱莫能溯。”康熙《皇舆全览图》实测编绘了金沙江源头水系,沱沱河名为“土克土乃乌兰母伦必拉”,当曲为“衣科阿哥打马必拉”。仍以《禹贡》为尊,均未注明为江源。[23]“必拉”是满语“河”的音译。
古人是以文化认同、政治导向或地理标识为河流正源认定原则。[24]《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三》:“惟南龙磅礴半宇内,而其脉亦发于昆仑,与金沙江相持南下,经石门、丽江(东金沙江,西澜沧江,二水夹之。)……龙与江同发于昆仑,同尽于余邑,屹为江海锁钥,以奠金陵,拥护留都千载不拔之基以此。”发于昆仑止于金陵,正如《汉书﹒艺文志》数术略:“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数术是生成的结构认同、现象的理性解析。[25]“二水夹之”是对南龙的理性解析,不是肇端发始。《游天仓洞记》:“天下山水皆自昆仑而发,蜀距昆仑不知其几,距岷山则密迩矣”。确信昆仑为山水发端又不用接近,是指向西方位上的一个点,就无所谓是山还是水了。叶松列出的蜀中名山有青城山、天仓山、鹤鸣山、雾中山,也不论山水俱佳的峨眉。叶松是云南宾川州人,虽然邻近金沙江,但并没在意金沙江的可能为长江正源的关系。“蜀之山水皆自岷山而发,岷山之水为江之源”,他所言山仍停留在昆仑山的层层叠、距离远近。“蜀之山水皆自岷山而发”是对“岷山导江”的歧义理解,也是后来徐霞客批评的。
六、虚拟地名昆仑山和太乙山
太乙山有二:武功县的太白山,长安区的翠华山。[26]《汉书·地理志》:“武功,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水经注》中已改为太白山,主峰也叫太白山。汉武帝曾在此祠太一北极神在翠华山。汉代之后的昆仑山指于阗南山,终南山与昆仑山这两座山是相连接的。黄河与长江夹昆仑、岷山、终南山、华山、泰山,山头的连线就是中龙,入于东海。其北,水向北流,其南向南流。
《初学记》宋代就流传很广,在地理部分终南山一节引《辛氏三秦记》云:“其山从长安向西,可二百里。……相传云上有水神,人乘船行,追之不及,犹见有故漆船者。”此山及太白山。秦岭南面的汉水对应天汉,山下城固县是张骞故里,水神疑似乘槎传说。《太平广记·神仙·许栖岩》太白洞天有太乙真君,马是被谪的龙,乘龙可往返于东海。洞天是仙凡错杂的地方,地名真实而遇仙事迹虚构。《山海经》虚构的神怪,海内、海外、大荒的地域范围,在后世的小说中被继承。《西游记》中的芭蕉扇是昆仑山后的灵宝,昆仑山金霞岭有不坏尊王永住金刚,没有以玉、天马、葡萄酒为西域真实特征的必要。反倒是景区借用虚拟地名。吐鲁番市鄯善县火焰山景区,游客对“温度”感觉较好。[27]火焰山是汉语,维吾尔语为克孜尔塔格,意为红山。
《封神演义》哪吒出世前,白鹤童子持玉札到山,太乙真人接玉札后望昆仑山而拜。这个“细节”很有仪式感。刻玉而成的玉札就是肇端发始的标识。1552年《游天仓洞记》中的太乙山是因为太乙真人洞和风物传说得名,有碧云宫。《大明一统志》卷七十:“天仓山,在江油县西七十里,上有太乙真人洞。”《游天仓洞记》:“志曰:太乙真人尝居,名碧云宫。……阅郡乘,异其事”。[28]宫是宫殿的通名,《柳毅传》传中为柳毅饯行的地点就叫碧云宫。《西游记》80-83回赞镇海禅林寺后院:“碧云宫里放金光”,哪吒太子莲花化身以及封三坛海会之神也在这一部分。《封神演义》因袭《西游记》较多,为抬高道教,救哪吒的不是佛,而是太乙真人。人名、宫观名也正与《游天仓洞记》所引县志一致。洞内石壁凹凸俯仰,断续曲直,“非雕琢刻画可施其巧”,“有太乙真人静定处……亦皆时人因其似而神其说也”。
清代的天仓洞成为江油县的八景之一“金光仙洞”,今为风景名胜区。洞在绝壁上,洞口海拔高度超过1000m。洞内有暗河,传说洞内有船,能听到波涛声。
结语
昆仑山、太乙山是汉代已命名的地名,在指位上的意义更为突出。大江河、大山脉的具体范围不是用一两个基层地名就能详尽。《汉书﹒地理志》开创的以郡县为层级的记载方式,在“天下山水皆自昆仑而发”中有了新突破。“终南”对于太白山南的张骞,“昆仑”对于金沙江边的叶松,更多的是方位、距离、区域的含义,而不是附加的传说。
现实地名、历史地名、传说地名、虚拟地名与信史有或远或近的联系。有张骞乘槎传说的《博物志》《荆楚岁时记》是作为杂家、月令、岁时、天文类的知识看待。因为生产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张骞出使的传说为人们了解遥远地方提供了细节。支机石街就是在城市里面一个与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传说地名。张骞乘槎的传说为之后牛郎织女传说、七夕节的扩散提供了人们对农桑的历法基础的理解。在基层地名,虚拟地名也是地名命名采词的来源。火焰山、花果山、织女桥等传说地名,虚构的人物能起到提炼风景特征的作用,增加故事性,丰富大众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