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拉丁舞身体分解训练的思路及方法

2023-04-06赵锐桐

大众文艺 2023年4期
关键词:动律拉丁舞舞者

赵锐桐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 100000)

一、身体分解训练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一)身体部位能力的均衡发展

身体分解训练首要解决的是舞者各身体部位独立的运动能力,并非否认人体的整体性,忽视舞蹈是综合性运动的结果,反之,通过对身体部位针对性的训练,促进各身体部位的能力达到均衡,是舞者身体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运动系统中,各运动器官以骨骼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肌肉为动力在人体运动中协同工作。”①这决定了人体机能训练的全面性,也要求了人体的部分运动不得影响其整体,强调身体各部位的素质能力应当发展均衡,辩证存在,各司其职,既不可绝对的孤立看待,也不可忽视其客观的独立性。

身体的分解性训练可有效地缓解个别身体部位能力的缺乏和不足,防止其妨碍整体运动的协调性,避免因小失大。在拉丁舞训练中存在一些常见的情况,即舞者拥有良好的身体线条和充足的下肢力量,但是却没有稳定有力的中段(即腰腹),而中段作为上半身与下半身的连接枢纽,一旦力量不足,连接中断,难以谈及运动的整体性,更难以支撑拉丁舞胯部的运动要求。即使在实际的舞蹈动作中,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依据要求存在主次之分,但仍需保证在训练中完成对舞者各部位能力的重视,如此舞者才能在运动中灵活的分配力量,将身体各部位的能力发挥到极限。

(二)身体认知意识的有效增强

“身体可以‘被阅读’,也可以自主‘阅读’”②。身体分解训练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在基础阶段能够有效地增强舞者对身体结构和身体运动的认知意识,“舞者应该有与自己身体对话的能力”③,即使不同阶段,舞者的身体能力和思想认知是发展变化的,但始终于“训练身体——认知身体——运用身体——再认知身体——训练身体”的闭环之中。

通过身体分解化的训练,舞者能够进一步地认识到身体运动的可能性,了解自身能力和幅度的极限,增强运动形态的知觉,并实现对自我能力的监管和督促。其次,当舞者充分的训练了身体局部,更好地认知了各部位在拉丁舞中的运动规律和空间位置,就能够在具体动作中快速锁定相关联的部位,协调部分与整体的运动关系。反观未经训练的身体,当其尝试运动身体的某一部位,其他部位会不自觉地产生随动,其身体状态往往偏向僵硬,这是因为其身体尚未具备较强的掌控力和独立运动能力。因此,身体的“点”无法连成“线”,“线”无法构成“面”,部分与整体的认知没有得到建立,难以完成有质量的动作,甚至难以保证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三)动作审美规范的初步建立

“舞蹈训练具有训练的功能性和表现性双重特点,功能性训练解决舞蹈者身体运动能力和技术能力,表现型训练是舞蹈美表现方式的训练,与舞蹈审美的要求相一致。”④身体分解训练主要通过训练舞者的动作、姿态和身体动律,在运动层面和认知层面建立初步的审美规范,如身体表现性的发展是训练的终极目的,那么审美规范的建立正是其实现的前提。

“舞蹈美的第一要素是人体美——型体的、形体的、动作的、动律的美”⑤,舞者即使具备了符合审美要求的人体,但缺乏合乎拉丁舞要求的专业训练,则难以呈现独属于拉丁舞的美。拉丁舞审美规范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或一招一式,需要多种训练方式的叠加和持续不断的思考,而身体分解训练作为基础性的训练方法之一,其对舞者审美规范的建立是基础且有限的,主要包括基本的身体姿态、身体动律、四肢的运动路线、脚的运动过程和标准形态等等。因此身体分解训练一方面旨在锤炼足以支撑舞蹈美的身体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促进舞者通过运动感觉和思想认知建立拉丁舞的基础审美规范。

二、身体分解训练的基本思路

在运用方法并进行实践之前,需要构画一条基本的训练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从训练的基本含义出发,需要融合结构机能的重建与动作技术的加工;从训练的基本内容出发,需要紧密切合舞种专业性质进行构思;从训练的基本要求出发,需要合理的利用身体基本能力的转移机制。

首先,“‘训练’这一概念必须包括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机体的结构机能重建,二是动作技能加工”⑥,前者为前提,后者为途径,共同构成舞蹈训练的概念。结构机能重建是指机体在训练负荷刺激下,逐渐达到疲劳,机体结构与机能会随之发生破坏性变化,恢复期过后,机体能力和运动能力均得到提高;动作技术的加工指“对动作反复进行严格训练的过程,通过各类动作和动作技术的教授、练习、巩固和提高,来促进机体结构机能的重建”⑦。故此,身体分解训练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产生适宜的负荷,当负荷刺激构成机体的疲劳,机体完成破坏至重建的过程,机体的基础性能力才能得到增强。同时,通过对身体部位反复且严格地进行专项训练,即对身体动作进行专业化的加工美化,促进动作熟练度与规范度,进一步服务于动作技术。

其次,训练方法和内容需要围绕拉丁舞的运动规律,尊重并凸显拉丁舞的排他性。无论面向何种群体,芭蕾舞、现代舞、普拉提等训练对于拉丁舞舞者而言,仍然属于开发身体能力的工具性课程,对舞者的肌肉素质、身体意识和形态规范起到相应的辅助性作用,但并不能对专业的能力提升产生直接影响,客观来讲,芭蕾舞的七位手与五位站姿无法解决拉丁舞中手臂的规律运动和脚下的规范过程,芭蕾舞永恒外开的腿部状态也与拉丁舞的腿部运动不尽相同,现代舞不受形式美和舞蹈法则限制的身体运动也并不完全适用于拉丁舞的审美规范,因此这些辅助性训练是必要的、间接的、有限的。而身体分解性训练是以拉丁舞运动规律和美学规范为核心,将人体运动置于拉丁舞语境下进行训练,是从拉丁舞出发且回归于拉丁舞的“自救”,是属于拉丁舞自己的基础性训练。

最后,合理利用舞蹈基本能力的转移规律构思训练方法与内容。“基本能力的转移是指当发展某一项舞蹈基本能力时,伴随这一能力的提高,同类能力或其他能力会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结果的变化。”⑧主要由有机体的整体性、能源供应的同源性、动作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人体拥有完整的有机系统,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同制约,其能量均由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中蕴藏的化学能支撑,因此“动作的生物力学结构相似程度越大,肌肉工作的特征越接近...身体基本能力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⑨所以在身体分解训练中,不可忽视身体各环节的合力作用。这就要求身体分解训练的实践思路既要实现主要的训练目的,同时又要关注训练对于机体整体性发展的影响,合理规划训练内容,最大限度促进相关能力之间实现良性转移。

三、身体分解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四肢

手臂的训练可设立三个基本点:美感、力量感、平衡感。美感训练的目的锁定在加强手臂的线条感、流动感,可选用动静交替的训练方式。通过强调手臂运动路线过程中的点,即放大运动过程的瞬间,完成相对静态的“点位训练”,而后再将点串联成线,使手臂的运动变得精准和丝滑;力量感训练的要点需锁定手臂的控制力、柔韧力与爆发力,突出不同的力量处理对于手臂呈现效果的作用,可选用急缓结合的方式,促进舞者的手臂运动在缓慢控制、张弛柔韧、急促爆发之间反复的交替;平衡感训练要求手臂服务于舞者在整体运动中的平衡,可采取身体综合运动的训练方式,即选用简单的步伐,运用基本的身体动律,伴随手臂相对应的运动,促进手臂协调、平衡的功能。但是此训练不宜过度强调除手臂以外其他部位的运动,以免训练效果同目的产生偏差。

依据双腿的运动状态,将其分为主力腿与动力腿。拉丁舞中主力腿的运动无外乎内外的旋转、上下的升降,以及静态的支撑状态。因此主力腿的训练其一为横向的旋转运动,释放动力腿,主力腿围绕髋关节进行外旋、内旋的运动,可设计顿挫或连贯的发力,加强主力腿的运动感受;其二为纵向的升降运动,释放动力腿,稳定髋关节,主力腿通过踝关节、小腿、膝盖、大腿、髋关节的屈、伸,感受主力腿负重状态下的升降运动;其三为相对静态的支撑运动,利用动力腿的随意运动,保证主力腿在动力腿灵活且大幅度运动的同时,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控制力;动力腿主要为腿部的过程训练,拉丁舞动力腿的运动规律有二(极特殊动作除外),其一,动力腿的出脚与收脚永远围绕膝盖的内扣与外开进行。其二,动力腿大腿、小腿、膝盖的运动存在顺序。虽然拉丁舞五支舞的腿部运动各有特点,但是这两大规律基本不变。在芭蕾舞中,所有的腿部运动均需在膝盖与肌肉外开的基础上完成,且动力腿的运动相对整体同步,不强调大腿、小腿和膝盖的分别运动,这既是芭蕾舞的独特之处,也是芭蕾舞作为国标舞基训的力所不能及之处。

拉丁舞的脚部运动注重尖、掌、跟的运用,以及双脚的经过关系和踝关节的能力。因此训练的思路可根据此三大要点,分为脚部过程训练、踝关节力量训练、双脚经过训练。脚部过程训练通过细分脚趾、脚掌、脚弓、脚跟四个部位,进行部位的断开与连续训练,加强脚部运动的规范顺序与过程姿态;其次是脚踝力量训练,其一,可通过快升慢降的脚踝运动练习,强调脚踝瞬间发力的速度和力量,以及控制的、缓慢的恢复。其二,设定不同的出脚方向,强调脚踝借助地板力量推动重心移动的训练;再次是双脚经过训练,强调双脚的互动关系,关注动力脚完成预设步伐的过程中,运用脚尖内外缘与主力腿形成接触。

(二)躯干

胸背的运动几乎承包了拉丁舞的上身动律,主要体现为胸背两侧的转换和静态姿势的保持,因此可分为静态姿势训练与两侧转换训练。静态姿势训练不包含外在的动作,通过后背肌肉的下沉和收紧、胸腰的前推、肋骨的关闭以保持挺拔的上身姿态,感受胸背肌肉相对静态的紧张状态。两侧转换训练需配合肩膀完成,双肩需保持面向正前方,稳定且不随动,胸背和肋骨以一侧为单位协同完成前推与内收的交替运动。

拉丁舞中腰腹的运动同胯部的运动相关联,并非绝对的独立。胯部动律根据五支舞不同的动律技术进行归类,分别为“古巴动律”“弹动动律”和“摆荡动律”,以及斗牛舞骨盆后倾的姿态。古巴动律训练主要服务于伦巴舞和恰恰舞,重视训练胯部的“∞”形的连贯性运动,强调胯部斜前至斜后的摆荡路线,以及前—旁—后的环形运动;弹动动律训练主要服务于桑巴舞,强调膝盖的颤动与韧性,配合腰腹的收缩和夸张加强胯部的弹性;摆荡动律训练主要运用于牛仔舞之中。强调胯部规律的“U”型摆荡,类似钟摆,保持胯部力量松弛,幅度适中;骨盆后倾姿态训练主要针对斗牛舞独特的胯部姿态展开练习,需要配合脚下不同的步伐,在运动中强调骨盆后倾姿态的稳定。

四、遵循“相结合”原则开展实践

其一,经验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国标舞教师经历了从学习者、竞赛者向教授者的转换,在选手时代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独到理解,这种主观的经验必定且必要的融入教学之中。但是训练的方法和内容不能仅依赖经验化教学,导致主观取代客观、经验取代科学、个性取代标准。“舞蹈艺术里蕴含着科学,舞蹈科学中渗透着艺术……人体器官、系统的组织与结构呈现出严密的科学性。舞蹈艺术的美是建立在人体运动科学基础上的,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⑩因此,在发展和探索学生心理运动、肌肉素质、机能检测等,都需要参考舞蹈训练学、舞蹈人体科学和舞蹈心理学等原理,杜绝盲目的训练;其二,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

身体分解训练在基础教学阶段能够实现其效果最大化,其建立审美规范、均衡身体部位能力以及开发对身体的认知意识等功能都应当在基础阶段得到建立。但身体分解训练不仅限于基础阶段,因为舞蹈训练普遍具有连续性特征,“过长时间的训练间断,又会引起已经建立起来的训练适应逐渐消退”(11),因此需要切实针对不同的阶段调整训练强度、力度、周期和频率等等。其三,成效性与适量性相结合。舞蹈训练的目的在于针对身体这一运动工具达到一定的开发成效,在形态、机能、肌肉能力等方面为舞蹈表演进行身体功能的准备,因此各项训练应当有所目的且有所获。但理想成效的追求需要适量的增减训练负荷,“包括动作练习持续的时间、重复的次数、动作练习的速度、节奏、密度、高度、幅度、力度、难度、质量等可变化的调节因素”(12)因此,训练负荷需要在学生基本适应某训练阶段的负荷刺激后,适时适量的调整,如果负荷量把握不当,训练刺激过小,无法达到成效,甚至导致过往成效的消退。训练负荷过大,超出身体的适应范围,会产生裂变反应。

结语

拉丁舞从业者在积极“借他山之石”的当下,也应思考“就地取材”,开掘拉丁舞自身的训练价值,让拉丁舞的训练体系自成一派,不断的探索更多的可能。身体分解训练作为拉丁舞基础能力提升的方法之一,并非放之四海皆准,教师需要了解身体分解训练的主导思路和原则,并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的调整。于舞者而言,身体分解训练决不停留于肉身的“表层”升华,而是向思考规律,认知身体进一步的过渡。它不仅是舞者协调运动的保障,更是“身心合一”的序曲,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充分的聚焦于舞者运动的独立部位,在提升“部分”的质量之时,仍保证其服务于“整体”之中。

注释:

①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第2页.

②曾勤琴.舞蹈普及教育“身体观”的建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02):133-140.

③任妍静.身心学关照下的舞者身体开发与训练[J].艺术科技,2017,30(10):425.

④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第88页.

⑤同上.

⑥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第2页.

⑦同上.

⑧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第34页.

⑨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第34页.

⑩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第93页.

(11)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第86页.

(12)同上.

猜你喜欢

动律拉丁舞舞者
舞者
舞者
舞者
论拉丁舞中“技”与“艺”的发展趋势
浅谈动律在舞蹈作品《摆手女儿家》中的体现
一起来学拉丁舞
评《Smoke》
论拉丁舞中的引导和跟随
可疑的舞者
藏族舞基本动律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