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扩展式”化学作业的应用初探
——以“‘碳元素’‘NaCl’为主节点的作业设计”为例
2023-04-05唐雪云
唐雪云
(海安高新区隆政初级中学 江苏 南通 226600)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提出:作业数量要做减法,作业质量要做加法,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从源头上让学生乐学、爱学、轻松学。作业是教学管理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又不影响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线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有意识地主动建构知识。[1]在近两年中考复习中,笔者进行了“扩展式”作业设计的探索,用典型物质、化学变化或者元素等为主题扩展学生对知识本身和思维过程的认识,使教师能看到学生的思维点,学生能将知识主动建构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并减轻了作业负担。
一、化学作业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错误观念一:作业设计=“教辅资料”
一些教师认为作业可以按照教辅资料的课时顺序布置,其弊端是教学进度跟作业进度可能不统一,使课后巩固的效果打折,并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笔者所在学校用的化学教辅资料有6套,如果不经筛选,都直接用的话,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很大的,而且相当多的题目在几套资料里重复出现,如果让学生重复做,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此外,教辅资料上的题目在网上都能查到原题,部分学生会利用电子产品查答案,这会造成部分学生作业答案全对,实际却不懂,教师无法掌握学情……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自主设计“好吃又有味”的作业,要摒弃“作业设计=教辅资料”的做法。
2.错误观念二:作业设计=“按时按序”
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事先看题,按照课时顺序,教辅资料上有多少题就让学生做多少题。不考虑题目的零散性和育人价值,没有整体的作业意识,没有对作业进行结构化思考。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增大刷题量就能提升学生的成绩,这种观念是很危险的,大量刷题可能会提高记忆类知识题目的正确率,但碰到考验思维和关键能力的试题,学生就会束手无策。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关键能力的提升,要摒弃“作业设计=按时按序”的思维。
目前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作业设计理念不科学,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硬搬教辅资料;(2)作业结构零散,缺乏整体性;(3)注重知识类题型的训练,忽视题型本身的设计意图和育人价值,缺乏对题目的改编和扩展;(4)作业形式单一,主要以“写”的作业为主,缺少实践性作业。
二、“扩展式”作业设计及应用
“扩展式”作业是指以一道题目、一种物质、一种元素、一个化学变化等为主节点进行扩散,形成更多的其他节点,并通过画图或文字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通过“扩散式”作业,学生可将新旧知识进行梳理,建构新的知识系统。教师在“扩展式”作业的批改中,能看到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案例一:以“碳元素”为主节点,设计画图作业
与碳元素相关的知识点很多。碳单质、含碳元素的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以及一些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与碳元素相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实验探究、工业炼铁、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等重要探究实验也与碳元素相关。通过对这些节点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性质、从性质到变化规律进行整合。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整理出来的,可在大脑中进行知识建构。完成这样的作业,也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
以“碳元素”为主节点的作业设计如下。
“扩展式”作业:根据表1,绘制以“碳元素”为主节点的思维导图。
表1 “碳元素”的分节点
图1是一位学生完成的该项“扩展式”作业。
图1 学生绘制的以“碳元素”为主节点的思维导图
2.案例二:以物质“NaCl”为主节点,设计画图作业
NaCl 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种盐,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盐。学生可以从该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变化规律、常见钠盐、粗盐提纯、食盐水的配制实验等角度对它进行认识并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可以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梳理相关节点。
以“NaCl”为主节点的作业设计如下。
“扩展式”作业:根据表2,绘制以“NaCl”为主节点的思维导图。
表2 “NaCl”的分节点
图2是一位学生完成的该项“扩展式”作业。
图2 学生绘制的以“NaCl”为主节点的思维导图
三、反思
1.“扩展式”作业指向知识系统化
在中考复习中切忌将零散的知识继续零散化。在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时候,选择以“碳元素”为主节点进行扩散式复习,可将相关知识系统化,从学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从元素的宏观到微观,从物质的性质到变化,从实验的探究到离子的检验,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通过“扩展式”作业,将碎片化知识进行了整体建构。
2.“扩展式”作业指向思维的可视化
思维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化学思维是化学学科素养的核心成分和基本保证,[2]通过“扩展式”作业的绘制及学生的表达,教师可以清晰看出学生的思维结构。有的学生写得详细,结构清晰,思维拓展宽泛;有的学生将常见易错点在绘图中时画出来,教师看到这类作业时就能预判该学生是在进行深度学习;有的学生只能画出一个分节点,并且内容局限于某部分的内容,可见该类学生并没有形成结构化的思维体系。通过“扩展式”作业,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3.“扩展式”作业指向能力的深化
学生知识点不扎实导致的出错,是没有理清知识的脉络。[3]常规的学习过程,学生缺少对知识的整合过程,学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单元,学一个课题就是一个课题,学一个知识点就是知识点,缺少对知识的梳理和深度思考过程,这样的学习容易遗忘知识,降低学习效果。通过“扩展式”作业,可养成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梳理、整合的习惯,重新审视易错点、常考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记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