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有效落实
2023-04-05滕欣芫
文 滕欣芫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想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首先需要明确“新鲜感”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词语和句子可以称之为有新鲜感的词句,为什么在阅读时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有哪些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语文要素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得到有效落实。经过思考,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的陌生事物、新奇的表达或者是具有独特的情感和寓意的语言都可以称之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重构
何谓重构?重构就是打破文本原有的教学常规,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为什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构呢?因为新鲜感不同于一般感受,是具有实效性的,随着学生阅读体验的增多,新鲜感会随之被弱化,不利于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因此,在落实“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语文要素时,教师就要随着对学生学习交流情况的把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时,在初读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把自己觉得具有新鲜感的词句画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一开始,学生交流的词句主要有“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等词句,教师追问学生理由,有学生说“这些词语都是他们没有听过的,感觉很陌生,很新鲜”,有学生说“没有见过学校的钟是什么样的,上下课敲钟让自己感到很新鲜”,还有的学生说“‘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这句话让我觉得很新鲜,因为它跟我们平常学校的生活不一样,学校里还有小动物,太特别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交流自己画出的具有新鲜感的词句,还围绕着新鲜感展开,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些词句会让他们有新鲜感,对学生初读课文之后的反馈进行了重构,为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在“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语文要素的落实上,教师从学生初读课文中的学习交流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追问,都是围绕着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活动聚焦,深化了学生对“有新鲜感的词句”的认知与体会。
二、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发现语言的意识,并能够主动在阅读中积累与内化自己感觉新鲜的、有意义的词句。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或多或少拥有了属于自己积累语言的一些经验,在此提出的积累是指学生在原有积累经验上的再提升。教师可以在基于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契合学生积累特点的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新的语言经验。
《花的学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链接学生原始经验并与体验“新鲜感”相结合进行教学:“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树枝你碰我一下,我碰你一下,绿叶在风中互相撞击着,发出簌簌的声响”,有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云越来越低,天色逐渐暗了下来”。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大都是基于对生活经验的直接描述,语言表达也是基于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些词句的新鲜感呢?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用‘互相碰触着’来描写树枝在风中的样子,用‘拍着大手’描写了自然界电闪雷鸣的景象,那么你能像作者那样说说树枝、绿叶、雷云还会做些什么吗?”有学生说:“树枝在林中互相撞来撞去,绿叶在风中发出哗哗的声响,雷云时不时来凑个热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拟人修辞并非完全陌生,但文中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仍然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新鲜有趣。教师从学生原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自己语言与文本语言的对比中,对“有新鲜感的词句”感受得更加深刻。最后,教师问学生:“这样的语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你想怎样积累这样的语言?”这样教学,自然落实了积累新鲜感词句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从链接学生原有经验到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再到仿照着文本的形式运用语言、积累语言,把“拟人”这一新鲜的表达融入学生的原有经验与新经验的生成过程之中,避免了学生机械积累现象的产生,活化了学生语言积累的方式,让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
三、联结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不仅要求学生对这些词语和句子有一定的理解,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体会到这些词句承载的独特意义和所具备的表达作用。基于这点认识,在落实语文要素时,教师可以采取联结策略,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查阅课外资料和工具书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蕴含着独特的情感且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相较于平常语言来说显得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采用联结策略来教学。
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第3自然段中有这样的描写:“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在学习交流时,许多学生都认为这样的描写很新鲜,究竟是什么触动了他们,让学生觉得很新鲜呢?为此,教师可以围绕这些内容设计“这样的语言有没有新鲜感”的讨论话题。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的认为“树枝、鸟儿、蝴蝶等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很新鲜”,有的认为“这里的学生和小动物们一起听课,很新鲜”。通过联结阅读,学生明白了文本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孩子们与小动物们一起听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孩子们是那样快乐,生活是那么美好。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特点,教师采用联结阅读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透过文本语言真正感受到这些具有新鲜感词句的深层含义,真正读懂文本语言内涵,把语文要素目标落到实处。
四、内化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最终教学目标指向的是语言运用。如何让学生运用这些词句呢?需要在学生积累内化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脱离文本引导学生孤立地落实语文要素,而是要把文本看作一个整体,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做好从读到写的迁移。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认知、理解、体会这些词句的意思,通过写来帮助学生积累内化这些词句,从而实现对文本语言有意义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逐步提升。
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中,教学“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这句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地点放在前面,动词放在主语前面,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联系生活说一说,写一写。又如《花的学校》的课后练习:“‘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这样,从感知新鲜感的词句到积累新鲜感的词句,再到让学生内化语言,学习表达,真正把“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有新鲜感的语言表达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用经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度。注重学生对有新鲜感词句的内化运用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灵活运用,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与增值,在练笔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边阅读边关注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哪些是需要自己理解的,哪些是需要自己积累的,都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在阅读时主动关注词句的意识,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奠定基础。教师应注重对文本语言的重构、积累、联结、内化等,真正把“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语文要素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