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融合体育锻炼安全机制构建与实施策略探索

2023-04-05张晓英尹俊玉杨润琴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机制

张晓英 尹俊玉 杨润琴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1)

家校融合体育锻炼安全机制,是指应教育部等五部门于2021年8月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1]文件精神,基于当前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形势和对学生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而提出的一项针对体育锻炼安全保障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旨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体育教学的联系,构建青少年体育教育多场景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安全实施机制,在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成效的同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安全。根据该文的大量文献检索和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结果,当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性文件和具有实施依据价值的学生体育锻炼安全专项法律法规,学生体育运动安全缺乏保障机制。

多项政策尚处于探讨阶段,如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2],要求完善学校体育法律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试行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最新的政策动态则是2022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2022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3]。《要点》指出,在推动校园足球发展时,要探索建立学校体育运动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机制,为包括校园足球在内的体育运动提供保障。

对于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存在的追责问题,将试行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不仅要涵盖所有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也要涵盖到具有一定运动技能水平、即将成为优秀竞技人才的学生,使保障更加全面,发展更可持续。但当前运动损伤无保险、无责任机制的教育政策现实,已严重影响到体育课程的正常开设,并威胁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鉴于当前学生体育锻炼需要和监护主体,该文主要探索家校融合体育锻炼安全机制,分别从安全意识构建、运动安全防护策略构建与实施方面进行学校体育运动安全策略的构建探索。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法

以学校体育锻炼安全机制、学校体育安全策略、国外体育安全机制、国外体育安全策略为关键词,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三大中文论文数据库和三大搜索引擎,展开文献、政策和我国各级学校体育锻炼安全机制与策略的检索。共搜集到文献12篇,政策0条,建设现状报道11条。

1.2 专家访谈法

对太原市30所中小学的负责人50名、体育教师50名,就课内外体育锻炼安全机制和策略进行访谈,了解太原市中小学体育锻炼安全机制建设现状及现存主要问题。

1.3 问卷调查法

对太原市30所中小学的200名学生家长,就学生课外及家庭体育锻炼安全策略构建和现存主要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有效率100%。

2 研究结果及主要问题

2.1 主要研究结果

2.1.1 教育职能部门缺失体育锻炼安全保障政策,体育教学去竞技性与对抗性

根据文献检索、引擎搜索和专家访谈结果,当前我国教育职能部门尚未颁布具有执行效力和强制性的学生体育锻炼安全保障机制与相关法律法规。当前密集出台的关于学生体育问题的法律法规集中在学校体育开展和促进学生课内外体育运动实施策略上。根据检索结果,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5]中对学校体育安全提出了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要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但均未上升到法律法规高度,也没有提出明确的实施细则和责任落实制度。

当前关于学生体育锻炼安全主题最新的政策是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6],该《办法》要求学校要利用开学教育、校园网络、家长会等进行体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体育安全知识,宣讲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要求和措施,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理解体育运动风险防范。特别针对新生入学应当如实提供学生健康状况的真实信息,还要求学校应当健全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鼓励家长或者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和转移机制。但并未就安全保障责任机制、实施策略和安全事故处置等实质性问题进行专门性的延伸探索和明确论述。

各级学校针对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设置了规章制度和以班主任、体育任课教师为责任主体的防范措施。在保险机制上,单一依靠家长缴纳的学生意外伤害险,存在保险金额过低、运动伤害保障不足的现象。为了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安全系数,避免体育锻炼运动伤害事件发生,有70%的被访学校存在降低体育课程相应运动项目竞技性和对抗性的现象,学生运动强度较10年前有明显降低。

2.1.2 各级学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未开设定期专题教育活动,存在教育盲区

通过对200名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在小学6年、初中3年间,学校并未针对体育锻炼安全问题对学生及家长开展专门性主题教育活动,也未形成定期教育活动开展机制。广大家长在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安全保障意识和运动损伤救助与防范专业知识上存在教育盲区,有75%家长只允许学生课下进行跳绳、打羽毛球、拍篮球、玩耍等中低强度运动,有25%的学生缺少居家体育自主锻炼。这种去竞技性、去对抗性、去运动强度的体育锻炼,无法充分提升学生在心肺机能、耐力、速度及身体柔韧性等多个身体健康要素方面的运动能力,更无法发挥体育运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力等方面的学科影响力。

当前各级学校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盲区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体育教师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不足,在体育教学安全设计上缺乏相关意识和能力,导致体育教学前期安全预防措施准备不充分和缺乏安全事故预见能力;第二,教育职能部门缺乏自上而下的包含体育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和事故处理的体系,导致学习设施、体育教学和课后体育运动安全缺乏监管,存在不安全因素;第三,家长缺乏体育运动损伤预见与防范意识及专业防护知识,无法保障学生居家体育运动的安全。

2.1.3 教育部门未建设体育锻炼安全事故赔偿机制与标准,体育新课程缺乏支持

近年来,随着学生体育运动需要的不断增长和新增体育运动项目的扩充,小学、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民事赔偿案件缺乏法律法规赔偿依据,导致家校纠纷和不良影响,使得体育新课程所要求的运动能力教学和素养教学均得不到支持和保障。为了降低纠纷带来的不利影响,体育教师普遍采取相对保守的教育策略,纷纷降低或减少组织一些对抗性强和风险较大的校园体育运动项目。这些消极举措将为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不利影响,无法贯彻落实体育新课程要求下的体育德育、体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实现全面发展。

3 当前家校融合体育锻炼安全保障机制构建要素综述

3.1 安全保障机制和多主体合作联防机制是主要手段

针对我国法律法规对学生体育锻炼安全专项的穷尽式检索结果,不难发现,当前我国此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尚属于空白。据新浪财经报道,教育部2022年探索建立学校体育运动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机制,而制度和法规的缺失,对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实施、校园管理和社会影响多个维度均带来了不利影响。

美国以校园安全作为战略目标进行构建,以《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案为例,针对学校安全,就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组织和学生个体分别建立了责任机制和保险机制,注重运用信息公开和报告制度,使社区、主管部门、学校和家庭之间能够获得即时安全信息,扩大多主体参与的力度和参与积极性。而多级制保险制度的建设,则对学生的体育安全保障从包含民事侵权、人身伤害、学生体育活动意外等多个层面构建起较为全面的学生安全风险防范体系[7]。《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则注重通对教师进行早期预警和干预技术培训,对学生暴力危急时刻应对手段进行培训,来提升校园安全管理风险意识,建立应急预案。并且针对社区、执法机关、专业人士与学校的合作,针对学校安全事务制定危机预案,采取措施应对所有潜在危险。

日本体育安全教育可借鉴的举措有4条:一是将学校体育安全纳入体育教学,规定了详细的课时和教学内容,包含各类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措施;二是日本教育部门对校园体育安全负有领导责任,针对学校发生的伤害事故有完整而详细的统计数据,包括发生场合、发生原因、伤害部位、赔偿数额等方面,这给伤害事故的解决提供了可参考案例;三是根据体育教师是否尽到应尽职责来评判体育安全事故责任的划分,保护了教师的教育积极性;四是各类保险业为赔偿提供了重要支持,有效地解决了事故赔偿问题[8]。

3.2 多级体育锻炼安全教育机制是重要保障

根据公开的学生运动安全事故报道,当前我国学校体育锻炼安全事故的诱因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平时缺乏运动量,导致下肢力量薄弱,膝关节扭伤、腰肌损伤事故多发;二是教师课前忽略热身和放松环节,对学生陈旧伤认知不足,导致学生中大强度跑步适应能力较差,出现摔倒后擦伤或跑后呕吐、头晕等症状;三是课程中间教师缺乏过程监测和风险诊断认知与能力,导致学生运动中出现安全事故[9]。而居家体育锻炼安全事故多集中在:学生运动姿势不正确所带来的扭伤、擦伤,学生运动量不科学所带来的运动不适,以及家长对某些运动项目危险动作可能导致的运动损伤认知与预见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

上述体育锻炼安全问题均对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积极性和锻炼成效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相关职能部门从法律法规和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上,要加快构建多级体育锻炼安全教育机制,这是体育锻炼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体育新课程教育目标下学校开展常规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

4 家校融合体育锻炼安全机制构建与实施策略探讨

4.1 成立专门学校体育锻炼安全监察机构,进行立法与常规教学安全监管

体育锻炼安全事故是当前对学生身体安全和体育新课程教育全面实施、发展环境建设影响最大的安全性问题。借鉴美、日学校体育安全发展经验不难看出,成立专门化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是加强学校安全事故管控、对学生体育锻炼安全进行切实保障的重要举措和根本依据。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加强:第一,成立由教育部牵头,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主要参与部门,各级学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专门安全监察机构,对学校的安全保障进行管理,指导学校体育教学安全建设,对教师进行体育课程安全意识培训,对学校已发生安全事故进行全程参与;第二,立法机关加快专项法律法规细则研究并发布,用法律为各级学校的体育教育安全构建稳健的教学实施依据,并为相关安全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划分,规定赔偿额度,提升安全事故处理速率和社会公平性;第三,加强责任事故后续处理责任追责制度,构建校园体育教育安全环境建设和安全工作开展的长期责任机制。

4.2 构建第三方认定机构和保险制度

鉴于当前我国已出现的各类学校体育安全事故赔偿引发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不难看出,加快第三方责任认定机构的建设和专项保险制度建设,是稳定社会发展氛围,进行法制化建设的关键。对比美、日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不难看出,成立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认定机构和包含伤害类别、责任认定和赔偿标准的保险制度是保证校园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稳定学生监护人信心,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主动性的重要举措和根本保障。构建保险制度,将保险作用充分纳入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管理工作中,不仅能减轻学校、教师畏难情绪,更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后降低教师的内疚心理,为受害学生提供帮助,解决双方后顾之忧。

4.3 构建体育锻炼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安全知识、意识

我国各级学校体育安全事故之所以高频发生,与教师、家长、学生的体育锻炼安全知识、防护意识缺乏不无关系,所以加强教师、学生和家长多主体的体育员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学生运动损伤防范与运动中安全自护自救能力,降低运动风险,是降低运动损伤和杜绝体育运动安全事故的关键。因此,应针对教师、学生和家长分别探索并构建适合该群体的体育锻炼安全教育体系,定期举行安全常识教育,以提升多主体在学生体育锻炼安全中的预防意识和危险预见能力,为学生的课内外、校内外体育锻炼提供稳健的环境和监护人监护成效。

4.4 构建多级联动安全教育与督查机制,加强学校教学、社区体育锻炼安全防控

随着我国体育强国、体育素养教育理念的不断落地,提升学生的课内外体育锻炼参与兴趣,提高其锻炼成效,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成为了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现其在社会适应力和人格健康等多方面素养的关键。因此,构建安全稳健的校内外、课内外体育锻炼安全网络,加强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是尤为必要的。

笔者认为,构建多级联动安全教育与督查机制,加强学校教学、社区体育锻炼安全防控力度,是落实各部门教育职责监督,做好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大层面进行构建与落实:第一,职能部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安全链条摸排,通过服务购买方式,联合社区、学校、社会组织与个人形成多级联动安全教育与督查小组,定期对学校、社区体育开展环境安全进行评估,及时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第二,对社区、学校体育活动潜在威胁、安全薄弱环节进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控,做好事前防范,降低事故发生率。

5 结语

关于我国学生体育安全问题,相关职能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一直未停止探索。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已经相继颁布了10多项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政策、规定,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法制建设,是构建有关学校安全的法律、制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法律法规和具体安全监管实施细则及保险制度建设等切实关系学生身心安全的保障机制实践策略上,仍然存在研究速率缓、实践探索慢的现象,亟须有关职能部门从法制、责任主体、执行策略构建等层面加强策略研究,加快落实。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机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运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