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4-05刘华菁
刘华菁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汕尾 516600)
研究发现,学生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普遍下降,体质明显减弱,社会各界应结合相关问题提出对策与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而从根本上讲,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直接决定其身体、心理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继而也会影响到其在校期间的正常学习生活,教师应重视完善体质健康培养的方案。
1 体质健康及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趋势
1.1 体质健康的概念
体质健康主要包含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3个方面。体质健康涵盖了学生在体育和卫生过程中所体现的一种状态,是人体在生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质量水平,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该特征能够衡量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教师应从根本上提高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制订合理且科学的培养方案。
1.2 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现状
我国人口基数大,学生数量较多,若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就会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不到提高,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的发展[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多数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对健康有着迫切的需求,只有重视学生对健康的不断追求,才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不仅与快速发展的社会下人们面临的压力有关,同时也与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习惯有关[2]。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的人数居高不下,超重肥胖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都体现了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不良趋势[3]。再结合我国每年针对小学、中学、大学开展的体质健康普查工作结果来看,小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是最低的,其次为中学生,而相对来说,时间充足且自由的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最高[4]。究其原因是在我国高职院校整体改革的视角下,多数高职院校都侧重于发展专业技能水平,在培养学生体质健康上的观念较为落后。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虽然逐渐上升,但只是体现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大学生体质下滑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2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的因素
2.1 学校忽视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都需要保证良好的体能储备和心理素养,否则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就我国多数高职院校而言,存在轻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现象。如果高职院校不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那么学生也不会重视。在疫情背景下,各省市防疫政策不同,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有序开展,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多数高职院校都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层面,忽视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培养。
2.2 学生对体质健康不重视
学生的体质健康直接决定着其未来的发展,而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直接体现了他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就现实情况来看,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对自身体质健康不重视的现象[5]。首先是因为高职院校没有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在院校内没有形成重视体质健康的大环境,导致学生无法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次,学生自身的不良行为导致其在提高体质健康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熬夜打游戏、吃外卖、不重视锻炼等不良习惯越来越多,反映了学生较差的自制力。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就必须进行锻炼,并且要持之以恒。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学生的压力较大,他们将大多数时间投入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想在毕业之后找到好的工作,就必须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由于缺乏运动,且没有形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最终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不到提高,一系列的体质健康问题也随之出现。面对上述状况,外加疫情防控的影响,教师需要从根本上对体质健康培养方案进行完善。
2.3 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为了提高学校在同级院校中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存在“重成绩,轻体育”的现象。而体质健康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教师不断革新教学观念,深入剖析疫情时代的特点,制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案。但是,现实情况是学生往往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高职院校也没有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资深学校发展的目标,教师的教学观念无法及时做出转变,最终也就会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不到提高。
2.4 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影响了其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在学生体质健康培养的过程中,体育教学活动是最直接的方式。但受到学生自身主动性的影响,其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时往往无法保持积极的状态,继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率。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体育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大学生对于体育丧失了兴趣,导致体育教学效果无法提高。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体育课堂的学习中,将严重影响其在课堂上与体育教师的进一步交流,也就无法在体育课堂上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无法提高体育健康水平。在疫情背景下,正常的体育教学进度可能会受到防疫政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造成影响。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处理该问题,充分考虑疫情发展可能对体育教学活动造成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外部因素对体育教学活动进度的影响。
2.5 大学生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弱
大学阶段,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面对较大的压力。这些压力转化为学生在校的表现,就是对学习和生活持有消极的态度。心理健康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问题频发,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高。
3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3.1 积极转变发展理念
实践阶段,高职院校应从顶层设计上将加强学生的体育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宏观目标中,制订相应的规划,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情况,制定能够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培养方案。同时,高职院校应当真正围绕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拓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体魄强健,才能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3.2 转变培养方案规划理念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阶段,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的办学理念,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办学理念的一部分,同时应当改变办学战略,以培养拥有强健体魄、良好心理健康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作为自身的办学战略,并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开展工作的要求,以办学思路、办学宗旨和各学院精神作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载体,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校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形成强身健体的好习惯。
3.3 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重要性的认知水平
学生对于体质健康重要性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6]。在疫情背景下,应当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对体质健康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在措施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在学校官网或校园网内对学生进行宣传,让学生意识到体质健康的多面性与层次性,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
从具体实施的角度来看,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定期宣传的方式,通过宣讲会的方式组织班级内的骨干分子参加。在宣讲会上,高校可以让有资历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宣讲,让骨干分子认识到提高体质健康于自身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然后让这一部分骨干分子回到各自的班级进行宣传。长此以往,能够让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的一个重要理念。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知识竞赛,让学生意识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设置网页,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答题;也可以通过现场考试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答题,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学校同时对比赛设置不同的奖励层次,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鼓舞学生提高体质健康水平。高校可以根据学生对体质健康水平的认知程度开设社团,社团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重要目标,向全校招募积极分子。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参加社团的过程中意识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主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可以制定总体方针,让各学院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状况制定规则,以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水平作为奖励条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了解体质健康,同时用自己的行为去践行提高体质健康的方式,以此促进学生在习得体质健康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高校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于体质健康重要性的认知水平,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从观念上拓展对体质健康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行为去实践,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3.4 重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即将步入社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他们是否可以在处理问题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教师而言,在培养学生体质健康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锻炼身体,强健学生的体魄,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在疫情影响下,社会各行业整体竞争压力增加,同期毕业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愈发凸显[7]。实践阶段,教师要在培养学生体质健康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体质健康的内涵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面对未来时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当然,教师可以适当导入案例,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内容,将这一方针与专业的教育目标进行联合,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质健康的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体质健康的认知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注意案例的题材,要契合当下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要注意案例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接触有关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自身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让其更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5 积极革新培养观念
在疫情背景下,我国防疫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对教师来说,在培养学生体质素养的过程中,应以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积极革新培养观念。一方面,在规划培养目标时,要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为目标,确保学生可以意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调整评价体系的建设思路,不能够将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的课堂表现以及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唯一标准。而应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包括学习状态、人际关系处理,以及综合实践素养在内,实施全面、系统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教师还要对体质健康培养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对培养措施做出必要补充,以保证培养工作可以始终维持在动态发展的状态,继而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保持稳定的发展。
3.6 提高学生参与体质健康培养活动的主动性
在体质健康培养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意识不强,这就导致他们认为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而根据有关研究发现,参与体育运动,是一种可以有效舒缓心理压力的途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教师,应当通过优化体质健康培养活动方式,改变体质健康培养活动组织方法,引入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真正感受到体质健康培养活动的乐趣。学生在课堂上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他们就会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体质健康培养活动的乐趣,学生的主动性就会提高。一个在体育课堂上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学生,他们往往面临着较少的心理问题,同时拥有着较好的社会交际水平,所以体育课教师应当意识到自身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体育意识过程中的重要性,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形成。体育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严格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提升自身的素质。
3.7 社会各界应形成合力,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在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形成,不仅要依靠高职院校,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社会各界。实践过程中,社会层面的媒体平台应当进行宣传,让学生意识到体质健康水平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处在一个潜移默化的环境内,那么他们便会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家长也应当意识到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体质健康,如果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较差,那么他们在日后步入工作岗位的过程中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成就。
政府应针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引领,让高校、家长、学生都意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教师作为影响联合培养效果的主要因素,要积极发掘社会、家庭资源,确保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在对接社会时,应充分发掘优质社会资源,积极联动媒体行业落实宣传教育,再联系专业体育、心理咨询机构寻求专业指导。而在对接学生家长时,要以保障培养学生体质健康的延续性为主,要求家长群体积极完成对学生居家期间的监督任务。
4 结语
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体质健康水平应当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针,这两个重要方针齐头并进,缺一不可。在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合理制定体质健康培养方案,围绕学生的现实情况并结合我国教育部所提出的培养方针去实施,以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