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自私是更健康的表现
2023-04-05苏自己
■苏自己
英国演化理论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创作的科普读物《自私的基因》中提到,自私是人类存续最普遍的特性之一,每个人都会基于个人利益需求作出行为和反应。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论调有些过于自私,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考虑,这个世界不就乱套了吗?
利己主义是人的本质
近代心理学、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从结构理论揭示了人的确是恶大于善的。
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个体最初的组成都是源自本我,代表着人的最原始冲动,通常是不被世人所接纳的想法与欲望。
从这一层面来说,人的本质的确是利己主义。如果没有外界礼教和社会道德约束,想必世界是极其可怕的,大家可以为所欲为,不用在意外界的眼光。此时,本我得到了精神层面的释放,却是以伤害他人为代价的。很多人会批判人性自私,并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那份自私。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负责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矛盾的心理组成部分,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
超我即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能够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同时追求完善的境界。
从生物进化论来说,如果不是自私基因存在,可能今日并不会有人类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虽然听上去很残酷,但世界之所以能有今日文明,又何尝不是建立在人性自私的基因上?
适度自私的人更健康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自私的人其实更健康。弗洛伊德提出人性的本质是贪婪,随着后天环境制约产生了社会道德,强化了自我道德观念,将那些不被社会所接受的潜意识思维埋藏到内心深处。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很辛苦,需要压抑自己的本性,顺从大流,而不能真实地展现自我。
现实里,总有一些人戴着厚重的面具做人,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从而肯定自我价值。他们总是不自觉地讨好周围所有人,以为这样便可以获得认可。但个体都是自私的。在社会互动理论中也曾强调,人在进行人际交往时都会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以最小的代价得到对方最大的利益,是人际产生的出发点。因此,我们建立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是有条件的,而非纯天然的。
在一段关系中,陷得越深的人往往投入越多。付出精力和财力,却没有得到对等回应,便会引起不平衡感,有时难免心生怨气。为了缓解这种不适,有的人选择爆发出来,与对方争吵,有的人却选择忍气吞声,以免曾经的努力付诸东流,渴望对方有一天能对等回应。
自私的确是人的天性,但因为步入现代文明社会,又多了些社会与道德的加持,于是自私带了些许人情味。我们要学着完善自我不美好的成分,让本我向着超我发展。只有从自我出发,先温暖了自己,才能将余温留给他人。只有善待了自己,尊重自己的需要,才能真正尊重他人的需要,远离软弱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