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内控流程规范化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应用
2023-04-05郭文菲菏泽市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
郭文菲 菏泽市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
引言
在日常发展中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来规划未来工作方案,并努力实现预设目标,而在经济发展阶段事业单位会遭遇财务风险问题,这时开展内控工作有助于将风险级别降到最低,确保运营方案的规范落实和有效推进。内控工作作用于事业单位能够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便于对财务、会计等部门进行更好的管理,调节组织实现资源优化分配,提高管理决策的有效性。不过事业单位开展内控工作的目的主要是及时发掘经营管理风险,而个别管理行为甚至会与其产生冲突,为此事业单位必须在明确自身实际的前提下将内部控制充分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增加经济资产的利用率。
一、内控流程规范化下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作用
事业单位在运行阶段经常会处理一些经济问题,为此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而内控工作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存在促进作用。首先,从内控流程规范化视域来看,完善财务制度可以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而当前市场经济环境高速变化,制度的完善也能使得单位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内控制度侧重发挥预防作用,结合单位运营现状,制定有着完整程序的内控工作流程以及较完善的控制制度,进而规避风险减少财务工作出现的失误与漏洞,为单位营造透明、公正、健康的工作环境[1]。
其次,实施更规范的内控流程将增加更多的管理效率,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内部控制才能更好地减少风险问题,确保内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管理者也可以在流程下更高效地完成人事调动。
最后,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财务制度的作用,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我国事业单位也开始了深化改革,以往单位只是单一地从政府拨款上来完成筹资,而现如今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分类,已衍生出多个渠道来满足单位的筹资需求,这也让单位的职能产生了创新。为此,更有必要在内控流程规范化下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逐渐将对外投资、合资租赁等引入到单位的经营事项中,推动事业单位规范有序地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现状
(一)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当前,许多事业单位在运营发展阶段并未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导致隐患问题越来越多,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缺乏制度效力,难以对相关部门产生约束,资产浪费、闲置现象屡见不鲜。进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漏洞,这些漏洞就会导致管理工作很难展开,同时还可能带来经济损失。单位一般会配置许多固定资产用于维持自身需求,但财务管理人员对此的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主要原因是缺乏健全的制度对固定资产的采买、应用、核算、管理等工作进行制约。另外,针对一些账实不符、卖亏赢虚的问题,也是因为事业单位未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做好财务预算分析、在管理单位财务时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控等情况导致,固定资产短缺闲置、租赁业务不合理也都是因为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2]。而一些单位虽然具备财务管理体系,但部分设置存有问题,而且其中有一些部门机构职能权限相互交叉,导致部门之间的员工无法明确权责,实际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一旦遇到问题还会为此相互推诿,进而又导致单位设立的财务监管体系不合理,难以充分发挥监管作用。最后部分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环节,货币资金管理工作缺陷明显,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时很可能造成资金亏空问题,为事业单位运营发展带来严重打击。
(二)缺乏良好的财务内控氛围
当前事业单位开始重视财务内控工作,并再造了更系统规范的内控流程,基于此背景来分析单位的财务工作现状,可以发现其仍面临财务内控方面的困扰,主要原因在于未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单位中的职工缺乏优秀的财务内控意识,无论是管理层领导还是基层人员都没有意识到做好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受编制问题影响,一些员工并不重视单位的财务问题,而内控工作直接影响财务工作是否能够稳定开展,内控制度是否能够发挥规范作用、内控措施是否合理有效,都需要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来完成,员工需要具备内控意识,根据规范化内控流程展开工作,在良好的内控氛围中调动工作热情,最终提高财务内控有效性。从一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现状来看,由于未营造好内控氛围,导致单位各层级员工都忽视了财务内控,而单位领导侧重于内控制度建设,而制度执行和监管的力度不充足。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超预算问题,使得财务工作无法正常展开,预算资金利用率下降,一系列财务问题凸显出来[3]。
(三)内控制度执行效率低下
由于事业单位落实内控工作不到位,导致内控制度在制定完成后很难有效执行,由于没有营造出适合内控管理的大环境,导致单位员工缺乏认知,实际行为与内控制度规范有冲突,内控无法落实,所设立的内控制度价值也难以显现出来,整体来看,单位内控水平还需进一步优化整改。另外,由于单位的部分员工自身专业素养不达标,导致执行内控政策时相关制度规范得不到运用,在落实内控管理时,只是一味地盲从上级指示,从而导致工作独立性思想被扼杀,而这种情况也增大了财务数据失真的可能。一些会计人员在记录单位财务情况时有意隐瞒信息或者工作失误,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这又出现核算质量下降等连锁反应。在财务制度执行阶段财务人员没有积极配合,缺乏高觉悟的法治思想,对待自身工作不严谨,工作行为不规范,直接影响财务内控工作。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务工作要从整体落实,如果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最终也会影响财务工作质量,进而带来更多财务隐患,给单位健康稳定发展带来影响。
(四)预算管理制度与单位实际情况不适应
从当前事业单位所展开的预算情况来看,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首先是在编制预算环节,多方面原因导致编制结果缺乏质量,不具备较高的可操作空间,同时一些预算单位并没有严格遵守上级批复预算来进行工作;其次是在执行预算编制结果的过程中得不到重视,各项工作过于随意,执行人员缺乏预算观念,例如预算编制内容粗糙敷衍、预算执行缺乏力度和计划等;最后则是预算批复往往无法与实际工作所需求的时间相配合,进而导致正常工作受到影响。事业单位想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就需要对内部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例如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环节加强管理,打造细致化、合理化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单位员工对编制工作的重视,确保预算数据完整可靠,预算执行要更具效率,并确保工作不偏离《预算法》的各项规章要求,目前员工对预算工作重视性不足情况比较明显,单位应重视改善这种问题,并支持员工根据上级批复预算来展开各项工作[4]。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保证工作合法性,不偏离《预算法》《会计法》的各项要求,按照上级批复的预算办理各项开支。有必要设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制度,保证单位经费使用的安全性、高效性。
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为财务内控实行营造氛围
现如今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社会各领域都有了更卓越的发展,而事业单位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开始加大了对财务工作的看重,特别是内控流程向规范化、系统化转变的过程中,优化财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成了单位运营建设要考虑的方向。为了做好财务管理,首先就应为其塑造适合的工作环境,现如今单位注重规范化内控流程的建立,而内控环境的创建在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财务内控的展开也需要良好氛围来推动。从意识出发,工作人员需要正确认知财务内控的作用,从思想到行动严格执行内控制度,通过对此工作的重视来规范日常行为,确保内控制度全面落实,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应具备创新意识,进而推动内控制度的优化升级,其中应重点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义务,如此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就能各司其职,改变以往的懒散态度,以防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进而提高工作的有序性和效率,以岗位责任制度为引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使其向合理化、独立化方向发展,最终提升财务工作质量,实现对内部资金资产的最大化利用[5]。
(二)提升内控制度执行效率,切实落实监督工作
内控流程规范化下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变得重要起来,而制度在建立后还需要有效的落实,为了确保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事业单位应开展监督工作,审计执行阶段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策略来增加制度对单位的效用。通常审计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风险,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单位要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专门建立相关部门。另外,应保证相关单位处在互相制约、相互管辖的局面,以此改变工作人员职责权限模糊,问题出现后不负责情况,同时促使其对财务工作进行审计时符合公正独立原则,能够将审计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实际工作不偏离职能和范围要求。通过定期稽查审核账目保证会计账目的准确性,审核内控制度实施后达成的效果。
针对财务内控发现的漏洞问题,监管部门应负责制定合理的惩处措施,只有配套惩处机制才能推动事业单位更高效的开展财务管理,确保工作人员能将对应的法律法规有效执行。新时期我国进入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为降低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事业单位也应建立财务风险预防体系,做好内部各财务事项的监管工作,尽可能减小风险造成的危害,实现内控程序规范化,为单位发展提供助力。
(三)提升预算管理工作力度,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
在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过程中,要想尽可能地规避财务风险问题,补足漏洞缺陷,还需注重强化预算管理,通过最优配置资源来减少财产损失。从单位运营管理角度来说,进行预算管理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单位资金利用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加快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进度。为此,编制预算环节要保证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在预算执行阶段必须遵守计划规定,突出行为规范,同时单位应进一步细化预算管理职责,在执行期间单位还应让责任人定期进行状态检查,针对监管所执行的措施要落实到位,最终利用多次实践且具有很强操作空间的制度规范推动预算管理高效开展,达成优化资源配置目的,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保障。
(四)完善会计机构,健全人员管理制度
内控流程规范化对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有着重要作用,推动其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管理实践能够看出,事业单位管理活动主要是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其开展的各项财务决策、人事决策都是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下展开的,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构建财务内控制度需要着重掌握对人员的分工,要充分做好员工的培养以及工作意识的贯彻,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工作中发挥自身职责,保证财务管理在各环节得到贯彻落实。做好人员管理来提高工作质量,进而侧面减少财务管理的各种漏洞缺陷[6]。另外,在明确员工岗位职责的同时还应注重能力培养,结合财政制度开展需要来培养员工的素质能力和职业素养,利用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方式来为员工提供锻炼机会,促使其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了解当前发展形势以及法律政策,提高能力水平与操作意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会计机构,并落实相应的人员管理制度,进而使员工适应当前改革创新环境下事业单位的变化,为财务管理与内控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保障,最终使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加健康稳定。
(五)建立完善信息沟通系统,推动单位有效交流
在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的过程中,事业单位有必要为各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此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高层领导,必要的交流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实现正确引导,提高工作效率。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被各大行业广泛应用,这种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信息共享以及人员交流,为此,事业单位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也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引入。在构建信息沟通系统过程中,会计系统属于其中的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会计系统的建设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后续财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当前信息化建设开始成为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组织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引进高新技术,为单位建立系统完善、横纵交错、内外沟通的网络体系十分必要,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信息传播,为各部门交流搭建桥梁,同时也能及时掌握重要信息,方便单位领导对信息的查取,精确掌握单位运营实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范高效管理各项事宜,进而保障单位财产安全,为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
当前事业单位开始注重体制改革,内控流程规范化开始成为其日常运营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规范性内控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单位规避风险。其中财务制度的建立健全符合当前单位发展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形势驱动所必然的结果,为了加强财务制度的有效应用,有必要落实责任制、强化员工管理和培养、加快信息化建设,多方面多角度保证财务工作的高效运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