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预算管理策略分析
2023-04-05陆立煌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陆立煌 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促进企业组织架构、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动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方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完善数字化转型的内容,顺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通过打通预算与内外部之间的数据流通,建立数字化的预算管理体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一、数字化转型下预算管理的概述
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企业经营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必须根据公司项目情况、业务承包情况以及资金周转情况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精准预算、科学编制、高效实施、有度控制、精准分析、深入审核等多种手段,科学合理、精准高效地规划和统筹与企业经营发展相关的各项内容,为企业制定出更加精细标准、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经营发展方案。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推进,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转型概念逐步融入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中,从而帮助企业快速整合、有效归纳以及合理使用内部的预算数据,充分发挥大数据对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的作用。在此背景之下,预算管理从系统到流程、方法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预算导向由战略化向业务化转变,预算周期由年度化向滚动化转变,预算数据由内部数据向内外部数据结合转变。同时,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转型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动态开展和细节把控。
二、数字化转型下预算管理的意义
第一,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就要创新变革。数字化转型下的预算管理不仅仅可以有效地协助企业捕获新的市场机遇,更新新的业务模式,在市场大环境中抢占领先地位,还可以解决企业管理中数据孤岛和内部数据不关联的现象。
第二,数字赋能有利于企业的降本增效。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提升企业预算管理效率。云计算、人工智能促进了各种内、外部环境的数据集中,利用建模、超算、场景化运用,为预算分析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企业将定期筛查预算完成率偏离度超出合理范围的部分,纳入重点管控范围名单并实行季度动态更新和滚动监测管理,可以更快速地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督促企业及时采取有效纠偏措施,大大提升了反馈的效率。
第三,数字化转型下的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流程再造。在数字化环境下,企业间复杂多变的逻辑关系,得到多方资源重新梳理整合。数据流动使得各个信息系统相互连同、高度集成,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管理与服务的新价值。
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预算管理的数字化程度较低
目前,部分企业在进行实际的预算管理工作时,预算编制、汇总、分析、考评的各个环节的内容都依靠以手工EXCEL表格或是独立的财务软件等工具来完成,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程度、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同时,不同类型的预算数据大多存储在不同的软件或表格中,导致收集和分析数据时的速度较慢、程序较多,各类数据之间的共享性较差,因此,员工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程度较低,不仅增加了数据收集、整理的工作量,还降低到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不能满足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支撑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
大部分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数据量较少,数据的支撑度无法达到预算编制工作开展的最低要求,从而导致预算结果和预算目标偏差较大。尤其是在数据的连通性方面,各种信息分散在不同的软件、台账、电子表格中,各业务系统连通度不高,对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较为吃力,无法很好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准确、有效的信息,使得预算工作的实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大打折扣。在预算系统构建过程中,如果缺乏业务系统数字化,或者业务数据口径不统一,数据维度、数据粒度不能满足预算管理的要求,将导致预算系统无法获取合格的业务数据,制约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
(三)预算管理缺少决策支撑
大部分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通常会以编制内容和考核方式为重点工作,对预算的刚性要求重视度较低,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各个节点缺少相应的资金把控环节、业务引导环节以及战略制定环节。同时,部分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风险意识不够,对可能存在风险的分析不透彻、不充分,数据无法互通共享,利用基础数据和预算数据发现和分析潜在问题的能力较低,无法实现对预算编制全过程的风险管控和问题发掘,无法充分利用数据支撑的作用,从而导致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缺少重要的决策支撑。
(四)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缺乏完善的智能化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将数字化转型概念充分融入预算评价体系建立中,设计的预算评价指标没有以信息化数据为基础,从而造成编制与控制脱节、预算与经营隔离、预算与经营两张皮的现象。同时,预算系统本身没有与业务系统打通,或者仅仅是有限打通,业务控制与分析手段单一、滞后,预算系统存在众多信息孤岛,预算管理控制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深化企业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数字化预算管理体系
传统的预算管理制度通常以财务报表为主,以目标结果为导向,通常是在预算结果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地体现出预算管理工作各个环节和各个流程的特点和要求。要想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实现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企业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起以业务工作为导向、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预算管理体系。企业将以“数据中台”为底座,重塑预算管理体系,协同发挥各个“预算模块”的不同作用,在原有的财务预算报表体系基础上,增加业务维度预算的多样性和深刻性,将数字化预算管理融入到业务经营的各个目标,最终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节点的信息化、数字化,实现对预算目标、绩效评价的内容的动态管理、有效控制,不断提高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实现预算管理与业务管理的充分融合。
(二)优化和完善数字化管控平台
科学合理、及时有效地收集数据是实现数字化的基础,企业必须充分整理和深入分析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产生的数据。首先,企业必须抓住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市场发展需求,不断引进数字化管控平台的新技术、新工艺,优化和更新现有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范围扩大和数据颗粒度的细化,从而实现信息数据的动态收集、动态分析。其次,增加业务板块之间的关联性和紧密性也是强化数据沟通的重要手段。统一企业数据规则,明确数据归属,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管理机构之间实现数据共享,推动企业数据融合。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各业务板块之间数据的充分沟通和应用,还可以不断完善和丰富预算数据管理控制平台的基础数据,建立起包含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批复、预算落实等多种数据的集合体,同时还可以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和全面覆盖。最后,人工智能实现的流程自动化可以大幅缩短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时间,从而降低编制工作开展所需支出的人工成本,同时也可以降低因人工计算和判断等带来的客观上的偏差,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
(三)充分运用预算编制手段与数字化技术
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创新优势是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这样不仅能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创新和进步,还能打破原有的预算管理理念,创新思维方式。随着5G、互联网等新场景的出现,云计算、大数据、商业智能、人工智能等运算方式的不断成熟,数据信息日益丰富,甚至日益广泛且深入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数字化技术手段不仅能将企业的图片资料、文本信息、视频影像等多种数据转化为数字数据信息存储起来,还能以调度数据、财务数据和内部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政策制度变化等外部数据,实现对预算管理编制工作的全面调研,充分分析外部因素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然后收集企业运营发展中的各项历史数据,通过统计学与数学分析为手段,建立起覆盖企业管理和预算全过程的数据模型分析平台。系统基于智能化场景测算模型,从战略出发,结合管理需求,构建数字化逻辑应用模型,充分利用业务运营分析洞察和机器学习模型等智能技术,自动对业务过程提出建议或作出行动,能够实现企业级经营场景的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此外,系统基于机器学习模型、语音识别模型、管理测算模型等AI模型,融合具体业务场景、运营场景,将模型与场景相关联,实现一体化应用,还能辅助或直接作出快速决策,实现预算管理高阶场景。这样不仅能增加预算管理指标的准确性、科学性、可靠性,还能减少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从而进一步保证测算和发布的预算指标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减少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推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进步、快速发展。预算编制手段与数字化技术的充分运用,科学有效地分析了当下市场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的匹配度,充分结合了企业的预算目标和业务项目的开展情况,针对性地通过固定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以及滚动预算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和质量。
(四)实施有效的预算控制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可以利用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如云计算、系统可视化等)构建预算监管系统,开发预算管理模块,实现对企业预算定期跟踪监测和预警提示,为预算分析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随着第三平台技术(数据中台、云计算、移动、大数据分析、智库、预算可视化系统)的发展,针对预算分析的差异预警,使快速形成社交化协同,高效出具解决方案成为新的机制。各部门可以对差异进行快速的在线协同,形成改善策略和执行计划,让管理更高效。在AI智能技术的推动下,通过机器学习、知识图谱,提高机器感知、认知能力,形成智能化数据洞察、决策和行动,实现数据驱动下的智能分析和决策。
(五)健全和完善预算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可以让预算编制变得更加科学,但也不能做到百分百的准确。为了有效解决预算数和决算数大额且不合理的偏差,往往需要对预算数据进行系统性的复盘和总结,从而使预算更加可靠与准确。首先,企业需要以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为指导,以数据的信息化和集成化为基础,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生产状况的预算目标核定机制,严格管控数据源头和预算全过程,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的预算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同时,企业还可以采用监控信息数据和监控预算管理的方式来加强掌控预算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和预算的落实进度。其次,企业还需要根据各岗位的实际情况做好绩效的评价与定量分析工作,充分发挥绩效激励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不断推动预算的关键指标和闭环管理体系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精准高效。这样不仅能提升不同岗位和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有效利用绩效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是促进绩效评价体系与考核体系相互作用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工作人员预算管理责任和意识的重要方式。
(六)完善预算管理保障机制
随着我国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也推动了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预算管理数字化进程。数字化转型不断融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业务预算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管理的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还让工作变得更加轻松、简单。因此,企业必须加快完善预算管理保障机制,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和组织数字化预算管理培训,深化数字化转型认知,提升自身素养和技能,指引企业间各分支机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为预算工作的开展和效率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进步,预算管理将不再集中在传统的财务层面,而是向生产、研发、销售、成本、人力等多个领域前端延展渗透,财务预算数据将成为企业智库数据之一。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同时是推动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得力工具。因此,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企业务必提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借助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力,不断引进各种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出发,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完善。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增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