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湘西苗绣”非遗产业发展研究
2023-04-05夏添华陈俊羽
夏添华 陈俊羽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固本之策,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中之重。湘西苗绣作为湘西苗族特定历史、地理、人文环境下孕育出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也是湘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数字经济在产业部门的广泛渗透、融合及应用,为乡村振兴、重塑乡村经济结构提供了重要动力,也为湘西苗绣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
要以湘西农村苗绣非遗产业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解决湘西苗绣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探究湘西苗绣产业化发展的可行路径,进而为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探寻发展契机,对促进湘西苗绣发展、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概念内涵
1.1 苗绣产业
得益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国家战略及湘西州政府相关支持传统工艺发展的地方政策,苗绣产业获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开始呈现出加速腾飞态势。湘西苗绣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刺绣市场调研发现,80、90、00后新一代消费群体逐步成熟,2020年我国刺绣行业企业内销占比高达76.10%,刺绣产品逐渐成为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承载体,构成了消费者个性化、精神化需求的重要选择。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湘西苗绣产业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游客的研究与关注,湘西苗绣产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湘西苗绣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其兼具民族风格和现代审美,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1.2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识别各种有用的知识信息,并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2015年中央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以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数字化的政策不断实施落地,到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势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数字经济在各个产业部门的广泛渗透、融合及应用,加快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新动能,也为湘西苗绣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
1.3 数字经济与(苗绣)产业发展
数字经济改善了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环境。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速度加快,农村网民数量快速增加,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样的互联网营销方式的兴起,有效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供需双方有效对接。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9549.3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达8663.1亿元,同比增长21.0%。据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颜喜介绍,近几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云上非遗馆”,积极推动非遗进军电商领域。依托淘宝、拼多多、京东开设的“湖南非遗馆”,带动苗绣产品和相关文创产品的销售成交额超过2000万元。
同时,数字经济提高了苗绣产业的发展水平。一方面,现代自动化、智能化的缝纫机、绣花机为苗绣产品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机器的运用大大优化了刺绣生产的工艺流程,提升了苗绣产品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了时间成本和劳动成本;另一方面,绣花软件的应用优化了设计过程,提高了设计效率,使绘图变得更加简单便捷。
2 苗绣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2.1 苗绣手艺难以传承
学习掌握制作苗绣的技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年轻人专注于苗绣技艺传承需要承担巨大的成本。同时,大部分年轻人较少接触传统非遗,缺少对传统手艺的认同及对湘西苗绣传承的社会价值的评估。此外,湘西苗绣缺少系统的宣传机制吸引外来青年群体,缺乏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根据苗绣传承人英姐介绍,湘西苗绣是一辈辈传承下来的。英姐讲到,在湘西,多个绣坊组织绣娘、学徒和对苗绣感兴趣的人进行刺绣技巧的讨论和传授,进一步推动苗绣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在她的绣坊中,年龄最大的绣女已经73岁了,而在绣坊培训的其他学员里,50岁以上的学员居多,50岁以下的只占了一小部分。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外界的主流文化和新兴思想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他们对传统的苗绣文化不了解、不感兴趣。同时,由于现在的年轻人生存压力大,大多数年轻人不愿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就导致贵州苗绣的传承人出现老龄化的问题,苗绣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2.2 苗绣产品创新不足
苗绣的图案以花、鸟、蝴蝶、耕牛、神兽等为主,表达苗族儿女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但如何将这些元素组合成一幅符合现代审美的图画是绣娘们当下面临的难题之一。这些元素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图腾缺乏日常化的使用符号,导致苗绣产品的设计缺乏现代流行元素,能够真正运用在生活中的场合较少,与潮流审美有一定差距,且生活化程度低导致受众狭隘,难以与众多消费者形成供需衔接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此外,由于苗绣文化和苗绣技艺的传承断代,大多数绣娘都是年老的非遗传承人,她们很少有机会外出考察、学习,更不用说通过互联网了解当下的潮流,导致视野狭窄,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下,导致她们在设计苗绣产品的过程中,一直沿用以前的方式和方法,设计理念滞后,难以革新,诸多苗绣产品制作面临创意不足、图案单一及同质化问题,市场上相互模仿抄袭的现象频发,极大影响了苗绣在同类商品中的竞争力。
2.3 苗绣产品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苗绣的销售渠道不畅,作为苗绣发源地的湘西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东侧,面临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同时,由于苗绣传承人大多是年长者,她们不会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和销售,绣坊的产品大多是自产自销,目标客户只有同村的村民,导致苗绣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难以获得较高的知名度,使苗绣产品在销售时可能面临产品滞销等情况,严重阻碍了苗绣的产业化发展。
同时,湘西苗绣在市场上的营销仅仅停留在苗绣本身,几乎没有涉及对苗绣文化内涵及艺术创意的宣传,没有深刻挖掘苗绣文化的内涵,只是对苗绣元素进行肤浅模糊地使用,这对于苗绣文化精神的传承没有任何益处,这种粗制滥造的伪文创产品会消磨消费者对于苗绣产品的热情,对苗绣产品的销售产生恶劣的影响。
此外,消费者对于苗绣文创产品的喜爱程度也与销售情况息息相关,但诸如经济衰退带来的失业、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等造成的收入下降可能导致消费者对苗绣产品需求的降低,对苗绣产品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并且,刺绣市场也已经形成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等各具特色的四大名绣,并且产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刺绣企业,是苗绣产品的潜在竞争对象。湘西苗绣产品不同于四大名绣,主要瞄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苗绣市场,但传统刺绣领域的优势企业具有市场、技术、资金优势,能够快速进入一个新的细分市场领域,对苗绣的产业化发展可能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2.4 苗绣产品生产效率偏低
湘西苗绣的生产销售大多是以个体户为单位的小绣坊。据笔者采访的英姐讲述,她的绣坊除了她的女儿外还有八个绣娘正在学习苗绣传统手艺,经营包括量身定制、出租等服务,她们也不忘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新媒体营销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苗绣力求贴近市场新需求。这相比之前苗绣无人问津的局面已经改善了许多,但苗绣产业化、工厂化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英姐的绣坊就是现在湘西苗绣的缩影,现有的苗绣产品大多依靠当地绣娘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产自销,即便有小部分绣坊,但绣坊的规模小,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偏低,生产效率不高,因此难以形成规模化作业。
3 数字经济赋能苗绣产业发展的推进路径
3.1 畅通供需对接渠道,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了数字时代,这给湘西苗绣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苗绣产品单一的销售方式,使销售模式多样化:通过线上便利的销售优势增加销量,打造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消费者与苗绣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更加亲近。同时,依托于兴起的新媒体宣传,能够给苗绣产品带来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打开不同领域的消费市场,也能为苗绣产品极大地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传统手工艺人可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传播文化知识,发布苗绣相关的视频,还可通过直播带货等新型的销售模式对产品进行推广销售,帮助消费者近距离接触苗绣民族文化。
数字技术除了打通供需渠道,还将加快组织业态创新步伐,推动产业组织的网络化、平台化,在虚拟空间集聚供应商、分销商、服务提供商、消费者等,有利于整合产业链资源,提高产业链运行效率,并且能够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接,建立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和多边交互的生态平台。
3.2 促进苗绣产品创新
依托数字经济,生产者能够了解当前社会的潮流、审美,开阔自己的眼界,更易于整合现代化元素来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一方面,生产者能在传统苗绣的元素上进行创新,把苗绣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起来,使湘西苗绣产品风格日常化、简便化,呈现出轻民族风的特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触发用户的情绪点,高效地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苗绣产品可以在多样化方面进行突破,不再局限于传统服饰,推出苗绣相关的文创产品,例如融合了苗绣元素,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包包、枕套和被套等,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能够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拓宽消费市场,大幅增加销售收入。
同时,数字经济赋予了产品创新逆方向机制的可能性,消费者在网络上对苗绣产品提出的反馈意见能够为手工艺人提供有效的信息,让她们更有针对性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这种逆方向的创作模式,让苗绣产品通过大量消费者的反馈,不断地进行改进,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使苗绣产品增强独特性和适应性,更具收藏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数字经济同样让传统苗绣手工艺不再只出现于家庭日用品,可以基于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需要,开发具有高价值的定值苗绣产品和文创产品。通过对苗绣产品的定制,可以极大地提升产品差异性,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从而为苗绣行业提供更多的竞争优势。
3.3 推动生产工艺升级
技术的革新是苗绣产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在销售模式多样化、社会需求激增的前提下,传统的手工生产苗绣以及文创产品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产量成为了产业化发展的桎梏。手工生产向机器批量生产的转型势在必行,基于数字技术,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方式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化为机器生产,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湘西苗绣的生产销售大多是以个体户为单位的小绣坊,个体户经营的孱弱经济实力使她们难以承受智能缝纫机、绣花机的负担。因此多个小绣坊可以共同建立合作社,或者选择小绣坊与商企联合,建立合作社。合作社的建立能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有能力购置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机器,从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收益。
3.4 培养新一代苗绣传承人
苗绣传承人是苗绣的根基,在苗绣未来的发展中不可或缺,但当下大多数年轻人不太愿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可以考虑将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学体系,从小培养孩子们对苗绣的兴趣,让他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得到熏陶,热爱传统文化。同时,政府也可在政策上对苗绣给予支持,设立专项的资金补助,加大对苗绣的宣传,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苗绣这个非遗产业,激发他们传承、发展苗绣非遗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同时建立苗绣产品设计中心,培育具有专业设计知识的大学生,他们拥有广阔的视野,能够有机地将传统的苗绣文化和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学生们还应当拥有现代化作业的能力,能将刺绣设计软件等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日常的苗绣工作中去。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能够带动苗绣产业化的发展,提高湘西农村收入水平,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我们要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在苗绣的生产技艺升级、销售渠道拓展、产品多样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让数字经济成为湘西苗绣非遗产业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