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护理学基础中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3-04-05王继红郭耀玲马向莉李淑梅
王继红,郭耀玲,马向莉,李淑梅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课时间设置在医学基础课程之后、各专科护理课程之前,因此,护理学基础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在护理学课程中融入思政的理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寓道于教、寓德于教[1],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为护理对象服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最终成为有温度的护理专业人才。
一、改革思路
为社会培育德才兼备的高质量、高技术人才是高校的主要目标。课程思政融入护理学基础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教学核心。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课程目标设计、教材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都要体现出课程思政的内容。教师要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等环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授课模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思政元素运用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的原因,最终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重新构建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在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的时候,要以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为核心,并以培养护理学人才为目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要以护理工作岗位的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要求为标准,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教师要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课程各章节的教学目标要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描述。教师要围绕护理岗位的工作目标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要采用“教、学、做、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任职要求。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充分挖掘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
学校要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挖掘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同时,也要探讨各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护理专业的学生要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慎独精神[3]。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
四、教学实施
教师在充分挖掘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后,要对护理学课程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4]。
(一)教学改革要与学校资源适配
尽管办学水平存在差异,但各高校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是一致的。只不过由于不同高校各自的资源与优势不尽相同,所以各高校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要遵循教学改革与学校资源适配的基本原则[5]。具体来说,在改革过程中,护理专业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社会资源以及办学特点,在改革中扬长避短,进一步扩大已有优势,规避劣势,因地制宜。例如,实验教学、护理模拟这些对教学硬件设施具有较强依赖性的教学方法,在一些教学设施水平较差的学校便难以开展;再如,部分资金充沛、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可以聘请护理精英为学生传授实战经验。
(二)教学内容组织
1.教师可以在“绪论”与“入院护理”中引入南丁格尔自传、分级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获得者黎秀芳等案例,将爱国情怀、专业自信、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科的正确认识,使学生树立起“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2.教师可以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采用榜样示范法,讲述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叶欣同志的先进事迹。教师可以通过叶欣同志的事迹在教学中体现信仰价值、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形成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专业精神,使学生初步树立起“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3.教师可以在“病人的清洁卫生、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章节通过案例分享、查阅文献描述口腔护理、电动牙刷的出现、体温计的发明与发展等内容,体现勇于创新、科学精神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使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学生要主动获取新知识,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5]。4.教师可以在“排泄护理”“给药”章节介绍中国古代导尿术的起源、护士小发明——尿管固定装置、无针注射等内容,以体现民族自信、科学精神、信仰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6]。5.教师可以在“静脉输液”“青霉素过敏药物过敏试验法”章节介绍青霉素的发现、静脉输液包装容器演变等内容,体现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7]。学生要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学生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深化对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6.教师可以在“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护理”章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案例导入法:便秘患者案例,确定患者的首要问题。(2)实践体验分享法:分享一位护士的临床经历——扼死偷窃生命的病魔。(3)榜样示范法:本校校友陆晨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患者的先进事迹。这些教学方法可以体现辩证思维、慎独精神、医者仁心、信仰价值、科学精神、团队协作等思政元素。教师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责任,使学生形成“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责任观。学生在脱离教师的监督后,也要坚持独立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生要树立“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自主阅读教学法。教师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专业基础课中导入与思政相关的内容,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思政元素融入护理学基础课程既能让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四)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护理学基础课程要紧紧围绕护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全过程”的考核评价模式,切实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考试方式由平时考核、技能考核与期末考核三部分组成[8]。平时考核包括平时签到、互动讨论、作业、测验、上课笔记、分组作业等过程性材料和线上学习情况;技能考核主要是通过模拟技能操作进行;期末考核主要以笔试方式进行。这三种考核方式可以检验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9],同时还可以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改革护理专业的教学方法
护理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所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与护理学专业的教学相适应。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板一眼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这样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因此,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应首先改变教学方法。护理专业要采用更符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改变沉闷的教学氛围。改变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微课、慕课等途径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这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增设护理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护理从业人员需要学习服务、医护管理等课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也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教学的时间轴与空间轴,甚至改变了高校教学的思维维度。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护理专业要增设护理与管理信息系统两门课程,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护理专业还要合理把控每一门课程所占的比重,确保课程比例的合理性。
(七)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护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护理专业要求从业人员需要了解、掌握与医院运作相关的改革管理模块,以更好地完成护理本职工作。因此,护理专业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并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只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搭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园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育人作用,学校要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实用技能。此外,学校还要提高实用型专业课程所占的比重。
(八)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学改革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但教师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其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对教学改革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必须要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使其对各种教学方法游刃有余,能将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一方面,学校管理层可以制定激励制度,鼓励教师进行自我提升,鼓励教师将精力投入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引导教师在空余时间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另一方面,鉴于护理专业的课程性质,学校还应鼓励本专业的教师“走出去”。学校可以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走出去”创造条件,让教师可以深入医院积累经验,提高实践技能,进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学校也可以以为企业提供咨询建议作为回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行业专业人才或者经验丰富的护理人才兼任教师,为学生“现身说法”,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大好的发展势头下,护理专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就业难、专业不对口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学生对课堂教学方法有怨言、教学内容具有一定滞后性、缺乏实践教学等。护理专业存在的问题会导致学生在就业时感到所学知识难以应用到实际,大部分学生出现了“上无至高理论,下无一技之长”的情况,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而且很多用人单位也会因为护理专业的人才难以满足其要求而选择与学校终止合作。
课程思政融入护理专业课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就一定要有强大的育人观念,因此,学校要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培训等有助于提高教师思政教育能力的活动。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教学过程中。学校只有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技能强、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学校要不断挖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潜力,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对考核指标进行优化,鼓励能力强的教师参加培训。
总之,护理学基础课程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