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化学教学质量提升措施分析

2023-04-05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6期
关键词:化学互联网+微课

汤 飞

(宿州环保工程学校 安徽宿州 234000)

互联网在21世纪已经进入了2.0发展阶段,呈现出了新的业态和形态,“互联网+”突破了原有行业在时间、空间层面的界线,特别是在教育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移动智能设备在任意时间、地点寻找所需知识,为职业教育个性化教学体系的打造奠定了基础。中职化学教师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应用,开展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探索,实现信息化的课程教学,让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形成创新思维和素养,从而取得高质量的化学教学效果,达成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下面以中职化学教学为例,探索在“互联网+”环境下就如何提升化学教学质量的措施谈几点看法。

一、“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化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滞后

当前,中职化学课堂总体上来说依然是传统低效的化学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仍然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遵照课程计划规定,完成教学方案规定的课程任务。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偶尔做做实验,根本不能顾及中职生基本功较弱、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实际。多数中职教师更没有根据中职生的基础和现实需求,探索一条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指导方案,导致中职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缺乏兴趣。

(二)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中职化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与中职生现实生活差距甚远。多数教师没有根据新时期化学行业发展情况及时更新内容,而是持续沿用单一枯燥的理论性内容,仍然用传统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导致中职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参与度较低,学习兴趣淡薄,学习不专心。

二、“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化学教学面临的机遇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首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来革新教学的方式、方法,让教学重心发生巨大的转变,真正实现“以师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实现教学课堂结构、体系的重构,能够创设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为中职阶段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多元化路径,为学生打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其次,能够让中职化学教学突破教学条件的限制,让原本难以开展的实验以视频方式呈现出来,并且有助于化学教学内容、视野的拓展,让化学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三、“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措施

(一)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及时掌握准备学习的知识点内容,以便在真正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跟上老师的思想和脚步,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练习。网络平台可以突破学生预习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的课前预习带来方便。所以,中职化学教师要利用现代各种网络平台、教学平台,通过开发微课程教学视频甚至是预习导学案,使学生通过收看微课程、查阅网络资源等方法,来迅速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和进行预习导学案,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导学案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对学情的前测,从而迅速掌握学生学习难点,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依据学生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中职学校的学生,通常学习成绩不佳,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学生能力不足,而是学生心态存在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是由于厌学而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中职教师要调整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例如,在课前预习安排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设计预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预习任务,把完成情况通过网络平台上传给教师,教师可以清晰了解学生预习情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大数据处理,整合学生热点问题,待正式开课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些问题开展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获得清晰的思路。

(二)结合技术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互联网+”环境下,有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来进行知识的呈现和展示,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激发教学的活力,让学生从“不愿学”转变为“我要学”。对此,中职化学教师要具备创新观念和意识,结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来应用图片展示、动画演示、视频播放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创设形象的化学课堂情境,直接快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觉、主动地展开化学课程的学习。

例如,在教授“乙醇”这一知识点时,本节课要让学生认识乙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我们生活中很多领域都存在乙醇的应用,最常见的便是大家最熟悉的酒精类消毒产品。结合课程特点,教师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学生喜欢的直观情境。在引入信息技术后,教师可以先从“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用途”进行简单介绍,为学生演示乙醇的燃烧,并让学生操作实验,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随后,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乙醇和钠的反应,让学生认识到乙醇的化学性质。在信息技术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可以极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课堂的抵触情绪,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使用微课教学,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1.使用微课教学,优化教学指导方法

“互联网+”环境下,微课的出现,为教学方法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当前微课在中职化学教学指导中的应用模式主要包括利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指导模式、基于微课的中职生课后自主学习模式、微课嵌入常规教学指导模式等。其中利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指导模式主要是翻转以往教学指导过程,在课前鼓励中职生通过微课预习实验原理、理论概念、公式等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积极交互,全程以中职生为主导,促进中职生掌握、吸收知识;而基于微课的中职生课外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是针对中职课堂学习时长有限性特征,发挥微课资源视觉冲击力强、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的优势,要求中职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多次观看微课,强化重点及难点知识的记忆,并自发通过互联网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微课资源;微课嵌入常规教学指导模式主要是从导入、新授、练习几个环节入手,将重要知识点、典型习题录制成微课,在激发中职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中职生理清做题思路。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农林牧渔类)第四章第五节《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为例。在课程开展前,教师可以聚焦教学指导重难点,录制微课,精炼卤素单质、卤素重要化合物、卤素离子常见含氧酸及盐类结构性质知识,分享给中职生,为课程新授做好铺垫。而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中职生播放视频:氟化钙在黑暗中摩擦发出绿光,通过视频让中职生感受到卤素离子的存在,导入新课。在新课讲授时,教师可以在口头讲述卤素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微课演示卤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一般物理性质,讲解卤素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微课演示卤素离子化学性质,配合口头讲述,加深中职生认知。在进入尾声后,教师可以鼓励中职生自主讨论并总结课程相关知识,随机抽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进一步强化中职生对本节知识的内化吸收程度。将微课作为常规教学指导资源嵌入导入、新授、练习环节,培养中职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习惯,可以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微课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化学课程知识抽象复杂,其中不乏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消化的重点和难点,只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化学教学。而微课内容简短,能够以教学视频的形式将学习内容碎片化呈现出来,对各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因此,微课教学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力“武器”。所以说,中职化学教师要先明确课程知识当中的重难点,对其进行精确的划分并制作成一个个微课视频,加入形象的讲解素材,通过反复演示播放来加强学生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实现难点的逐个击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金属的焰色反应》时,本课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金属的焰色反应,但由于本次实验内容涉及的内容较多,很多实验在学生实际操作中表现不明显,影响实验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微课完善教学过程。例如,先通过微课介绍关于焰色反应中要注意的几点事项,让学生认识到焰色反应中如果使用酒精灯进行实验,要用火焰的侧面燃烧,这是因为酒精灯的焰心颜色与某些金属焰色反应中的颜色相同,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随后,教师再通过微课来呈现不同金属的焰色反应现象。比如,金属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金属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金属铜的焰色反应为绿色……不同金属呈现的焰色反应现象不同,而实验现象也让学生感到十分有趣。微课的应用,不仅可以高效地总结实验规律,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突破教学重难点,还能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四)优化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指导质量

为了提高“互联网+”环境下化学教育指导质量,教师可以从中职生日常生活、新时期化学行业发展情况与互联网思维契合点入手,通过互联网平台查阅文献,并结合教育指导实践,立足教育指导活动的多样化形式,从课堂教育指导、实验教育指导、第二课堂多个方面展开。

课堂教育指导是整个中职化学教育指导活动的主体,包括导入、探究、训练、汇总几个环节,教师应贯彻适量、适时、适度、实用原则,导入多样内容,激发中职生参与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指导质量。比如,在“钠”这一知识点的教育指导时,教师可以根据广州珠江流域曾漂浮有六个“水雷”的新闻,剪辑成一个悬疑故事,将“水雷”突然在水中爆炸、打开后冒白烟、触碰身体时出现尖锐疼痛感等情况有机串联,引发中职生思考,为后续与金属钠有关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实验教育指导是中职化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若想调动中职生参与实验积极性,就需要同步提升实验教育指导的生活性与趣味性。因此,在实验教育指导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环境下丰富的资源,启迪中职生主动创新,改变以往单纯模仿的实验练习情况。比如,在“酸碱滴定法”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展示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化学小故事,并通过互联网搜索绣球花可以区分溶液酸碱性的生活常识,促使中职生对这一实验方法产生新的感悟。

第二课堂是化学课堂教育指导的延伸,强调变更以往课外作业、注重学科知识点的训练。教师可以立足“互联网+”环境,充分挖掘与中职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资源、校本资源,设计课外探究性趣味活动。比如,以“糖类与食品安全”为主题,鼓励中职生自行设计线上调查题,总结当前糖类摄入情况以及糖类对健康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进而结合自身情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调查研究报告发送给教师。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调查活动,可以帮助中职生突破社会生活实际,发现化学问题以及化学知识的应用,在加深中职生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中职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整合网络资源,拓展化学教学内容

“互联网+”环境下开展中职化学教学,不仅要实现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还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根本趋势,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来不断拓展化学教学的内容、学生学习的范围和广度。这需要中职化学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广泛搜集网络当中和中职化学课程相关的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整合、归纳、完善,以此作为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延伸,完美契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让学生化学学习更有广度,也更有深度。

例如,在教授“蛋白质”时,本课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结构,理解氨基酸的两性性质。教材中提供了一些资料介绍蛋白质的组成,但是以理论知识居多,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整合网络资源,拓展化学教学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借助智能平台搭建化学资源库,添加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平台布置作业,教师通过智能平台的大数据,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智能化布置作业任务,降低作业难度,减少作业数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需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信息化教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途径,也是向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在课程教学中,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化学课堂向更高效率、更优质量方向发展。所以,每个中职化学教师都应从教学思想的转变出发,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之下,将互联网平台资源和各种技术手段,恰当应用到中职化学课堂中,实现更加生动、高效的化学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实效以及专业能力、创新素养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化学互联网+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