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2023-04-05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6期
关键词:美感美的历史

孙 玉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海恒分校 安徽合肥 230601)

历史学科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更应该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时代新人,贯彻对学生的美感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实现学生个性的塑造,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历史教师应打破传统观念,与时俱进,重视历史教学与美感教育的结合。

一、新课改背景下重视美感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调适审美心理,提升审美意境

从历史美感教育的审美价值出发,在历史探究活动中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美,能够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调适学生的审美心理。

1.驱动审美态度升华

在了解了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后,学生产生了乐与哀的情感,但忽视了从深层意义上把握事件的本质。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不成熟的情感转化成有节制的审美概念,能够使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得到熏陶。

2.积淀审美情感

大部分初中生缺乏应有的历史美感,没有从意识上形成探索美的心理。教师必须以适当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沉淀积极的情感,优化学生关于历史的审美心理结构,帮助学生发掘历史中的美,从而驱动学生积极情感的萌发。

3.培养审美能力,树立积极的审美观念

美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训练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想象力,使其能正确区分美丑,达到提升审美品质,提高审美能力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运用审美能力,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后,树立积极的审美价值观念。

(二)丰富情感,健全人格

教师利用历史教材中丰富形象的美的内容,特别是对历史事件中人物的准确刻画,能够使学生产生美感,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完善学生对社会品格和道德品格的追求。这不失为通过历史教学健全学生人格的有效途径。

(三)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服务意识

历史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美感教育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比如在鉴赏《蒙娜丽莎》时,教师可简要说明达·芬奇作画的过程,以及蒙娜丽莎的微笑如何体现,再让学生自己发挥审美想象力,通过各种方式更多地了解这幅画,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从审美类型出发培养美学观念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具有哲学与艺术相交叉的理论品质。初中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利用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拓展学生的美学观念。

(一)化美为“美”

桐城派文学家姚鼐曾将“美”化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这里的阳刚之美就相当于壮美,阴柔之美相当于优美。

在历史人物中,比如辛弃疾、苏轼等,其豪放的人物特性为学生所认知,教师若能很好地利用各种体现壮美感的课程资源,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比如在讲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让其庞大整齐的阵容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细腻的描述让学生通过兵马俑感受秦国强大的实力。这往往比教师单纯的讲述更有效果,对于开阔学生胸怀是大有裨益的。

与壮美不同,优美给人以愉悦的心理感受。适时利用教材资源就能轻松地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变化。

壮美和优美各具特色,但学生对历史事物往往难以从审美的角度去认知,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欣赏对象、理解事物。以唐代彩俑为例,学生在欣赏俑时,教师如果附带介绍俑的制造过程,以及俑所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对俑的欣赏便会上升一个层次,教学过程也在无形中转变成师生探索美的历程。

(二)化丑为美

当我们谈论历史美时,往往会忽略对“丑”的认识。实际上作为美的对立面,丑也应该成为美感教育的内容之一。丑不会直接给人以美感,因而需要学生善于发现。工业革命时,学生往往会发现,工人阶级作为劳动者创造着美,却过着不美的生活,这是美丑的极大反差。教学中深挖这种反差,才能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

1.丑同样具有美的内涵

对于丑的内涵的挖掘,雨果曾在《〈克伦威尔〉序》中说道:“到了近代,‘诗神’开始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来看待事物,她感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她会发觉,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他通过对丑的赞歌,努力展现人性中的光辉。

现实中也有不少这样的历史素材,如今的圆明园只剩下残垣断壁,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百年前,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华丽建筑,它凝聚着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但却被自诩为“文明者”的英法联军付之一炬,留下了丑恶的痕迹。在学习这段内容时,教师如果从圆明园变丑的角度挖掘教学目标,会比从美的一面说明它的美轮美奂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2.丑对于美是一种衬托

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丑的事物是美的参照物。丑往往衬托出美,因此很多艺术作品都是化丑为美。在欣赏教材插图《最后的晚餐》时,通过对比犹大与其他人动作表情的细微差异,学生深刻认识到画的内涵。这种以丑衬美的方法更能发挥美育作用。

总之,丑已经在艺术和美学中确立了自己的独立地位,通过丑的形式发掘人性的光辉,展现人性的丰富,更好地突现美的价值,已经成为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美感教育

(一)以课堂教学为根基,发挥主导优势,引导学生认识美

1.重视教学形式,创设美的环境

教师要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积极创设教学的立体环境。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就是要在历史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格,用积极的价值观内化学生心灵。美感教育不像一般教育,它只能在一种自由的情境中才能实现,所以有人称它为自由自觉的教育。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运用诸如多媒体、教学插图等直观手段再造历史情景,利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立体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自主参与,融入历史中,进而引导、启发、组织学生将个人的审美活动与集体研讨活动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中的美感教育有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酝酿语言美。教师的讲授具有无可争辩的审美性,它既是教师审美的观念、情趣、能力的展示,又是学生对审美的感知、理解。语言美是历史教学的灵魂,鲜活的历史给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创作的灵感,历史教学也因此能够获得审美创造的升华。譬如在讲到龙门石窟时,教师可以用优美的语句介绍唐代女菩萨石像,“虽神情庄严,但身体窈窕,体态摇曳,衣褶流利精细,左手下垂,右手上举露瓶,全身呈‘S’状,华贵轻盈,体现出女性的优美”。基于此,用语言感化学生就成为每个历史教师的必修课,也是历史教师进行美感教育的优势之一。

确立对美的评价标准。不同学生对美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美感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最终形成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是一种不带强制的完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学生朝着正确的审美方向发展,无论学生对美的标准有何差异,都是符合历史教学规律的。

2.深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美

挖掘教材,再现历史艺术美。历史教材中的美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发现美的眼力,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结合点,以教材为基础,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欣赏历史的艺术美。教材中的插图、文字片段、书画艺术造型等都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的艺术美,给学生美的感受。例如教师提到宋代时,可用《清明上河图》来说明北宋经济的繁荣,发掘画中的美学价值,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讲述历史人物,陶冶心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优秀历史人物的品质显示出伟大的美的品质。初中生对他们所具备的性格特征往往具有强烈的向往性和示范性,所以这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种引导作用。

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命运时刻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历史人物进行美育是美感教育的突破口。英雄人物的性格往往比较洒脱坚毅,有大义凛然之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不仅体现了毛泽东个人的豪迈气魄,更辐射出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人物的魅力,并以此为榜样,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修养。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尤为重要,但如果作为主体的学生不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各种情境中去,美育就无从着手。所以进行历史的美感教育,学生要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努力储备历史知识,提高追求美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转化美的感受,实现个人价值追求。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美感教育的实际作用值得我们深思。教师充分挖掘美,学生主动认识美,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感受并实践美,使新课程教学得以发展。

猜你喜欢

美感美的历史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