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一体 提升体质
2023-04-04董旻昊
董旻昊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儿童因为缺少身体运动,导致力量、速度、爆发力及耐力等运动素质持续退步,出现越来越多的“小豆芽”“小胖墩儿”和“小眼镜”,体质下降趋势明显。为全面提升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水平,近年来,我校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进行统一的规划、监督、评价,赛事检测常态化、水平增长增值化,完善特色措施,提升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 校内锻炼制度化,监督实施保证效果
1.1 早操
1.1.1 制定制度
2019年学校开始实行早操制度,要求学生每天早上到校后,将书包放到指定位置后,开始跑步。由于场地限制,每周一三五安排的是中高年级,二四安排低年级。随着锻炼效果的提升,由原来规定的三圈600米,增加到5圈1000米。
1.1.2 监督实施
为了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分管体育的副校长德育处主任以及分管体育的主任均到操场进行监督,通过观察学生运动后的表现、测试心率等方法验证跑步效果。
1.1.3 实施效果
早操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充分提升了早操的跑步效果,既提升学生的心肺功能,也提高学生50*8的成绩。帮助學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1.2 眼操
1.2.1 眼操培训
眼保健操是缓解用眼疲劳、预防视力下降的有效手段。上、下午第二节课后是集中做眼保健操的时间。开学马上组织教师以及学生眼保健操培训,让学生掌握护眼的正确学位以及姿势,确保眼保健操效果。
1.2.2 检查监督
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按时、按要求进行眼保健操。
1.2.3 评价考核
学校组织检查公示,保证每天的眼保健操的及效果。学校斥资修建了“和美爱眼吧”,配备了视力检查设备,在学期初对所有班级进行视力检测,留存原始档案。学期末,对学生的视力进行二次测试,核对学生视力的变化。将近视率纳入班级考核。
1.3 大课间
1.3.1 细化要求,明确分工
我校近1800名学生,存在场地小、人员多的困难,体育团队将活动内容和环节进行细致的划分,内容分为花样跳绳(13分钟)、包括天天向上(绳操热身)、节奏跳绳(8*8拍)、竞速跳绳(1分钟*4+20秒*4),
马克操。针对不同的环节,给学生和正副班主任提出相应的要求,明确任务和职责,使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有序的开展。
1.3.2 指向明确,有效评价
(1)体育团队长主持阳光体育大课间锻炼后,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对优秀班集体给予表扬,对要提拔的班集体提出建议,督促实践。
(2)每位体育教师负责本年级阳光体育课间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对于在大课间表现不好的班级,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练习。
(3)体育教师对各年级的实践情况进行交叉检查和评价。各年级体育教师根据班级排队情况、学生精神面貌、纪律性等各个方面对大课间情况进行考核,并适时向分管领导反馈。
1.4 体育课堂
1.4.1 团队教研高标准
为了打造“技能+体能”高效课堂,我校每周三上午一二节课为固定教研时间,围绕学生在掌握基本锻炼方法的基础上,保证课堂教学上同时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
1.4.2 伙伴校教研严要求
严格执行区教研中心对于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练习密度、运动负荷、课课练,目标达成、课堂安全等的要求。每学期2次集体备课,2次课例打磨,研究解决重难点的手段,各伙伴校分别通过不同观察角度帮助上课教师进行课例打磨,形成高效精品课例。
1.4.3 积极挖掘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特别是音乐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如利用有节奏的tabata音乐进行热身以及素质练习,用“莱格尔”音乐进行耐久跑的练习,各种不同节奏的音乐进行篮球的运球练习等。
1.4.4 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老师每堂课都会用“学生跟踪记录表”随时记录学生运动成绩,对优生给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没有达到标准的学生,给予低难度的任务,保证每名学生有事做。
1.4.5 合理利用场地和器材
分别在足球场两个边线画出四个绳梯便于学生进行灵敏协调素质的练习,在篮球操两个端线分别画出十个立定跳远等级线便于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练习。利用废旧的轮胎制作一杆5框的篮球投篮器材也方便体育课堂提高练习密度打造高效课堂。
1.5 体育课外活动
1.5.1 制定方案
体育课外活动同样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有效补充,根据“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学校对于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学校将统一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并配备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合理安排场地和运动项目。
1.5.2 组织实施
班主任老师必须按照课程表的要求,保证体育课外活动的室外活动。体育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开发游戏、比赛或者其他体育健身方法,供给选择。课外体育锻炼内容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强健体魄积极参与,自主创造七彩人生”的达标活动。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跳绳、仰卧起坐、50米跑,50X8往返跑和冬季中长跑等各种达标活动,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级竞赛。
1.5.3 监督评价
学校对当天体育课外活动的班级,按照课程表进行检查,结果纳入班级考核。对班级活动效果进行检查,保证活动质量。
2 校外锻炼作业化,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校外体育锻炼:校外体育锻炼是校内体育锻炼的延续,也是培养学生锻炼习惯、进一步提升体质的时间。
2.1 常规作业的布置
受练习环境、监护、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作业总量限制,以鼓励为主,加强家校合作,号召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体育家庭作业以简单易行为主。如:跳绳、仰卧起坐、垫排球、拍篮球等,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家校沟通。首先,积极和家长沟通,寻求配合,将跳绳、仰卧起坐、跑步等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定时(每天1小时)、定量(跳绳3组、仰卧起坐3组、跑步1公里)以家庭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锻炼。其次,定期对学生的校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总结,包括班级参与率、锻炼图片、锻炼小视频、锻炼数据统计表等,并且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学生进行表彰。
2.2 利用“天天跳绳”APP进行个性化作业布置
2.2.1 体育教师也能批作业
有了信息化手段的赋能,体育教师的批改作业也变得简单了,平台会自动智能化的依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次数、时间给出各个级别的成绩评定,教师也可以随机调看学生完成作业的视频,给出自己的点评。
2.2.2 学生乐在其中
除此之外,平台还会根据学生前一天完成作业的情况,自动匹配生成后一天个性化作业的内容。自动生成学习报告,多功能覆盖教学场景,多维度降低教师操作成本,为学校提供信息化建设方案。学生在线查收,实时练习。近200种作业内容,有乐趣,易坚持,视频监管,数据反馈。
2.2.3 养成课后锻炼的习惯
学生的自律参与、家长的重视敦促、班主任老师的及时提醒,让孩子们的锻炼变成了常态。在锻炼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每一个表现都会得到记录,清晰地了解到自己今天的鍛炼效果是否达标或者是达到什么标准,可以有目标地进行改进和提升。举行全校范围内的线上AI跳绳以及仰卧起坐比赛,并颁发电子奖状。
3 赛事检测常态化,记录见证健康成长
落实新课标“学会勤练常赛”的要求,针对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常态、易行的体质监测项目,制定比赛配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大课间等时间段,对全体学生进行检测,并且与学期初的原始档案进行对比。学生个体以前后成绩对比;班级则以近视率、肥胖率、测试项目优秀率等作为指标,进行对比。做到“月月有比赛、赛赛有提高”。同时,用数据论证该时间段的学生体质变化,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方法等做出及时调整。
4 专项措施针对化,突破学生健康瓶颈
4.1 制定调查问卷
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数进行调研,并且对学生的饮食情况、运动习惯等进行调查。根据每年的体质监测数据上报,发现我校肥胖学生不在少数,严重影响了我校体质监测水平,为了降低学生的肥胖率,我校开展了针对肥胖学生的“小胖子在行动减脂行动”。首先我们制定调查问卷,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数进行调研,并且对学生的饮食情况、运动习惯等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我校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190份(人),偏胖+肥胖人数占总人数的32.18%。数据一出,触目惊心: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学生不恰当的饮食习惯以及正常体育锻炼的缺失制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4.2 开展教育活动
举办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实践健康生活:通过专题讲座、手抄报、致家长的一封信、公众号等形式宣传超重和肥胖的概念、发生的原因、对健康的危害,使学生明确环境因素与超重和肥胖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倡户外活动和合理膳食。
4.3 注重学生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的改变
制定科学营养饮食配当,寻求家长的配合,在饮食上控制学生的体重增长。
4.4 家长与学校配合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家长对肥胖学生限制进食,使供给的热量和蛋白质要既能保证生长及肌肉的充分发育,同时又能使储存脂肪减少。家长与老师合作,控制学生的静坐时间如看电视、玩电脑、做作业的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增加子女户外运动的时间
4.5 实施学生肥胖监测
定期对肥胖学生实施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经由身体测量、素质测试等方法确认特定学生肥胖个案,以便做好跟踪调查。做好学生肥胖干预前的意愿调查、学生体重控制资料的搜集整理、填报与干预跟踪工作。
4.6 创立“大力士训练营”
利用托管对于肥胖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包括慢跑、tabata热身操以及一些跳绳、仰卧起坐等体质监测项目提高运动水平,提升自信心,另外并根据他们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真正做到让孩子在乐中减肥。
5 增值评价过程化,检测全员见证进步
5.1 由点及面,双效评价
测试学生由在原来临时指定百分比学生测试(如:5%-8%、15%-18%、25%-28%……),逐渐完善到80%的学生参与测验,再到现在的全员进行测试。测试项目由原来的指定跳绳、仰卧起坐等简单的2个项目,改进到对本学期所学内容随机抽测,保证“体能+技能”双效评价。测试人数和项目的不断增加、完善,保证了全面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5.2 增值评价,见证成长
增值性评价是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教育评价方式,通过关注学生一段时间内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程度来衡量学校的努力程度。增值评价是评价学生进步程度和学校努力程度的一款发展性评价工具。
通过学期初测试数据和“月月赛事”的测试,以及学期末的全员检测,对学生个体的纵向成长给予准确地记录,对班级近视率肥胖率的变化、检测项目达标率的变化,均采用增值性评价予以评定。即衡量学生、班级各项指标百分比的增长率。数据的对比,指向的是本体的成长,让成长变得更加明显,效果更佳显著。
5.3 专业介入,科学检测
在学期末的全员检测中,和校外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对学生实施专用仪器的测试,确保数据监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学期末,在体质监测项目或者非笔试项目随机抽测项目进行测试,所测试成绩占教师考核的40%。全面衡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将各项指标的测试,由原来只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测试评价,拓展为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数(肥胖)、视力、运动技能(篮排足、跑跳投、少年拳等)、日常锻炼行为等综合评价。
5.4 学期末
将学生体质健康的各项数据,以等级的形式记入学业综合评价,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体质变化,提高家长、学生对体质健康的思想重视。
5.5 建立档案,综合评价
给学生建立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中记录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是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所有情况的重要依据。针对体育数据的记录,要求班主任以及任课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前期测试数据、过程性测试、月赛事记录、学期末检测等数据,全部记录到学生的电子档案,用以见证学生的变化。
6 实施效果
6.1 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考查机制的建立
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让班主任、体育教师注重每天锻炼一小时、校外锻炼一小时以及体育课堂的效率提升。过程性的量化评价,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在各类赛事中,学生能够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
6.2 关爱学生的健康,构筑良好的家校沟通
将近视、肥胖、健康等家长关注点作为沟通途径,使得在学生体质提升行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从饮食习惯、用眼习惯、锻炼习惯等方面,积极配合学校的要求,让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得到明显的好转。
(作者单位:威海市文登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