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数据背景下高职体育课开展全学段定制化教学研究

2023-04-04许淳

当代体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课高职体育

许淳

大数据技术的普及,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给锻炼数据的收集和检测提供可能。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职体育课程全学段定制化教学研究,论证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总体设计。

1 引言

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的要求。加快体育高等院校建设,丰富完善体育教育体系建设。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发挥其在项目开展、科研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智库作用。2021年5月21日甘肃省教育厅下发相关文件明确指出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体育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为本科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当我们面临考虑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综合发展的时代要求,体育教学也凸显出其重要性,顺应要求体育课程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体育教学设备走入高职院校,一个个智能化应用程序走入学生群体,体育教学课程也受到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脚步,无论是主动适应还是被动改变,一些变化已经无法拒绝。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早已无法适应现在的发展需求,智慧体育教学模式正走入高职校园。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大数据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的普及、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存储设备性能的提高、网络带宽的不断增长,为大数据的产生提供了储存和流通的物质基础。复杂算法的发展,云计算技术的兴起,数据量成指数型的增长,这些趋势使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最早适用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对于大数据拥有巨大的价值,是大家的共识,目前大数据、大数据技术的影响已经波及到很多领域,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数据已然成为资源。

2.2 高职院校全学段

高职院校全学段是指在高职教育一至三年级整个高职教育阶段,包括在校期间和非在校的实习期间。从整体的时间跨度看,高职学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分为在校学习阶段(一二年级),校外实习阶段(三年级),和本科院校相比在校时间短,实习时间明显增加,这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直接相联系。所以目前实践中,体育课程只能安排前两个学年度,第三学年度无法触及。这两个学年度的安排,有必修+选修的模式,也有两年必修的模式,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从微观的体育课程涵盖的时间段看,分为课堂时间和课后时间,目前基本的体育课程安排为每周2课时,集中授课的时间相比较短。所以研究中“全学段”的理念,从学年跨度上延伸到第三学年,从课堂持续时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2.3 定制化体育课教学研究

提出定制化体育课教学研究的理念主要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大而统一的要求,没有考虑学生个体的区别。比如因为专业不同,班级内的男女生比例会有很大的差异;专业不同,学生入校前的素质也有区别等。这些区别在教学中内容设置中没有明显的区分,所以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定制化体育课程是指在充分考虑各项差异,包括学生不同身体素质、运动基础、健康水平等具体个性特征,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制定差别化的体育授课计划、方式、内容的研究。

3 全学段开展定制化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

3.1 数据分析助力开展定制化体育教学

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精准化分析,可以系统的获得学生实际身体素质情况。任课教师可根据这些数据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以及每次体育课的教学实施,着力提升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实现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这就为定制化体育课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对于数据分析技术,涵盖面较广,目前已经成为热门。专门化的技术要求较高,教师掌握起来有困难,而且体育课中的数据分析本身对体育老师是一个挑战,需要培养自己的大数据思维,把对体育活动的观测,由主观判断细化为数据呈现,这也是一个学科交叉的细分领域,所以在数据处理中,由浅入深,降低技术门槛,以常用的办公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分析软件,让其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利用Excel电子表格中的数据筛选、数据透视表、图表等功能把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帮助体育老师做出教学判断和决策。这样的应用已经不是新鲜的创意,在很多体育项目训练中都在应用,只不过限于资源和教师或者教练团队的精力主要用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分析当中,结合目前的大数据技术,可以尝试将其进行普及,这个需要体育老师的逐渐适应。

3.2 信息交互技术助力全学段体育课开展

随着信息交互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移动客户端的不断普及,使得体育教学的场景和空间不断延展和扩大。例如,以手机移动端为接口,充分运用运动健身类APP(例如:keep、hi健身、华为运动等),促使学生参与日常体育锻炼,完成课后练习任务。利用直播类APP(如:腾讯会议、学习通、钉钉等),通过教师实时上传优秀运动员比赛视频,分析其技术动作,促使学生运动技能提升。此外,结合学生运动现场实录,对比分析其技术动作优缺点,反向助推技能提升。此外,社交类APP也提供运动排名的功能,很多同学非常关注此类排名,因为关注就会助推体育活动的开展。这些手段和功能的实现,使体育课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基本可以扩展到只要有网络信号的每个角落,教师只要合理的运用各项技术手段,科学的定制授课内容和授课计划,可以实现体育课时间和空间的全覆盖。

4 全学段定制化体育课的总体设计

4.1 第一学年注重体质测试、数据分析及体育意识的培养

4.1.1 利用互联网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与安排

体育教学注重内外合一的健身系统性,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广泛,理论知识系统覆盖面广,在教学实践中全部贯穿在体育活动当中,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个体的对抗和团队的协作、互动的情绪体验、个性情感的升华。除此之外,学生還提出自己的需求,在一项对于学生体育课程内容设计需求的调研数据显示:教学内容的选择集中在运动技能视频演示(占比69.23%)、体育运动损伤与急救常识(66.21%)、竞技体育比赛赏析(56.13%)这三个方面。对于这些需求,完全贯穿在课堂当中是就明显的挤占了实践教学时间,而且效果也不理想。这时候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学习的优势,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以广泛使用的“学习通”平台为例,利用其提供的资源库进行建课,并按照设计的模块进行修改,资料形式丰富多样,视频讲解占比较高,视频内容设置短小精悍,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平台提供设定检索关键词,方便学生进行随时查找,学习中的疑惑也可以随时进行多种形式的反馈。

在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所在的学校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和整合,既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同时也发挥出了每一位教师的作用,线上教学资源的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并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特定的学习环境开发出适应需求的教学视频资源,在学生当中广泛传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2 利用体育赛事引起情感共鸣,落实课堂思政

体育教学中,能够实现深度参与,全方位沉浸式的情感体验,进行课堂思政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概括地说主要包括: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情感和意识,培养团结友爱、关心他人、互助合作的思想和意识,培养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培养坚忍不拔、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意志品质,以及心情开朗和愉快活泼的良好性格。课堂思政形式也是多种多样,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从“雨水”到“立春”,以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的开场,满目春色、生机盎然的《立春》,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冰雪消融、破冰而出的冰五环,一“鸽”也不能少的《雪花》……每一个节目都体现了我们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科技的力量。这是竞技体育赛事中文化自信的展现,也是“简约、安全、精彩”理念的完美体现。这一场赛事带动3亿多民众参与冰雪运动,充分展现了体育的魅力。特别是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实现了和运动员的共情,紧张的气氛仿佛都能感受到自己心跳加速,完成比赛后的热泪盈眶,即便只能通过电视或者网络观看直播,也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这一刻竞技体育对爱国主义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与民族凝聚力提升体现的淋漓尽致。

4.1.3 跨学科组成团队进行数据分析,完成定制化教学设计

大数据是新兴学科,技术的广泛应用注定会与绝大多数学科产生碰撞,实现“大数据+”,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叠加,更应该是意识与思维模式的构建与培养。在体育教学数据的分析中,也要实现团队的交叉优势,做到互补。大数据教师根据需求,构建模型处理数据,完成定量数据分析与呈现,体育教师根据数据,分析讨论定制化的方案并进一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团队是符合当前实际需求跨学科复合型团队,通过数据使得实践、理论得到更好、更科学的结合。

在实践中发现,数据的收集不是难题,各种渠道或者设备的数据汇总,确实可以达到海量。难得是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特别是处理的及时性和针对性要求非常高,数据分析过于滞后就失去了价值,所以更需要团队的配合才能完成,这也是跨学科团队组建的现实意义。

4.2 第二学年注重兴趣的挖掘和习惯的塑造

4.2.1 利用形式多样的选修课满足学生的需求

通过心理学研究与分析,00后的学生更强调个性化,也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需要,对数据更加敏感,对智能化设备接受能力更强。所以学生“需求”的提出,应该是在充分衡量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做出的选择,让他们参与身体素质数据分析的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目前针对体育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开展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微课”“游戏”教学都是研究的突破口,而这些研究都是从教师角度出发,所以学生视角是更新的理念。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已经具备的器材、场地和师资力量,开设体育选修课包括球类和田径,具体主要有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还有太极拳和健美操,瑜伽。因为学前教育等专业的需要还开设了形体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修,教学兼顾体育锻炼与竞技比赛赏析。

4.2.2 利用体育社团和第二课堂延伸课堂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在自愿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群众性文化、艺术、学术团体。不分年级、系别甚至学校的界限,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组成。目的是活跃学校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治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目前学生社团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重点,因为其自治性更能在学生当中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全学段的体育教学的实现,在微观层面重点把握课堂时间的延伸,就需要充分利用体育社团和第二课堂,选拔优秀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练,筛选热心、负责的同学担任社团负责人,积极挖掘职教园区大学集中的优势,有序开展跨校的竞技比赛,做好相关活动的宣传,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逐渐扩大影响力,使之形成职教园区标志性的活动。目前由中国移动支持的电子游戏竞技比赛,已经初具规模,可以借鉴其组织的方法进行社团比赛的推广。

在学校普遍开展的一些趣味体育运动比赛,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在学生当中引起广泛的关注,参与度也非常高。而且在这些活动中还开展和教师队的邀请赛,在这样的比赛中,更能拉近老师和同学们的距离,促进情感交流。

4.2.3 引导学生关注实时锻炼数据,形成习惯

目前智能化可穿戴设备进一步的普及,经了解学生中拥有智能手环等可以随时检测体能数据的占比达到了37.25%,利用相应的运动APP实施锻炼数据检测的达到了26.3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检测数据,选择不同的锻炼类型,结合智能化设备的实时数据反馈,帮助学生合理运动,并且能够预防运动伤害,在日常化的锻炼中形成习惯。

4.3 第三学年注重数据反馈应用的延伸

高职第三学年,学生都安排参加实习,从学校到企业相对跨度比较大,而且因为在和企业的双向选择中,打破了班级甚至是专业的限制,按照原来的班级、或者选修课的班级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所以结合学院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措施,以企业统一实习学生进行分组,和分派的实习指导老师一起对学生进行联系指导,引导学生心理上积极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并能够在工作之余进行适度、恰当的锻炼。体育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工作的特点,比如生产线、电脑操作等不同的工作特点,开发一些可以因地制宜,有針对性的体育活动,有效缓解工作疲劳,改善身体状态。以一周为频次,开展线上交流,形式多样,可以是视频形式、也可以是运动数据的分享,这些都能有效缓解工作的压力,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是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探索,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理念、全学段的应用都需要教师首先具备相应的能力,也要根据教学实践的需求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全学段开展定制化体育课教学研究》,课题号GS[2021]GHB1923。

(作者单位: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课高职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课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