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3-04-04游启武
游启武
信息技术的高效率和大范围普及,给中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能够改善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校园教师更是需要了解当前教育工作中,社会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需求,合理有效的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教育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文就结合最新社会发展背景,分析信息化在中职体育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从而为中职学生体育课堂知识的良好学习做贡献。
中职作为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所需履行的人才培养职责十分艰巨和显著。在素质育人的思想引领下,中职需在关注学生基础文化和技能建设的同时,更要从素质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体育课程规划设置。引领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强大的体魄以及坚韧的品质,这样才能够促使其更好的适应今后社会多元化、复杂性的人才素质储备需求。而为了突出体育课的综合实效性以及彰显出优良的授课品质,教师需要从科技角度出发对教法和课堂形态深入改良,加强信息载体在课堂上的深度融合,以保证所构建的整个体育系统更全面,且呈现智能化特点。
1 中职体育教学现状
虽然体育是支撑中职生实现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着较强的思想引领和品格塑造功能,但在实践中因为多种因素所局限导致整个课堂的实践效果和综合品质与教改的实际要求之间偏差较大。首先,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体育课对教育环境的要求比较特殊,通常是在室外进行。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该学科在实际授课时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比如说在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时,将无法顺利开展室外体育锻炼。而在室内教学时若单纯地进行说教,那么将无法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乐学意识。同时,在教法上,教师的思想意识滞后。单纯结合体育教材进行基础项目动作的渗透与教导,导致学生所形成的运动自主意识和文化观念比较薄弱,给其今后体育精神和运动思想的构建都造成了很大局限。此外在活动形态创新方面,教师是未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缺乏对现代化改革趋势的深度剖析以及先進技术载体的开发。导致整个课堂活动内容片面、形式单调,所呈现的流程也具有一定的刻板性。
2 信息化为中职体育教学带来的发展机遇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科技标志和产物,所具有的功能优势和在当前社会领域的推广价值都十分突出。其本身所具有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特点比较显著,包含着大数据、互联网、计算机等多种技术模块,所涉及的学科也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在当前的教育领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逐渐到来,所展现的改革和发展思路也更加明确,即逐渐趋于现代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而在中职阶段,体育作为一项常规的学科,在具体施教的过程中,教师需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给整个学科建设和深远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对与课程有关的体育基础文化要素进行全面整合,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可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法创新以及空间拓展等方面的功能。科学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搭建直观而生动的课堂环境,并帮助学习生有效的解析体育模块中所包含的重难点。促使其形成正确的运动观,夯实体育技能要领和基础,从而支撑其自主参与学习和综合锻炼等各项活动中。
3 信息化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3.1 有助于集中学生学习精力
兴趣能够有效强化对中职生体育课程学习的刺激,进而引领其以端正而规范的状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而以往的授课模式主要体现为教师围绕基础的体育动作要领进行灌输讲解和示范,然后引领学生自由性的活动。整个体育活动比较散漫、学生的态度也不够端正、整体的求知欲望低下,这严重影响和阻碍了课堂的整体进度。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课堂的不良现状,调整学生的消极情绪和厌学状态。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就体育课基础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转化和呈现,在视听综合感知的支撑下,引领学生生成对内容探索的好奇心。
3.2 有助于动作技术化难为易
根据所掌握的研究资料,可以发现个体在获取知识时,一般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得到的记忆量大约在15%左右。但是如果配合视听体验那么则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容储量,可增加至65%左右。可见,不同于单纯语言描述,融合视听综合感受的学习方式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化载体所具有的视听功能比较突出,通过图片、动画等一些直观要素的整理与呈现,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的内在含义以及具体的技巧、规律。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化难为简的学习氛围下,更高效而精准的掌握具体的运动要领。
以最常见的跳远动作为例,如果教师单纯通过语言描述,那么将导致整个内容的呈现比较枯燥,学生的记忆也比较抽象,且难以内化和吸收。但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对这一瞬时性的动作进行放慢处理,直观展示和定格每一个动作要领和难点,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内化并加深理解。
3.3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视觉表象
体育动作的呈现是否标准,是决定学生运动素养有效建设和全面提升的关键。而受到教师自身身体素质和专业素养局限等因素影响,课堂上所呈现的动作具有一定的不规范性,给学生的高效学习以及运动素养有效构建都造成不利影响。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改变当前的不良授课环境,以视觉为支撑帮助学生加强对表象的理解。也能够让其在动态观察和体验中有效掌握动作的难点技巧,并以此为基准有效的参与到练习当中。例如: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放慢处理以及重放功能,都能够帮助学生在记忆层面加深思维感知,帮助学生快速认知和精准掌握复杂的动作要领。
3.4 提高学生解决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功能化特点比较突出,具体体现在模拟化、直观化、生动化与智能化等方面。能够实现体育课程基础内容要领的有效转型,从枯燥的文字信息转变为直观而动态的图片动画等要素,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视觉条件。并在自主观察中主动的动脑分析,从而真正的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以及实践的规律。例如:围绕挺身式跳远进行情景模拟和直观呈现,然后鼓励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不同动作要素,以及在实践中需注意的关键技巧性问题。
4 信息化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4.1 整合网络资源,实现体育运动观引领
教师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基础信息收集、整合和智能呈现等方面的独特功能,根据体育课的育人目标,合理地搜集网络资源。然后在与教材内容全面整合之后渲染良好的文化环境,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观。促使其在整个体育活动参与时能够坚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信念,并规范地参与到课程当中。
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助力下,搜集比较经典而传统的民族民间体育素材、将舞龙舞狮、投壶、踩高跷等具有一定传承价值的民族体育相关的文化内涵和运动形式进行系统整合。然后呈现给学生,让其在学习中能够对民族体育建立良好的自信和提高整体的学习动能。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全面整合的方式,搜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运动员事迹。将姚明、刘翔等运动员的体育成就以及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进行整合。通过案例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其在深入剖析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运动精神,并建立起不怕输的优秀品质。
4.2 构建多媒体示范,提高技巧学习规范性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形态中通常以教师示范为主。而这一模式经常受到教师自身专业性因素影响,导致所呈现的示范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很容易因为教师的失误和偏差给学生造成不良的诱导。而在信息化载体支撑下的新型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所具有的直观示范和引领功能,结合体育教学的要点以及所涉及的运动基础技巧,合理地构建示范情景。通过视频的呈现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和训练条件,引领其在观察多媒体视频时切实分析运动的要领,并以此为基准展开规范性的训练。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跳远”这一运动时,则可以对整个跳远运动进行动作分解。并经过多媒体的处理,进行慢动作的展示和重复播放,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然后让其在视频支撑下自主规范的展开训练。
4.3 教学助手辅助教学,突出重点难点
在构建新型课堂时,教师需充分发挥教学助手所具有的现代化和辅助性功能特点,帮助学生有效的突破整个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重难点。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时效性,同时也能高效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内化和吸收,以增强其对整个体育学习的自信。
例如:在“篮球”项目教学与解析时,引领学生掌握基础的规则要素,以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战术思维,有效掌握具体的战术方案,是整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重点所在。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助手在课堂上构建虚拟的篮球运动场地模型。并做好不同职能的深度解析,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整个篮球运动的环境和所涉及的职能要务。之后根据自身在篮球运动领域的潜能优势,精准定位自身的职责和擅长的领域,并在今后的学习和训练中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在教学助手的支撑下,将教师的教学终端与学生的平板电脑进行有效衔接,搭建智能化的沟通与互动平台。方便教师能够将有效的课程资源通过线上传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并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进而有效地掌握基础课程要领。
4.4 微课可视化视频支撑,实现自主纠错反思
在信息化的施教领域,微课所具有的助力功能比较突出,能够实现对课程基础资源的全面整合与转化。将基础的文字和板书内容转化为更直观且具有一定可视化特征的短视频,然后有效地传输到课堂上。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我纠错与反思,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同时也能够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短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具体的运动要素和技巧。以“排球”为例,通过微课介绍排球的手法和运动技巧,然后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讨论与剖析。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在整个运动训练中的综合表现录制为视频,然后鼓励学生在观察中进行自我纠错。在及时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整,从而让其循序渐进地规范自身的动作,提高整体的运动能力。
4.5 创设智能平台,拓展体育教学与指导空间
随着教育事业逐渐向着现代化转型,教师不应该将教学空间仅局限在传统的课堂上。而是充分发挥现代化体系所具有的促进功能,科学构建智能化的育人空间,搭建智慧平台。从而实现实现远程教学和指导,让学生拥有更加广泛的自主学习范围和环境。其次,也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的线上交流与互动,帮助学生规范掌握具体的运动难点,进一步夯实其在体育项目领域的基础认知和对技巧的把握。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智能平台的支撑下为学生合理的布置体育训练任务。引导其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够规范完成相关的体育锻炼,从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终身运动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居家环境下自主完成开合跳、俯卧撑等基础训练任务,以强化学生的体能素质。
4.6 搭建共享中心,促进体育学习经验共享
在教育新形势下,教师需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共享意识。并充分发挥信息化载体在交互功能方面的特性,科学搭建体育学习共享中心。全面整合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然后传输到共享平台,引领学生自主的进行检索和学习。
同时,也可以在构建交互平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针对自身在体育训练中所面临的困惑以及问题进行分享,然后通过彼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探索并提出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运动技巧。此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在体能测试中的综合表现以及相关的档案信息有效地传输给学生,引领学生通过互動探讨,总结自身的运动基础,并明确接下来的训练目标,助力学生在体育领域实现自我成长与提升。以乒乓球为例,总结该运动的技巧,分享正确的挥拍方法以及比较新颖的技巧,在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共同就比较正规的乒乓球比赛视频进行解析,分析不同运动员的专业特色,积极吸收有效的运动经验。
4.7 发掘网络体育文化,培养端正体育观念
素质课改进一步明确了中职阶段的教育工作,不仅要从文化育人和智力培养角度出发,更要重点关注中职生的素质建设。因此在体育课上,教师需以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观、树立优秀的运动精神为宗旨,引领学生严谨的完成各项的体育训练任务。在整个课堂进行中,教师需充分发挥现代化载体在体育资源全面整合和文化渲染等方面的助力功能。多举措搜集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文化要素,或者就经典的运动案例比赛以及优秀运动员的卓越成就进行资源整理。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传统的民族体育形成更丰富的认知,不妨先通过互联网搜集蒙古的摔跤、舞龙舞狮、投壶等经典项目,合理整合体育文化,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同时,也可以将东京奥运会等重大比赛以视频动画的方式进行素材整理,为学生播放和展示的过程中引领其形成良好的竞技精神,并树立起为民族体育事业积极奋斗的宏伟目标。此外,教师需收集体育领域的优秀运动员事迹,将姚明、郭晶晶、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就以及为祖国体育竞赛所做出的贡献进行案例整合。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合理的构建数据库中心,将具体的运动教学素材和指导技巧进行全面整合。以便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和检索,合理的安排体育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不断的巩固和强化自身的运动基础。
5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化载体的运用,能够让整个体育课堂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同时也能够助力学生更高效而优质的掌握课程中所包含的基础内容。同时,对于教师来讲,信息化载体的应用能够助力自身在体育课领域的专业素养有效形成和提升,从而更好的适应今后的现代化改革环境。因此,教师需关注体育课发展要求,树立信息化的指导思想,然后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育人方法。通过网络资源全面整合、多媒体示范情景的有效构建,以及有充分发挥教学助手的功能与搭建更加智能、高效的体育课堂,真正推动体育课的现代化改革进程不断深入。
(作者单位:武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