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2023-04-04郑春汉
郑春汉
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强调“教会、勤练、常赛”,这将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面对的重要课题。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体育课堂也给出了新的定义,更关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着眼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应从新课标视角组织拓展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他们的体能,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贯彻体育核心素养理念。
小学生处在身体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任务十分重大。传统的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相对简单,忽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相悖。拓展训练是一个全新的体育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拓展训练的开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意志力、协作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效果,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1 新课标视角下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其一,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强调教学应围绕学生进行。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主体原则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同时,还应搭建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将知识进行内化与外化,并让学生建立对事物的了解,有效提高学生处理具体事物的能力。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开展,更注重孩子的身心成长,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这就需要学生应主动表现自己,老师在教学中以孩子为核心,真正根据他们的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从而建立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其二,情境化原则。情境化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将知识和情境进行结合,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让他们解决问题,并通过个人和团体的合作分析,使得问题得以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来投入到情境任务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新的认知经验,进而迁移到生活中。情境化原则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空间,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拓展训练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情境的搭建,让学生融入到体育训练的氛围中,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其三,针对性原则。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具有针对性,对于小学体育拓展訓练而言,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在进行课程设置上,应对学生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具体学习需求,更好地进行“对症下药”;二是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拓展训练教学活动内容应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选择,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三是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应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特征出发,开展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增强教育评价的针对性,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其四,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指在体育训练活动应让学生感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趣味性的教学设计。拓展训练项目大都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活动本身具有趣味性,教师在设计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巧妙设计学生刚兴趣的教学情境,对枯燥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加工过,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其特征,教师应针对性进行设计,找准训练活动设计的趣味点,真正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
2 新课标视角下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2.1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质量,教师应注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传统的体育教学以跑步、跳远等项目为主,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拓展训练项目类型比较多,且新颖,通过形成有趣的体育课程,有效的调动小学生的运动练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2 达成强身健体的教学目标
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的提升,这将成为拓展训练的主要任务。以往的体育课程中,项目的开展经常受到教学大纲的影响,课程缺少趣味性与灵活性,造成学校的体育教学效果不佳。拓展训练项目的发展,能够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体能训练的认知,促使其在体育学习中获得运动智力和技能的双提升,更好地满足了他们的发展需求,与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理念相符
2.3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拓展训练的开展不仅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而且还关注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层面,通过完成多类型的运动项目,让学生不断突破挑战,直面困难,对于其意志品质的提升大有裨益。如在组织“信任背摔”训练活动时,需要对团队有足够的信任,以及是否敢于应对倾倒下的挑战。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克服恐惧、怀疑心理,通过一次次的磨练,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心理品质的提升。
2.4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应当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课程亦不例外。体育拓展训练项目除具备趣味性的特点以外,还具备了较强的益智性质,如孤岛求生、穿越电网等,主要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这一类训练项目并不是统一的答案和唯一的解题方式,而是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发散自己的思维,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5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技能
传统体育项目以个人项目为主,集体项目的开展也更突出个人的力量,团队处于辅助的地位。体育拓展训练活动的开展需要个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努力,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其大胆表现自己的观点,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共同商讨可行的方案。这样一来,不仅为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创造了空间,也使得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体育运动潜能,实现其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
3 新课标视角下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3.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体育学习欲望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所有的拓展训练中,都应以学生为主导,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练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训练项目中。如果单纯听教师的讲解,不仅难以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围绕学生来设计拓展活动,促使其积极参与其中,更好地增强他们的体验感,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关于“齐步走”这一学习内容,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很多学生存在排斥心理,导致训练成效较低。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出发,融入具有节奏感的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的律动来进行训练。这样一来,能够使孩子们享受到对体育运动的新奇感,进而更好地激发孩子的运动学习积极性,打破传统单一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强烈的学习体验,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
3.2 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制定合理训练计划
长久以来,拓展训练之所以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训练计划的制定有关,没能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导致学生难以适应训练节奏,没能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制定拓展训练计划的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手段,让学生达到训练效果的同时,又不会消耗过多的体力,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例如,长跑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心和爆发力,教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长跑锻炼方案。首先,带领学生做一下简单的伸展运动,初步调动学生的运动神经,而后开展短跑训练,让学生的运动欲望被激发出来;之后,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再训练他们进行折返跑,主要锻炼他们的腿部爆发力。此时,他们的身心进入一个活跃的阶段,也正是开展长跑锻炼的时机,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耐力;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放松肌肉,并适当补充水分。这样一来,课程内容充实,训练也张弛有度,不但可以起到体育锻炼作用,而且使他们获得了心理上的放松。
3.3 开展合作型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集体项目,要求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这就彰显了学生合作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过于强调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忽略对孩子合作能力的训练,阻碍他们整体水平的提高。在组织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合作型训练开展,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在相互合作中获得团队的胜利,使其感受到与人合作的重要价值,有效提升他们的合作技能。
例如,在“竞走”训练中,以“三组竞走”的形式开展,2人为一组进行,双方之间需要有效的配合才能够完成任务;再如“运物游戏”活动中,学生之间也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保持平衡,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形成集体意识和合作技能,对于其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3.4 组织实战竞赛活动,磨练学生体育品格
竞赛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环节,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专项能力。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对他们运动能力的掌握情况,合理安排竞赛活动,不但可以使他们更加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战能力,同时对他们体育品格的培养也具有重要,能够有效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可以从“常赛”的思路出发,让学生在比赛中合理运动作技术,有效培养他们与队友之间的默契,促进其体育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其一,发挥教师的传教作用。“常赛”的开展,应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做好专项训练,根据他们的身体发展特征和个性特点,制定以田径技能提升为目标的方案计划,让学生领悟每一个动作要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教练,为学生细致讲解,让学生高效掌握相关技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其二,因地制宜开展“常赛”。老师不但要重视训练和计划的制定,而且为他们搭建常赛的平台,指导他们认真对待常赛,通过开展的项目有效提升孩子的知识体验,促使他们操作能力和实际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更有效的调动他们的体育潜能,也就能够调动孩子的比赛热情,并借助竞赛这一方式看到完全不一样的自己,这同时也是一个成长。此外,比赛类型的选择应给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他们平时所掌握的运动知识和技能相符,且在比赛的过程重要合理设计,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空间。另外,教师还应结合实际教学进度,制定多种类型的比赛,包括阶段性、专项性、小组性、综合性比赛等,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选择,从而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进步空间。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赛过程中应认清局势,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进行自身反省和改善。同时,必须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勇于奋斗的精神品质,有效促进其体育品格的形成。
3.5 开展益智型训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体育拓展训练具有益智性特点,教师应组织益智型的训练活动,在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同时,也更进一步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思想,促进其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组织“5毛和1块”的训练活動,具体来说,首先,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为6个小组,老师则负责发号施令。在此拓展训练活动时,由女生代表“1块钱”,男生代表“5毛钱”,然后各组按照老师所说的钱数,如5块5,快速形成相应的数值,最后未能在规定时刻形成符合规定的数值的组将直接被出局,而其余的分组则不断合并,直至剩下一组为止,游戏全部完成。学生在参与这一拓展训练活动时需要协作思考,以此让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激发。
3.6 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拓展训练的安全性
体育拓展训练开展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小学生自身保护意识的培养,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由于小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他们在参加体育训练时无法意识到某些动作的风险,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拓展训练之前,详细做好安全注意事项的描述,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安全事故发生的危害,让学生明白超负荷的运动和违规的运动都是对身体的损害。同时,还应准备好保护双膝、肘部、手臂等关节部位的护具,保证拓展训练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例如,在组织“篮球”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告诫学生传球时应看清对方的位置,避免出现撞击现象,投篮也要量力而行,在自己身体能力承受的范围内进行,避免关节和肌肉拉伤。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拓展训练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师要紧随社会的发展,针对小学生的具体需求制订适当的发展培养规划,使他们在体育训练的活动中得到全面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拓展训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价值,掌握扎实的运动技能,还能够实现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磨砺,以达成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的效果。
(作者单位:肇庆市第十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