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

2023-04-04邱喜林

江西教育C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时期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邱喜林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重点,并对教学方式与知识内容结构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能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能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是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括性表述,也是数学课程教学的总体性目标。本文以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为出发点,立足实际,从课堂主体、兴趣、生活、问题等方面展开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探索。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讲、学、练为主,关注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关键品质的培养与学科价值的输出,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不协调、难运用、浅理解”等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这三个维度为中心,确立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探寻知识,发展核心素养,保证“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能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能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重在强化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兴趣。其次,核心素养强调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解析数学语言,帮助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现实生活,发现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有意识地运用知识表达、解释、分析生活现象,从而培养思维品质,塑造理性精神。

二、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一)以学生为主体,精心备课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筹划、精心备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课为例,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运算等知识,为这一模块的学习做了铺垫。在备课时,笔者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对算理进行合理的解释;学会运用四舍五入截取积的近似值;掌握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并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的认知深度,笔者还考虑采取情境教学、迁移类推、巩固练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会快乐。

(二)以学生兴趣为导向,设计课堂活动

兴趣是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情感基础,也是推动学生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认识和了解转化的方法,笔者设计了剪裁拼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猜想和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为了增强探究的趣味性和多样性,笔者还借助七巧板、电子白板等工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已知图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转化思想。另外,笔者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观察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物品,如伸缩衣架、瓷砖印花等,让学生结合生活进行数学观察与表达,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以生活为联系,拓展知识应用

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视角认识数学、分析数学、运用数学,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直接联系。同时,借助生活探索数学,还可以缓解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和图中信息,掌握其画法,并根据统计图进行合理的推测。对此,教师就可以从新冠肺炎疫情入手,让学生结合新闻报道、信息推送等信息渠道,绘制“各地区疫情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线条的走向和动态数据,更为直观地推测各地区疫情的形势。对生活化的知识应用,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防疫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推动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四)以问题为要素,延伸教学空间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提问,对深度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提问,延伸教学空间,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数学语言表达。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生活中的比”为话题,从生活中发现与“比”有关的具体现象,如“建筑黄金比”“男女人数比”“国旗长宽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现实世界,积累实践经验。在学生观察结束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提出相关问题,比如:“‘15比10’与‘10比15’一样吗?可以调换两个数字的前后顺序吗?”“‘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何联系?”“比的前后项相当于分数算式中的哪一部分?”等。一方面通过相关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比”的概念性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另一方面将教材中的问题进行转化和延伸,可以提升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以互动为方式,有效学习

互动是增进情感、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师生互动,教师能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解答学生的认知疑惑;通过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实现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对现实世界产生更为深刻、具体和有意义的探索。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以“我国各种地形所占比例”为主题的小组调研任务,引导学生从不同渠道了解和收集我国地形的相关信息与数据,并制作相应的扇形统计图。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发展学生的数据观念,还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和增强竞争意识,通过相互配合、公平竞争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实现有效学习。

总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学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数学学科的本质,既要从数学的角度渗透核心素养,又要从学习主体的角度入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何晨.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新课程,2021(30):164.

[2]佟利.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华夏教师,2019(17):70-71.

[3]吴盛华.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6(12):101.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教育体育局)

猜你喜欢

新时期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