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

2023-04-04顾晓飞

江西教育C 2023年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微课小学数学

顾晓飞

摘   要:微课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帮手”,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导学,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新知识,借助微课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更高效。应用微课教学时,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深度地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   自主学习

微课是信息化、多媒体时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介入形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微课短小、精悍、灵活,能在导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微课时要警惕从传统的“人灌”转向“机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数学学习。

一、用微课导学,实施引导学习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导学中,教师往往出示一些条文式的问题与任务,驱动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这种导学方式比较抽象、符号化。那么,如何在导学阶段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笔者引入微课,相较于文字型的问题驱动、任务驱动,微课导学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更直观。

用微课导学,能够把静态性的任务转为动态性的任务,化抽象性的任务为直观性的任务。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在课前将微视频放入班级微信群,让学生打开观看。在微课视频中,筆者呈现了动态的、精彩的“圆的世界”。学生看到微课视频中自行车在平台的道路上前行,于是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车轴应当在哪里?”看到一个个的窨井盖都被做成圆形,于是想到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窨井盖要做成圆形?”看到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于是想到又一个问题:“在操场上没有圆规怎样画圆?”等等。借助微课,一个个具体的问题集结成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链”“问题串”,形成了整体性的“问题群”“任务群”。由于有了微课的支撑与支持,学生对这些“问题群”“任务群”有了感性的认知,因而能够展开更为深刻的思考与探究。

在微课导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微课与“导学单”结合,让微课更具有针对性,让“导学单”更具有实效性,使之相互映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打造一个完整的微课。微课是针对一个知识点、知识片段的课,用微课导学,要求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把握数学新知识的生长点与生成点;用微课导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育人功能,彰显微课的育人价值,让微课助推学生的数学学习。借助微课,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展开有意义的建构、有意义的创造。

二、 用微课建构,实施深度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本质上就是一种“远程导学”。教师既可以将微课嵌入课堂教学之中,也可以直接利用相关的微课来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微课教学不能以“微课”为中心,而应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微课更好地、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

微课可以深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经验,激活学生的认知建构与认知创造。教师借助微课,能够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笔者在引导学生将圆通过“剪拼法”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之后,为了让学生感受、体验“化曲为直”的方法,没有以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而是引入微课视频,用一种“替代性的实践”来促进学生感知“圆被无限分割拼接成长方形”的过程。一方面,借助微课视频进行动态展示,这种动态展示不是简单地播放课件,可以穿插一些问题,设置一些具体的学习任务,比如:“当圆被平均分成128份时,每一个小扇形越来越近似于什么图形?”“当圆被平均分成256份时呢?”“当圆被平均分成2560份时呢?”在问题的启发中,学生能够展开深度的数学思考。另一方面,用微课开启学生的动态想象,让学生想象圆被无限分割拼接成长方形(尤其是长方形的边被渐渐拉直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向学生直观、动态地展示圆被平均分成256份、2560份时候的长方形。借助微课视频,学生能展开想象,当学生看到圆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就能有效地推断“圆”可以通过“剪拼法”转化成长方形而不是近似的长方形。借助微课,教师可以有效地向学生渗透、融入“极限”的数学思想。

用微课助推学生建构数学新知识,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将微课资源与其他相关的课程资源紧密结合,从而让微课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微课与其他相关课程资源的融合,不是机械叠加,而是一种有机整合。

三、 用微课延伸,实施拓展学习

微课不仅可以用来导学,还可以用来建构,用来延伸学生的数学学习。微课较之于其他的相关媒体有独特的功能,如微课可以回放,可以暂停,可以与教师进行有效的留言互动,等等。在进行微课教学时,教师既可以预设一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也可以融入学生认知的盲点与疑点内容。

比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笔者将“反比例的意义”作为“正比例的意义”一课的拓展性内容,以微课的形式投放在班级微信群,包括微课视频、比较单、作业单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探寻“反比例的意义”,寻求“判定两种量成反比例的方法”。不仅如此,笔者还呈现了一部分学生不易理解的一些问题,如“两种量不相关联”的问题、“两种量相关联,却是两种量的和”的问题、“两种量相关联,却是其中的一种量与另一种量的平方的商”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的认知能够不断地丰富、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微课犹如一个“家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解决相关的问题。其中,在一些难点与疑点之处,学生可以反复地学习与揣摩。

微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时空,打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可以说,微课能让学生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的学情动态地调整学习进度)。同时,微课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向课外生活延伸。从这个角度来说,微课具有一种泛在性。用微课进行数学学习的拓展与延伸,要改变传统的多媒体课件的“广播模式”,走进一种新的“互动模式”。在微课学习中,师生、生生既可以进行在线互动,又可以进行离线互动;既可以进行在场互动,又可以进行缺场互动。

微课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能够实现对传统课堂学习的翻转。微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汲取知识,进行自我探索,还可以随时和同学及教师进行交流,时间上比较灵活和自由,虽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相比固定的课堂学习还是方便很多。微课技术打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将文字叙述的定理、定义衍化为精彩的视频呈现给学生,实现了直观媒体信息的交互传输,有利于学生的深度思考。

参考文献:

[1]周海斌.“微课+”视域下的“自主·导学”教学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20(10):29-30.

[2]施国栋.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初探[J].新课程(上),2013(9):178-179.

[3]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9-22.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湖小学)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微课小学数学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