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校外成长共同体的建设

2023-04-04张红丁文进

江西教育C 2023年3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双减政策

张红 丁文进

摘   要:“双减”政策提出要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与作业负担,基于此,建设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目标、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路径、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成为保证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的校外成长共同体能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价值,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   校外成长共同体   实践研究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訓行为;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双减”政策下,学校应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本文从组建原则、活动内容、建设步骤三个方面入手,探究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校外成长共同体的建设。

一、校外成长共同体的组建原则

建设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的目的是解决“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面临的难题,推进“双减”工作的有效落实。组建校外成长共同体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就近原则

组建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双减”政策下“家长陪伴难”的问题。因此,组建校外成长共同体要遵循就近的原则,以班级和社区为单位整合成员,便于学生及时、长期、常态化地参加校外成长共同体开展的各项活动。

(二)自愿、灵活原则

校外成长共同体组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此,校外成长共同体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采取自愿加入的原则,以主动促发展。同时,在开展活动时,也要以学生的想法为主,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选择权,教师、家长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活动。另外,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的成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有新转入或转出成员的情况,教师可以在保证校外成长共同体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想法灵活进行动态微调,以保证校外成长共同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三)安全性原则

保证学生的安全是建设校外成长共同体的命脉。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在每日开展完活动后,要确保学生安全返家。另外,如果在当天的活动中发现问题,也要及时与家长进行反馈与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心理状态,从而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二、校外成长共同体的活动内容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教育思想,也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重点在于使学生自由发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是“双减”政策下实现学生“六大解放”的有效载体。

校外成长共同体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第一,可以开展学科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在既定地点,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相互探讨、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第二,可以开展自主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偏好选择书籍,与同伴交流阅读感受,开阔视野;第三,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要素,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可以根据体育锻炼的要求和学生的身体情况,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的体育锻炼活动,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第四,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安全文明宣讲、交通安全引导、看望孤寡老人等,让学生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第五,可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清理非法小广告、打扫楼道卫生等,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能获得具有成长意义的自我认同和成长。

三、校外成长共同体的建设步骤

“双减”政策下的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是学生自主参与小组合作,发展综合素养的实践探索,其建设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四步。

(一)细化目标

建设校外成长共同体首先要细化目标,将集体发展目标与学生个人成长目标相融合,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细化校外成长共同体的发展目标,并基于目标落实行动,将目标落实到每项活动中,在长期的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明确分工

校外成长共同体的成员是活动的实践者,也是教育的对象。在确立了目标之后,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根据民主、自愿的原则,明确每个学生的具体分工。校外成长共同体也可以采取自主申请和他人推荐的方式,选出各个校外成长共同体的“小队长”,由“小队长”起统筹的作用,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 每个组员都要有具体的分工,完成任务安排、场地打扫、情况检查、互助辅导等活动,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做到“人人是参与者,人人是监督者”。

(三)组织实施

校外成长共同体组建好后,首先,由“小队长”带领组员一起商讨,确定小队的发展目标及个人的成长目标,并将目标细化到具体的时间去实施,以文字的形式形成小队成长计划,并交给教师审核指导。其次,每组学生根据成长计划,评判自身的具体情况,将学期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并确定个人目标达成度。然后,学生可以进行集体讨论,确定活动的实施细节,并记录每次活动的开展过程与问题,及时与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参与及完成情况,并形成反馈表,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真正实现成长。

(四)反馈评价

有效的反馈评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计划落实情况、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等维度进行自评、成员互评和他评,对成员个人、集体进行多元化、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明晰问题、查找原因、积极调整,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激励性评价的核心是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校外成长共同体的反馈与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运用激励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激励性的自评有助于学生确立对自我的有效认识;激励性的互评能引导学生发现同伴的优点,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激励性的他评能使学生以客观的身份去评价活动开展的成效,以及每个成员的动态表现,发展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同时,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综合看待每个学生的成长,及时调整指导方案,兼顾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

总之,建设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路径,能有效融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在建设校外成长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实现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衔接与融合,实现家校社育人的同频共进。

参考文献:

[1]张生,张琼元.“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2):8-10.

[2]陆云泉,刘子森,杨双伟,等.学生成长共同体: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J].人民教育,2022(1):60-62.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翡翠学校)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双减’背景下小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K220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