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入职辅导员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23-04-04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入入学新生

马 剽

(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新时代的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中越来越凸显。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乎学生的顺利成长,也关乎学校安全稳定建设,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并非一蹴而就,不是通过几次讲座、会议就能解决的,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从新生一入学便要着手进行。

一、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做好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排查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要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1]。从学生健康发展和校园安全角度来看,能够在新生入学时便掌握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但有助于对学生日后开展一对一帮扶、疏导工作,还能够降低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紧密相关。在大学阶段,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大学生的内心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矛盾冲突的影响,其心理情绪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冲动性、爆发性。针对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辅导员需要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投入大学生活之中。

(三)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他们虽然能够从事复杂、抽象的高级思维活动,但是心理成熟度还不够,在适应能力、挫折耐受力、心理自我调控能力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方面还有欠缺,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2]。因此,在新生入学后,及时、迅速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对学生的后续生活、成长极为重要。辅导员作为与学生联系密切的人员,应带头进行心理健康宣传,通过自身的行为带动学生,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在感到压抑、烦闷时能够正确地排解自己的情绪,在无法自行排解时向外部求助。

二、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新生入学后会面临许多问题,其中心理问题是不可小觑的一部分。有学者对自己所带的学生进行问卷测评,调查显示约16%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9%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7%的学生存在重度心理问题[3]。

笔者结合前人研究及梳理所带新生的入学心理普查数据后发现,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已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部分学生在入学前便存在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些是已经外显的,有些是已经产生但还没有外显的。(2)人际关系问题。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方面,没有熟练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方法技巧,经常从个人视角出发,从而容易出现心理健康困境。(3)适应性问题。适应性问题涉及因素较广,包括地域变化问题、生活习惯问题、学习强度问题、自律性问题等。这部分学生多是由于生活所在地变迁较大,或是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或是对于大学期间较为宽松的管理模式等不适应而产生的问题。(4)其他潜在性心理问题。这一部分主要是指有潜在心理健康风险的学生,此类学生群体主要因家庭原因或从小成长环境带来的影响在未来有可能出现心理健康困境。

三、当前新入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主要关注点体现在对辅导员毕业院校、专业背景、政治面貌的要求上,部分高校在招聘时首要考虑的是辅导员所学专业与即将任职的岗位有无关联性,并没有把辅导员是否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或相关学科背景作为考察要素。这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新入职辅导员在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困惑、困扰。

(一)新入职辅导员本身存在心理适应问题

高校新入职辅导员主要来自应届生招聘和本校特殊类型保研人员。对于他们来讲,本身存在心理适应性问题,他们正在从被教育者转换为教育者、被管理者转化为管理者。这一转变的过程本就需要时间,在自身转变的同时还要保证教育、引导好所带新生的心理健康。这是存在的客观挑战。

(二)新入职辅导员心理学理论背景弱

正如上述所提,招聘辅导员时更看重毕业院校、政治面貌、所学专业是否与学校主干专业对口,并不过多注重辅导员是否具备心理学背景和相关知识。在入职后,新入职辅导员又有繁复的工作等待处理,没有时间和精力集中、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因此容易在后续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中出现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的困惑。

(三)新入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业务能力亟待提升

作为新入职辅导员,从各方面能力上讲,还处于“小白”阶段,工作中主要依靠个人对工作的热爱及老辅导员的指点,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还没有接触过大量问题学生,因此大多数新入职辅导员不具备“独具慧眼”的识别能力,无法较为精准地判断学生显性表现下蕴含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严重性,并精准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引导。

四、新入职辅导员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建议

(一)着力提升素质能力与水平

1.加快身份转变,增强职业认同感。新入职辅导员往往存在学生、教师身份意识不清的问题,入职后,仍会在潜意识中将自己视为一名学生或是学生干部,处理问题时还不能够从成熟的职场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长远性、深度及广度还有待提升,面对学校、学院发布的相关政策通知,仍习惯以学生视角分析、解读。对此情况,新入职辅导员应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不妨将自己转换于不同角色之中,作为学生会考虑哪些要点,作为辅导员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作为主管学生工作的主要领导应该如何剖析各种利害。当一名辅导员学会并习惯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时,处理事件的方式必然更妥当。新入职辅导员要学会跳出日常事务管理,将纷繁的管理事务进行分解,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积极分子、党员的力量,自己则要多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获取学生的亲近感与认同感,如此一来会极大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

2.筑牢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笔者曾对某招聘公众号发布的辅导员招聘信息进行过分析,发现大部分高校招聘辅导员时并没有严格限定专业背景,大多是与学校开设的专业相同或相近即可,也有部分院校不限专业。因此,容易造成辅导员不具备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背景,在日常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必定会影响辅导效果,甚至产生反作用。

有学者发现,某高校75名受访辅导员,无一人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于心理学专业,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4]。从这一研究现象不难得知,新入职辅导员缺乏成体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已成为一种现象,但新辅导员入职后想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势必要深入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及生动案例,并结合实践,形成体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框架。这就要求新入职辅导员充分利用学校培训资源及个人业余时间,通过学校组织的系列培训、专题培训,迅速弥补心理学知识方面的不足。同时,要利用好寒暑假时间,合理规划,补齐心理学知识短板,填补心理健康工作经典案例的空白。

(二)注重心理健康反馈机制建设

1.发挥班干部作用,通畅反馈渠道。新生入学后,会以班为单位,选举出班长、团支书等主要学生干部。对于这支学生干部队伍,辅导员应知用、善用,强化学生干部的心理关注意识、服务精神,让班长、团支书、心理委员等学生干部成为辅导员的“左膀右臂”。加强对主要班干部、宿舍长的日常培训,使其在宿舍相处、学生活动中能够发现学生表现出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辅导员,让辅导员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动态,并根据学生表现出问题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发展恶化。

2.以新生为主体设立“一前”“一后”“多围绕”工作机制。对近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后发现,新入职辅导员在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时的基本解决思路应体现在“一前”“一后”“多围绕”:“一前”是指学生入学前,通过建立家长群,对家长发放问卷,基于家长反馈了解即将入学的新生中大体存在何种问题,在这之前要对家长进行普及教育,防止出现家长因担心向学院反馈问题后会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而隐瞒事实的情况;“一后”是指学生入学后,要结合学生入校后的心理普查问卷情况进行分析;“多围绕”是指为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建立多级围绕,增加与其他学生、人员的关联性,降低危机风险。“一前、一后、多围绕”的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一前、一后、多围绕”机制

3.加强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互联。作为新入职辅导员,在对新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应树立向专业人士求教的理念。心理中心的专业教师、咨询师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从业多年,经验丰富,经常与其沟通,对于帮助和提高新入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裨益良多。与此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心理问题我们都能解决,必要时需让学生走转介手续,到更专业的心理医院进行治疗,配合心理医生的治疗方案,以便给学生更好的帮助。并且要加强同公寓办、保卫处等部门的沟通,以便出现危机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通知各方,妥善处理问题。

(三)把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1.深入分析已有数据,剖析原因,制定策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发现,新入职辅导员在做新生心理辅导工作时,分析往届数据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负责心理专项工作时,笔者对近百名重点关注学生进行过分析,发现这些学生当中,近四成是入学后由学业、情感、适应、人际问题演变而成,约两成学生在入学前即表现过心理问题。针对此情况,新入职辅导员可相应采取措施,制定应对策略。例如,在后续新生上课学习时,着重对难度较高的科目开展学业辅导及朋辈互助,降低因学业转化的心理问题概率,还可邀请心理中心教师开展适应性、情感类、心理健康类讲座,借助心理学理论、生动案例,引导帮助新生学会与人相处,正确认识并能疏解自己的情绪。

2.抓住成年早期阶段的“第一次”教育机会。林崇德在《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成年早期是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稳固时期,他们迫切地关心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生存价值等一系列问题[5]。新入职辅导员应紧紧抓牢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点,利用好这一难得的窗口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向其传递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

新入职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抓住“第一次”的教育契机,要和学生传递出“直面自己的不良情绪”“正视未来自己会遇到的感情问题”“不要轻易对一个人做出判断”等积极正面的处世理念。在集体性活动中,做到言出必行,为学生做好“标杆”,起好带头作用,要求学生做到或完成的事情,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通过类似的“第一次”教育机会,辅导员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如此一来,在后续日常谈心谈话、深度沟通时,学生才更愿意向辅导员吐露心声,这样才能更好地缓解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达到深度心理辅导所希望的效果。

猜你喜欢

新入入学新生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