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提升艺术院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研究
——以中国戏曲学院为例

2023-04-04郑卫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政治思想

郑卫丽

(中国戏曲学院 党委宣传部,北京 10007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1]。当今时代,网络不仅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侣”,而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机遇和挑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当前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一、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一种越来越融入人们的生活,受到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青睐,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平台更加广阔和便捷。但互联网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露,影响日益扩大,“双刃剑”效应越发显现。大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但并未成熟的群体,很难抗拒互联网的诱惑。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加以有效的干预与引导。

为了使本文研究有科学、充分的数据来源,笔者以中国戏曲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了互联网对大学生群体影响的程度、广度、积极方面、消极方面,借助新媒体,制作电子问卷。调查对象囊括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同时兼顾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之间的比例。最终回收问卷421份,有效问卷418份。其中,男生有172人,占比41.15%,女生有246人,占58.85%;一年级、二年级均为95人,各占比22.73%,三年级104人,四年级124人,分别占到总人数的24.88%和29.67%,见表1。

表1 中国戏曲学院大学生网络使用统计情况

新媒体社交工具方面,在418份有效问卷中,使用微信、QQ交流方式的占比最高,达到93.56%,其次为电话、短信、微博。

新媒体社交目的方面,绝大多数学生是为了方便与亲人、朋友沟通,占比(86%)最大,之后依次是认识和了解各类信息、释放压力、舒缓心情、广泛结交朋友,等等。

新媒体交往对象方面,占据首位的是亲密朋友,其次是父母和亲密长辈。

新媒体使用时间方面,43.78%的学生每天占用2~5小时,占比最大,8小时以上的占比最小(4.78%),见表2。

表2 中国戏曲学院大学生互联网使用时间统计

(一)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在对中国戏曲学院大学生进行关于使用网上社交工具目的的调查后,由分析结果得出,86%的学生是为了方便与亲人、朋友沟通,占比也是最大的。数据显示,艺术院校学生对新兴的网络社交工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例如,微信这一社交工具在近些年兴起,在很短的时间内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使用率大幅度上涨。这也说明,互联网时代网络社交工具的出现与完善,逐渐改变着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

1.拓宽人际交往平台。传统的面对面聊天和书信交流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需求,运用手机与网络进行交流,衍生出“手指文化”,它是通过手机短信衍生出来的特殊文化。手指文化不仅局限于手机短信,它包括通过手机进行一切的交流文化[2]。大学生是运用手指文化的典型代表。根据上述统计,100%的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网上交流,在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心情、生活趣事和旅游日志等,大多数人也可通过刷朋友圈了解学生的现状。现实的人际关系和网络的人际交往同步而行,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出现,为大学生与朋友的相互交流及认识更多的朋友提供了不同的方式,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更方便、快捷。

2.拓展对外交往范围。互联网的产生,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以往人际交往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仅限于通过自己身边熟人的介绍或者朋友介绍来拓展朋友圈。借助互联网,艺术院校的学生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不断加深对外文化交流,交往范围开始拓展,甚至扩展到世界各地的每个角落。

3.拓深艺术活态传承。随着社会的变迁,很多艺术门类的没落、消亡已成不可避免的现实。特别是就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而言,所谓传承创新,不只是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创新,更应该有传播途径的创新[3]。“非遗”大师课、戏曲小剧场等通过抖音、哔哩哔哩等网络直播平台,正在将戏曲艺术从线下剧场向网络平台延伸,创造了新的观演方式。这既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又突破了地域限制,同时借助高科技传播手段,让戏曲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也为戏曲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的出现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加便捷,但互联网信息的复杂性与环境的虚拟化,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1.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统计数据显示,网龄超过5年的人数比例高达82.7%,每天有79.5%的用户整体上网时长超过2小时,36.9%的用户整体上网时长超过6小时[4]。20~29岁的网民人数占网民总数的32.9%,在各年龄段网民中高居榜首,大学生是网络的最大使用群体。有关“互联网使用时间”的调查数据显示,43.78%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为2~5小时,占比最大;5~8小时的占比32.78%;8小时以上的占比4.78%。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很高。综上所述,大多数学生会使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对互联网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这也反映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社交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网上社交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加便捷,同时导致有些学生痴迷网络,甚至有些学生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挂科、拿不到学位,以及引发多方面的身体问题。

2.导致人际交往信任危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在网上社交时会产生防备心理,对自己理解的信息真实性产生怀疑,缺少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真实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生活阅历较少,学生往往会受到一些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有的甚至可能会误入歧途。如果将网络上的一些虚假信息或者不良行为习惯带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学生会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与谴责,导致人际交往的信任危机出现。

3.导致实践交往能力下降。网络时代,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时,一般会采取网上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并存的方式。但网上人际交往是不能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如果网上人际交往所占的比重过高,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时间会相对减少很多。根据调查问卷分析,43.78%的大学生每天上网2~5个小时,32.78%的大学生每天上网5~8个小时。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每天网上交流的时间要远高于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时间。长此以往,大学生会越来越沉溺于网上交流,逐渐与现实生活脱轨,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沟通会越来越困难,对现实社会实践与人际交往产生逃避或排斥心理。

4.衍生法律纠纷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众多应用有着极为便捷的转发、分享功能。大学生作为高学历群体,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也因此成为众多新应用的重要使用者。由于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随之会出现一些法律问题,如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有调查表明,74.8%的被调查者有过转发、分享经历[5],但往往忽略内容原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在不经意间成了侵权责任人。大学生的网络著作权保护意识还不够成熟。

二、提升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依靠话语为载体,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力度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下,“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话语内容与时俱进,适应当代社会进步要求,是增强话语权的关键[6]。

(一)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成效,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才,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所在。

(二)抵制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迫切需要

全球化时代,在促进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也在与日俱增。尤其是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引领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强,西方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和平演变”野心也越来越强烈。因此,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用马克思主义坚定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共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7]。但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教育者缺乏新媒体思维,获取的信息落后于受教育者,话语权威降低;受教育者行使话语权时缺乏教育者的引导,加之新媒体平台建设不完善,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8]。我们要转变思路,顺势而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而推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

三、提升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包含教育者、受教育者、公共领域的话语权等[9]。这三个要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此为依据,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新媒体平台和外部机制四个层面探究话语权提升的对策。

(一)教育者层面:强化教师的育人责任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师是实现根本任务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质决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有关“最愿意倾吐的对象是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艺术院校由于其专业性质,多数是小班教学,虽然人数少,但是教师却要倾注大量心血,教师陪伴学生的时间甚至超过父母,学生与教师的亲密程度很高。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有意识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合理使用互联网,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民族情怀、担当精神,发挥人文素质课程的教育作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筑牢学生的理想、信念,消解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二)受教育者层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1.加强文化修养。艺术院校学生自小接受专业培训,普遍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或多或少地存在“轻理论、重专业”的认知。因此,在不放松专业训练的同时,努力提升内在的文化修养,用专业提升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思想道德培养上,可以采用自律、自省的方法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的认知、判断水平,陶冶自己的情操。二者同步发展,可以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认识到互联网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对自己的人生发展具有两面的影响,进而趋利避害,合理使用互联网,发挥其最大效益。

2.培育媒介素养。网络时代,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树立新的媒介素养,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上的各种社会思潮,提高甄别能力,克服网络媒介负面效应,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理性发声,维护正义;另一方面,引导受教育者合理运用新媒体,更多地学习和获取知识。

(三)新媒体平台层面: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新媒体时代,谁占领了网络,谁就抢占了先机。中国戏曲学院党建引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使用传统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强化“互联网+艺术+思想政治”,打造有温度的网络阵地。

1.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发展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国戏曲学院立足实际,积极组织采风、公演、创排等实践活动,以“12·9戏曲节”“五月青春艺术节”等学生品牌活动为平台,建设第二课堂育人阵地,集合全院京剧、表演、音乐、舞美、导演、编剧、设计等专业之力,通力合作,推出一大批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展示了各个专业、年级学生的才华与风采,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创作实践、活跃校园艺术氛围和培育戏曲艺术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开展丰富的线下校园文化活动外,还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变换线下校园活动内容,在网络空间进行有效传播,扩大影响力。在学院组织开展的专题座谈会、研讨会、线上线下系列成果展演中,学生可以欣赏经典戏曲片段,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学在国戏”还可不定期推送学院各系部的讲座和演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同时,将关注视角切入日常教学排练、毕业迎新等活动,以含有戏曲文化的短视频内容为主导,不断打造视频“爆款”,展示戏曲之美,推广戏曲文化。这不仅让短视频平台成为传播国戏声音的“扩音器”,而且能有效提升师生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2.提高网络平台育人功能。要善于利用网络优势,采用传统的线下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有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中国戏曲学院利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网”、官微“党史学习教育”“青春榜样”“良师益友”等栏目,讲述身边的动人事迹、催人奋进的国戏故事、育人者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使学生真心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此外,搭建学习教育新载体,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强国”是聚合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领域的优质资源,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门类各学科知识的智慧平台,整合了许多优秀的戏曲资源、慕课资源。在教学中使用“学习强国”,能够弥补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不足,增强专业教学的灵活性和吸引力。

3.注重网络特色内容建设。抓住重要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精心设计网络选题,不断将传统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将其转化为精神给养和动力源泉。中国戏曲学院策划拍摄了建校70周年宣传片《国戏风华》、专题微纪录片《国戏往事》,制作了《国博·聆听》系列短视频,讲述“薪火相传”的故事,解读戏曲文化,并在多平台展播《春华秋实》建校70周年系列作品,社会反响良好。“悦读时光”朗读对象涵盖本院师生、优秀校友,朗读内容有美文、诗歌、红色家书等,朗读形式兼顾专业特色,以唱、念、读的方式呈现,打造国戏版《朗读者》,在校园中形成尊崇传统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良好风气。

(四)外部机制层面:强化网络信息监管

互联网内容良莠不齐,给许多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网络污染,影响了网络环境。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参差不齐,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带来不好后果。所以必须大力开展网络信息监管工作,建立健全校园网络安全监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将不良的信息屏蔽于大学生的生活之外。此外,加强宣传与相关引导,大力推行网络文明建设,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10]。艺术院校可基于实际,利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网等专题网络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推行网络文明建设,将网络自由与个人自律紧密结合,共同创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艺术院校应主动转变教育理念,共享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立足于自身特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话语权,增强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