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联合艾灸对原发性痛经患者β-内啡肽和机械性痛阈水平的影响
2023-04-03唐远军
刘 敏 温 权 唐远军 王 悦
(1.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四川 成都 610000;2.四川省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四川 成都 610000)
原发性痛经也称为功能性痛经,发作人群一般为13~25岁没有生育经验的女性,30岁以上的女性较少发生[1]。原发性痛经患者通常在月经来临之前,下腹出现沉坠感,并伴有不时的疼痛,症状严重者会于臀部、背部或大腿根处出现连带疼痛[2]。中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患者多为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临床中气滞血瘀型较为多见,治宜逐瘀止痛,理气行滞[3]。有研究发现,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应用针刺、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远期复发率[4]。另外还有研究显示,艾灸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脑功能连接网络产生影响,热敏灸感的出现可能与增强左侧脑干-左侧小脑的联系,同时抑制左侧大脑-脑白质区-岛叶-额叶的功能连接,进而减轻患者疼痛感[5]。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们采用董氏奇穴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45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45例对照,观察疗效及对患者β-内啡肽和机械性痛阈水平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90例均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门诊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关于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妇科检查无明显生殖器器质性病变者,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未生育的年轻妇女或青春期少女。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临床关于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月经周期规律;年龄为15~35岁;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镇痛药物治疗;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合并子宫畸形、盆腔淤血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其他导致痛经者;临床资料不全或不能配合研究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自发性出血倾向者;合并造血干系统或重要脏器原发疾病者;合并精神类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药物治疗。月经来潮前约1周开始服用痛经宝颗粒(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1972)10 g,每日2次口服,直到月经来潮第3天停药。同时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0.3 g,每日2次口服,直到月经第4天停药。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董氏奇穴联合艾灸治疗。参照《董氏奇穴针灸学》[7]选取还巢穴、妇科穴,穴位局部消毒,选取0.30 mm×25 mm针灸针,均直刺进针,进针深度为7 mm。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起针后,在关元穴区距皮肤表面3 cm左右高度施灸,采取回旋灸法,让患者能够感受到热感向周围扩散,并向穴位内渗透热量,每次30 min。来潮前3天开始治疗,直到月经第5天停止,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据统计资料,2016年江西省年径流量2 143.48亿m3,废污水排放量22.11亿t,其中,COD 55.47万t;NH3-N 6.04万t;TP 0.6万t。
1.4.1 疼痛评估 2组治疗前后评估疼痛程度及每次月经期间疼痛持续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8],使用0~10共11个数字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其中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指导患者从11个数字中选取1个数字,以表示自身的疼痛程度,分数越低代表疼痛程度越轻。应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9](表中包含神经质、易激惹、抑郁、全身疼痛、失眠、面红、面色变化、腹泻、眩晕、乏力、食欲不振、呕吐、恶心、腿痛、胃痛、腰骶部疼痛、头痛以及小腹疼痛等),来评估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应用0~4分评分法,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痛经持续时间。
1.4.2 超声检查 2组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盆腔血流情况,记录双侧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
1.4.3 机械性痛阈及β-内啡肽水平 2组治疗前后应用EP601C型痛阈测定仪(上海益联医学仪器发展有限公司),固定电极片后打开仪器进行测试,当患者感受微痛的时候,显示的电流强度就是痛阈。2组治疗前后均空腹采集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β-内啡肽水平。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痊愈:腹痛症状消失,连续3个月未复发,CMSS评分0分;显效:腹痛明显减轻,痛经期间需服用止痛药物,但不影响正常工作,其他症状减轻或消失,CM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有效:腹痛及其余症状均好转,服用止痛药后能坚持工作,CM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25%~5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42/45),对照组总有效率68.89%(31/4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CMSS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2组治疗后疼痛VAS、CMSS、疼痛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CMSS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表4 2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PI、RI比较
2.4 2组治疗前后机械性痛阈及β-内啡肽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机械性痛阈、β-内啡肽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机械性痛阈及β-内啡肽水平比较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痛经症状及患者对痛经的担忧情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运动治疗、理疗与药物治疗等。布洛芬缓释胶囊为当前痛经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但长期应用会导致胃肠不适现象,且远期治疗效果有限。痛经宝颗粒主要成分为红花、当归、肉桂、三棱、莪术、丹参、五灵脂、木香、延胡索等,具有温经化瘀、理气止痛、活血补血等作用。
中医学痛经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多以寒凝血瘀为主要病机,《妇人大全良方》认为“劳伤气血,致令体虚,风冷之气客于胞脉,损于冲任之脉,手太阳、少阴之经……其经血虚,则受风冷。故月水将行之际,血气动于风冷,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所以发痛”。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多采用穴位贴敷、耳针、艾灸、针刺及中药煎剂等方法[10]。临床多项研究证明,针刺治疗痛经具有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11]。董氏奇穴对于痛证的治疗具有取穴少、疗效突出等优点。而艾灸主要是借助灸火的热量对机体进行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我们选取董氏奇穴联合艾灸对原发性痛经进行治疗。《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有云“荥、输治外经”,指四肢腕踝关节以下的荥输穴善通调经络,《难经》载“俞主体重节痛”,而本研究所选择的还巢穴与妇科穴均在腕踝关节之下,位置与荥输穴接近,从而治疗效果更加显著[12]。另外,通过艾灸关元穴区能够温中补虚,补肾通阳,内调气血,外逐邪气[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董氏奇穴联合艾灸治疗,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治疗后,2组疼痛VAS、CMS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均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应用董氏奇穴联合艾灸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这是因为艾灸关元穴能调理气血,舒经活络,温经止痛。另外,依照董氏奇穴全息对应规律,妇科穴与子宫区段对应,能够治疗多种妇科疾病,而且更偏重于寒性妇科疾病,针刺直达病灶。而还巢穴与妇科穴配伍使用还能够达到祛除瘀血、温经散寒、调补肝肾、行气止痛的效果。此外,2组治疗后双侧子宫动脉PI、RI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应用董氏奇穴联合艾灸治疗能够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增加子宫动脉血流。有研究发现,子宫动脉血流的RI值和PI值偏高是引发原发性痛经的一个主要原因[14],因此本文对2组的子宫动脉血流的RI值和PI值进行分析,与相关研究一致。
痛阈的高低属于表象,是人体脑内抗镇痛、镇痛与痛觉感受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研究发现,应用不同的电针频率对动物机体进行刺激,会使不同强度的信号上传到镇静中枢,从而释放多种抗痛物质,抑制动物中枢对痛觉的感受,从而降低对疼痛信号的敏感程度[15]。因此我们认为,原发性痛经患者机械性痛阈水平高低不仅代表了治疗效果,而且能够代表患者对远期痛觉的感受,从而可能判断患者痛经的远期复发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痛阈、β-内啡肽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提示董氏奇穴联合艾灸对原发性痛经治疗后,能够降低患者疼痛感或者提升了患者对于疼痛的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董氏奇穴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经期疼痛感和疼痛持续时间,减轻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动力,提高患者疼痛耐受程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