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智慧型教师引领智慧课堂

2023-04-01蒋璧

文教资料 2023年19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历史

蒋璧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建设智慧型教师队伍,实现智慧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智慧型教师成长、智慧教育实现的途径主要有: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打造更加现代化的智慧课堂;转变观念,把握好教学不同阶段教师角色的变换;通过各种途径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智慧型教师 智慧课堂 智慧教育实现的途径 高中历史

随着“双新”(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实践的发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面貌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多的是担当着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提升能力和史学素养,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课堂的引导者的角色。当下,对新课程背景下智慧课堂的探究实践热度不减:各种论文、课题的研究大多以此为主题,各类教学比赛也常常依托智慧课堂展开。以上这类实践研究的重点集中于智慧课堂有效性、模式可行性、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笔者也经历过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究过程,认为高效的智慧课堂应该符合三个逻辑(即学习逻辑、教学逻辑、历史逻辑),同时应关注教师如何运用教育智慧,以实现老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文章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为例,介绍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智慧教育。

智慧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智慧教育是“尊重生命,发展个性,培养思维能力、优化性格的素质教育”。何谓“智慧”,其内涵是辨析、判断、创造发明的能力,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掌握很多技能也不等于拥有智慧。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从宏观上看,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从微观上看,教师的劳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发展和幸福”[1]。因此,为适应“双新”改革的要求,必須打造一支智慧型教师队伍,走“以人为本”,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现代智慧型教育之路。

一、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智慧教育基本条件

智慧教育概念最初由IBM公司提出,智慧教育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其内容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其中,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最基本的实现途径。作为课堂教学执行者的教师,需要适应现代技术赋能课堂的要求,必须具有驾驭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随着智慧课堂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师不仅传授知识,也要收集、整理教学资源,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当下,高中历史教学呈现如下特点: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以“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为例,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长期以来人类对自己的家园——地球的形状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用教师端平板,点击资源库,打开【知识解析】“地图中的世界史主题图集”,在视频中用12幅地图展现从公元前600年古巴比伦时期、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帝国时期、新航路开辟时期及现代人对地球的不同认识,教师特别提醒学生关注流行于5—14世纪的“T—0”地图:欧洲、亚洲、非洲三块陆地,外围是海洋,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三大洲的原住居民分别是《圣经》里诺亚三个儿子的后裔,地图的中心是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该地图体现了中世纪教会对知识的垄断和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学生会认识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自身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继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智慧教育本质要求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需要教师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差异,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智慧教育的实现主要依靠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智慧教学胜任力的提升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关键。教师的角色和作用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心智开发——强调通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激励、 唤醒学生,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最终实现开发学生心智的目的。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角色可以从课前主导、课堂引导、课后辅导三个环节进行定位。

1. 课前主导,激发学生智慧

教师要把智慧课堂生成作为智慧教育的首要任务,成为智慧课堂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是智慧课堂生成的基础,这一环节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师要自觉发挥主导作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为学生精心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包括短视频、微课、问题设计等)。例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是本课教材的重点,教师课前把新航路开辟条件的相关视频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归纳出欧洲人对黄金、香料的渴望、传统商路的受阻、知识的进步等条件,并了解到欧洲人对香料的狂热追求源于当时欧洲冬天缺乏饲料,需要提前准备大量腌制好的牛羊肉以供食用,而香料可充当防腐剂。这深化了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的认识,使得抽象的教材成为具体而又生动的历史画卷,也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形成对历史的多元化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

2. 课堂引导,凝聚学生智慧

新课程学习聚焦在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内在思维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学生的知己、教练、伙伴及智慧启迪者、思维训练者等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强调教师在智慧课堂中发挥引导作用,使课堂更具活力。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如小组讨论、辩论、案例分析、史料研习等。例如,哥伦布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下一段资料:

1992年,正值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审判。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在进行了3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哥伦布,犯谋杀罪、剥削奴隶、专制、屠杀及国际恐怖主义等七大罪行,被判处350年徒刑。

教师以此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哥伦布,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平板资源库,推送给学生【史学纵横】中我国学者对哥伦布的评价:①哥伦布的远航是人类步入近代的历史必然,他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应当给予肯定;②对美洲来说,哥伦布的发现带来的是殖民掠夺,是印第安人噩梦的开始,实行种族灭绝,应该全盘否定,他不仅是个“拜金狂”“虚伪的基督徒”,而且是“殖民主义海盗”;③哥伦布的历史活动有功有过,总体上功大于过。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客观上加强了美洲与欧亚大陆的联系,把原本相对孤立的美洲文明纳入世界文明大家庭;从其航海动机来看,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④哥伦布一生功过相当,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历史人物,既是美洲新大陆开发的功臣,又是殖民主义的帮凶。通过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对于同一历史人物的评价,由于評价者的立场、观点、方法等不同,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这种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带来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把历史课变成学术型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当然,受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的自主课堂难免存在瑕疵,甚至会出现较大的漏洞或失误,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鼓励,并进行引导和点拨。

3. 课后辅导,升华学生智慧

课后辅导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同时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再思考的过程。这一环节有利于师生双方沟通,有利于教师了解教与学的情况,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补足缺陷,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并给予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后辅导形式多样:如,用课堂教学系统同步录制课堂教学内容、板书笔记同步导出,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教师利用平板中的“同步题库”练习,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难、中、易相结合的课堂同步习题,检验学习效果,发现新问题。教师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扮演解决“新问题”的辅助者角色,帮助学生在课后学习中拓展思维空间,提升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围绕教材课后探究“梁启超关于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不同结局的论述”,教师进一步向学生补充以下材料:

中国人之所以未能参与地理大发现,还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制约……从中国横渡太平洋到美洲的距离是从西欧或西非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距离的将近三倍。所以,中国缺乏参与地理大发现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国自来是个大国,地域辽阔、物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且其人口直到明末清初仍不多。中国在经济上不需要外贸和外国,因此在中国,海陆探险和地理发现缺乏经济刺激和人口压力。[2]

这样的材料可令学生耳目一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容忽视,梁启超的论述更多地是从社会、政治角度关注中西航海的差异。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新大陆被发现前真的没有其他大陆的人到访过?印第安人从何而来?为解答学生的疑问,教师引用《全球通史》的论述:

在哥伦布之前,还没有一个从一个半球到另一个半球的人工制品的确凿的考古发现。没有确切的迹象表明,在哥伦布之前人类曾越过大洋把任何一种植物或动物从东半球引入美洲大陆,或者从美洲大陆引入东半球。但这绝不是说,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发生过……文明是从中东向西北欧、北非、南亚和东亚传播,还是在这些不同的地区独自发展呢?扩散传播论者、独立创造论者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3]

教师通过课后辅导,运用教育智慧,点燃学生主动思考的火焰,使知识真正内化到学生自己的记忆中,完善品格、丰富知识内涵。

三、教师应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智慧教育延伸

“教师工作是变动不居,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4]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效果,实践中,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具备全新的教学观、教材观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新课程要求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建立、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程以体验性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老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形形色色的历史材料(视频、微课、图片、史料),让学生穿越在历史的时空中,感受人类历史的变迁。新教材突出的特点,就是不过分强调教材的权威性、学术性,鼓励师生大胆质疑,打破对教材的“迷信”。《中外历史纲要》重在抓住“纲要”,就是“大事”“大势”“规律”,侧重“概念性”“逻辑性”“抽象性”,鉴于新教材内容庞杂分散,呈现“碎片化”特点,故打破教材编写顺序,进行大概念教学尤其重要。

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一课的核心概念是“世界走向整体”,依据课标,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列有如下子目:①走向整体前的世界;②整体世界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③走向整体的世界。谈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人们普遍认为传统商路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被阻断,是导致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因素,但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因传统商路被阻西欧人才寻求新航路的观点至今流行。但当时奥斯曼帝国正在崛起,土耳其人尚未控制东地中海的埃及和叙利亚……土耳其人阻断商路之说源于西欧人对土耳其威胁的夸大和对穆斯林的敌意,舆论制造者是后来的欧洲殖民者而非早期的殖民者。”[5]补充的这些材料有助于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原因有全新的认识,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理性涵养,提升精神境界提高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把世界当教科书的理念,在“质疑、创新”中重新归纳、分析历史,探究历史背后的真相,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有助于推动学生初步养成学习历史与研究历史有机结合的能力。

2. 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观

智慧课堂克服了传统教学与评价彼此孤立,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它使评价与教学不再机械地分离而是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深化教师对树立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的认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具有多样性、客观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分析自己教学的优缺点,对学生来说,可以明确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从中受到激励与警示,以扬长补短”[6]。在智慧课堂情境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和评价活动,将评价融入教学活动中,将评价融入教学各阶段、各环节,教师运用平板中的互动功能,通过随机选人、分层选人、分组作答讨论、互动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学中的问题, 运用作业功能分层、分组布置小练习等功能来检验学习效果。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评价师生的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 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

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基本规律。钱学森先生说过,“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智力,在达到一定的知识和智力水平后,教师的专业能力将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7]随着智慧课堂的发展,学生通过网络能够获取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对专业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于心。《中外历史纲要》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教学任务重,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教材,搜集大量的史料,认真梳理最新史学研究成果。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为例,探究新航路开辟揭开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篇章:“西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结果,出现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扩张主义的新型文明——现代文明……从而开始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化进程。”[8]从经济学角度定义现代化: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这一过程,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控制能力,以达到提高人均产量的目的。从社会学和人类学角度看,现代化的特征包括:“对民众的唤醒和激发、对现在和未来比对过去的更大的兴趣,一种把人类事务看成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受超自然力量控制的趋势和直至近些年才建立起的对科学和技术的益处的依

赖。”[9]由此看来,史学家对现代化的定义依据不同的标准,诠释了人类历史的多样性。这种方式有助于教師避免在现代化概念的阐释上出现固化现象。历史真相永远不变,学习者认识历史的角度、方法则要顺应社会进步趋势,这就是变与不变的真谛所在。

“历史教学要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10]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改革,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停学习学科前沿理论,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智慧型教师,不断适应教师角色转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4] [6]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47,445,268.

[2] 张箭.中国人为什么缺席了地理大发现?[J]. 海洋世界,2005(7):3-11.

[3] [8] [9]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2,371,371.

[5] 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J].历史研究,2007(4):162-170,192.

[7] 孟育群,宋学文.现代教师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12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于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微课下初中数学智慧教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