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劳动教育观对当代幼儿劳动教育的启示

2023-04-01肖念刘蕾

文教资料 2023年19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陶行知幼儿

肖念 刘蕾

摘 要:陶行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独特而深刻的劳动教育观,为当代幼儿劳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陶行知指出,劳动教育的内涵是“劳动教育合一”,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谋手脑相长”,劳动教育的途径是“教学做、行知行”。陶行知的劳动教育观对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实施幼儿劳动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注重家庭对幼儿劳动观念的启蒙作用,发挥幼儿园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引领作用,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的联合格局,在“家校社”协同联动中推动当代幼儿劳动教育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 劳动教育观 幼儿 劳动教育

近年来,劳动教育再次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1]为了提升劳动教育的地位,新华社和教育部于2020年分别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明确规定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文件也对幼儿劳动教育提出要求,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品质[3];《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提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对劳动的情感。[4]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思想中融合了杜威的实用主义理念,结合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其劳动教育思想贯穿了整个理论体系,并且与中国当代的劳动教育发展不谋而合,对当代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陶行知劳动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劳动与教育合一

1. 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认为,劳力与劳心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二者的地位并不相同。他强调在劳力上劳心,即劳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行为,而是要注重思考、发挥智力。陶行知将人分为四种类型:劳力的人、劳心的人、劳心兼劳力的人以及在劳力上劳心的人。劳力的人只是毫无思考地蛮干;劳心的人只是单纯地瞎想,毫无实际行动;劳心兼劳力的人在思想和行动都是劳而无心,这都不能算是真正做事;真正做事是在劳力中付出心思,用心来指导行动,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有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5]陶行知意识到要用教育来改变当时根深蒂固的观念,只有通过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劳力上劳心的人。他还强调“劳动”和“劳作”的区别,指出读书应与劳动、社会生活相互关联,而不是简单地依赖脑力或体力。学校教育不应只是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而应是让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通过真实的劳动经历提高自身能力。

2. 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

陶行知劳动教育观的核心理念是“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到“教育即生活”,最终得出“生活即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这一过程表明陶行知对教育的理解逐步深化,将劳动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生活即教育”涵盖三个层面的意义。

第一,劳动生活被视为劳动教育的过程。陶行知认为,人类的生活需要劳动,正是在日常的劳动生活中受到实质性的劳动教育,也就是说劳动与教育在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代表着同一个过程,并且劳动伴随着人类始终存在,而劳动教育则是人类必须经历的终身教育。第二,劳动教育紧密围绕实际的劳动生活展开。陶行知指出,如果只是口上说劳动教育,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真正参与实际劳动,这种情况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劳动教育。真正的劳动教育是指通过亲身参与劳动生活,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劳动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第三,劳动决定教育,而教育则赋予劳动新的意义。从劳动与教育的相互关系角度来看,一方面,劳动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等受制于实际劳动水平和条件,教育要符合人类和社会的劳动发展需求,否则劳动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劳动教育可以重塑劳动、优化工作方式、科学引导劳动,由此提升个体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蓬勃发展。因此,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头,而劳动教育作为人类终身所需的基石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使命。

(二)劳动教育的目的:谋手脑相长

陶行知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6]即劳动教育旨在实现手脑平衡发展,通过参与生产劳动实践,学生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同时学会关心并保护劳动者。

1. 增进自立之能力

陶行知主张劳动教育应以提升自立能力为核心目标,自立能力的增進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个人自立。陶行知教育学生以“野人”的视角思考并解决日常问题,从而自觉地通过劳动和学习来提升独立生活的能力。二是互助合作。陶行知强调自立并非孤立,而是在人际中实现互助,是人与人之间共同协作的结果。他创作的《自立歌》和《互助歌》传达了这一思想,帮助学生树立自立和互助的观念。三是探寻“极乐世界”。陶行知提倡从“野人”的角度出发,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而非倒退,认为劳动教育应与时俱进,培养自立和互助能力,并推动社会进步。

2. 获得事物之真知

陶行知指出劳动教育的另一目的是让学生获取真实的事物认知,这种真知识是思想与行为的融合

体现。

一方面,它源自亲身体验,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学生能够真切地了解事物本质。另一方面,是从他人那里汲取“嫁接”的真知识,这是将他人的真知识融入个人认知中,进而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然而,若缺乏个人经验,即使拥有真知识也难以有效应用。因此,陶行知反对形式主义,主张真实体验,鼓励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追求真知的恒心和毅力,如此才能真正从劳动中获得实用的真知识。

3. 了解劳动者之甘苦

当时社会上以无产阶级工人和农民为主要劳动力,为推动社会改革,首要任务是改变工农劳动者的观念,并鼓励社会各领域人员都积极参与劳动,亲身感受劳动的辛勤,以珍惜劳动成果。陶行知指出这一目标包含两个要点:一是感受劳动的幸福与辛苦,他鼓励师生融入劳动者队伍,深入了解劳动人民的甘甜和艰辛,成为服务劳动大众的新力量;二是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当时社会存在劳动者不能吃荤菜的现象,并且轻视劳动和劳动者,因此,陶行知希望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师生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思想,从而推翻“教人吃饭不种稻,教人穿衣不种棉”的教育。

(三)劳动教育的途径:教学做、行知行

1.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方面,他认为“教学做”应当是统一的过程,而非独立的环节。[7]在劳动生活中,劳动即为做,通过劳动来提升劳动技能和素养就是学,若能影响他人的劳动素养则是教育。这三者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另一方面,“教”与“学”都应以“做”为核心。在劳动教育中,实际的劳动是关键,怎样去劳动就是怎样去学习,纯粹传授理论而不指导实践不是真正的劳动教育,仅仅看别人实践而自己不动手也不能算学到真正的劳动知识。陶行知以种田为例,强调种田需实际操作,学习与教育都应发生在真实的田野中。因此,真正的劳动教育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劳动来教育,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

2. 行知行

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一方面,个体的劳动理论起源于劳动实践。劳动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生实际劳动经验之上,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劳动的理论知识,这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陶行知以八小时工作制为例,如果年轻人没有在工厂工作过,无论如何生动描述八小时工作制,都难以真正传达其含义;但如果他们曾在纱厂工作过,就能更深刻地理解。[8]另一方面,劳动教育以实践为主导。如听课一百遍不如亲身打扫教室或倒垃圾一次更能了解劳动的真谛。学生通过参与劳动、解决难题、掌握技术、创造工具,从中获取知识,获得成就感,逐渐理解劳动的辛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最终更好地投入劳动生产,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才算真正受到劳动教育。

二、陶行知劳动教育观对当代幼儿劳动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家庭对幼儿劳动观念的启蒙作用

1. 父母言传身教,树立劳动榜样

孩子天生具有模仿的本能,善于通过观察自发地模仿感兴趣的人和事物。陶行知认为,在幼儿劳动教育中,要善用这种特质,充分发挥劳动榜样的感召力。学龄前儿童受家庭影响深远,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其言行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习惯。[9]

首先,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整理床铺、清洁卫生、用餐礼仪等,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自然地参与家务劳动,如与孩子一起制订劳动计划,并共同完成任务。其次,家长应从内心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尊重劳动与劳动者,通过点滴小事和细节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

2. 激发幼儿兴趣,鼓励参与劳动

孩子的情感生活最初来源于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从而提升他们的劳动动力。类似于游戏的愉快体验,有趣的劳动过程丰富的劳动成果能够让孩子产生成就感、自豪感,并成为他们愿意劳动的动力。[10]幼儿初次尝试劳动时,通常会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其中,但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难以持续集中。因此,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保持幼儿的兴趣和专注度。比如,家长可以在自己劳动时边实际操作边向幼儿讲解方法和步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增加劳动的趣味性。例如,家长可以将一项劳动任务变成一个小游戏,设置一些小关卡,让幼儿在劳动中体验到挑战的乐趣。在鼓励和引导方面,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幼儿倾向于接受外界的赞扬和鼓励。因此,家长要多鼓励幼儿自主完成任务,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在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表扬后,孩子劳动的积极性会更高。

3. 提供劳动机会,培养劳动习惯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易受环境影响,能够很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这个阶段,家长应当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劳动机会,通过正确引导和正向激励逐渐帮助幼儿养成劳动习惯。然而,当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居多,许多家长溺爱孩子,包办一切,导致出现许多“小皇帝”“小公主”,这种过度的照顾剥夺了幼儿参与劳动的机会。[11]夸美纽斯曾强调要在孩子心灵深处培养智慧,应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让幼儿参与更多的劳动过程。因此,家长应该放手,给予他们足够的独立自主空间,引导他们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帮助他们逐渐改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和責任感。这种培养不仅有助于幼儿个人的成长,也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加有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新一代。

(二)发挥幼儿园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引领作用

1.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劳动教育内容

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看,劳动教育内容应符合幼儿现有的能力水平,又要使其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成目标的劳动活动。这意味着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其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以确保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来说,在学前阶段劳动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和基本技能,使幼儿初步了解劳动的含义和方式。当然,劳动教育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而应当随着幼儿年龄、能力的发展逐步升级,以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学习需求。小班幼儿劳动教育的主要着眼点在于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如学习独立使用勺子进餐、如厕、管理自己的毛巾和书包等;中班幼儿则逐渐增加为他人服务的内容,如整理穿脱后的衣物、摆放碗筷、清洁小物品、晾衣服等;大班幼儿则进一步提升,要求能够自觉刷牙、使用筷子进餐,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以及能够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劳动内容也需要逐渐从简单的自我服务向群体服务过渡,以培养幼儿更高层次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2. 完善劳动教育条件,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完善设施条件是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的首要步骤。与中小学不同,幼儿园劳动教育更注重通过环境来引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首先,要保证有劳动教育资金投入,确保幼儿园拥有合乎标准的劳动教育材料和场地,虽然有的幼儿园场地有限,但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空间,例如利用楼顶空场地创设空中花园、小作坊等,为幼儿提供多样的劳动活动场地。此外,幼儿园室内外各区域都应提供安全、卫生、充足且耐用的真实劳动工具,以确保幼儿能够顺利进行劳动活动,这些基础设施将为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时间的合理分配也是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将劳动教育融入整体教学计划中,与其他领域及活动相互交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劳动活动,并确保活动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此外,提升师资力量至关重要。为了确保教师具备开展劳动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水平,幼儿园应组织园长和教师要多多参与关于幼儿劳动教育的培训讲座,培养本园的专职劳动教育教师;组织劳动教育研讨会,与有经验的幼儿园和教师交流学习,提升教师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教学、指导能力。

3. 丰富劳动教育活动,拓展劳动实践途径

在探索多元化途径以丰富劳动实践和教育活动方面,幼儿园教师应积极行动,以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首先,利用主题活动进行劳动教育。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巧妙设计主题,将劳动作为核心主题融入多项活动,或利用本园资源开展农耕主题活动;还可以开展节日主题活动,如在端午节期间制作粽子,让幼儿在劳动中思考、比较、发现。其次,区角游戏可以为劳动教育提供另一途径。教师可引导幼儿参与区域环境的布置和创设,在劳动中让幼儿学习劳动小技巧;中大班可在区角中加入各种社会角色,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劳动的辛勤和乐趣;区角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整理游戏道具,养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最后,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幼儿提供实际生活的帮助。[12]例如,引导幼儿学会穿脱鞋袜,整理被褥;用餐时,教会幼儿学习独立进餐,清洁餐具和桌面;盥洗时间教会幼儿正确使用毛巾、刷牙洗脸等;如厕时教会幼儿正确大小便、使用卫生纸。总之,通过丰富多样的途径,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为幼儿园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三)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的联合格局

1. 促进家园合力,形成教育共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而幼儿园是孩子社交和知识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不仅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陶行知也曾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应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协同培养孩子的品德、智慧和能力。

首先,家园之间应统一劳动要求。例如,共同要求幼儿自己整理书包、背书包、带水杯等。教师也要将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逐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其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其次,家园之间有效沟通至关重要。如今,微信、QQ等软件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可以及时分享幼儿的情况;定期的交流会和幼儿园开放日等活动能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劳动能力。最后,幼儿园帮助家长不断更新劳动教育观念。由于个人的受教育背景不同或其他原因,许多家长对当下的幼儿劳动教育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为此,幼儿园可以通过举办家长沙龙、半日活动等为家长提供关于劳动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幼儿的劳动教育中。

2. 利用社区教育,营造劳动氛围

社区学前教育是以社区为基础,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其核心是将社区作为学习的场所和资源库,将各种资源与幼儿的成长需求相结合,使幼儿在更加亲近的环境中得到教育。陶行知所处的时代,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稀缺,而如今社会资源丰富,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受到广泛关注,這是促进幼儿全面成长的重要部分。社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丰富多样的劳动创意活动。比如,组织幼儿参与社区的绿化工程,亲手培育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孩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通过举办社区集市、义卖活动等,引导幼儿自愿参与其中,了解交流的重要性,体验自己的劳动对社区的贡献。另外,社区中的一些日常生活问题也可以成为幼儿劳动创意活动的素材。例如,利用社区垃圾分类和环保宣传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制作宣传标语、海报等,传达环保意识,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积极的劳动氛围中,幼儿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的价值,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J].学前教育研究,2002(1):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

[5]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08-109.

[6] [7]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331,5.

[8] 曾诗环.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22.

[9] 黄英杰,张钊瑜.幼儿劳动教育:价值、实施原则及实践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7):19-35.

[10] 李瑶.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启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24-27,33.

[11] 李敏.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S幼儿园大班为例[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2.

[12] 唐海涛,张立昌.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8):8-11.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陶行知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