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江南私家藏书群体探究

2023-04-01张晓茹

文教资料 2023年19期
关键词:明代江南群体

张晓茹

摘 要:明代江南地区,经济条件较佳,商业贸易高度发达,学术与文化勃兴,私人藏书事业呈现出空前的发展,进而成为文人主要的生活文化。藏书家们因为志同道合,通过各种社会关系组成集团网络,突显了明代江南藏书事业的时代面貌。因此,本文将私人藏书纳入明代江南这个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区域范围,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群体特点,为藏书活动的研究提供多方位视角,从而进一步丰富中国古代藏书理论研究。

关键词:明代 江南 私家藏书 群体

我国私家藏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经秦汉至隋唐各代的发展,宋元时期得以繁荣。至明代,江南地区经济条件较佳,商业贸易高度发达,学术与文化勃兴,一跃成为全国私家藏书事业最发达的地区,藏书在万册以上的大藏书家不断涌现。据叶炽昌《藏书纪事诗》记载,明代藏书家有427人,其中大多数集中在江南地区。藏书家们志同道合,志趣相投,通过各种社会关系组成集团网络,形成庞大的私家藏书群体。他们卓尔不群的个性和丰富多彩的藏书活动,彰显了明代江南藏书事业的时代面貌,形成了私家藏书的独特风尚。本文将以明代江南私家藏书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把握这一群体的区域特征和对文化交流传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明代江南私人藏书家的群体特征

(一)勤勉好学,孜孜不倦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文化程度不高,但很看重知识分子。明政府规定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考试以“四书”“五经”命题。由于朝廷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只有读书才会有进身之阶,是故社会上形成了重视读书的风气。江南地区的藏书家受政治环境以及家族文化的熏陶,勤勉好学的比比皆是,“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

风尚。[1]

据《[嘉靖]南畿志》载,无锡藏书家倪瓒,“清姿玉立,性好洁,多读书,礼乐制度,罔不究索。日宴坐清阁,于世泊如也”[2]。江阴藏书家孙作,“性方介,博极群书,尤邃性理之学,为文辞赡理胜”[3]。《牧斋初学集》载,杭州藏书家冯梦祯,“祖、父皆不知书,怜公少惠,试遣就塾,暮归吟讽不辍,王母惜膏火,呵止之,引被障窗疏,帷灯至旦,其专勤如此”[4]。无锡藏书家安绍芳,也是勤于向学,他十岁便工于辞翰,稍长读书,动辄每日以寸计算该读之书的厚度,“暇即枕漱百家,六籍中过目成诵”[5]。华亭藏书家董其昌,喜藏书,也好读书“崇祯间晋礼部尚书,年近大耋,犹手不释卷,灯下读蝇头书,写蝇头字,盖化工在手,烟云供养,故神明不衰乃尔”[6]。由此可见,江南的藏书家里不乏爱读书之人,有贫而好学者,有富而好学者,有隐而好学者,有仕而好学者,且他们好学的个性是非常一致的。

(二)怀才不遇,仕途多舛

明代江南的藏书家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论是从入门的科举考试,或是释褐后的官场之路来看,多半仕途不顺。正因为如此,江南地区的藏书家多半沦为在野的文人,甚至产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极端思想。古代的士子在家庭和社会的熏陶下,多以科举为业,许多文人都是一次一次地落第,又一次一次地鼓起勇气去应考,有的甚至一直考到七八十岁。临终之前仍不肯罢休,但往往或迫于时势或自己本身的个性,没有几个能顺利仕宦久任,或者官位做到很

高的。

(三)经济无虞,家境富裕

藏书活动与其他一切精神文化活动一样,是在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保障的前提下而出现的产物,也就是说,藏书必须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加以支撑。一旦经济环境改变,藏书活动便难以继续进行下去。

明代江南地区私人藏书家的构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依托江南发达的地域经济通过经商致富的商贾,积累了万贯家资。他们有了丰厚的经济基础之后,还渴望追求知识的富有,于是耗资兴建书院,建立私家藏书楼,使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如无锡藏书家安绍芳,“家席厚资,辟园池,有西林诸胜”。安绍芳出身地主阶级,家境富裕,为他的藏书生活提供了富足的资金。另一种是世代以读书传家的官宦士大夫,他们以读书进仕为人生追求目标,试图通过“诗书继世”,保持家族的文化传承和政治脉息。他们不惜重金遍寻珍本,搜古访奇,建造书楼,世代相袭,成为这一时期私家藏书事业的又一道风景线。[7]

二、明代江南私人藏书家的收藏旨趣

(一)收藏心态:秘不示人,秘藏深锁,不以炫耀

由明代藏书家收藏时所付出之勤力,以及书籍获得之来之不易来看,藏书的秘不示人似乎也情有可原。藏书家们历尽艰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把书籍聚集起来,这是件十分兴奋和愉快的事情。要将自己的辛苦所得与人分享,免不了担心借出去的书籍会被污损、丢失,乃至借而不还,或者借书人偷偷抄写保留副本,影响了书籍的收藏价值。许多藏书家在世时,即对所藏之书严密看管,如金华藏书家虞守愚,对自己的藏书视如己命,生怕他人借盗,而將家中数万卷藏书,在池塘中建楼贮存,平日往返,置一横木通行,并在楼前标示“楼不延客,书不借人”[8]。无锡藏书家倪瓒,家有“清阁”,管理严谨,“蓄古法书名画其中,客非佳流不得入”,一般人想要见其藏书,根本毫无可能。[9]藏书家李延昰,藏书更是神秘。他共有藏书三十椟,秘不示人,甚至连终日相处的好友都不知其家富有藏书,足见其行事之低调,可谓到了极点。

(二)收藏内容:崇尚广博,追求猎奇,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藏书家们因富于典籍,给人的印象一般都是经纶满腹,颇为不俗。尤其是藏书越多者,种类越丰富,越显其博。此处所谓的种类,包括书籍的名称、版本、部类等。明代藏书家之尚博,也就是讲究收藏内容的齐与全,甚至书画碑刻、鼎彝古器必须具备,多多益善,方可称博。如元末明初无锡藏书家倪瓒,所藏除书籍外,也包括书法名画、鼎彝古器等古董。当地许多藏书家觉得经史子集类图书随处可见,不足为奇,渐渐对此种收藏感到厌倦。他们不断寻找新奇之物,觉得唯有近世的稗官小说,足以惊座客、秘帐中,因此对稗官小说的追捧成为江南藏书家的特色之一。

随着藏书家藏书数量的日渐增多,他们收藏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很多藏书家形成了自己的藏书特色。无锡藏书家张复,世代从医,所以好藏医书。上海藏书家陆深,喜好收藏当朝典故,并命令其子陆楫聚而藏之;长兴藏书家臧懋循非常喜好收藏戏曲,他所藏杂剧多为秘本。华亭藏书家何良俊也喜欢收藏戏曲,他说:“余家所藏杂剧本几三百种。”[10]长兴藏书家吴惟贞,特别喜好收藏科举时文,连好朋友杭州藏书家冯梦祯对此都大加赞赏。范钦的天一阁主要收藏明人著述,如明代方志、政书、登科录等。祁承爜的澹生堂重视搜集地方文献、小说、戏曲等。

三、明代江南私人藏书家的藏书活动

(一)藏书征集

1. 访书

藏书家为了增加自己的藏书,或是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的收藏目标而进行的典籍访求活动。由于一般古籍大量充斥于市面上,通过购买与抄写即可获得;然而奇书秘籍与宋元精钞若非通过一些特别的探访程序很难获得。所以访书活动在明代江南地区显得格外重要,并且颇具特色。想要收藏一些奇文秘书,只好勤于求访。许多藏书家搜古访奇,走鄉串户,访亲问友,遍及市肆。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承受生活上的种种压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藏书兴趣,享受那份尽心血而后获得的成就感。

2. 购书

到了明代,由于官私刻书数量之大,品类之多,已经超越宋元时期,只要有钱,通过书肆购书便可成为藏书万卷的藏书家。明代江南地区水陆交通日渐发达,贩书船可以载着书籍,利用水乡的便利条件,直接送货到藏书家和一般读者的手中。[11]范钦的天一阁的4000部藏书,“刻本占十分之八,抄本占十分之二”,而刻本图书大多数是购买获得的,可见当时购书是藏书家主要的藏书途径之一。

3. 抄录

藏书家在图书征集上的另一重要的途径是抄录图书,即便在雕版印刷最流行的明代也是如此。因为手工抄写的办法简单易行,只要有笔墨纸砚,即可操作。明代藏书家对珍本、异本、罕见本的狂热追求也使得抄书之风盛行。这类书籍购置不易,只有抄而藏之。天一阁主人范钦曾到丰氏“万卷楼”抄书,并与王世贞相约互抄,所抄之书成为天一阁藏书的基础。抄书既可以积累知识,也是书籍制作和文献整理的手段,明代藏书家们的抄书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二)藏书管理

1. 营建书楼

藏书家花这么大力气去收集图书,一般都把图书看得比较重,特别是一些珍贵的图书,得到后便妥善保管,因此许多藏书家都建有专门的藏书楼。藏书楼的设计特别注意防火、防盗、通风、采光,遵循便于保管、利于使用等原则。

2. 典藏与管理

由于图书的收集不易,加上藏书往往容易因政治、经济、战争或天灾人祸等因素而毁于一旦,因此,藏书家们十分重视典藏,且对图书流传大都抱持审慎的态度。江南藏书家们深知聚书不易,聚得之后加以整理编帙,庋架列藏,以供随时取阅。如华亭藏书家陈继儒,他认为藏书必须得其法,要学习宋代的一些著名藏书家,必须讲求技巧。一般而言,藏书保护包括图书装订、书架排放、防火、防蛀以及曝书等方面的管理方法。他们对保管图书做出了很多努力,并且给后世留下了很多可参考借鉴的经验。正因为如此,明代的私家藏书损坏较小,且保管得当,远远超过了官府藏书。

3. 藏书整治

藏书家对于图书从形式到内容的完美追求,主要表现在对于图书的爱护、针对图书内容的校勘补正,以及对残缺图书的搜访补齐等方面。整理研究古籍大致有章句、校勘、训诂、今译、编纂等形式。明代江南的藏书家们对于藏书的校勘补订是非常重视的,有些藏书家一生都在从事这项工作。上海藏书家黄标,“字良玉,藏书甚富,必手自校阅”;藏书家董宜阳,对于校书更是沉迷陶醉,“生平嗜好惟书史、古石刻名帖,日坐一室,手丹铅校勘至丙夜不休”;华亭藏书家何良俊,家藏图书甚富,非常喜欢校书。何良俊认为校书乃藏书家之“宿业”,校书工作了无止境,至死方休。

除校订图书之外,若要维护图书内容的完整以及外观的整洁耐用,便须加以补订。图书几经转手,加上日常使用频繁,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破损以及缺册缺页等问题,藏书家若不及时加以补缀,时日一久,轻则鲁鱼亥豕,难以阅读,重则缺册缺页,渐趋散亡。所以,藏书家在日常的校雠工作以外也非常重视补订的工作。他们普遍都存有爱书护书之心,对于断简残编往往都能尽全力予以补全,并且乐此不疲,习以为常。这些工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传承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助益。

4. 藏书赏鉴

书籍是一种既普通又特殊的文化产品,除了内部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文化内涵以外,其外观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书籍的版式、纸张、字体、用墨、色彩等,自古以来,这些都是藏书家们所共同赏玩的,因为书籍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所以,鉴赏图书是读书、藏书和赏书人共同感兴趣的事情。[12]

明代的藏书家们一边自我欣赏藏品,一边经常互相观赏藏书,有时还众人相约一起到某处观赏,或者是各人携带藏品,大家聚在某处一起观赏。藏书家具有高深的鉴赏品位与能力者,被时人视为是一种“博雅”的表现,为世人所敬重。可见,对于藏书的鉴赏活动,已经蔚成此地藏书家在藏书生活上的一种特色。

四、明代江南私人藏书家的历史贡献

(一)历代珍贵典籍的搜集、保存与流传

明代江南私人藏书家都嗜书如命,他们常常不辞辛劳,费尽心血,许多人节衣缩食,甚至倾家荡产。有的选书于市场,有的抄录于故家,有的收拾于散佚,有的抢救于战火。他们所藏图书动辄几万卷,甚至几十万卷,而且珍本、秘本不在少数,这样大批量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事业和学术研究有极大的裨益。他们惜书如命,得书后精心保管,大力兴建书楼,悉心做好防火、防水、防虫、防盗等工作,使得众多珍贵古籍得以传递至今,这实在是历代藏书家们的一大功德。

(二)搜集编纂,推动学术研究

明代江南地区的私人藏书家在从事藏书活动的同时,还重视对所藏图书的研究整理。他们博览群书,学贯古今,利用自己所藏图书,编制藏书目录,主张藏以致用。他们在读书与著述中,不仅充实了自己的学识,而且对于推动学术研究风气贡献很大。藏书家们勤于搜集一些孤本秘籍,利用自身博学而专业的知识进行补缀与校勘,将其付梓出版,使之流通于世。这对于保存中国文献与文化,以及推动当地学术研究居功厥伟。还有一些藏书家在史学领域颇有建树,他们利用自己的丰富藏书搜集编纂了大量史料,撰写史书,在私家修史中成就斐然。

(三)藏书理論建设

中国古代的藏书事业发展到明代已有千余年的漫长历史,明代私家藏书的兴盛,又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藏书实践经验,这成为明代藏书理论建设的实践基础。很多藏书大家对自己亲身参与的藏书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不断积累出一套彰显自家特色的聚书、鉴书、藏书以及校勘与分编理论,使明代的藏书理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祁承爜撰写的《澹生堂藏书约》是目前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保管规则,他采用“互著”和“别裁”之法,著录图书9000余种,20余万卷。祁承爜为训勉子孙继承他的藏书事业,在书中总结并传授了不少图书搜集、整理等方面的经验,至今仍有借鉴价值。[13]

明朝末期,一些富有远见的藏书家对藏书流通抱持乐观开放的态度,鼓励藏书家之间书籍相互传写借阅,提出了图书共读和流通思想,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明末清初的秀水藏书家曹溶。他提倡藏书家之间相互制定《流通古书约》,站在保护古籍的立场,能够不吝于彼此互通有无,首次将私人藏书开放思想归纳为一套较完整的方法论,推动了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科学化发展。

五、结语

明代江南地区为数众多的藏书家构成了一个阵容强大、学识渊博的特殊文化群体,他们以自己对历史典籍的极端热爱与珍视,搜罗寻觅,抄刻并举,孜孜以求,不遗余力地推进私家藏书事业的发展。藏书事业的兴盛,加强并扩大了各地间的联系,有利于文化的传播。藏书家们的活动还对搜集、整理与保护中国古代和明代的优质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许多重要的古籍文献得以流传下来。他们对今日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可贵的贡献,研究私家藏书的历史,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扬和光大中国文化的光荣传统,提倡爱书、读书和用书的治学精神,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魏秀萍.明清时期江南私家藏书楼及其文化传承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2] [3] (明)闻人诠,等.[嘉靖]南畿志:第二二卷[M].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23,24.

[4] (清)钱谦益.南京国子监祭酒冯公墓志铭[M]//牧斋初学集:第五十一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300.

[5] [6] (明)姜绍书.无声诗史:第四卷[M].台北:明文书局,1991:63,59.

[7] 张恬. 明清苏浙皖私家藏书及其现代意义[J]. 西部学刊,2021(14):151-153.

[8] 吴哲夫.古代藏书家的胸襟[J].故宫文物月刊,1998(1):38-45.

[9] (明)张岱.史阙:第十四卷[M].台北:华世出版社,1977:19.

[10]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997:336.

[11] 陈学文.论明清江南流动图书市场[J].浙江学刊,1998(6):107-111.

[12] 周少川. 论古代私家藏书的类型[J].文献,1998(4):148-162.

[13] 康芬.明代私家藏书特点试析[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1(4):63-64.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明代江南私人藏书研究” (Y202146314)。

猜你喜欢

明代江南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