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程导向: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政策的国际趋势与本土实践

2023-04-01梁慧娟

学前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质量评价教育质量幼儿园教育

[摘 要] 鉴于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研究揭示过程质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影响更直接且更关键,世界各国先后采取了完善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数据收集与监测等诸多政策,同时强调评价标准就应是实践标准,以充分发挥质量评价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导向与支持作用,实现过程导向的质量评价、发展与保障的一体化。借鉴国际政策有益经验,我国教育部于2022年初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亦将幼儿园保教过程质量作为质量评估的着力点,对应“评什么”和“怎样评”给出了明确指引,其所提考查要点实质也是把抽象的“高质量”保教理念具体化为教师可参照执行的行动框架、实践路径与教育策略,以此构建质量评价与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评价机制,实现“以评促建”的根本目的。在贯彻落实此评估指南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不要过度关注地方标准文本的完美化,也不要把幼儿园教育质量窄化甚至异化为园所特色,而应加强本土质量评价研究,引导幼儿园追求卓越,从“遵循标准”走向“超越标准”,不断提高以过程质量为核心的保教质量,促进所有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教育质量;质量评价;过程质量

儿童能从幼儿园教育中获益多少,取决于其所接受的教育质量水平。[1][2]只有高质量的早期保育与教育方能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对处境不利儿童来说尤其如此。[3][4][5][6][7]目前,普及或准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在绝大多数国家已变为现实,[8]因此近年国际上早期保育与教育决策争论的焦点已从增加家长可负担的早期保育与教育服务转向提升早期保育与教育质量。[9]幼儿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质量评价的正确导向与科学指引。①我国教育部于2022年初颁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将幼儿园保教过程质量作为质量评估的着力点,对过程质量评价应“评什么”和“怎样评”提出明确指引,这是我国在广泛借鉴国际政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之路的成果。为有效贯彻《评估指南》,需要我们深刻阐释和领会其重视过程质量的政策意蕴与价值导向,并注意加强相关研究和避免过度追求地方标准文本的完美化等问题。

一、国际政策经验:过程导向的发展趋势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②指引下,发展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已成为各国学前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追求。但是,在普及学前教育的同时提高质量,对各国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10]在公共财政普遍紧缩的背景下,各国决策者不得不在投资结构质量要素与投资以师幼互动质量为核心的过程质量要素之间进行权衡,故需了解与此决策相关的研究证据,并考虑如何在特定情境或权力约束下作出有效政策选择。[11][12][13]

(一)有助于提高过程质量的政策工具

目前各国决策者与研究者已就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内涵达成了共识,认同它是“一个具有复杂、多维结构的概念,包括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14][15]进而,政策视域对幼儿园教育质量内涵的理解,旨在通过重新定义“质量”而将其界定在那些更便于政策制定与调整的特征之上。[16][17][18][19]鉴于过程质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影响更直接且更关键,决策者希望有更多这方面的研究证据支持,以建构有助于提升过程质量的政策工具。[20]

2017年至2020年,经合组织在欧盟支持下③启动了一项名为“政策评论:超越监管的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质量”(Policy Review: Quality beyond Regulation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以下简称“超越监管”)的研究项目。该项目特别聚焦如何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21][22]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质量政策制定与执行应以最大限度促进幼儿园中有意义的互动为核心目标。[23]2021年,经合组织发布了全面反映“超越监管”项目研究成果的《强壮开端Ⅵ:促进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中的有意义互动》(Starting Strong VI: Supporting Meaningful Interaction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以下简称《强壮开端Ⅵ》),明确提出了如下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的政策工具箱。

1. 完善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治理,增加资金投入。

制订或修订国家质量标准,推进质量治理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并加强幼儿园教育质量综合治理,同时增加旨在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资金投入,是各国提升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的首选政策工具。[24][25]

目前各国幼儿园教育质量标准的内容重心由结构质量指标转向过程质量指标,以后者为主体并赋以高权重。如澳大利亚的《国家质量标准》(National Quality Framework,NQS),在其7个质量领域中直接指向过程质量的就有4个:课程框架与实施、健康与安全、师幼关系及互动、与家庭和社区合作。[26]同时,各国制订国家质量标准的政策实践呈现出从关注最低质量标准到最佳质量标准的转向。如德国的《0~6岁幼儿日托机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手册》描述了“最佳专业实践”可能的方向、条件及处理方式,体现了“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27][28]其目标是指引幼儿园学习共同体围绕评价指标开展关于教育内容、观点和态度的深入讨论,识别和保证已实现的目标,并为未来设定目标,以逐渐接近“最佳专业实践”的标准。[29][30]从最低质量标准到最佳质量标准,表明国际上幼儿园教育质量治理方式已从单一的监管走向了以发挥质量评价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导向和改进功能为核心的多元治理方式。

幼兒园教育的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为幼儿园教育质量建设与发展服务的质量评价,离不开政府充裕的资金支持。[31]在全球经济危机和政府教育财政投入压力普遍增加的背景下,各国决策者希望更多了解早期公共投资的成功经验,据此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32][33]其中,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幼儿园教育服务以助其跟上学习与发展的步伐,始终是政府投资幼儿园教育的关键动机之一。[34]此外,为使公共投资效益最大化,决策者关心未来如何通过研究确定旨在提高过程质量的最佳投入水平,并考察其与结构质量投入政策(如提高师幼比、减小班级规模、增加服务时间)之间的平衡。[35]

2. 完善课程框架与教学法,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课程框架设定了教师可用以促进儿童发展、学习和福祉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准则。教学法指教师使用的保育和教育方法,与课程实施密切相关,为不同的课程模式奠定基础。课程实施指教师实施国家、地区或地方课程的过程,与教师如何理解和调整课程以满足儿童特定需求,及如何应用课程文件有关。[36][37][38][39][40]其中,课程框架处于核心地位。它可以确保幼儿在不同教育环境中皆获得相对均衡的教育质量。[41][42]缺乏统一的课程框架会导致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下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显著差异,且可能造成儿童在幼小衔接中面临更严峻的挑战。[43]

经研究证实,完善课程和教学法可以提升幼儿园教育的过程质量。在这方面有益的政策经验包括:①以适合儿童发展阶段的课程框架确保儿童的全面发展;②通过教育实践为教师实施课程框架提供支持;③充分利用课程框架支持家庭和社区更深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④加强对课程框架实施过程,特别是对幼儿园中各类互动的监测。[44]这类政策工具的应用鲜明地体现了多元政策工具组合以增进过程质量、增强综治效能的特点。此外,由于“完善课程和教学法”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两项政策措施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把与课程和教学法相关的内容纳入教师职前和在职培训的政策探索也受到了很多国家决策者的关注。[45]

3. 促进教师和园长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46][47][48][49]教師须接受全面的职前培养和持续的在职培训,并享有支持性的工作条件,方能有效参与高质量的互动,并有足够的专业自信不断创新。[50][51]园长则在创设确保质量的组织条件及管理战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他们也需要获得适宜的培训和支持条件才能成为最有效的管理者。[52]因此,促进教师和园长专业发展、改善教师工作条件亦被作为提升过程质量的关键政策工具。

各国在这方面积累的有益政策经验包括:①提高教师任职资格要求并改进师资职前培养项目质量;②支持所有师资(包括教师、园长及其他保教人员)的专业发展;③确保工作条件能够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专业人员;④就组织管理如何为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和园长专业发展提供最佳支持达成共识。[53]可见,这一政策工具的应用是通过改善教师任职资格、职前教育、工作条件等结构质量要素来促进教育过程质量的提升,表明幼儿园师资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对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提升至关重要,其中教师职前教育(任职资格)对师资专业水平的提升具有基础性作用;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完善幼儿园内部管理可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

4. 促进家庭和社区的参与。

家长参与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社区参与是家、园教育之间的“连接器”,是支持父母减压和做出明智选择的“社会网络”、促进社会凝聚力和维护公共秩序的“环境”及“提供资源的资源”。[54]具体来说,“家庭和社区参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课程和教学法”政策工具的支持上。

由于各国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政策刚刚起步,政策探索的重心仍放在“课程和教学法”及“教师专业发展”上,故关于如何促进家庭和社区参与以提升过程质量的经验还不是非常充分。就现有积累的经验来说,主要包括:跨越行政边界,充分认识家庭和社区参与对于幼儿园教育政策及相关社会政策的重要价值;阐明家庭和社区参与的目的,确保政府、园长及教师知晓促进其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策略;根据家庭背景和需求建立沟通渠道和方法体系;积极总结和宣传家庭与社区参与为幼儿学习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55]

5. 加强幼儿园教育质量数据收集与监测。

质量监测在确定幼儿园教育是否及如何支持儿童发展和福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助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对政府问责的有效回应,故成为各国提高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的有力政策工具。[56][57][58][59]

虽然各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测政策与实践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也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势:①不断加强监测,以回应政府对幼儿园教育质量投入效益和质量提升的问责;②改进监测方法和过程,其中结构质量监测的目的在于检查各类保教机构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过程质量(尤其是师幼互动质量)监测的目的在于确保师幼互动质量;[60]③国家质量框架在监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④对幼儿园教育服务质量、教师质量、儿童学习与发展质量等的监测通常整合实施;⑤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质量监测逐渐接轨;⑥质量(尤其是服务质量)监测结果愈加公开化。[61]

从质量监测内容来看,各国在监测过程质量时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师幼关系和互动、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合作、教师敏感性、教师对儿童个别化需求的回应、年龄适宜性实践、课程实施和教学法。[62]政策实践中,各国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监测最多的3个领域分别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法、师幼关系和互动、幼儿园教育整体质量。教师敏感性因其评价主观性过强而成为最少被监测的过程质量领域。[63]

从质量监测方式来看,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最常见的外部评估方式是督导,旨在确保有效的问责和机构监管;内部评估的主要方式是自我评估,目的在于改进保教实践,提高教育过程质量。[64][65]然而,各国现有质量监测系统偏重对幼儿园的监管,很少涉及对幼儿园各类互动质量的监测,亦不强调质量改进。因此,政府有必要检查其监测系统收集和跟踪过程质量信息的程度,以便为持续改进质量的政策提供证据支持。[66]总体来说,各国对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的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滞后于其他过程质量政策工具的探索与应用。如何建立和完善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监测系统并有效发挥其改进过程质量的积极作用,是各国今后共同面临的挑战。

(二)注重发挥质量评价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导向与支持作用

仅制定政策并不能保证国家或地方质量标准(框架)在教育实践中的有效应用。[67]各国政策经验表明,还需要实现“以评促建”的政策取向与过程导向的质量评价的统一。为此,首先需要把评价标准定位为实践标准,注重发挥其作为评价指南与实践指南的双重作用。以德国为例,其《0~6岁幼儿日托机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手册》即是对幼儿园“最佳专业实践”的描述。它将高质量幼儿园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和信念转化为了教师可参照践行的标准、维度和指导要点,④描绘了“最佳专业实践”在空间布置、师幼互动、工作计划、玩教具的多样化及其应用、个性化和参与等方面应当体现的基本特征,[68][69]由此解决了“反映科学理念的正确实践应是什么样的”这一关键问题。

其次,在研制和应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时,应统筹考虑质量评价与质量发展、质量保障的关系,积极发挥评价标准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与支持作用。在此方面普遍的做法是,在质量标准之外附详细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切实发挥质量标准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实践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70]如德国为其《0~6岁幼儿日托机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手册》配套了具体的工作手册——《0~6岁幼儿日托机构教育质量建设与发展——德国〈国家标准手册〉的基础方法和实践指导》,详述了幼儿园应如何依据国家标准手册开展内部质量评估、质量发展及质量保证工作,包括如何明确管理者的角色和任务,如何制订内部质量发展规划,质量发展应遵循什么样的过程和步骤,常规完成质量建设与发展工作应采用哪些具体的方法和程序,如何使用国家标准手册所提的20个质量领域清单及质量发展表格。[71]同时,该工作手册还强调在使用国家标准手册时,教师(团队)应对照以下核心能力对自身教育观念与行为进行自我评估:经验成长能力和自我反思;移情能力、敏感回应能力和适应性的互动设计;资源导向能力;对多样性的开放包容和尊重。如此,一方面防止质量标准在未被深入理解前就被千篇一律地、从技术意义上“解决”掉;另一方面有助于确保教师团队共同做出的决定和发生的变化不仅具有一时之功效,而且能够持续应用于教育实践,被所有教师所践行。[72]

二、我国《评估指南》的价值取向与过程导向

(一)《评估指南》的价值取向

经过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我国幼儿园办园条件虽然有很大改善,结构质量基本达标,但是教育过程质量仍然偏低,[73][74][75][76][77]主要表现在:师幼互动总体质量偏低,[78][79]其中情感支持质量相对较高,班级管理质量次之,教育支持质量最低;[80][81][82]教师在互动中占主导地位;[83][84][85]课程质量不高,随意性大,过分强调特色而未确保幼儿学习内容的均衡;[86]游戏活动开展不充分,且活動质量不高。[87][88]面对幼儿园教育质量尤其是过程质量不高的现状,本应发挥“指挥棒”作用的质量评价也面临着严峻挑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推行的幼儿园分级分类质量评价标准虽然为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89]但是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评价标准的行政管理特征浓厚,标准建构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作为依据;[90][91][92]评价指标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93][94][95][96]评价方式重量化,轻量化与质性的有机结合;[97]质量评价与日常保教实践相割裂,成为额外任务甚至是负担;未有效发挥评价的诊断、改进、激励功能,不能有效指导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以评促建”的目的没有真正实现。[98]

面对以上现实,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应遵循何种价值取向呢?对此,《评估指南》从两方面予以明确:其一,质量评价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其二,质量评价要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即在幼儿园教育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保教活动各领域和各环节,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培养其独立做事的能力和爱己爱人、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品质。这两点本质上回答了我国幼儿园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与此同时,《评估指南》强调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应在科学质量观的指导下展开,并希望引导教师树立如下科学质量观:从关注自身的“教”转向关注幼儿的“学”;树立“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的正确儿童观;树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等正确的教育观。显然,上述科学质量观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倡导的科学保教观念的重申和进一步贯彻。

(二)《评估指南》的过程导向

在社会主义办园方向及科学质量观指引下,借鉴有益的国际政策经验,我国《评估指南》明确指出应将过程质量的核心作用置于其与结构质量的密切关系中加以考察,探索整体提升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结构质量的系统路径与策略,同时应努力构建质量评价、质量发展与质量保障一体贯通的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体系与机制,以系统化的思路和措施推进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的明确要求。

1. 聚焦师幼互动质量,促进教师和园长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的师幼互动能力、提高师幼互动质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的关键。为此,《评估指南》明确提出:师幼互动应将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师幼关系置于首位,着力营造利于互动的良好情感氛围;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保障幼儿在游戏中对材料、同伴和玩法的自主权,保障幼儿有权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教师应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通过活动后幼儿的表达表征、教师对幼儿的一对一倾听来深入理解幼儿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应识别幼儿主动探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教育契机,应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不急于介入;教师应理解幼儿在各领域的学习,展开针对性的师幼互动。[99]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园长的专业引领与有效支持。针对如何培养与提升园长的专业领导力,如何营造良好组织氛围,《评估指南》提出了一系列关键策略:园长的师德应浸润在与教职工日常相处的点滴之间,关心教职工思想状况,解决其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园长应善于倾听、理解教职工的所思所做,发现和肯定每一名教职工的闪光点和成长进步,使其增强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园长应与教职工共同研究制订符合其特点的专业发展规划,并助其有计划地达成专业发展目标;园长应制订并执行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的园本教研制度,改进教研方式和内容,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激发教师主动反思的积极性,助其提高反思性实践能力,增强专业自信;园长应完善幼儿园激励机制,发挥园内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突出教师日常保教实践成效,引导和支持教师潜心育人;园长自身也应加强观察评价班级教育过程质量的意识与能力,经常深入班级了解一日活动和师幼互动过程,与教师共同研究保教实践问题,形成协同学习、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100][101][102]

2. 推进评价方式变革,加强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

前述国际政策经验已经表明,确立质量标准并加大质量督导评估、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是世界各国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举措。[103]为此,应着眼构建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将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与定期的督导评估机制有机结合。持久、有生命力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发展,有赖于幼儿园和教师在科学质量评价标准指引下通过自我评估、自我改进形成的专业自觉,也就必然离不开幼儿园常态化自我评估机制的有效建立与施行。所以,《评估指南》特别强调,各地幼儿园应建立和完善自我评估制度与工作,将幼儿园质量评价与幼儿园日常保教实践工作有机融合,自觉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持续改进和提升。

由于过程质量所含各要素皆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动态因素,所以《评估指南》强调要在优化评估方式和综合运用不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注重过程评估”。首先,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应以提升保教质量为目的,切实将过程评估与持续改进有机结合,在质量评估与保教实践之间搭建桥梁,在科学保教质量观与科学保教实践之间建立连接。其次,通过过程评估指引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走上由“外引”向“内生”转变的评估方式变革之路。再者,注重增值评价,不仅关注幼儿园教育质量是否达到基本要求,更要重视幼儿园和教职工提升保教质量的过程和努力程度,促进每一所幼儿园在原有水平上持续发展。[104]在具体评价方法上,借鉴国际质量评价的有益经验,应采用班级观察的方法,以《评估指南》明确的观察目的与范围、观察内容与要点为指引,做好现场观察评估。

3. 聚焦“以评促建”,构建质量评价与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评价机制。

《评估指南》从指导保教实践角度提出若干考查要点,即是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将抽象的“高质量”保育教育理念具体化为教师可参照执行的行动框架、实践路径与教育策略,具体回答了“怎样做才是高质量的”问题,体现了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因此,《评估指南》应能促进园长和教师从“知”走向“行”,在持续改进的“行”中获得“真知”,让“真知”指引“科学的、高质量的”保教实践,从而形成科学保教观念向科学保教行为转化、科学保教行为促进科学保教观念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达到“以评促建”的根本目的。

在此过程中当然离不开评估者这一实践主体作用的正确、有效发挥。在应用《评估指南》评价幼儿园保教质量过程中,评估者应能识别和判断教师在保教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与《评估指南》考查要点的指向是否一致,尤其要关注那些看起来“不一致”的保教行为,看其所反映的深层观念(儿童观、教育观、质量观)是否反映了《评估指南》的要求,如若不然,应进一步追问为何会有此不同,影响教师保教行为的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可能的改进路径和策略有哪些,等等。评估者应将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贯穿于质量评价实践全过程,同时努力克服自身可能出现的从众心理、本位心理、趋中现象、晕轮效应等心理偏差,加强自我调控和集体调控,以免影响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及准确性。此外,在幼儿园建立常态化自我评估机制、持续改进保教工作的过程中,园长和教师身兼评估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角色,故而园长和教师也应具备评估者的专业素养。

三、贯彻落实《评估指南》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运用《评估指南》推进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一)加强本土质量评价研究,为我国质量决策提供循证基础

我国研究者应充分借鉴伦理学、生态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视角完善质量话语研究,超越质量评价研究的技术理性与质量评价政策的实用主义,[105][106][107]在建构对质量多维内涵理解、价值共识的基础上,从质量话语走向“意义生成话语”,[108]兼顾质量评价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追求与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追求,进一步完善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多元理解,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理论体系。

同时,我国研究者还应根据《评估指南》的精神与要求,探索构建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幼儿园教育价值取向、可为保教实践提供操作指引的过程质量评价工具,将“用工具的研究”与“对工具的研究”“为工具的研究”有机结合,从而为“以评促建”提供可参照的行动支架,为幼儿园教育实践质量改进提供技术支持。在此過程中尤其要积极开发可供幼儿园教师常态化反思与改进的师幼互动质量自评工具,不断提升师幼互动质量。

此外,我国研究者不应止步于取得研究成果,还应借鉴英国“有效学前教育(EPPE)”项目研究的宝贵经验,从如下方面展开对政府决策的循证服务工作:[109]首先从“时机”和“正在变化的政策需求”来看,当前正值各地依据《评估指南》的“以评促建”精神与评估内容和方式要求,修订地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关键期,所以尤需从国家质量评估指南执行、地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政策制定与落实的视角加强相关科学研究,以支持地方政府制订出既体现国家政策价值导向又符合地方实际的地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政策并有效执行。其次从“正确的方法和可靠的研究发现”来看,应在了解相关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我国不同水平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影响幼儿学习发展的实验研究,从而为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决策提供符合我国文化情境的科学证据。再次从“清楚的信息”来看,在把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成果用于决策服务时,研究者应在充分了解实践、政策需求的基础上,采用两方都熟悉的话语体系,发挥好牵线、搭桥的“中介”作用,以利于研究、政策及实践三方形成共识,推进研究成果在实践、政策制定中的有效应用。

(二)既不要停留于对地方标准文本的“精雕细琢”,也不要把幼儿园教育质量窄化甚至异化为园所特色

当前,不少地方将贯彻《评估指南》的工作聚焦在对本地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修订上。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深入领会《评估指南》的价值导向和具体要求的基础上研究实践,持续改进和提升保教质量。所以,各地要注意不应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对自己出台的标准文本的“精雕细琢”上,过度追求形式和细节上的完美,而应把促进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作为贯彻《评估指南》工作的根本目的,在推进质量评价与幼儿园教育实践改进交融共生的过程中注意充分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构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实践改进的共同体。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幼儿园都误以为幼儿园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才是“高质量”幼儿园,[110]因此不少幼儿园走上了“特色发展”“品牌创建”的探索之路,其中存在着片面理解特色、盲目追求特色、突出个人意志等典型问题。[111]对此,《评估指南》在“办园方向”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坚持以儿童为本,“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这一要求重申了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应坚守的初心:幼儿园的特色发展须建立在幼儿园保育教育的高质量基础之上,以幼儿园内涵发展和整体规划为途径,以幼儿的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办园思想的凝练和幼儿园独特教育体系的形成为标志。[112]

(三)追求卓越:从“遵循标准”走向“超越标准”

《评估指南》提出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在为各地修订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提供指引的同时,也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实践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在贯彻落实《评估指南》的过程中,以评估指标为指引的幼儿园自我评估和外部督导评价均应避免僵化地对照考查要点,而应充分结合每个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现状及发展空间,充分激发和调动保教人员的内在动力,将《评估指南》的精神要求与实践指标有机融入日常保教实践之中。此外,在依据《评估指南》修订本地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时,还要警惕标准化可能带来的风险,规避过度标准化对教师基于实践的专业成长空间的挤压,并要高度重视幼儿在保教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从保障幼儿权益的高度尊重并支持幼儿在质量提升行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研究反思环境、教育活动、教师行为等是否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及满足的程度如何,最终实现从“遵循标准”到“超越标准”的飞跃,促使幼儿园走向卓越。

让每一名幼儿平等享有高质量的人生开端,是一项“托举国家未来”的伟大事业,离不开政府、学界、幼儿园、幼儿家长及社会各方的专业坚守、共同合作与不懈追求。在变革和重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在质量评价研究、政策与实践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聚焦对幼儿学习与发展影响更直接、更关键的过程质量要素,以评价“指挥棒”指引和推动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促进所有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注释:

①在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研究中,关于学前教育质量有不同的提法,如“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质量”“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等。结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主要是幼儿园的现实,本文主要使用“幼儿园教育质量”这一提法。

②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从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其中,可持续发展目标4为教育目标,其内容是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

③目前在此方面做出政策探索与创新的主要是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EU)。

④在德国《0~6岁幼儿日托机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手册》的20个质量领域中,除“领导和团队”质量领域遵循特有的结构原则外,其他质量领域均包括6个指导要点。

参考文献:

[1][4][16][17][33][36][41][46][54][55][56]OECD.Starting Strong Ⅲ: a quality toolbox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EB/OL].(2011-12-16)[2022-05-11].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123564-en.

[2][6][8][9][10][11][12][14][18][20][21][24][34][35][47][50][58]OECD.Engaging young children: lessons from research about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EB/OL].(2018-03-27)[2022-05-13].https://doi.org/10.1787/9789264085145-en.

[3][109]KATHY SYLVA, EDWARD MELHUISH, PAM SAMMONS, et al.學前教育的价值——关于学前教育有效性的追踪研究[M].余珍有,易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76,253.

[5][38][39][57][60][61][62][63][64][65]OECD.Starting Strong IV: monitoring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EB/OL].(2015-10-28)[2022-06-19].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233515-en.

[7][13][15][19][22][23][25][32][37][40][42][43][44][45][49][51][52][53][59][66]OECD.Starting Strong VI: supporting meaningful interaction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EB/OL].(2021-07-28)[2022-08-01].https://doi.org/10.1787/f47a06ae-en.

[26]Australia Children’s Education & Care Quality Authority. Guide to the National Quality Framework[EB/OL].(2020-09-01)[2021-07-18].https://www.acecqa.gov.au/sites/default/files/2022-05/Guide?鄄to?鄄the?鄄NQF?鄄220511?鄄compressed.pdf.

[27][29][31][67][68][69][72]WOLFGANG T, SUSANNE V, IRENE D, et al.德國0~6岁幼儿日托机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手册[M].田春雨,鲁玉峰,罗毅,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4,18,19,21,25,29-32,352.

[28][30][71]WOLFGANG T, SUSANNE V, IRENE D, et al.0~6岁幼儿日托机构教育质量建设与发展:德国《国家标准手册》的基础方法和实践指导[M].田春雨,鲁玉峰,罗毅,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5,7.

[48]刘焱.中国幼儿园教师班级保教工作质量评价量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前言.

[70]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8.

[73]徐光辉.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和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关系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20-23.

[74][79][86][102]刘占兰.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02):3-10.

[75][87]郑孝玲.江西省幼儿园教育质量与生均成本关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76,78.

[76][103][105]杨晓萍,李敏.焦点与转向: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16(04):74-80.

[77]李菊.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个案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1:99-109.

[78][90][93]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课题组.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1,208,210.

[80][83]刘畅.两种教育情境(集体教学+活动区)下的师幼互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64,69.

[81]田方.幼儿园半日活动情境下的师幼互动研究——基于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的观察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94.

[82][84]曹高慧.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状况——基于CLASS系统的研究视角[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74-80.

[85]杨宁,任越境,罗丽红.过程性质量转向: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着力点[J].中国教育学刊,2020(05):21-27.

[88]罗妹,李克建.基于全国428个班级样本的学前教育质量城乡差距透视[J].学前教育研究,2017(06):13-20.

[89][91]刘焱.试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几个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8(03):14-17.

[92]刘霞.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91-92.

[94][97]刘丽湘.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误区及调整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6(7-8):85-87.

[95]马锦华,陈园园,李晓宁.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比较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5):76-82.

[96]孙玉洁,韩林苑,袁丽娟.以过程性质量为重点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教育探索,2020(01):80-81.

[98][99][100][104]梁慧娟.儿童为本 过程导向 持续改进——聚焦过程质量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J].上海托幼,2022(04):14-16.

[101]尹冰心.不同主体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念及质量评价调查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6:74.

[106]李召存.探寻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J].教育研究,2017(04):64-71.

[107]程晨,虞永平.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进展与趋向[J].中国教育科学,2020(05):127-134.

[108]达尔伯格,莫斯,彭斯.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后现代视角[M].朱家雄,王铮,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6-127.

[110]大宫勇雄.提高幼儿教育质量[M].李季湄,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4.

[111][112]刘占兰.关于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5(09):22-25.

Process?鄄oriented Evaluation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Quality: International Trend and Local Practice

LIANG Huijuan

(Faculty of Educa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Abstract: As researches abou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quality show that process quality is the key to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dopted policies, such as perfecting quality standard, strengthening quality data collection and supervision, redef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as education practice standard, to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and promotion. Based on these international policy experiences, China also published her evaluation policy and guide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quality in 2022, of which the focus is process quality, the content equals to practice standard, and the target is to improv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quality through evaluation. In the futur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more researches embedded in Chinese culture context are needed to support further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guide.

Key words: kindergarten education, quality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on quality, process quality

(責任编辑:赵南)

猜你喜欢

质量评价教育质量幼儿园教育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