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基层担使命 胸怀世界攀高峰
——第五届中央音乐学院“10·15”艺术节综述

2023-03-31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央音乐学院考级艺术节

杜 莹

从中国古代绵延千年的礼乐文明到西方古典音乐跨文化的全球流动,音乐与社会的关系紧密而显著。特别是百年来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历史表明,音乐与社会的互动,使源于社会文化变革的音乐对人的心灵与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进而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左右社会历史变迁。作为培养高等专业音乐人才的摇篮,中央音乐学院(简称央音)一方面系统化地培养创作、表演、研究音乐和音乐教育的人才;另一方面主动打破“温室”之墙,策划、组织多种类型的艺术实践活动,将经过历史淘洗的、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艺术精品回馈社会。这些艺术实践活动的举办不仅为人才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现实经验,还为提升大众精神生活品质、塑造社会文化面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近年来举办的一项重要艺术实践活动,创立于2019年的“10·15”艺术节,积极响应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从创立至今,始终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宗旨。艺术节活动从首届举办地延安,逐渐辐射到全国多个省市。五年来,“10·15”艺术节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旗帜,集中推出文艺精品,围绕“教育振兴乡村 艺术服务人民”“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行”等主题,联合全国艺术院校和院团的力量,结合云端传播方式,通过音乐展演、音乐党课、美育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宣讲师系列培训与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推出了千余场具有较高艺术水平与思想价值的音乐活动,并在全国13个省,17个市、县、镇、村成立了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探索开展新时代文艺宣讲工作。

2023年10月15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九周年,第五届中央音乐学院“10·15”艺术节再度启幕。本届艺术节以“从高原走向高峰”为主题,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无愧于时代优秀作品的追求,延续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办艺术节的思路,将艺术节设定在北京、厦门、昆明多地同时举办。与往届相较,本届艺术节深掘学院各院系、部门的专业优势,增大艺术节学术活动分量、扩大艺术节活动容量,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国内交流活动和创作展演三类活动,将学院肩负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创新、服务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等多重社会功能均纳入到艺术节活动之中。

一、国际学术会议

自然地理中“高原与高峰”的形成是地质活动巨大能量挤压与抬升的结果,音乐艺术的“高原与高峰”同样需要精神能量的聚集与创造活力的激发助力。本届“10·15”艺术节共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国际大会”“第三届‘碰撞与交汇: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音乐当代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第二届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三个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为构建央音音乐学术重镇添砖加瓦。

(一)第三届“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国际大会

10月15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国际大会率先在中央音乐学院拉开“10·15”艺术节的帷幕。本届大会由中央音乐学院和云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在北京、昆明两地接力举行,大会主题为“传承优秀丝路文化,构建多彩现代文明”。来自“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50多所联盟院校的院长,以及众多学者、青年作曲家和艺术家共叙友谊,共谋合作与发展。

在开幕当天举行的“文明互鉴 音乐共享”院长论坛上,来自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音乐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国立音乐学院、柬埔寨皇家美术大学音乐学院、泰国玛希隆大学音乐学院、印度新德里音乐舞蹈大学、越南国立音乐学院、阿根廷国立艺术大学音乐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蒙古国立音乐学院,以及国内的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中外院校的院长,围绕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升级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和交流各自院校在教育教学、国际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举措和成果,希望通过“一带一路”联盟院校的合作,加强彼此的交流互鉴。

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中,北京、昆明两地还举办了“聆听中国 乐走丝路”开幕式音乐会、“古老的回声”丝路青年优秀作品音乐会、“丝路音乐汇”专家讲座与工作坊、“一带一路”音乐文化学术交流会、丝路青年创作研讨会和“聆听世界 共创未来”闭幕式音乐会等多项活动,不仅推出了近年来中国青年作曲家以丝路文化为主题创作的系列最新作品,展现了中国、蒙古、加纳、印度、越南、缅甸、阿塞拜疆、埃及等国音乐家带来的不同文化特色的音乐、舞蹈,也为云南省的音乐学术发展、音乐创作,以及对外音乐文化交流搭建了国际舞台。

2017年,中央音乐学院倡议并成立“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被国家列为“一带一路”270项成果之一。截至2023年,音乐教育联盟成员已达61个,包括37所国外院校和24所国内院校。确如中央音乐学院俞峰院长在开幕式发言中所希望,本届大会不仅成为联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桥梁,也是促进各国音乐互鉴、增进彼此间文化认同和互信尊重的纽带。

(二)第三届“碰撞与交汇: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音乐当代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9年以来,“碰撞与交汇”系列研讨会以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深远的世界视角,为全国音乐界同仁与莘莘学子提供了不断与世界优秀作曲家、学者对话的契机,以促进中外同行在平等、深入的交流与思想碰撞中,不断打破彼此认知的局限,更新观念、互鉴共进。

10月20日—23日,第三届“碰撞与交汇: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音乐当代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央音乐学院如期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中国文艺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研究中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音乐创作‘中国性’研究”课题组承办,中国音乐研究欧洲基金会(European Foundation for Chinese Music Research)及其所属《磬》(CHIME)杂志、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世界音乐中心(Center for World Music of the University of Hildesheim)、汉诺威音乐戏剧与媒体大学(Hanover University of Music,Drama and Media)提供学术支持。

来自荷兰、美国、德国及中国各高校200余位各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汇聚“央音”,以主题发言、单元专题发言、论坛、工作坊多种形式,在友好、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就“全球文化流动下的音乐研究”“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当下与未来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代价值研究”“音乐创作的‘中国性’研究”四个议题,以及“周文中音乐创作研究”“反思全球文化流动下的音乐研究”“德国视角下的文化可持续性中的音乐与应用民族音乐学”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共有150余位学者在29个单元专题中发言。研讨会中,主办方还举办了“古韵新声——山西宫家吹打专场音乐会”“时代回响——中国当代作曲家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和“弦歌今咏——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着意展现中国当下传统音乐、中国当代室内乐创作,以及优秀青年演奏家的面貌。

实地采风是“碰撞与交汇”系列研讨会的“传统”项目。本届研讨会采风地点是千年前的世界城市——福建泉州。中外参会人员在领略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文化的同时,体验了从时空隧道中走来的南音、梨园戏等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文化魅力。

从研讨会议题的设定与会议发言内容、音乐会曲目构成和青年演奏家为表演主力军可见,本届研讨会主办方在世界视野中聚焦中国、在流动与发展中研究音乐的学术主张,关注地方传统、关注当代创作、关注青年成长的学术着眼点,以及希望创作者、表演者、研究者相互启发与激励,中外同行密切合作为中国当代音乐高质量发展共同努力的初衷。

(三)第二届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

人工智能对人类当下生活的全方位介入与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实。而在音乐领域中人工智能的研发正方兴未艾。在2021年首届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召开两年后,2023年10月28日—30日,第二届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在中央音乐学院再度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央音乐学院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承办。大会汇聚全球音乐人工智能、音乐与脑科学和音乐治疗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主任王小勤、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希哈布·沙玛(Shihab Shamma)、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以及音乐产业、相关企业的代表等,共同探究、分享最新的前沿技术与产业热点,并致力于推动音乐人工智能“产、学、研、用”的发展,服务北京与国家战略。

本次会议共设立一场开幕式音乐会,一场大会主旨报告,“音乐与大脑”“音乐的力量——音乐如何促进大脑认知与健康”“音乐人工智能博士论坛”“音乐人工智能前沿”“多元视角下的音乐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音乐治疗合作前景探索”“音乐人工智能产业论坛”七个主题论坛,一场“卫星会:音乐治疗学科发展论坛”,一场音乐人工智能圆桌讨论会,以及论文宣讲与评选、电子音乐作曲大赛和电子音乐马拉松展演。来自生物学、心理学、音乐和医学等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学者、音乐家济济一堂,不但介绍了各自在音乐人工智能等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而且展现了利用人工智能与脑科学前沿技术创作的众多作品,可谓是该领域发展现状与研究水平的一次综合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元宇宙实验室的揭牌仪式在本次大会开幕式暨未来音乐会上举行。本次大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俞峰院长,大会共同主席、中国工程院戴琼海院士共同为实验室揭牌。音乐元宇宙实验室由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共同建设,将在虚拟人表演、音乐虚拟空间等音乐元宇宙领域开展广泛的探索和尝试。

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的连续举办,不但彰显了中央音乐学院对艺术与科技交叉学科发展的高度重视,而且为此领域今后的发展打造了一个能持续交流的国际化平台。

纵观三个国际会议的活动内容,存有四个方面的共性特征:第一,从“一带一路”会议对亚非拉音乐教育的联合,到“碰撞与交汇”会议焦距中国传统与当代音乐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再到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着重于人工智能与音乐的融合发展,三个会议的主题既是沿着各专业领域原有研究基础的继续前行,也都与国家现今主流文化发展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重传统的创新性发展、将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重大战略机遇发展规划的趋向密切相关。第二,参会者来源地域范围广泛、参会人员数量可观,显示出三个会议都具有较强的行业与专业的吸引力与影响力。第三,会议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强,三个会议都采取发言、研讨、演出、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力图尽可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呈现各自研究领域最新的发展动向与研究成果,推动学术创新。第四,会议多设有活动专题,打破以往固有知识壁垒与盲区展开多领域、多学科对话,寻求拓展学术认知边界、探索跨学科合作,从而创新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专业人才、高层次艺术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国内交流活动

本届“10·15”艺术节的国内交流活动,一方面通过举办下沉到全国各省市及县乡村的、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培训,将中央音乐学院专业优势与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相结合,为地方城市文化建设、专业音乐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基础阶段美育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将从全国各地取得的美育工作成果引入央音集中展示,从而表彰与激励基层优秀音乐教师与工作者,同时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一)授渔计划——央音“1+1”全国乡村音乐教师培训及音乐美育实践活动

10月15日—21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组织开展“授渔计划——央音‘1+1’全国乡村音乐教师培训及音乐美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是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支持下,由中央音乐学院发起倡议,牵头全国各地音乐学院、师范院校和综合类大学艺术学院等24所高校师生,以及各地一线音乐教师和教研员共同实施。活动旨在发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专业优势,以音乐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本次“授渔计划”共分两个阶段,采取线下、线上两种方式进行培训。第一阶段,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24名教师、95名硕士生和本科生联合全国其他院校师生,分别奔赴28个省市区县,采取“1+1”的教学团队形式,开展为期一周的音乐美育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惠及近千名乡村音乐教师,近百所乡村音乐学校的五万余名学生。活动内容包括开展乡村音乐教师培训及教学研讨、乡村学校音乐课教学、合唱及学校社团音乐实践。第二阶段,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22名师生,通过线上方式,为河北、河南、山西、湖北、四川等地小学的1037个班级共40745名小学生上音乐课。“授渔计划”借助科技手段,将优质音乐教育资源输送到全国各地的乡村课堂,极大地扩展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教学力量的传播范围。

本次“授渔计划”共开展了1767节/次音乐课及学校社团音乐活动,覆盖全国173所乡村学校的76925名学生。各小分队带队教师发挥其专业特长,为3899名乡村音乐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及教学研讨活动。同时,“授渔计划”为全国各地的乡村学校赠送了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考级委员会以及音乐教育学院分别出版的各类合唱书籍686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次“授渔计划”实践活动的举办,不仅有益于广大受助地区教师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改善,实现了对最基层师资进行培训的预期目标,同时对于所有参与此次“授渔计划”的各院校教师与学生来说,也是完成一次由行路而致知、以奉献而净心、藉教学而促学的成长与收获之旅。

(二)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钢琴艺术节

以钢琴为代表的键盘乐的历史传承与持续繁荣是西方多声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典型代表。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钢琴走进中国千家万户的社会性普及与专业演奏人才的快速成长并产生国际影响力,钢琴不但见证了国家经济与文化发生的巨变,逐渐变为一件具有本土音乐文化特色的乐器,而且成为了体现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特点的重要标志。为此,如何进一步筹划与推动中国钢琴教育的未来发展,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思考的一个着眼点。

10月16日—21日,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钢琴艺术节举办。艺术节由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协办。此次钢琴艺术节的举办是继中央音乐学院在厦门成立鼓浪屿钢琴学校、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厦门鼓浪屿基地挂牌后,学院助力厦门市文化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校地合作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将钢琴与地域文化深度关联发展的进一步探索。

本届钢琴艺术节以“突出引领、共话未来”为宗旨,邀请指挥家郑小瑛,钢琴家殷承宗、石叔诚、鲍蕙荞、谭小棠等国内优秀音乐家登台,共举办音乐会、讲座、论坛、大师班、音乐进校园和进社区等28场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其中,既包含高水平、专业性音乐会,如开幕式音乐会、“爱乐传承”老中青三代钢琴家音乐会、“星·光·璀·璨” 中央音乐学院优秀学生协奏曲音乐会、“华夏新声”中国新作品音乐会,也有普及性的“爱上钢琴——中央音乐学院师生走进中小学走进幼儿园”“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央音乐学院优秀学生音乐会”,以及“管风琴全历史:跨越时空的对话”惠民音乐会。艺术节旨在以钢琴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创新钢琴艺术传播模式和普及渠道,助力厦门“文化强市”建设。

钢琴艺术节举办期间,中央音乐学院钢琴名师与著名钢琴家走进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传道授艺,先后举办石叔诚、诸大明、韦丹文、张欣宁四场钢琴大师班,以及盛原“关于业余学习和专业学习的若干问题”、常桦“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纪念勃拉姆斯诞辰190周年”、陈韵劼“钢琴之王的盛宴——《李斯特超技练习曲全集》解析”、王天阳“近现代钢琴作品演奏与教学中音乐分析的重要性”四场学术讲座。老师们富于启发性的讲解与细致入微的演奏指导,为钢琴学校师生、厦门市音乐教师等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2024厦门国际钢琴比赛新闻发布会于10月16日在艺术节期间举行。该赛事是中央音乐学院与厦门市签署新一轮市校合作办学协议的成果。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厦门)曾是由文化部创办、中国最早的国家级国际音乐赛事。中央音乐学院恢复厦门国际钢琴比赛,意在继续加强国际间钢琴演奏高层次交流,推动优秀钢琴演奏家的涌现。

(三)中央音乐学院考级三十周年美育成果展

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自1993年开始举办以来,本着“普及音乐教育、推进美育教育、提高国民音乐文化素养、加强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建设和对外推广中华音乐文化的宗旨”,历经三十年俯首耕耘,取得了突出的美育教育成果,对推动国家音乐普及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化的引导作用。作为学院专业教育的延伸及服务大众的窗口,近年来“央音考级”肩负使命、锐意开拓,在考级教材内容的更新、考级体系的完善,以及展演展示、艺术教育、考级帮扶、志愿服务及数字化教育等多个方面推陈出新、深耕细作,积极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高速创新发展与大众对高品质、多样化音乐艺术教育的渴求。时至今日,“央音考级”已开设键盘乐、管弦乐、民乐、声乐、打击乐、音乐基础知识六大类38个专业方向的考试,足迹遍布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34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城市,及8个海外国家。

10月22日,作为“10·15”艺术节一项重要活动,“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三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央音乐学院美育教育成果展”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隆重举行。庆祝大会首先以“央音考级”三十周年宣传片的形式,通过珍贵的影像,以“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践行责任薪火传承”“跨越山海为你而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桃李芬芳灼灼其华”及“筑梦前行不负韶华”六个篇章,全面回顾了“央音考级”三十年奋斗历程与美育教育成果,并向三十年来为社会音乐教育普及、美育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的全体音乐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随后,大会以歌曲联唱、重奏、合奏及合唱等形式多样的表演,呈现了考级优秀考生、央音优秀青年教师与校外音乐水平考级评委、来自全国各地考区考点的负责人和考级一线教师同台演奏的风采。他们以饱满的情感和对音乐的热爱表演了包括《梨花颂》《乘着歌声的翅膀》《花儿与少年》等中外不同风格的20余首作品,其中多首作品选自央音考级教材。

庆祝大会同时举行了庄严的表彰仪式。俞峰院长亲自向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三十周年突出贡献奖获奖者、优秀考级承办单位、优秀辅导教师和优秀考官获得者颁奖,感谢他们长期以来为考级工作做出的贡献。“央音考级”的历任领导与参与考级工作的专家、考官、一线教师及全国承办单位代表等近千人参加了本次庆祝活动。

(四)兰考古筝进央音

11月15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乐器协会、中共兰考县委、兰考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支持,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办公室、民乐系、考级委员会,及北京央音演艺有限公司承办的“兰考古筝进央音”活动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中央音乐学院部分古筝专业师生、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宣讲师,以及兰考筝乐团师生和来自全国多地一线古筝教师共聚一堂,用河南兰考古筝奏响《盛世华筝》《战台风》《焦桐花儿开》《我和我的祖国》,生动展现了央音文艺帮扶的实践成果。

在活动中,上百家兰考当地民乐企业的产品及古筝面板的制造生产过程得到了展示。同时兰考县委书记陈维忠代表兰考县向中央音乐学院赠送了一棵象征着焦裕禄精神的“二代焦桐树”,并与中央音乐学院领导与教师一同将树苗栽种在学院操场旁。

2021年,中央音乐学院与兰考县政府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成立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河南兰考基地,派驻文艺宣讲师常驻当地,设立兰考央音校外音乐水平考级考点,以及与兰考县人民政府共同建立民族乐器发展研究院等,推进兰考县美育工作进展,助推兰考民族乐器产业的发展。此次“兰考古筝进央音”活动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次有效落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党委书记于红梅,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世成,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陈维忠等出席活动。活动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兼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歆主持。

三、创作展演

新时代以来,中央音乐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内容与精神为指导,尤为重视原创音乐作品的孵化与推广。学院不仅成立了音乐创作中心,并以其为平台积极引导与鼓励作曲家以优秀的原创作品向“高峰”迈进,还采取作品演出、乐谱出版等多种形式向世界介绍中国当代音乐的优秀作品,传播能够代表中国当代精神风貌的音乐精品。

作为本届“10·15”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10月23日晚在学校歌剧音乐厅举行的“礼赞新时代——中央音乐学院创作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专场音乐会”便是学院新近原创作品的一次集中亮相。俞峰院长亲自执棒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上演了央音人工智能作曲系统创作的《序曲》、常平《万里河山》、李小兵《美丽中国》、郭文景《众志成城》、王丹红《山水欢歌》、张帅《云帆远航》、贾国平《万古江河》、叶小钢《消失的银杏》、郝维亚《你在我们的歌声里》、郭小虎《壮美延安》、张帅《雪花》、郭小虎《今朝》、常平《领航》。整场音乐会气势恢宏,演奏与演唱方面均有高水平的发挥,是学院作曲、音乐人工智能研发以及多个表演专业发展水平的整体呈现。

本场音乐会的13首曲目,是从近年来学院众多原创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作品。其中既有人工智能时代音乐与科技跨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有被人民群众广为传唱的“新时代新民歌”《壮美延安》、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曲《雪花》、讴歌人民坚强乐观的《众志成城》,更有关注生态环保问题的《消失的银杏》和展现人类艰辛历史发展过程的新创力作《万古江河》。音乐会曲目不乏少数民族文化的清新之风、新时代人民大众的豪迈气度,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时代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充分体现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关注现实、关注历史和关注人类的人文关怀。作曲家们用自己的音乐阐释了他们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解:只有创作真正贴近人心、富有真情实感并技艺精湛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成为人民喜爱并经久流传的经典。

从季秋到初冬,为期一个月的第五届中央音乐学院“10·15”艺术节在世界友人、全国各相关单位、全院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圆满落幕,但艺术节在世界各个角落、全国各个城市与乡村播下的友谊与音乐的种子正在发芽。它们必定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兰考泡桐树苗一样,在音乐文化交流与文艺事业育才树人的沃土上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猜你喜欢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艺术节
遇见艺术节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中央音乐学院2020年新年音乐会
中央音乐学院·延安“10·15”艺术节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走近音乐的世界》系列之三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告诉你 艺术让人学会感受幸福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