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

2023-03-30刘振远

当代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德育

刘振远

对于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而言,德育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将其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使其坚持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宗旨,帮助学生在德育思想的引导之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满足时代和社会双重要求的高质量学生。为此,要求体育教师认真思考德育教育背后的构建意义和教育价值,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1 当前初中体育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德育教育重视不足

现阶段,在初中体育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所推行的教学观念十分陈旧。在对待教学内容的把控上,依然以体育运动项目的达标为基准,针对学生的运动弱项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然而,在现代提倡素质教育的教学洪流中,教师如此保守的教学思想显然过于落后,甚至只将自身的教学职责定义在强化学生身体素养,完成体育达标的层面上。没有将教育思想拓展开来,结合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导致初中体育教学观念越来越脱离主流群体,不仅无法高效地锻炼学生身体健康,还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成长。

此外,教师在德育教育的渗透上也做得不够彻底,对德育教育在体育课堂中的传递重视不足。一部分教师认为德育教育应力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不应放置在学校中,更不应该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从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未能融合德育教育,延誤了学生德育思想提升的宝贵时机。同时,教师在融入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没有详细分析德育教育的实施价值,无法将体育运动与德育教育高效结合,让德育教育的实施构想完全沦为形式化主义,无法真正启迪学生的素养提升,不仅让体育教育质量大打折扣,还遏制了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提升空间。

1.2 缺乏体育教学设计,德育内涵过于浅薄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往往专注于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在运动内容的优化上尚且不足。导致学生陷入循环往复的枯燥训练中,不仅未能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充分锻炼,还让体育教学品质持续走低,让学生完成体育训练项目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同时,教师也未能将体育运动项目和德育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让两者结合得过于生硬死板,从而无法达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再加上教师的设计策略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以生搬硬套的方式敷衍了事,严重降低了德育教育品质,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成长。

此外,教师在对待德育内涵的解剖上也不够深入。德育教育并非是一个多么高深的话题,反而恰恰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但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对待德育内容的理解上太过肤浅,只将德育局限在保证学生文明礼貌、遵守公共纪律的层面上。致使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无法深度融合,不仅让德育教育的质量大幅度降低,还让学生陷入了德育学习的误区,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德育思想,从而拉低了体育教育的综合品质。因此,体育教学缺乏创新设计以及教育内涵过于浅薄,都是目前首当其冲的教学问题,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1.3 未能促进学生互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德育教育是一项无法脱离集体的教育内容。只有将学生放置在学习团体中,才能让其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传递更为积极向上的德育思想。并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将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加以利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团结,成为高质量学生。然而,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之时,却未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将互动所带来的教育价值排除在外。导致德育思想无法在学生群体中流动起来,甚至如死水一滩地停留在原地,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从而让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价值不增反减。

此外,由于教师缺乏对德育教育的创新设计,加上对学生之间互动的不重视,导致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气氛过于沉闷,无法激发出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意愿过于低下。从而在学习中出现了应付了事的心态,对德育知识学习未能做到充分上心,降低了德育教育的综合质量,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状态的教学目标。因此,针对以上德育教育问题的分析可知,目前仍然存在许多的困难需要教师解决。教师应加强对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认识到德育对初中体育教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坚持以德育为中心,寻找到更加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2 渗透德育教育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积极影响

2.1 可以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德育人是新课标提出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将德育教育深度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为优质的德育知识,从而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素养体系。再将其转化成为一种能量,支撑自身在学习中的成长,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原动力,促使学生成长为一名满足时代要求的高质量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能为学生给予更优质的精神养分,让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健康,增强了身体素质,又能在德育知识的帮助下,更好地领会体育竞技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学科学习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

此外,学生借助学习德育知识的翘板,也能让其不断开阔思维眼界,让焦灼的学习情绪得到有效的舒缓,从而更好地学习生活。同时,德育教育也是打通学生思维成长的突破口,使其接受到更为全面的思想教育,实现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进步。让学生不仅在体育运动锻炼中拥有强壮的体魄,还能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纯洁的思想品质,使德育与体育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吸收到更为全面的精神养分,促使其不断茁壮成长,既满足德智体美劳的素质要求,又得到体育项目的身体锻炼。

2.2 可以助力教师传递积极的体育精神

厚德载物是亘古不变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师以立德树人作为初中体育课堂的中心教学思想,可以让教师充分打开教学思路,以更加具有时代意义的教学思维来优化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为其注入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和思想精神。让教师的教学内涵更加饱满,以满足新课标对素质教育的多项要求。同时,也能借助德育教育的杠杆作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深挖教材内容,从中找寻到合适的切入点,有效促进学生对德育学习热情的高涨和体育运动素质水平的提升,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强化学生的学习素养。

此外,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能让教师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体育竞技精神。并适当融合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内涵,加强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管控,促使体育运动项目有序开展。同时,也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一言一行的交流中,更加促进学生团结友爱,将所学到的德育知识良好的应用其中。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强化学生团体的内部团结,促使其更好地承袭体育运动精神。让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锻炼,并学习到更为全面的德育知识,使体育与德育教育实现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的教学目标,使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品质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3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3.1 深入学生学习群体,掌握学生德育状况

若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教学方式,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德育现状,并规划出针对性的教学举措。德育教育是一项细致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有充足的耐心和详细的教学指导,才能让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高效开展。从而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增强学生的道德水准,为接下来更深层次的德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为此,要求初中体育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举措,让学生的德育问题可以得到充分解决,使初中体育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实现高效提升。

为高效达成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初中体育教师积极关注如下教学步骤:首先,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基本原则,积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的德育思想和道德水平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事实依据。其次,要求教师结合所调查到的学生德育状况来进行分层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的德育实情加以详细划分,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德育標准低下的学生中,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最后,体育教师应对初步渗透的德育教育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对教学策略加以调整,有效增强德育教育的实用性。

3.2 开展德育专题课堂,传递德育教学思想

在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出德育教育计划后,也需要不断加强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探索。向学生积极传递基本的德育思想,增强学生的认知感悟,并在教师丰富的教学内涵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之下,促使其拥有一定境界的德育思想,为学生向着更高段位的德育水平上升提供支持。为此,要求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时间,积极开展德育专题的教育讲座,结合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加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深度和广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德育情操,助力教师更好地传递德育与体育的课堂精神,以保障体育课堂教学品质。

3.3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落实德育思想指导

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一时半刻所能完成。需要教师以体育课堂教学为根据地,在教学内容中不断融合德育教育,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探索,提取出与德育知识相关的内容。并将二者进行深度捆绑,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吸收到更为全面的德育知识,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促使德育教育更加具有科学性。为此,要求体育教师加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严格落实德育教育的思想指导,让学生能够立足于课堂实践中,在教材内容里摸索出更为丰富的德育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德育境界。

以初中体育教材中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为例,教师在针对该课时内容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理论指导的过程中,可适当地融入德育教育内容,扩大学生对德育学习的知识面积。从而让学生优质均衡地吸收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效。在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中,关于对健康的解读不仅局限在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因此,体育教师应深挖体育教材内容,从中找寻到与德育知识相关的知识点,促使德育教育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实现高效落地。

3.4 优化体育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德育思维

最能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体育教育内容,非体育运动项目莫属。在体育项目的锻炼活动中,可以通过对运动项目的多元化设计来体现出德育思想,并在长久以往的训练中培养学生优质的德育思维,让其更好地吸收教师通过体育运动项目,而传递出来的德育知识,以保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为此,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优化体育运动项目,把握好德育教育的尺度和温度,运用更加有效机制的管理计划,来打造出一个温馨健康的运动环境,以此让德育思想能够在学生群体中更好的传递。

关于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优化构思,教师可认真参考如下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应将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加以系统的整合,筛选出一些可以融合德育教育的项目内容。并根据难易程度进行筛选,保留适合学生开展的运动项目。其次,在所挑选的运动项目中适当融合德育教育。如在个人运动项目中培养学生谦逊友善,却又永不言败的思想;在竞技比赛项目中,渗透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精神。最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团体的互动,详细观察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从而有效检验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情况,让教师的德育教学更加具有真实性。

3.5 结合体育集体精神,助力学生团结友爱

团结友爱不仅是德育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也是体育竞技运动中不可磨灭的集体精神。将其作为融合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载体,不仅让体育教育质量得到充分保障,还能将德育教育深度融合到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德育学习带来全新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并在学习中将德育与体育学习完成深度捆绑,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率。为此,要求体育教师加强对团结友爱教学的探索,将其严格落实到体育运动项目中,让学生在运动环节内不仅可以体会到团结友爱的体育竞技精神,还能将其作为一种德育知识加以学习。

3.6 宣讲奥运健将故事,升华德育精神境界

奥林匹克竞技精神既是体育精神的高度升华,又是德育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不仅是一个高水准的思维素养,更是承载体育运动精神面貌的精神支柱。体育教师在将德育教育融合入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奥林匹克精神,将其打造为传递德育思想升华体育精神的重要载体。并借助奥林匹克竞技精神的杠杆作用,撬动学生思维素养的提升,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为此,要求体育教师积极宣讲奥林匹克运动健将的相关故事,在其中融合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的思想精神可以得到有效升华。

例如:在往届奥林匹克运动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精彩瞬间,其中不乏包括即使失败也永不放弃的运动健将,以及那些看到对手受伤却不计较个人荣辱,对其予以帮助的健儿,让奥林匹克竞技精神以及德育思想得到充分体现。为此,体育教师应整理出更多相关的奥林匹克画面,为学生精彩呈现,并加以口头讲述,让学生更加理解运动健将的德育精神。因此,为了升华德育精神的思想境界,体育教师应借助奥林匹克运动会,积极宣讲有关体育健将的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德育思想,以体现德育教育的价值。

4 结论

综上所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保障体育教学的综合质量,让德育教育的实施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以切实强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标准。为此,要求初中体育教师积极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策略,针对德育教育展开深入分析,全面把握渗透德育的教学要点,以实现对于体育教学流程的优化。此外,也要设计针对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助力学生团结友爱,在提高思维素养的同时,也能升华德育思想的境界。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体育运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