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2023-03-29刘渤

高考·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新课标

刘渤

摘 要: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与不断深入,各学段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模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课标中将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落实在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层面,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助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此外,新课标中还明确指出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需得让学生学习到生活中同样有用的地理知识,因而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也就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推向了生活化的改革。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标下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展开分析,在简单介绍过新课标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再结合地理新课标和新时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探讨要如何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落实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帮助学生学习到实用的地理知识。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是支撑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和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强调生活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多融入生活元素,并在教学教材中知识点的过程中多引入生活案例,同时还要能够将理论层面的地理知识教学与实践层面的地理探究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对理论性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现实性地理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意义层面上讲,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让课堂上的地理教学不再止步于知识教学,为学生能力、素养与思维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持与助力。

一、新课标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理学科是高中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科学类课程中的一种,其知识的理论性、抽象性与可实践性相对较强,而也正是因为地理知识这种自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往往也都不够透彻。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推进的课程改革中为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相关难题而提出的一种改革策略,借由生活化的元素来降低地理知识的理论性与抽象性,一边帮助学生完成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一边引导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极大地提高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生活化资源的挖掘、生活化指導提供和生活化评价的落实仍是横亘在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问题,想要真正搭建起生活化高中地理教学体系的话,教师还需要更多的思考与实践。

(一)没有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情境是生活化教学的主要载体,能够简单且有效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化元素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接地气”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在亲身的体验与探究中完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实际上情境教学也是新课标落实后教师可选择的一种具备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看重且强调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学生现实生活的理解,情境的教学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因而单薄、枯燥、脱离实际的生活化情境不仅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助力,还可能影响到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没有充分挖掘生活化资源

在生活化理念下设计与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参考和解析的教学资源不仅包含教材中笼统化概括的主体知识,也包括学生生活中直接体现或潜在包含的延伸知识,教师需要借由丰富的生活化教学资源来填补传统教学与课堂知识的不足,达到开阔学生学习视野与拓展学生知识体系的目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对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教学资源展开深层次、全方位的挖掘,选取的生活化资源要么落后于时代,要么脱离生活实际,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的知识迁移和内化效果不够理想。

(三)没有科学提供生活化指导

生活化的教学虽然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也延伸了课堂教学的空间,但其本质上还是无法脱离教师的专业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索固然重要,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成长来说也同样不可或缺,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同样会受到教师提供的教学指导的影响。但在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课堂上,教师很少能够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学生设计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教学活动,提供的指导要么脱离于生活,要么过度生活化,明显不利于学生整体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四)没有落实生活化评价

评价是完整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对整体教学活动做出的价值判断,主要影响到的是教师后续对教学设计的调整与分析,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出的实际作用包含导向、诊断、反馈、改进、激励与管理,全面、准确的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更快且更好地完成整体教学体系的建设。但在实际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没能够将生活化的评价贯穿落实到完整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关注过程的传统单一化评价并不能够实现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总结,也很难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助力。

二、新课标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综合理论与实践来看,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进行展开,一个方面是立足于生活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指向的是课堂上生活化元素的融入、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和生活化问题的提出,即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更贴近生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借由熟悉的事物来代换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另一个方面是融入生活的实践活动设计,主要指向的是课堂上所学知识在生活环境中的实际应用,高中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与认识到世界各地的山川地貌和风土人情,但却很少能够将课外看到的事物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因而教师就需要主要担负起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职责,在生活化教学中完成对学生能力与意识的锻炼与培养。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设计与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多角度思考,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指导。

(一)衔接多元手段,完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生活化情境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载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拉近学生与课堂距离的同时还能够深化学科的课堂学习体验,为学生知识、技能与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也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1]。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创建生活化情境,一种是以生活问题为核心,另一种是以生活现象为核心,具体如何选择还要看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既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的教学为例,本章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包含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和地质灾害等几种常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同时也介绍了与防灾减灾相关的地理知识。近几年国内或者说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发生得较为频繁,尤其是气象、水文、地质类的自然灾害,大多数学生都有听闻或从新闻中看到各地的受灾情况,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选择以生活现象为核心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有关台风灾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六月一雷打九台,七月一雷九台来”这一有关台风的谚语引入课堂来创设生活化情境,要求学生分析“六月份打雷”和“七月份打雷”与台风之间的关联性,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展开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对气候变化和台风形成会造成哪些影响。

(二)聚焦课程重点,实现生活化资源的挖掘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在立足于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展开培养,地理知识的理论性与抽象性虽然很强,但其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也可以在实践中被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而这种简化过的知识表现形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2]。对此,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设计和开展的地理教学活动还需要注重对课程重点的解读与挖掘,教師需要更多地将生活化的地理资源或地理实例引入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死记硬背以外的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的方法。

以人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为例,掌握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地球的运动主要包含公转和自转两种形式,其中公转指向的是四季的变化,自转指向的是昼夜的交替。而在本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的是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和四季、昼夜的变换规律,在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就可以先通过延时拍摄的方式来为学生拍摄一段能够体现昼夜交替的视频,同时通过互联网搜索和下载一段能够体现四季变化的视频,在正式开始教学以前先让学生观看这两段视频,并要求学生结合视频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自己对昼夜交替和四季变换的认识,将生活化的材料与经验引入课堂,以深化学生对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追求别出心裁,推进生活化课堂的建设

与传统课堂相比,生活化课堂本身就可以算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模式,而教师在建设生活化课堂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入更多别出心裁的生活化元素,进一步提升生活化课堂的趣味性与多样性,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与热情,为地理学科生活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尤其是在导入环节,社会最新动向、地图、乡土资源都是能够达成这一目标的生活化教学资源[3]。

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为例,本章中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和“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核心在于对区域发展和交通运输布局之间关系的分析与解读。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甘藏这五条铁路线路来向学生介绍从前入藏的“难”和如今入藏的“不难”,然后再结合围绕教材进行的讨论来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西藏地区的地形、环境与交通建设之间的关系,从“难”题出发来引导学生理解区域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正所谓“想要富先修路”,交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一项投资,有了路,区域经济才能与外部经济联通,而经济发展起来了,区域交通布局才能够建设得更加完善。

(四)科学组织实践,完成生活化问题的设计

进入新时代以后,实践活动逐渐成为课堂上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不仅能够完善课上的知识体系,还能够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认识生活和改造生活从来都是生活化教学的核心追求与根本目的,也只有应用才能推动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4]。对此,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对现实中存在的地理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思考,以现实问题为主体与核心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

能力。

以人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为例,本章中主要围绕着“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构造地貌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三个主题展开教学,而在有关“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探究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河口冲击岛的形成与发展来为学生设计问题式的地理实践探究活动。在确定好实践探究的主题与任务以后,教师就可以按照地理知识基础与地理学习能力来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向学生布置实践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参照河口冲积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来建造一个地理模型,并让学生结合崇明岛过去的发展变化和人类在此过程中进行的干预行为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而在这一探究中,学生还需要同时探究海洋和陆地的分布规律与分布占比对气候会产生哪些影响,并尝试回答“围海造陆可能会对气候和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的生活化问题。

(五)引入现代手段,延伸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不仅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也完成了彻底的更新,生活化教学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同样可以引入现代教育手段来延伸教学范围,而这种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实现对复杂地理知识和复杂地理现象的简化,进而降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难度[5]。像是在教学与“板块运动”相关的地理知识时,学生就可以跳出传统教学模式下只能通过想象来学习知识的困境,借由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的演示视频理解板块间的运动逻辑与运动规律,而在模拟演示视频以外,教师同样可以为学生播放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的视频,深化学生对潜藏在海洋平面下的板块运动的认知,实现生活化教学内涵的延伸。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是如今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核心方向和主要发展路径,也的确能够为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助力,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到的就是将生活化教学的思想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借生活元素、生活事物和生活案例来教会学生要如何认识生活、思考生活与改造生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秉持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教学的基本追求与基础理念,从对地理知识内涵的探究出发,实现对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和思考能力的强化,让学生可以被真正调动起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从而主动且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当中。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围绕新课标与新课改展开终身的学习,适时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

参考文献

[1]魏春晓.新课标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3(30):115-120.

[2]李小玲.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2023(2):93-95.

[3]熊文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32):22-24.

[4]邱禄林.用生活探究地理 用地理感知生活:浅谈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5):43-45.

[5]张利娟.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5):79-81.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