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融合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3-03-29田舜龙

高考·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融合信息技术

田舜龙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丰富性和饱满度,与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息息相关。信息技术能以动态或静态形式,提供画面、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语文学科的内容。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拥抱,是一种深层次的融合。

关键词:语文课堂;信息技术;融合

语文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丰富性和饱满度,与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密切相关。“互联网+”大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如能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拥抱最新多媒体网络技术,将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热情,也将更能凸显语文学科的魅力。然而,如果信息技术手段使用不当,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语文学科的语言与文学特性,授课效果会适得其反。在这里,笔者将就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进行一些思考。

一、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优势

语文学科涵盖语言、文字、文学等范畴,内涵与外延边界不好界定,几乎可以用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来形容,是一个浩瀚的领域。要将这么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以生动活泼而又最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难度非常大。信息技术能以动态或静态形式,提供画面、视频等,帮助学生实现时空的穿梭,回到想回去想到达的任一时段任一朝代,直观地感受语文学科涉及的內容。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优势明显:

(一)开拓性提供语文沉浸式学习情境

“信息技术的功能之一就是可以将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和处理,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奥秘;或将学习内容进行新的演绎,从视觉和听觉上带给学生更多学习愉悦感。[1]”网络上图片、视频、影音等的多感官直接刺激,让学生更喜欢形象、动态、信息量大的接收形式。多媒体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走进情境进行沉浸式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文本中阅读、发现、思考并领会文本的内容,品味语言文学的魅力。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课,要在课堂上直接讲述作者在地坛时的独特心理感受非常困难,而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地坛周边的环境画面,配以独特的情景音乐,学生自然而然就被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更好地沉浸并感受到史铁生先生当年的那种情感。

(二)扩容式增加语文课堂学习信息量

语文课堂的魅力,除了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文本极具鉴赏性外,还在于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伸缩性和拓展性。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与语文学科高度融合后,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语文学科将到达“咫尺天涯”“时空穿梭”“上天入地”等想象的边界,引领学生“身临其境”走进5000年前的世界各大文明发祥地,参与赤壁之战等每一场激烈厮杀的战争,感悟王阳明龙场悟道等每一次醍醐灌顶瞬间……有了信息技术的加持,有了信息技术这一双翱翔的翅膀,语文学科的课堂学习信息量将倍增。

(三)创造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奋点

新的语文教材越来越强烈要求学生自主式学习参与,要求教师舍弃“一言堂”“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模式。当下的学生,接受外部刺激比较充分,拿起手机或打开电脑,就能随时获取技术含量高的图片、视频、影音等资料。“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可以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独有的魅力与精彩[2]”。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借助现有网络上的教育教学资源,逛遍全世界所有的图书馆,听尽语文学科各类各级名师的公开课,融合网络上的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以自主参与的形式,获得知识,获得认知,形成独立的观点。

二、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劣势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必须直面信息技术对语文学科带来的深刻影响,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最终必须抵达“1+1>2”。这个先决条件,决定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是“黏合”,更不是可有可无的“组合”“拼合”,而是语文学科深度拥抱信息技术,是一种深层次的融合。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也存在“硬伤”。

(一)影响语文学科的特性

语文,顾名思义涵盖“语言文字”与“语言文学”两个层面的意思。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潜移默化,需要循序渐进。比如诗歌单元的学习,需要学生慢慢地学习感悟。引入信息技术的图片、视频等,严重挤压了学生读的过程,学生无须太多的琢磨,就知道《短歌行》里曹操感慨的是时光易逝,人才难得,《归园田居》陶渊明拥抱田园厌恶官场,《登高》杜甫要感慨年华易逝,人生愁苦……信息技术的加入,让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的理解浅显化,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语文学科“变现”的过程,缩短了学生学习消化的时间与咀嚼的过程,从根子上影响到语文学科整体的系统性及内涵。

(二)造成语文课堂信息量的堆积

近年来,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借助信息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图片、视频,甚至通过网络直接切入互联网蓝海,课堂知识量、信息量暴增。“‘电灌现象在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忽视学习环境的创设,对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知识形成过程很少留有空间,有的出现教学无效。[3]”听过一节《雷雨》的公开课,上课教师娴熟地从网络上调出了曹禺先生的珍贵视频,以及电视剧《雷雨》的经典画面,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可是一节课下来,除了网络的信息填塞外,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去感受《雷雨》本身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信息技术的加入,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但会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接收信息过密过多,忽视学生应该着重学习积累的知识,转而追求“视听觉享受”。

(三)触发师生“惰性”的机关

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与语文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不应仅是新技术简单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而应该是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然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引发师生教与学的惰性。上课过程中,有些教师只需在网络平台上面下载课件,连备课环节都免了,上课时好戏连台十分精彩;有些学生上课时记笔记来不及,干脆就不记了,下课直接找老师拷课件,对着课件背熟迎考。这一点应该慎之又慎!

三、当前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反思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内容和形式上优化了语文课堂,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不足,“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辅助教学中的深层次研究和理解方面,还未能综合考虑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及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变化[4]”。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我们反思如下:

(一)融合未能遍地开花

“互联网+”时代,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对于大多数的学校,虽然硬件设备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还是存在一些薄弱学校,他们所使用的多媒体设备部分是其他优质学校替换下来的,这严重制约了学校利用多媒体与学科进行教学融合。一些学校使用的多媒体设备,经过岁月的浸染,虽还未达到更换的时间节点便已老化到无法继续工作,里面的软件配套也已经无法适应新环境的需要。部分教师年纪较大,没有掌握新的信息技术使用的手段,或是直接拒绝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介入。学生手机禁令的出台,也给学生和家长带去心理层面的负担,不利于教师布置互联网作业。以上种种,导致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未能遍地开花。

(二)融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经常出现一种现象,即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点,却忽视了接受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有年龄、知识和能力的分层。要实现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必须以适合、适度为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计算机使用的能力。学生因为年龄小,鉴别能力弱,容易在网络的世界里面迷失,语文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浏览收集资料,完成语文学科作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和家长的隐忧,为学生真正意义上地融入课堂提供可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融合。

(三)融合贵在坚持贵在实效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课题。作为语文教师,既要深入地对语文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做探讨式的实践,还必须时时刻刻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节奏学习跟进,不会因为自己的懈怠而被甩出轨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强化自己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科素养,成为信息技术和语文素养都强的“双核教师”,为语文课堂的实效与高效锲而不舍地努力探索!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融合得好,相互成就,实现学科的最大优化;融合不好,画虎类犬,适得其反,这应当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深思与警戒。

四、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正是由于这些主观与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推进速度缓慢,特别是在大部分农村、偏远地区等,信息技术还只停留在被看成是转换与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的层面上,被认为仅仅是课件,是网络,是空间,是电脑,是App,并未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改变当前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因而,要真正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落到实处,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将是当务之急。

(一)观念与机制的更新转变

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势必会带来全新的教学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首要条件,但这对长期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呈现等方面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对早已根深蒂固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挑战[5]。

现代教育观念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做出的必然反应,是当前研究和实践的根本依据,也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新观念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重塑角色,全面认识融合,追求深度学习,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语文学科的教学、学习和教学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校园网资源,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切入点,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断深化对融合理念的认识,使之与信息化教学环境相

适应。

(二)教師与学生的进步发展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提。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但当前语文教师有效驾驭技术环境开展具有融合特征的教学实践能力还不足,并且信息技术使用方法不当,滥用、误用的现象普遍,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发展。因此,必须要迅速加强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培训工作,不断更新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

语文教师全面认知融合,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顺利进行。同时,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除包含基本知识外,还要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素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等内容。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在网络化学习中发挥友好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努力做到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共同发展,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三)网络与资源的建设管理

教育资源建设始终是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重点任务,学习资源的质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然而,就当前来看,一线语文教师很难在资源网上和学校的资源系统中找到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资源,对此,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给予建议。

学校层面:学校应联合建立集中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成立资源管理小组,对来自不同资源系统的资源进行过滤、分类、整合,以方便教师查阅,为广大教师提供适应区域发展的课堂教学优质资源。

教师层面:教师在选择资源、设计资源、修改资源、整合资源时,要真正做到三思而后行,保证选择的资源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包含有教学设计的思想,努力做到“少索取、多产出”。

结束语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自提出以来,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多成果,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当前面临的问题也非常严峻,这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与推广。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努力从观念、教育、资源管理与网络建设等方面全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结合实践做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陆晓星.巧用信息技术 促进“深度学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63.

[2]李春仙.巧用信息技术 搭建读写训练的“彩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8):62-63.

[3]刘文芳,陈会源.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9):49-51.

[4]李桂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J].内江科技,2017,38(7):154,90.

[5]吴峥.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9):170-17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信息技术与多教学有效整合的案例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1-45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