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病和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3-03-29李函芮秦丽薇
李函芮,秦丽薇
(1.佳木斯市肿瘤医院超声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临床常见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1,2]。帕金森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帕金森病和继发性帕金森病,而血管性帕金森病综合征是继发性帕金森病综合征的一种,多因脑血管病变引起,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表现类似,但是发病机制不同[3]。因此,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准确鉴别血管性帕金森病和原发性帕金森病,对早期的药物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经颅多普勒超声是通过脉冲多普勒原理,可无创性获取颅内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4]。但关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病和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面的研究较少[5],且已有研究存在差异,具体的诊断效能还需要临床进一步探究证实。本研究结合2020 年1 月-2022 年2 月在佳木斯市肿瘤医院诊治的38 例原发性和38 例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资料,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其的鉴别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2 月在佳木斯市肿瘤医院诊治的38 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观察组)和38 例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男21 例,女17 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67.19±3.20)岁。对照组男23 例,女15例;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66.89±2.80)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者均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单侧起病,伴随运动减少,重复性动作运动速度及幅度均降低,合并静止性震颤[6];②对照组均符合《中国帕金森病诊治指南》2018[7]中血管性帕金森病相关诊断标准,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或有脑卒中病史,症状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伴不同程度脑萎缩。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内科系统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禁忌证。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德国DWL 公司生产的MAX.TCD-7 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分析仪,用2 MHz PW 探头,首先扫描中脑水平横断面,通过轴位(即耳眶线:外耳道与眼角连线)检查中脑平面,并经颞窗、枕窗探测,依次获取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和颅外双侧椎动脉(VA)和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动指数(PI)参数。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ACA、MCA、PCA、BA、VA)血管异常率、两侧大脑中动脉Vs、Vd、Vm、PI、超声征象特点(脑萎缩、皮层下白质病变、脑叶损害、脑干损害、小脑损害以及基底节区)、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8];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9]。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血管异常率比较 观察组ACA、MCA、PCA、BA、VA 血管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血管异常率比较[n(%)]
2.2 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观察组两侧大脑中动脉Vs、Vm 均大于对照组,PI 均小于对照组(P<0.05),Vd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两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s,v/(cm·S)]
表2 两组两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s,v/(cm·S)]
2.3 两组超声征象特点比较 观察组脑萎缩、皮层下白质病变、脑叶损害、脑干损害、小脑损害以及基底节区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超声征象特点比较[n(%)]
2.4 两组诊断效能比较 观察组诊断敏感度、阳性预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研究显示[10,11],帕金森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科学、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的进展是当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则。但是不同类型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存在差异,临床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2]。为了科学、合理地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准确鉴别诊断不同类型帕金森病是必要条件。相关研究证实[13],临床原发性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脑部血流量异常,但是具体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提出[14,15],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病和原发性帕金森病进行鉴别诊断。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获取颅内主要动脉血流情况,为临床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但是具体的诊断价值上存在争议[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CA、MCA、PCA、BA、VA 血管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血管性帕金森病和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均存在脑部血流量异常情况,且相对而言血管性帕金森病各动脉血管异常率较高。原发性帕金森病血管异常率从大到小依次为MCA、VA、PCA、BA、ACA,大脑中动脉异常率最高。而血管性帕金森病从大到小依次为BA、MCA、VA、PCA、ACA,基底动脉异常类最高。同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两侧大脑中动脉Vs、Vm 均大于对照组,PI 均小于对照组(P<0.05),Vd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差异,且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Vs、Vm 相对较高,PI 相对较小,进一步提示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更显著,该结论与杨娟等[17]的报道相似。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两侧血管供血量不同有关。血管性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是否完全因为基底节区动脉血管堵塞、闭塞造成尚存在争议,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证实[18]。观察组脑萎缩、皮层下白质病变、脑叶损害、脑干损害、小脑损害以及基底节区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组患者在超声征象方面存在差异,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多合并脑萎缩、皮层下白质病变、脑叶损害、脑干损害、小脑损害以及基底节区病变。该结论可能与患者多合并脑血管病有关[19]。此外,观察组诊断敏感度、阳性预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提示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血管性帕金森病和原发性帕金森病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血管性帕金森病诊断敏感度较高。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只出现少量的脑萎缩,其他无明显异常,增加临床鉴别难度[20]。
综上所述,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病和原发性帕金森病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对血管性帕金森病诊断敏感度较高,且可通过观察血管异常率、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超声征象特点对比,从而促进两种疾病的进一步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