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参与对老年人认知功能变化轨迹的影响

2023-03-29菲,朱

医学信息 2023年5期
关键词:参与度基线轨迹

龙 菲,朱 琪

(川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四川 南充 637100)

衰老可引起包括身体活动能力受限、肌肉力量下降及认知功能降低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严重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负担和经济成本急剧增加,并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防治的重点[1]。虽然认知功能下降被普遍认为是衰老的一个自然结果,但是认知老化是一个因人而异的动态过程,不同个体认知减退的速度和程度是不同的[2,3],而快速的认知功能下降不仅可以造成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早期发生,同时也会增加死亡的风险[4,5]。因此,识别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以延缓随着年龄增长而导致的认知功能减退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是指维持社会联系和参与社交活动[6],积极的社会参与是延缓认知老化、维护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7,8],社会参与度高的老年人表现出较高的认知功能水平。尽管社会参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以前的研究在探讨社会参与和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关系时多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仅仅在一个时点测量认知功能状态,而认知功能在老年人中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识别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异质性对于寻找不同认知衰老模式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并减轻认知障碍的负担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利用全国大型跟踪调查数据,采用队列研究的设计,旨在识别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变化的不同轨迹,并进一步探讨社会参与程度对老年人不同认知功能变化轨迹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5 年、2008/2009 年、2011/2012 年、2014 年4 次的调查数据。选择其中完成3 次及以上追踪调查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共5043 人。其中,男2434 人(48.26%),女2609 人(51.74%),基线平均年龄76.4 岁。

1.2 方法 ①认知功能:采用汉化版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老年人的认知功能,MMSE包含了定向、记忆、注意力与计算、回忆、语言5 个维度,共24 个题目,总分为30 分;②社会参与:根据以往文献,社会参与由5 个条目组成:目前婚姻状态(已婚编码为1,单身、离婚、丧偶编码为0)、居住状态(与他人同住编码为1,独居编码为0)、遇到困难是否能得到帮助(是编码为1,否编码为0)、是否有知心朋友(是编码为1,否编码为0)以及是否参与社会活动(是编码为1,否编码为0),社会参与得分由上述5 个问题的得分总和,范围为0~5 分,得分越高代表社会参与程度越高。将研究对象按社会参与得分分为3 组:低社会参与度(0~1 分),中等社会参与度(2~3 分),高社会参与度(4~5 分)。③协变量:身高、体重按标准流程测量,体质指数(BMI)=身高/体重2(kg/m2)。调查问卷还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体育锻炼、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患病情况等信息。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AS 9.4,双侧检验,检验水准=0.05。连续变量使用(±s)进行描述,分类变量使用[n(%)]进行描述,组间连续性变量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基于半参数的组基轨迹模型(GBTM)拟合研究队列中2005-2014 年间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轨迹,组基轨迹模型把相对同质的研究对象划分到一个轨迹中。由于年龄和认知功能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种线性和非线性动态变化轨迹,遂拟合并比较多个轨迹组别(两组、三组、四组)和轨迹形状(根据多项式阶次确定:线性、二次、三次)的组合。最佳模型由以下标准确定:①贝叶斯信息准则(BIC),选择BIC 较小者;②每个轨迹组的成员不少于2%;③平均验后概率大于0.7。采用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该分析用于评估社会参与程度(低、中、高)与认知功能变化轨迹之间的关联(稳定组、缓慢下降组、快速下降组)。

2 结果

2.1 老年人认知变化轨迹 根据模型筛选条件,本研究逐步确定了由3 种轨迹构成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可较好的描述老年人认知功能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趋势,见图1。其中,4336 名(85.98%)老年人被归类为认知稳定组:此类型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基本正常并保持稳定;539 名(10.69%)老年人被归类为认知缓慢下降组:此类老年人认知功能基线认知功能基本正常,随后缓慢下降;168 名(3.33%)老年人被归类为认知快速下降组:此类老年人基线时认知功能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且下降速度迅速。

图1 老年人认知变化轨迹

2.2 不同认知功能组基线特征比较 不同认知功能组年龄、BMI、社会参与得分、基线MMSE、性别、教育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病史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认知变化轨迹人群基线特征比较[±s,n(%)]

表1 不同认知变化轨迹人群基线特征比较[±s,n(%)]

2.3 社会参与程度与认知变化轨迹间的关联 选择“认知稳定组”作为参照组。在调整了年龄、性别、BMI、居住地、教育程度、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育锻炼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既往病史后,与基线社会参与度低的老年人相比,社会参与度高可降低认知功能缓慢下降和认知功能快速下降模式发生的危险(OR=0.48,95%CI:0.26~0.91;OR=0.21,95%CI:0.10~0.46)。在进一步调整基线MMSE 后,社会参与度高与认知功能缓慢下降轨迹之间的关联消失,而与认知功能快速下降轨迹之间的关联虽减弱,但仍具有统计学意义(OR=0.39,95%CI:0.17~0.96);中等社会参与度与认知功能下降轨迹之间无关联(P>0.05),见表2。

表2 社会参与程度与认知变化轨迹间的关联[OR(95%CI)]

3 讨论

本研究利用2005-2014 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老年人样本进行9 年随访的认知轨迹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基线社会参与程度与认知功能变化轨迹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人认知功能变化存在3 种不同的轨迹,即缓慢下降、快速下降和保持稳定。较高的社会参与程度可降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与前期研究研究结果一致[9-11]。在研究对象中,认知功能稳定所占的比例最高,表明大多数参与者在衰老过程中认知保持稳定。认知能力下降,尤其是快速下降,在老年人和健康人中比较少见。同时,研究还发现,较高的社会参与程度对认知功能下降的保护作用,与Zhou Z 等[12]研究结果一致。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社会参与程度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前瞻性关联,但本研究使用基于群体的轨迹分析来创建老年人认知变化轨迹,使用多个时间点的数据有效地对老年人进行分类,并探讨了社会参与程度在预测不同认知变化轨迹中的作用。

此外,本研究在进一步调整基线MMSE 后,社会参与度高与认知功能缓慢下降轨迹之间的关联消失,而与认知功能快速下降轨迹之间的关联虽减弱,但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社会参与度与认知功能下降轨迹之间无关联(P>0.05)。分析认为,社会参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可能与以下3 个假说有关:①认知储备假说:该假说认为参与智力、社会活动和体力活动可以刺激大脑功能,从而预防痴呆的发生[13];②压力假说:机体在应对压力时需要注意力,可能会争夺认知资源[14],此外压力可能与皮质醇和炎性细胞因子调节失调有关[15],当压力水平升高时,会导致包括认知障碍在内的一系列负面健康后果[16,17],而社会参与通过调节压力以消除应激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对认知功能产生保护作用[18];③血管假说:积极的社会参与带来的身体活动降低了血管类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风险[19],而血管类疾病或血管性危险因素与阿尔兹海默病等认知障碍的进展密切相关[20],因此社会参与可通过影响血管类疾病从而对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老年人随着正常衰老的发生,大多数人的认知功能保持稳定,而少数人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高程度的社会参与对认知功能下降有保护作用。

猜你喜欢

参与度基线轨迹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适用于MAUV的变基线定位系统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轨迹
轨迹
轨迹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技术状态管理——对基线更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