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优化理论视域下商务交际课程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2023-03-28李靖高伟

文教资料 2023年22期

李靖 高伟

摘 要:本研究基于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概念框架,以《商务英语口语实训课程》的“商务晚宴”单元为案例分析,从软培养和硬培养两方面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商务英语口语交际教学的操作程式,旨在打破商务交际课程的语言教学研究常规。完成商务英语交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和转型。

关键词:最优化理论 商务交际课程 跨文化意识培养 “商务晚宴”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使得中国和世界更加紧密团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跨国文化交流的愈发频繁无疑对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商务英语交际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然而行之有效的课堂实践绝非易事。目前一些学者已聚焦此类课程,对教材编写、作业设计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丰富且深入的探索,但对新时代背景下商务交际课程中本科生跨文化意识的整合式培养研究仍几近空白。本研究通过借鉴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进而更好地探讨商务交际课程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问题。

巴班斯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系统地、多维地论述了教学最优化原则,以期“完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教养和发展的任务”,同时,“只有考虑了系统各个成分之间的各种有规律的联系,我们才有可能期望选择到最优的教学方案”。[1]该理论为研究商务英语交际课程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在学习者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成功培养过程中,唤醒其认知层面的学习意愿是先决条件,然而,长期以来,商务英语交际教学中对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唤醒应先于语言技能培训这一学习规律并未给予足够关注。在此背景下,激发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兴趣关注,坚定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和自信,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和民族文化情怀的优质英语人才成为当前商务交际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

一、最优化理论与跨文化意识培养

(一)何为最优化理论

最优化理论指出,教育需要适应时代要求以达到实现学生的最优能力发展,其中他对“学习内容最优”和“学生发展最优”的强调实则突出了教育职能的转变,学习内容的最优化强调了现代社会对社会主义类型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过程包含现代科学、生产、社会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内容都须得到保留并妥善安排时间落实,以保证学生最优发展可能性达到最大。在相信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巴班斯基把学生心智的健康、平衡和最优发展也纳入了学校教养和教育任务的范畴。毫无疑问,他的教育理论丰富了教育本身的内涵,并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

(二)何为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这一概念往往与“跨文化交际学”紧密相连。“所谓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聚在一起,通过交流和沟通,分享各自的思想、感情和信息。”[2]值得关注的是,人际关系在跨文化交际的视域下,最为核心的部分实际在于携带异质文化的主体间的情感融合度。而如何更好把握异质文化主体间的情感融合度正是当今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最大挑战。

(三)最优化理论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在关联

一方面,受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大部分跨文化交际教学把重心放在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上,往往忽略了从教学内容上做出平衡。对此,巴班斯基认为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意味着教育者需意识到教学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帮助学生在科学信息和政治信息的洪流中练就识别和判断的技能[3],实际上,交际主体对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自信是跨文化关系中的恒久基石。对中国学生而言,潜意识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敬爱和心理认同对于各类文化背景下的融洽交际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一方面,异质文化的阻碍性是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应关注到的客观事实。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中不可回避的异质文化的认识基本一致,“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文化的异质性是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障碍,跨文化交际中的异质文化要求在多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中,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以其深厚的根基和博大的胸怀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并对其进行提炼和升华”[4]。巴班斯基在关于如何实现学生发展最优化的讨论中指出,积极地诱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唤醒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是实现最优培养结果的必然举措[5],这似乎可以解释当前我国跨文化意识培养教育的阻滞和被动现状,事实上,跨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中唯有唤醒交际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回归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才能助其形成正确的文化比较和文化传递,达成新时代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理想成果。具体到我国教育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这也是形成国家认同的最佳方式。

在当今的商务交际课程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以确保外语教学语境下中国学生的教养的最优发展,如何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皆为当前亟待突破的难点,而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当代系统科学方法的最优化理论在“教”与“学”上的创造性思考为这一困境指明了方向。

二、商务交际课程的教学困境与教学转向

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强调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在此背景下,关注英语语言基础和口语交际能力是基本,而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了新时代商务英语交际课程教学的题中之义。

(一)商务交际课程的教学困境

在实际商务英语教学中,对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全然关注却常常忽略了对学习者本身的角色定位和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关注。当下商务英语交际课程的教学要求虽一直强调文化学习,而教学大纲实际仍以对语言教学指导和要求为主,文化教学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在传统的商务交际课程的语言教学里,浩如烟海的语言技能训练内容,教材案例中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语言逻辑和思考方式是我国商务交际教学中不断强调的内容。这对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培养影响如何呢?从当前我国青少年对外国文化的追捧和对中华文化的粗泛了解现状来看,这样的教学方法似乎不会让该情形得到一些改善。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在“人们对于属于某一国家的“身份”的认识,这是国民的国家归属感的心理行为”[6],语言本身是中性的,而蕴含学习主体国家身份认识的语言文化却并非如此,如果商务交际教学涉及的行为、价值观和信仰都围绕以英语为母语的对象,学生在训练中习得的语言知识背后渐渐浸润的也将是与之相关的文化价值观,其对目的语文化的熟悉和对母语文化好奇心的丧失并不利于提升其文化差异鉴别力和敏感度。具体教学实践中,以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操练为主要方阵,商务英语交际课程主要围绕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来展开,此类设计理念目前已较难对标跨文化交际环境下社会人才的培养要求,由此有效的跨文化意識培养实践成为了当前商务交际课程教学转向的重点和难点。

(二)商务交际课程的教学转向

对于困境下的商务英语交际教学,最优化理论为困境的解决提供了一些指导思路。在他看来,教学最优化不仅对课堂上完成教养和教育任务提出了要求,同时还应遵循发展性教育原则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付出努力。[7]实际上,这强调的是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一体性,语言教育带给学习者的不应只是语言内容,还应将语言背后涉及的有助学生个人发展的素养贯穿全程,否则语言交际学习只能是语言规则指导下冰冷的符号群。对商务英语交际课程而言,这就使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的硬培养和以文化学习探索为主的软培养在教学中处于并列的地位,在此双核模式的培养下,硬培养和软培养二者成为相辅相成的存在,只有坚持将商务语言交际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有机融合,才能使学生练就对外准确传达中国声音的本领,培养出以商务交际知识为底蕴、跨文化交际技能为依托的新时代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根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优化教学的理想方法需要“使教学内容符合于教学任务,突出教学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有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思想上,却在次要的例子如事实上过多占用时间”[8]。眼下如何捕捉商务英语交际教学中的“主要思想”成了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部分的关键。

(一)优化以语言知识技能为主的硬培养

教学的宏观指导需要将中华文化上升到与英语国家文化同等的地位,并系统地纳入商务交际教学内容中。学生应该学会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过分高估和低估任一文化都应避免,只有双向的文化传输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并帮助其把平等的交际意识烙刻在商务英语交际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

(二)优化以文化探索为主的软培养

在以文化探索为主的软培养过程中,有层次地融入中华文化也是新时代交际教学的必然之举。一方面,这离不开有设计的音视频、教具、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等中介引导;另一方面,对学生内隐层面的唤醒并助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也不可或缺。“学习动机的形成,并非是一种自发产生的过程。如果仅仅把它看作是天赋素质,是轻率的、没有远见的看法。动机应当专门地加以培养、予以激发,尤其重要的是教育学生‘自己激发自己的动机”。[9]传统商务交际教学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强调已经不能满足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其主动用英语向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人们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实现商务交际跨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因此,在交际教学中巧妙利用中华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是首选策略,只有学生主动对母语文化产生兴趣,才能避免中华民族的民族自我湮没在西方话语中,准确解读和传扬中国文化才成為可能。[10]此外,教师群体需提升课堂应变能力并对中华文化、跨文化交际策略和经验持有深刻认识。

三、“商务晚宴”单元的教学设计

英语语言输出者的语言习得和跨文化意识培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鉴于此,本文以《商务英语口语实训教程》第四单元“商务晚宴”为灵感启

发[11],以美食综艺节目《中餐厅》相关元素为单元辅助素材探讨“本科生商务英语交际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这一议题,同时结合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理论来强化研究主题的学术意蕴,提高本科生商务英语交际课程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关注度,坚定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自信,提升具有国际文化视野和民族文化情怀的优质英语人才的培养成效。

在“商务晚宴”单元的软培养过程中,对宴请文化的关注不能顾此失彼,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应该上升到和饮食类语言技能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商务口语本身的跨文化交际属性意味着双向的交际行为,因此学习内容绝不能囿于对目的语英语文化的学习,因为“课堂上的教育任务首先是通过教师所讲述的或者学生学习的内容来实现的。所以,认真考虑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内容是很重要的”[12]。

具体到“商务晚宴”单元的总体设计,教师首先利用《中餐厅》里中华美食在海外引发的中餐热这一现象激发学生对母语文化的内隐认同,然后导入本单元“商务晚宴”主题,以向外国客户介绍中国美食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期达到提升学生口语基本技能与商务宴请交际技能、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国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

其次,《中餐厅》在节目实际制作过程中对缤纷的中国元素的多维强化也是节目品牌成功的主要原因。[13]以此为灵感,依托中华优秀文化,商务英语口语交际课程也可有意识地把商务宴请中可能涉及的中式餐具、中式装饰、中式服装和中式饮食语言等中华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单元语言技能教学中。因此在教学情境设定中,商务晚宴的地点被确定在了中式餐厅,所有商务交际练习也将以此为背景展开。在向外国客户介绍中国美食之前,首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美食相关的物件,由此引申出对中餐餐具的调研,比如中国餐盘的形状和花色、筷子长短颜色有何讲究等。课上分享环节学生对调研结果的复述也再次强化了其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同。

此外,从《中餐厅》中一些尴尬的菜名翻译局面可以窥见今天中国文化走向国际遭遇困境的部分原因。因此,菜名翻译部分,教师应主动引入具有中国特色而学生较难翻译的菜品,以多种翻译方式帮助其理解菜名的意义,再进行英语翻译实践,以培养学生准确传达中华文化的意识。

最后,从跨文化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国不同地区的就餐文化,或结合中国饮食文化来对比其他国家不同的就餐文化,让其主动发现这些规则背后的文化理念,能够提出一些问题来提升文化思辨

意识。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强化母语文化输入的探索是在质疑声中逐渐完善的,阻力大部分来自传统英语教学持有者对目的语的极度重视。在英语交际课程教学中从量到质加强目的语文化教学、强化学习过程中关注国外文化的历史、文化、心理素质的深层结构本身无可厚非,尤其在英语文化教学本身受应试教育影响几乎成为语言教学的附属这一情形下。此背景下,在商务英语交际教学中扩大英语文化的输入这一坚持并非难以理解。事实上,在交际类课程教学中,对西方文化的适度了解的确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和西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对目的语深层文化有更多了解。问题在于如何掌握好这个平衡点。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并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实际上并没有否认英语文化教学在跨文化交际类课程中的重要性。与之相反,只有尽力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演变以及表现形式才能强化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鉴别力和洞察力。作为与英语文化进行对比的对象,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中的中华文化不仅能深刻体现英语国家文化的主要特征,还可以深化学习者对本国文化本质特征的理解,从而真正为跨文化交流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3] [5] [7] [8] [9] [12] [苏]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6,119,108,73,103,97.

[2] [4] 刘荣,廖思湄.跨文化交际[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1,5.

[6] 吴献举.国家形象跨文化生成与建构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19:43.

[10] 张彦,杨思远.文化自信自强的主体性阐释[J].浙江学刊,2023(5):40-47.

[11] 高伟.商务英语口语实训教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2:43.

[13] 韦俊全.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中餐厅》中饮食文化符号的运用及传播[J].现代商贸工业,2021(16):44-45.

基金项目:宜宾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应用型示范专业——英语”,宜宾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商务英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