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金课”的大学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探究

2023-03-28陈芸芳

文教资料 2023年22期
关键词:金课创新模式混合式教学

陈芸芳

摘 要:“金课”致力于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发展,在进行大学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时,金课表现出了标准严格与强针对性特点,教师应据此在金课视域下不断进行深入的创新模式探索,以便使思政内容真正入脑入心、思政方法真正适应需要。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成果,以理论论述为主要方式,对大学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在内容、主体、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表明创新模式应体现在教育者、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而非仅针对具体教学行为提出要求。

关键词:“金课” 大学思政 混合式教学 创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打造拥有高阶性、创新性及挑战度的优质“金课”,以及线上线下相混合的“金课”,是学校教师应参与重点打造的“金课”类型。[2]在“金课”视域下,进行大学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的深入探索,以便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与学生的需求相协调,让学生因优质课程主动接近较高的思政建设要求,这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本身的改革工作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一、思政“金课”的严格标准及强针对性

(一)“金课”的严格标准

“金课”的对立面是“水课”。“水课”意为低阶的、陈旧的课,缺少创新性和挑战度。[3]与之相比,“金课”则以严格的标准,助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思维能力,以促进其未来顺利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学习结果等方面的创新性,会让学习者在时代前沿角度完成对于所学任务的思考与实践。

(二)思政“金课”强针对性

思政“金课”属于“金课”视域下的一个重要部分,同其他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相比,思政“金课”表现出了基于严格标准的强针对性,即它能够结合思政课独有的思想性与政治性特征而施教。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思政课显现出了区别于其他课程建设达到“金课”效果的不同特征。思想性和政治性上的突出表现,是思政“金课”的重要特征与第一原则,该特征与原则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时同样适用。

二、适应“金课”要求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目标

在“互联网+”大背景之下,高校教育者应使“互联网+思政教育”成为可能,让其呈现出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功能特点,从而让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叠加、相协调,实现彼此的高度融合,让学生的课程学习状态始终保持在充满活力、拥有革新可能的境界中。正因如此,在“金课”严格标准与强针对性要求之下,大学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应重视“两性一度”方面的目标引领功能,以便为未来创新模式探索指明方向。

(一)高阶性的提升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相统一”的观点,为高校思政课“金课”建设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我们应以透彻学理分析形式,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解答学生的思想疑惑。[4]而大量教育实践表明,线上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线下教学的无缝对接,能够让思政课取得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理想效果。这既是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整体进步的有效做法,也是“金课”高阶性目标达成的有效做法。

(二)创新性的实现

“金课”创新性的关键表现在于教学形式更为先进,特别是更具互动可能性。理想的课堂状态是存在对话、问答、质疑以及辩论等多种类型的互动形式。质疑与辩论这种较高层次的互动属于“金课”质量的保障性做法。為了达到此种效果,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应重视创新性目标的实现,以此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所普遍面临的时间与空间局限,让具有一定深度的质疑和辩论得到实现。与此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展示混合式教学优势,使原本较为浅显的线下思政教学变“深”,让学生由静态转为动态,从而更为全面地体现出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创新性实现优势。

(三)挑战度的达成

有挑战度的课堂,并不仅仅满足于告诉学习者知识的内容、指出问题的对错,更为关键的是使学习者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使其个人竞争力得到激发。为了接近“金课”的严格要求和强指向性,思政教师需要以产生理想的挑战度达成效果为目标,花时间和精力进行课程结构的巧妙安排、思政题目的精心设置,特别是应在线上与线下相融时,利用师生关系的重构,使学生拥有较强的参与感,从而真正接近知识的本质,厘清问题流程。[5]

三、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创新策略

当前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距离“金课”“两性一度”标准尚有较大距离,突出表现为教学内容不够完善,不能与线下、线上两种模式混合使用相协调。除此以外,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存在教师对于混合模式的机械使用问题,而师与生在教学时的协调度不高,则进一步凸显了教学弊端。这些问题均应由大学思政教师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一)指向高阶要求的内容协同设计

高校教师应以透彻的学理分析满足学生的要求,以彻底的思想理论巩固学生的发展基础,从而实现前述高阶性提升目标。据此,教师应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 分阶段的内容提供

分阶段的内容提供可保证政治性和学理性始终协调一致,即在大学思政课教学时,教师应以混合式模式为着眼点,把握线上、课堂及课后不同阶段的特点。教师应着力构建完善的线上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库,使学生有机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前阶段自主领取学习任务,提升课堂参与度。而在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则可借助融媒体等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加以了解,再通过网络技术帮助学生梳理与构建系统性知识架构。最后,教师应在和学生交流得到反馈后,做好资源的补充及知识体系强化工作。

2. 线上线下的相互补充

混合式教学一定要有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支持。教师要重视线下与线上两种不同形式的资源优势,遵循共享共建更好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原则,不断整合平台内容,带动教学资源协同创新、融合发展。[6]为了达到理想的互补效果,教师应精心进行学习平台的设计开发,在平台内安排主体资源、拓展资源及论坛式资源等类型。

(二)指向创新要求的教学形式调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学思政教师应基于创新性要求,在引入丰富资源后,进行混合式教学形式的不断创新,从而让线上线下实践教学分别发挥出各自优势,共同解决好“如何教”的思政课革新议题。关于这一点,教师应注意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无法离开手机和网络,此时的思政课教学需要结合大学生习惯于感知画面与形象信息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形式创新,特别是在线教学的积极使用、实践课堂的随时拓展,满足学生的“两性一度”发展要求。

1.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教师应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线上和线下教学达到有机融合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如超星、云班课、雨课堂等,再结合前述丰富教育资源,构建形成融教案、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拓展阅读及课程习题为一体的教育形式。[7]在此期间,教师应有意识改变单向思政理论知识灌输做法,让翻转、情境、演讲、案例研讨等方法在线上线下教学时得到灵活应用。

2. 拓展思政实践课堂

进行教学形式不断创新时,大学思政教师应以“金课”为标准,主动拓展实践课堂,增加体验式教学的机会。实践课堂是带动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重要形式,可以让混合后的教学呈现出更好的效果。为此,教师应着力打造形成融课内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为一体的全面实践教学体系。

如在课内实践时,教师可基于混合式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参与主题演讲,使原本的理论学习以影像化或情景化的形式复现出来。

在校内实践时,教师可基于思政课程基本特点,紧密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和教育机会,在校园内进行红色经典朗读、微视频拍摄、参与主题征文等活动。

在社会实践时,教师则可基于教学内容及教学进程的安排,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勤工俭学,或者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基地、产业园区的参观调研,用于切实增强学生思政现场体验感。

(三)进行师生关系优化重构

“金课”视域下,大学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创新应有资源与方法变革支持,更应有参与主体支持。教学参与主体以师生为主,所以教师应推动构建混合模式下的师生共同体,用以产生思政课程的育人合力,从而达成目标。

1. 以教师为主导

大学思政教师需要在混合式教学时,从课堂讲台主角转化为视频教学时的传道者、学生实践参与时的总指挥。教师应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时刻进行学生线上学习、集体教学或者参与实践的动态了解,利用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反馈,有效更新教学资源、教学策略。除此以外,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的提升问题,突出在探究学习、实地考察、小组调研等方面的引导功能。大学思政教师应注意提升自我素养及教学能力,以便给学生思想道德理论及实践成果优化提供更大帮助。

2. 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让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发挥,第一,教师应重视线上学习时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表现,提前开设新技术、新平台知识技能课,让学生有机会把准备工作做好。第二,教师应注意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意识增强学生主体在面对复杂信息时的适应能力与选择能力,例如教师应适当增设线上讨论区,让学生在此讨论区范围内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时政热点、社会舆情、热门文章等方面的探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基于学科方法、观点等进行重大事件分析。第三,教师在线下集体专题教学时同样应有混合式教学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教师应通过线上与线下相混合的小组研讨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协作能力的进步。

四、结语

高校应设置配套资金,并根据情况需要增加经费投入,同时有序推进线上课程引入和应用,强化对应线上课程平台建设、维护和运行效果。教师则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与学生思想及行为特点,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持续进行模式创新探索。未来,高校思政教育仍应进一步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潜能,以此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思政内容真正为学生所喜爱与接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 [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 任荣.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建构的逻辑理路与基本模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4-67.

[4] 傅畅梅,李艳阳.基于OBE理念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2):77-79.

[5] 张玉华,顾春华,等.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51-53.

[6] 劉宁.基于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69-70.

[7] 杨晓宁,王维美.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问题及实践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2(4):96-102.

猜你喜欢

金课创新模式混合式教学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