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情境创设教学简析
2023-03-28裴珊
裴珊
要想小学生一开始学习英语就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融合教学,热爱英语学习,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淡化英语的难度,让教学过程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中自然地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又是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制定目标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与学目标的制定,这样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要完成的任务,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片段】
课堂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学习英语的第一个单元“school”,也就是学校。我们学习语文、数学都有要实现的目标,英语也一样。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制定我们要学习的目标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学习这一单元,首先要熟悉这一单元的人物、宠物。(教师一边说,一边用多媒体为学生把文中四个主线人物的名字展示出来,并配上汉语,方便学生认识。)
Bill(比尔)、Lily(莉莉)、Andy(安迪)、Joy(快乐),还有他们的宠物狗Lucky,以及他们的好朋友Angel。
生:对。我们要认识Bill,Lily,Andy和Joy,还有宠物狗Lucky和他们的好朋友Angel。
师: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几个单词,如book,ruler,schoolbag,pencil,teacher等。同学们想不想学会它们,用英语和老师、同学交流呢?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被调动了起来。)
师:同学们在语文课上,老师说“起立!”“坐下!”同学们能听懂,也能按照指令完成,那你们想不想听懂,并学会“起立!”“坐下!”等的英语指令呢?
……
小学生都是被教师与家长做惯了主的,他们的学习、生活行为似乎都是在家长呵护、监督、命令下实施的。所以,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满信心、怀抱热情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保证学习的有效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条件。
二、课前趣味导入
小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上课了也很难快速进入状态,影响学习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导入。用有趣味的导入帮助学生切换情绪,调整状态,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环境,并保持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school”教学前,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Good morning”的英文小歌曲,让欢快的音乐节奏把学生带入课堂。等学生听完歌曲,他们一边沉浸在音乐的情绪里,一边也会对英语产生好奇——英语是一门怎样的语言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讲英语在全世界的使用情况,如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有170多个。当然,为了吸引学生,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教师讲这个内容时,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片,会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更加努力、认真地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三、创设情境学词汇
要想小学生对词汇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感受到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在“school”词汇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学习词汇、认识词汇、记住词汇。
【教学片段】
课堂回顾1: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去上学,要带什么学习用品呀?
生:书、铅笔、尺子、本子等。
师:同学们回答正确。那书、铅笔、尺子等用英语怎么说呢?(教师一边讲,一边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卡片。)请同学们看屏幕,并跟老师读。
然后,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强化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发音,如教师随意指一个词汇,学生读。如教师指“铅笔”卡片,学生读“pencil[′pensl]”,教师指“尺子”卡片,学生读“ruler[′ru:l?藜(r)]”,教师指“书”卡片,学生读“book [buk]”等。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设计不仅会减轻学生学习词汇的压力,还能让学生轻松跟着教师学习词汇,记住每个词汇的发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回顾2:
在学生熟悉了这些词汇的发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实物,如书、铅笔、尺子等,试着把它们放在一句话中。
师:(教师手拿一支铅笔)老师有一支铅笔,用英语是这样说的:The teacher has a pencil.老师再拿出一把尺子说:The teacher has a ruler.同学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说一说呢,如I have a pencil.
生1:I have a pencil.
生2:I have a ruler.
生3:I have a book.
师:同学们真棒。那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我们在说我有一个什么的时候,是不是用到了“I(我)”“have(有)”“a(一个或一把)等。同学们一定要注意“a”不是我们汉语拼音的“a(啊)”,它讀“[?藜]”。同学们看看,一把尺子、一本书、一支铅笔用英语是怎么书写的(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书写方式)。
教师接着讲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一把尺子”应该写成“a ruler”、“一本书”应该写成“a book”,那么我们来完成下面的练习。
I have a .
Book.
学生看到练习题,回忆前面的教学活动,他们有的回答“I have a pencil.”有的回答“I have a ruler.”有的回答“I have a book.”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传授知识不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运用知识。这个环节教学采用了互动的方式,又融入了讲与练结合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认、能读、会用,从而实现多元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生活情境教学
“school”中有几个人物的名字,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去熟悉这些人物,熟悉上学、放学要用的一些礼貌用语。
【教学片段】
课堂回顾1:
师:如果同学们早上上学,在校园里遇到了老师、同学用英语该怎么说?
生1:Good morning!
生2:老师,遇见同学我们也可以说Good morning!也可以先打招呼,再问好。如,Holle!Bill.Good morning!Hello! Lily. Good morning!等。
师:下午见了同学我们该怎么说?放了学,要与同学再见了,又该怎么说呢?
生3:Good afternoon!
生4:也可以和同学打招呼后问好,如Hi,Bill.Good afternoon!Hi,Andy.Good afternoon!
生5:上午、下午放学可以和同学说“Bye”加上对方的名字,如Bye,Bill.或Goodbye.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运用英语、感受英语,掌握“school”中的一些相关的问候语、人名,让学生慢慢熟悉英语环境,有意无意地为自己创造英语环境。)
课堂回顾2:
师:(多媒体呈现)同学们都在“school”中认识了Bill,Lily,Andy,Joy等,那同学们喜欢英文名字吗?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英文名字,然后试着给自己选一个英文名字,感受一下好不好?比如,Spohn(斯庞)、Tonya(汤娅)、Shari(莎瑞)、Shira(希拉)、Lerch(勒奇)等。同学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名字、兴趣,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字。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充满了好奇,他们尝试着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字。这样不但能点燃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能让学生真正感受英语,为学习英语做好铺垫。
五、动手画一画
要想让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教师就不能采用传统一本正经的教学方法,而要结合小学生的天性,为学生创设一些动手涂一涂、画一画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在玩中学、学中玩,自然而然地熟悉词汇、句型、用法等。
【教学片段】
课堂回顾1:
师:老师在网上找了一张图,同学们可以为这张图片中的学习用具等涂色。比如,给书包、铅笔、尺子,还有学校涂上你喜欢的颜色,甚至可以为喜欢的单词、句型也涂上你喜欢的或者表示重要的颜色(老师一边讲授,一边把图片发给学生)。
学生对能涂能画的练习非常感兴趣,他们拿到图片会仔细观察,选择颜色,思考给书包、尺子、书本等涂什么颜色,就会不知不觉间一次次地看到“peccil”“teacher”“student”“book”“schoolbag”“ruler”,看到“Show me your...”“I have a ...”等,从而巩固记忆,也强化了学习效果。
课堂回顾2:
师:(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题)同学们,粗心的小明在单词听写和练习中写错了单词,你们看看,能不能帮他检查一下,划掉错误的并改正过来。
1.boook(书)、ruer(尺子)、schoobag(书包)、
penciil(鉛笔)、teachr(老师)
2.(1)Bill have a pecill.
(2)Lily have a rulerr.
(3)Good afternon!Teacher .
生1:小明把“书”多写了一个“o”,应该是“book”;把“书包”又少写了一个“l”,应该是“schoolbag”。
生2:小明把“尺子”也少写了一个“l”,“尺子”应该是“ruler”;还有把“老师”少写了一个“e”,应该是“teacher”。
生3:小明还把“Bill have a pecill.”中的“pecill”少写一个“n”,多写了一个“l”,正确的应该是“pencil”.
生4: 小明把“Lily have a rulerr.”中的“rulerr”也写错了,多写一个“r”,应该是“ruler”;把“Good afternon!Teacher .”中的“afternon”写错了,少写了一个“o”,应该是“afternoon”。
经过这样画一画、改一改的练习,不但帮助学生巩固了词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