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发展高阶思维的阅读教学途径
2023-03-28孙佳
一、问题的提出
当下的很多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把学生能读懂文章视作学习理解,把完成练习题视作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课堂依然屡见不鲜。这种阅读教学过多注重文本词汇、句型教学,强调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复述;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的机会少,更加缺少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阅读教学无法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初中英语深度阅读应该从单元语境即单元整体的视角着手,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问题的解决
本文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 Reading“Seasons of the year”为例,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度学习。
(一)以学定教,学思结合,制订阅读教学目标,准备深度学习
深度阅读教学应该指向主题意义的探究。主题意义就是作者为什么要谈论这个主题,论述这个主题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在哪里,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什么(张献臣,2021)。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旨在通过Seasons这一单元话题帮助学生学习与季节相关的语言知识,建构关于季节和五个简单句的知识框架,感知季节之美和作者对季节之美的欣赏,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描述自己心中最爱的季节。本节课是诗歌阅读第一课时,笔者认为这节课不仅要带着学生读出诗歌中四个季节各自描述的内容(What),也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How),更需要思考和理解主题意义(Why)。同时,考虑到班级内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存在一定差异,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制订本节阅读课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阅读诗歌,学生能够:
1.获取与梳理文中关于每个季节的景物描写。(浅层阅读阶段,指向信息的获取与整合)
2.理解和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使用结构图梳理诗歌结构。(浅层阅读向深层阅读过渡,指向语篇结构分析)
3.概括诗中四季各自的特点,推测作者的态度,赏析、思辨诗歌中的四季之美。(深度阅读,指向写作态度和意图的分析和评价)
4.小组合作——读写结合,尝试写出几个句子或者创作一首诗歌描写家乡最美季节、表达赞美之情。(深度阅读,指向阅读后的迁移和创新)
以上教学目标呈阶梯设置,层层推进,引领学生从了解诗歌中的季节和景物,到理解和掌握作者在本诗中的写作、修辞和谋篇布局方法,推测、分析作者的态度和意图,思辨四季之美,激發学生对季节和自然之美的热爱,并通过创作表达出自己的这份热爱之情。教学目标的设计逐步实现深度阅读,体现了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发展。
(二)激活话题背景知识、促进新知获取
根据创设的情境越真实,越有利于深度学习发生的原理,笔者在教学环节伊始,通过PPT呈现Seasons in the sun歌曲的海报,引出seasons话题。接着在歌曲片段欣赏中要求学生听歌并判断歌曲中唱的是哪个季节(呈现南京的春、夏、秋、冬四幅图,辅助学生判断)。
T:Which season is mentioned in this song?
S1: Its spring.
S2:Its summer.
T:Why?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S1: Its spring because“now that spring there is in the air.”
S2:Its summer because“we have seasons in the sun.”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英文歌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英语学习兴趣。对于歌曲中季节的判断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目的在于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这也为接下来的新知获取做好铺垫。
(三)学会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在学思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1.获取与梳理,建构诗歌内容支架
对阅读文本中的知识深入加工需要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过程。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笔者和学生一起通过对话和表格梳理文本信息,感知、了解、获取诗歌内容(What)。
T:What is mentioned about winter in this poem?
S:Snow,trees and flowers and birds.
2.赏析与思辨,构建学思结合的阅读支架
(1)通过对比、分析,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
深度阅读离不开读者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思考。通过梳理,学生可以发现作者对四季景物的描写各有特点,详略不一。这就为进一步深入阅读提供了抓手。笔者顺势启发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Q1:Which season does the writer talk about most?
Q2:How does the writer introduce it?
Q3:What about other three seasons?
第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通过对比很快发现summer是作者在这首诗歌中景物描写最多的季节。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也可以比较容易找到sweet,quiet,lazy,cool等形容词。紧接着,笔者启发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adjectives?Can you offer better ones?
诗歌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意义丰富的特点。理解和感悟这些特点则需要学生细心反复诵读和推敲。学生如果只是获取诗歌的内容而不去思考作者怎样巧妙地描写它们(How),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景物以及为什么要以冬、春、夏、秋的顺序来写(Why),学生就会“学而不思则罔”,产生“这首诗歌内容很简单,好像记流水账一样”的错觉,失去深入学习的兴趣。笔者通过布置学生小组合作与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和思考、畅所欲言,并与他人交流观点,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聚合性、批判性、逻辑性和深刻性都得到了锻炼,这样学思结合的阅读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让学生形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落实提升阅读活动中思维含量,实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向深度阅读转变的目标。
(2)分析语篇,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结构性
活动1:学习诗歌的修辞手法、理解段落的交际功能
在进一步阅读关于summer的描写时,学生发现文中sweet memories of summer days与下文的lazy afternoon by a pool,Eating ice cream to feel cool结构有着明显的总分关系,即:
笔者继续追问二者之间的修辞手法并启发他们尝试连词成句,学生思考发现两边内容可以用be动词相连,即quiet streams and trees and shade,lazy afternoon by a pool and eating ice cream to feel cool are sweet memories of summer days.判断本段的修辞手法为simile(明喻)。
笔者采用组间竞争的方法鼓励各小组找出另外三段的修辞手法并给出理由,对于答案正确、理由充分的小组组员予以积分奖励。此外,针对本节课的诗歌,笔者设计以下将段落与其功能连线的活动。
Read the poem again and match the function with each paragraph.
辨析诗歌的修辞手法、理解段落的交际功能可以帮助学生从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上升到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怎样才能把詞句、段落写好。
活动2:概括诗歌结构,探究主题意义
初读课文时,就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这首诗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而是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来写的?”笔者在备课时就想到学生应该会对此提出疑问,思虑再三,还是觉得直接回答不如先把问题写下来,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和思考,进而得出答案。在活动2中可以探究这个问题了,具体如下:
笔者鼓励学生从诗歌中获取作者对不同季节的观点,学生很快回答:“The poet thinks summer is sweet and lazy.”但是对另外三个季节的概括略有卡顿,笔者适时给出一些形容词帮助学生思考和讨论。
通过整理、对比、讨论,学生总结出诗人冬、春、夏、秋的写作顺序巧妙地将季节的特点从宁静逐步上升到繁忙,从万籁俱寂过渡到充满希望,这既是对季节由万籁俱寂到充满希望和生命律动的一种描写,也是作者对季节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由衷热爱、赞叹之情的一种升华。
(四)以评价促反思,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迁移创新
深度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调动学生英语阅读的主体能动性,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完成对文本的分析,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建构属于自己和阅读文本的信息网络系统。这就离不开读写结合、用创为本的读后活动。读后仿写、续写、迁移创新是深度阅读的延续和落脚点,是实现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篇研读,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诗歌的语音、修辞、段落交际和整体架构的知识,产生了想要欣赏季节之美、赞美自然之美的强烈愿望。笔者顺势鼓励学生为家乡美丽的四季写一首小诗,也可以为自己最喜爱的季节写一段诗歌,或者创作几个赞美四季之美的句子。完成后先在组内参照阅读文本从音韵、内容、语篇、语用、主题意义互评,笔者再举例点评,帮助学生改进。
三、反思
“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度阅读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深度阅读,即在深度阅读中需要做什么和怎样做。通过文本学习、赏析、辨析、主题意义的探究和读后续写,学生不仅学会了深度阅读,发展了高阶思维,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施过程中要用好小组合作,做到互学互教、互评互学。另外,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深度解读文本,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践行学思结合、以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应从学生的阅读需要出发、以阅读兴趣为切入、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细化每一个教学环节和学习任务的设置,真正做到坚持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和学创结合,逐步培养学生成为爱阅读、会阅读、爱思考的阅读者。
编辑:张俐丽
作者简介:孙佳(1983—),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