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AM理念与项目式学习在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与实践中的融合

2023-03-28郑玉晴

新课程·上旬 2023年26期
关键词:走马灯课程设计探究

郑玉晴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的高效发展,对应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变得愈发重要。传统的课程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式理论讲授为主,往往是各学科的“单打独斗”,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进行各学科的融合应用,缺少了实践性探索。STEAM教育(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ematic)则激发学生挑战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项目化教学,以问题驱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解决真实的情境问题,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充足发展的学习并最终进行项目化成果展示。因此,将学科融合的STEAM课程理念与PBL项目式教学方法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具备实施可行性。本文以“走马灯的设计与制作”为例,将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流程、课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理念

依照PBL项目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问题:邻居的学生外出游玩时看见走马灯很神奇、漂亮,就想动手做一个走马灯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怎样来制作呢?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融合思维STEAM理念与PBL项目式方法进行实践探索,最终解决问题。课程STEAM融合分析如表1所示。

二、课程目标

基于本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了如下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心行动,学生通过对走马灯原理的初步了解,为家人设计一个生日礼物,培养关爱家人的意识,树立和弘扬孝敬父母的中华传统美德。初步发展学生的兴趣、专长,培养学生较为积极的科学态度。

責任担当:通过制作走马灯,形成和健全新时代中小学生努力实现自己价值的态度和专心致志、多思考的个人意识。用简单的科技小制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明确科技在生活、生产、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科技强国、责任意识。

问题解决:经历制作走马灯的全过程,通过图样表达设计构思,用技术语言实现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转换,提高图样表达能力。初步掌握使用创客思维和工具制作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实验态度。在外观部分的制作过程中,发展对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的识别、选择和使用的能力。

创意物化:经历组装和调试的过程,初步将设计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常见实际问题的技能,提高物化能力,提高创客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习、生活。

三、课程设计流程

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设计流程:(1)分析教学内容,确立项目主题。(2)根据项目主题,选择项目素材。(3)确定项目内容,进行问题拆解。(4)设计活动任务,实施科学探究。(5)设立学习支架,提供实施保障。(6)设计评价方案,诊断素养水平。项目设计要素中应重点关注驱动性问题的设计。驱动性问题就是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基本问题嵌入特定的情境,转化为能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习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项目指向的核心知识确定驱动性问题,并保证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具有连续性、趣味性以及开放性。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保障工作。在组织方面,由于项目式活动大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在项目式活动确立后,教师需遵循划分小组原则,结合学生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划分任务。基于对每位学生学习兴趣及优势的了解,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每个小组成员是否有任务做,及时做好协调工作,精细做好每一个环节。最终进行成果展示——学生讲解并演示作品。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一)真实情境,确立课题

通过邻居学生小华外出游玩时看见走马灯很神奇、漂亮,就想动手做一个走马灯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这一情境,利用项目式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制作走马灯,传递孝心。通过播放走马灯短片,增强学生对走马灯的认识。

(二)互动体验,揭示原理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结合以往经验猜想走马灯的原理: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空气上升,通过叶片时被阻碍改变流动方向,同时会给叶片一个反作用力,推动纸杯旋转。(联系物理学科)什么是反作用力?师生互动展示反作用力。师生互动小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反作用力,形成知识的迁移,进而使学生理解走马灯运用的原理。

(三)创新设计,制定方案

本设计主要分三个阶段:

1.质疑思考阶段

播放走马灯纪录片短视频,激发学生设计制作走马灯的欲望。思考利用物理和数学学科知识理解走马灯原理和设计制作走马灯。

2.材料分工阶段

从影响走马灯旋转稳定性的因素入手:走马灯的扇叶分布均匀,连接牢固,上下左右对称,蜡烛和线孔的位置在中心,线和纸杯耐热性好,两个杯子大小一样等。确定制作走马灯所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材料的选取和操作过程来改进这些环节与步骤,引领学生总结制作走马灯的材料和工具:两个纸杯、胶带、笔、木棍、线圈、热熔枪、蜡烛、打火机、剪刀、小刀。人员分工安排:一人制作上半部分,一人制作下半部分,一人连接上、下两部分,一人装饰外表面,写上小组的名字和梦想。

3.创新设计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思路、不同的方案完成走马灯的制作,合理设置制作步骤,感受创新带来的快乐。

(四)小组制作,展示评价

1.展示走马灯成品,交流收获

展示环节通过学生携带自己组作品依次在讲桌前展示的方式,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和制作作品做一个小结。这也是师生间、生生间共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表现自己。

2.结合评价表,对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课程采用项目式评价方式,依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其中,学生自评可以找到自身不足并改正,在下一个项目中引发积极思考;小组互评可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教师评价重点在于项目完成过程,评价交流包括走马灯的外观设计、走马灯的旋转稳定性、走马灯的整体结构、走马灯各部分的细节完成度。在整个项目中,通过过程和结果等多样性评价,全面地关注整个过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地对学习的情况做出判断,发现其中的优缺点。评价标准见表2。

(五)分享收获,总结提升

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好的总结,可以使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浓缩成“板块”,得以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的认识成果,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本节课总结环节从知识、能力、精神三个方面展开。知识上:走马灯的非遗传承、设计并制作走马灯、走马灯的原理;能力上: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意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精神上:感受到传统工艺技术的精湛、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形成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学生通过动手劳动与合作探究,成功设计制作出走马灯,送给父母,传递孝心。这个过程激发学生用生活中的材料创造发明,实现创客梦想,传递科技知识,传承科技精神,养成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实现孝心传承。

四、课例效果分析

课程围绕“走马灯”一个主题,通过现场演示、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走马灯的历史以及走马灯的旋转原理,让学生感受我国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和为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热情。

1.激发学生对学习与运用科学原理的兴趣

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并不断提出问题,在为科技现象着迷的同时,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并且拓展应用它,提高了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所包含的科技知识,思考探索,融会貫通。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采用PBL项目式教学,教师给出真实情境,学生根据驱动性问题进行有序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借助探究验证自己的思考,通过自我思考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适当的资料,筛选、比对、总结、整理,形成成果,培养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程设计时遵循主体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则退居幕后,做学生探究路上的指导者与帮助者。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开阔,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设计方案,更有利于项目的推进。

STEAM理念与PBL项目式方法在教学中的融合,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项目式问题驱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动探索和设计制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STEAM跨学科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了非常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则应适当引导学生,辅助学生搭建思维的桥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编辑:常超波

猜你喜欢

走马灯课程设计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宝鸡城的走马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神奇的走马灯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走马灯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