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学单元复习教学实践
2023-03-28田奋林
田奋林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可有力地培养其核心素养,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为学生合理设计单元复习主题,并组织一系列有挑战性、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在自学以及合作学习期间深度理解知识内涵,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生活问题予以解决。本文主要以“生物与环境”为例,探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学单元复习教学实践策略,促使学生通过单元主题式学习深度复习生物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教学背景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该课程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生物学特征,围绕学习主题建立单元化课程内容体系,各主题均涵盖多个生物学概念,还融合了生物学研究方法、过程、观念等。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强调大概念,围绕单元主题精选一系列相关的学习内容,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并充分切合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需求,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使其对生物学概念加深理解,并能灵活应用。为充分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生物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期间关注单元教学活动。
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教育者会忽视复习课,仍采取讲解练习题、提炼提纲等形式进一步强调重难点知识,并让学生通过刷题达到复习目标,而这一形式和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教学要求明显不符,所以亟须在复习课中融入深度学习以及单元教学,基于单元知识体系设置复习课主题,并让学生在复习课之前温习以往所学的主题相关知识,梳理不同知识及概念间的关联。而在复习课中,可深挖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生活化情境,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需求设置复习任务,组织小组交流讨论活动,并在课后选择典型练习题,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复习效果,并理清学习思路。
本文以“生物与环境”为例,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学单元复习教学实践策略,促进深度学习、单元教学以及复习课相结合,全面提升复习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组织单元复习课过程中,教师要自觉突破碎片化教学误区,立足整体层面规划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要围绕复习主题整合原本在教材不同单元中分散布局的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化地复习相关知识和概念,理清不同知识间的关系,并对概念内涵加以理解,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同时在问题发现、探究以及解决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达到深度学习目标。
初中生物学课程中包含若干主题,围绕“生物与环境”设计单元复习课,可整合教材中七年级、八年级和该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了解生物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
三、教学目标
在单元复习教学期间,要結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确定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逐渐实现深度学习目标。而此次单元复习教学期间,教师可按照教材编写思路,并结合学生思维特点以及生活体验,同步根据教师教学经验,逐步构建立体化单元复习教学目标。
总体来说,在围绕“生物与环境”设计单元复习课期间,可主要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学生要充分掌握生物和环境相互之间的关联,了解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发育规律、适应机制等。
学生要了解生物、环境两者的作用机理及具体方法,还要理解环境中的生物具有多样性以及适应性。
学生能够运用生物与环境相关知识对实际问题予以解决,促进学生更加关注保护自然环境;使学生建立生命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等。
四、教学过程
围绕“生物与环境”进行单元复习教学,为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目标,要基于所设置的学习目标优化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环节,要使学生系统化整理原本在教材不同单元所分散布局的知识概念,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化整理知识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建立学习情境等,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学习,深化掌握知识内涵,厘清不同知识间所存在的关联,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习从碎片化发展为系统化、立体化。
(一)课前活动
围绕“生物与环境”设计微课,在其中系统化地展示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课前观看相关课件,并记录课件观看中所发现的问题,同时结合课件内容,围绕单元主题绘制思维导图(见文末图1),以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旧知,初步构建知识体系,回顾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当地拥有丰富、多元化动植物资源的自然保护区或者植物园等开展研学活动,经实地考察对生态环境加深理解,并在此过程中细心观察与记录所发现的生物学现象,还可配合拍摄照片。或者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课前观察地点,比如树林、池塘以及草地等,使学生结合真实的自然情境观察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小组进行实地观察的过程中,所观察的例子虽然不同于书本案例,但所反映出的道理是相同的,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具体是让小组学生先确定要观察的生物,之后通过观察思考一下问题:
1.列举其生活区域都有哪些环境?环境中包含哪些因素?这些因素被分为哪几类?
2.哪些因素会较大程度上影响观察对象的生活?这些因素被称作什么因素?
3.你们选定观察区域后,相应区域中所包含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和即构成生态系统,那么你们小组所观察生态系统包括了哪些组成部分?
4.在你们小组所观察的区域中是否存在食物链?若没有可适当扩大生态系统范围,找出例证。
(二)课中知识整合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和同一主题相关的不同生物学概念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并体现出层次性,以往分散化的概念知识学习活动很难使学生深化理解概念内涵,所以在复习教学期间,要引导学生整合和该主题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深入理解不同概念所存在的逻辑关系,在关系联结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促进知识迁移应用。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以及实践活动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进而绘制概念图,并指导学生在绘制过程中要遵循局部—全局、简单—复杂的顺序及原则。
具体在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主题组织单元复习教学活动期间,可遵循分层原则先绘制个体概念图,再整合为生态系统概念图,在内容不断补充与完善过程中引入生物圈相关知识,最终建立生物圈概念图(见文末图2)。
(三)设计学习任务
为使学生对生物学相关概念加深理解,要在复习教学期间引入能够证明相关概念的证据,包括各种资料和事实等,同步设置启发性问题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逐步完成学习任务期间深化理解知识概念,并将相关知识应用到案例实践中。
在围绕“生物与环境”组织单元复习活动期间,可设计思考性问题,这些问题可由学生自行思考,也可进行小组讨论等,比如:
生物是否可以离开环境?请举例。
生物是否可以适应环境?请举例。
生物是否可以影响环境?请举例。
生物周边的环境因素均属于其生态因素吗?说一说原因。(此问题强调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对生态因素概念加深理解)
生态系统不同成分间存在什么样的關系导致生态系统最终形成统一的整体?
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相互之间有什么关联?(此问题要求学生可对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阐释)
食物链通常有几个环节?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环节?
人们如何利用能量流动规律对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能量进行合理调整,以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是否对系统内不同成分间的关联进行自动调整?等。
在为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之后,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随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深入探究,相互学习对方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促进学生立足整体层面深化理解生物学概念,为后续迁移运用奠定基础。
五、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学教师以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为目标设计和组织单元复习活动,可帮助学生逐层递进的学习、整合与理解生物学概念,并在教师的引导和带动下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不同知识层级间的衔接性问题,在此过程中科学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此外,学生可结合具体情境迁移运用所学知识,逐渐增强知识应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生多项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教学设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思维、生命观念,同时还能促进其提升社会责任感,有助于高效实现学科教学以及素养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