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研究

2023-03-28王昱

中国经贸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会计风险风险识别行政事业单位

王昱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并使用大量的国有资产,为了能够更好履行自身职责,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需要重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管理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也出台了相关的条例规定,即使有规范,但是财务工作还是会出现漏洞,保障财务工作进行顺利以促进我国行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进行研究,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能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风险识别;

2017年财政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规范,国务院于2018年推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财政部于2019年出台新政府会计制度。各项财务制度的出台,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求,随着各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会计风险也随之变化,如财务舞弊案件多发、财政资金浪费严重等。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管理大量国有资产,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识别及产生原因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识别

1.岗位设置不合规导致的风险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人员岗位的设置具有一定限制,使得财务人员需要一人同时负责多项不相容的事务。例如:出纳不仅需要负责领取银行对账单,而且还需要编制余额调节表,给职务犯罪以可乘之机,使行政事业单位遭受损失。另外一种情况,即会计人员数量充足的情况下,会出现财务有关账号和密码是公开透明的现象,而且由于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模糊不清,使得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制单环节、复核环节、审核环节都会由制单人员统一处理,使得会计制度的设置流于形式化,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十分容易出现失真的现象。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岗位的人员变动频率较低,不会采取轮岗的制度,由此便使得会计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很难被发现,从而为一部分违规行为提供了便利。

2.内部管理混乱导致的风险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较低,同时还伴有责任模糊不清的现象。现阶段,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设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系统,但是在进行资产登记时,却不能确保及时性。如单位规定资产登记期限是半年度,但单位却在年底进行资产盘点,对账时发现差异后才将资产录入系统。由于对资产登记流于形式化,只注重查验已经登记的资产实物是否存在,对已达到资产折旧年限的资产依旧记录在资产登记表中,并没有对其进行足额提取折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资产信息失真,出现资产虚增的现象。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各种经费的审批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多数情况下,依旧采用的是纸质审批模式,例如会计人员想要拨付款项资金,理论上需经过经办人、复核人、审批人等多个岗位的有关人员进行签字,逐一待有关制度、审批流程结束之后,会计人员才会进行款项拨付,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涉及的人员较多,且并不能确保所有涉及的审批人员都同时在岗,同时付款时间有限,经常会出现审批流程未结束之前,款项便已支付出去的情况。这种事后才结束审批流程隐藏着较大的风险。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业务管理欠缺。采购环节在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采购程序、制度规范等方面均很重视,但采购业务不仅涉及业務部门,还会有会计部门的监督管理以及款项拨付。如果采购过程中出现一标多包、分次付款等现象时,基本都会涉及某一个计划需要进行多次付款或者是对多个不同的供应商进行付款的事项,在这种情况下,便会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或者对接出现差异,使得付款计划与采购业务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匹配,进而使得款项支付不合理、计划浪费或者是款项不能够进行顺利的支付,进一步增加单位资金浪费的风险。

3.会计处理不严谨导致的风险

其一,会计账务处理不及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想尽可能简化处理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按月或季度等长时间将累计的账务一次性录入系统之中,而没有根据严格的标准及时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从而使得部分记账单据缺失,或者出现错记、漏记业务和数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其二,往来对账不及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所发生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数量十分有限,而且这些账务基本上都是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单位或部门之间发生的账务往来,因此在会计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对于这类账务的关注度就比较低。一方面是业务数量少,另一方面是情面原因以及对账工作繁琐导致的,这就使得往来账务累计量逐渐增多,造成项目混乱,形成呆账、坏账,严重时甚至导致贪污舞弊的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产生原因

1.对会计工作及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选拔,一般情况下都是具有比较高的素质,单位的领导及同事之间的信任感都比较高,使得对有关的风险关注度下降。其次,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采取的是收支两条线,每一个会计年度对于资金的使用都需要进行预算,再通过财政部门统一支付,这种模式下发生风险的概率相对较低,使得单位领导对于会计工作的关注度下降,正是由于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产生了会计风险。

2.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有十分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工作与企业中的会计工作虽然本质是一样的,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会计工作人员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企业方面的会计制度,毕业后直接进入行政事业单位,专业能力以及工作水平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质、责任心等都各不相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很难把控会计工作发生风险的概率,由此便进一步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

3.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风险预警的执行,基本上都是将其作为财务部门的一项业务职能展开的,大部分与风险预警有关的事项以及指标,基本上都是让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全权负责的,这就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对于预警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无法顺利开展,导致风险预警的质量以及效率较为低下。最终造成初期的风险未能够获得很好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最终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发生较为严重的事件,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风险事件。

4.内控体系存在缺陷,不能发挥监督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中有关会计风险管理的文件是比较全面的,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中每一会计年度依旧会出现各种贪腐事件。一方面,一部分有关的规定、制度条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制度、规定的实际落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仅如此,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关系十分紧密,在进行监督管理时,存在一定的私人情感,使得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化,监督管理部门形同虚设。虽然单位每一会计年度都会接受外部的审计以及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核,对有关的账目进行一定的审计,并给予一定的意见。但是,外部的审计和监督管理机构所审查的基本都是结果,对于有关账目的形成过程不会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使得外部审核和监督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的策略

(一)加强风险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工作,

便需要从氛围做起,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风险防控文化氛围。首先,强化有关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让风险防控工作尽可能从上而下,逐层开展、推进并落实。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也需要具备强大的风险防控意识,只有当单位中的领导以及主要的决策人员具备相应的风险防控意识,对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获得有效提升,才能够将风险防控制度落实到位。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例如:组织工作人员参观警示基地,及时观看教育纪录片,并有针对性的反馈观看感受以及提升风险防范建议等,不仅可以对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同时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建议,并针对可操作性、意义较大的建议进行整改,有效提升风险防范。除此之外,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也需要着重关注,并强化有关的风险防范培训,从根本出发,规避工作人员触发风险防控条款。

(二)多管齐下,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相对于企业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强化有关会计人员在业务方面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让会计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每一个财政部门下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处理的书籍和文件。另一方面,定期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参加财政局等部门组织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向授课教师进行咨询,也可以与一同参与培训的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展开交流和沟通,查缺补漏,快速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效提升专业技能,从而让自己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有针对性、高效解决财务工作所发生的各种风险问题。

财务部门是各个单位之中危险系数较高的部门,只是单纯依靠各项业务培训是不能够充分的满足岗位需求的,因此还需要会计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由于会计工作是少部分涉及法律法规的职业。所以,会计工作人员便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强化有关的法律知识,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法,工作过程中遵法守法。对于业务能力比较强、责任心强、表现突出的财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例如:晋升岗位、给予奖金等,从而激发会计人员从心底便遵守有关风险防控的各项条例,并且更加主动的识别风险,积极寻找防控措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会计风险的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单位整体风险,而不是某一个部门。在行政事业單位中,任何一项业务活动的展开基本上都是具有联动性的,尤其是风险事件的发生,任何一个相对较小的风险都会对单位整体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是联动的,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各个部门都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因此,单位内部的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应与内部控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体系进行有机结合。在各个部门都设置了相关的风险预警点,不论是哪一环节、哪一部门发出预警信号时,都可以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的防止单位发生较为严重的风险事件。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也应该根据单位的业务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的互通有无,及时对单位的风险进行识别,把会计风险的危机扼杀于摇篮之中,让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在动态环境中真正发挥作用。

(四)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监督

首先,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体系,实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发起头脑风暴式会议,让各位领导、工作人员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类意见,让工作人员充分参与到风险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在落地执行时才能够更加的积极、有效。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时刻关注会计风险管理制度的时效性,结合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督管理部门等发布的一系列有关政策,尽可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让会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更加的完善、合格。其次,严格执行风险管理等制度,并将其落实到位。一方面,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机构需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在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现象,需要积极主动的查找、了解原因,并保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另一方面,对于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制定落实和实施不到位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最后,进一步提升对外部审计和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实事求是,从客观的角度回答审计人员所提出的问题,除秘密、机密等事项外,通过深入的了解,审计机构才能切实有效的提出相关改进意见,并定期更换审计机构,听取多家审计机构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让工作人员没有机会违反相关风险防控条例。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会计风险对于事业单位的影响显著提升,因此便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对具体的风险做好预测和应对策略。在风险的防范过程中,各个部门需要紧密结合,与会计工作进行有效对接,尽可能避免不必要风险的发生,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辨别及应对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21(10):58-60.

[2]张光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方式研究[J].财会学习,2021(31):44-45.

[3]廖宏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8):51-52.

(作者单位:北京市民政局会计事务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会计风险风险识别行政事业单位
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风险防范研究
农商银行会计风险的形成及其防范探讨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问题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