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之美,雨之魅
2023-03-28沈河拢
沈河拢
为了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本文嘗试将美学教育与散文教学相融合,以期使散文教学回到原初的面貌,推动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雨的四季》是刘湛秋的一篇写景散文,通过对雨的“初印象”,使学生掌握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感受其意境,抓住雨的意境美,通过设计描述雨的不同文章的群文阅读及朗读活动让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美,通过探究景物描写的妙处让学生感悟文章的情感美,然后再通过让学生写自己记忆中的雨的故事养成自主表现美。通过对这些学习任务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完全体会到《雨的四季》中所蕴含的浓郁的审美情趣,润养他们的心灵与思想。
一、依托文本,把握特征之美
在刘湛秋的作品中,春夏秋冬的雨水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的自学中,运用口语和文字来掌握春夏秋冬的雨水特点。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背诵一次,然后可以请学生用以下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不同季节雨水的“初印象”:我爱(哪个季节)的雨水,(为什么)爱雨水,并举例说明。比如学生们做了如下讨论。
生1:我爱春天的雨水,爱它的清新、润泽和甘甜。
生2:我爱夏天的雨水,爱它的热情,它的狂野和无拘无束。
生3:我爱秋天的雨水,爱它的宁静、端庄、温柔。
生4:我爱冬天的雨水,爱它的自然、宁静和纯洁。
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季节中的雨水特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还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作文题,例如,这篇文章描述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雨,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以“春雨”为范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夏秋冬的雨水特征。
范例:春雨似少女般羞涩,温柔而活泼。
预想一:夏日的雨水,就像一个张狂的姑娘,奔腾而热烈。
预想二:秋日的雨水,就像一个安静而有思想的少女。
预想三:冬日的雨水,就像一个沉默寡言的老人,平静而智慧。
在这两个小题中,学生对本文的基本内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掌握了春夏秋冬的雨水的特点,并训练了口语和书写的技巧,为接下来的学习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依托文本,赏析语言之美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不同的作者所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所以学生要细心地去体会并真切地感受语言背后的美感。散文的文字向来以凝练和生动著称,并被誉为“美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咬文嚼字”,引导学生体会到散文语言的韵味和新鲜。
《雨的四季》的经典之处在于它的诗化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摘抄”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感。我们可以将其与朱自清的《春》、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进行比较。朱自清的《春》在描写“雨”这一段落时,使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现不同场景的情感,具体来说用三个形容词来形容细雨的细微特点,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笼”是一种朦胧、忧郁、宁静的意境。《雨的四季》在描写冬天下雨时,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作者把人性的情感投入到了冬雨的创作之中,使得她成为了“佳人”,不但展现了她的美貌,而且表达了对她的倾心和赞美。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主要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个层面描述对象的特征,运用重叠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强化语言的表现形式。像“轻轻重重轻轻”,将雨水击穿瓦片的声音和力度充分展现出来,极具韵律之美。借由此组文本阅读,学生在比较各式雨季的同时,对雨季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借由不同的语言,体会到不同的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依托文本,探寻情感之美
文章的美感,不但在于它的文字和结构以及深刻的主题意蕴,更在于它的真实情感,文章最美丽之处在于作者感情的融入与迸发。作者运用朴素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情毫不掩饰地呈现在文章中,要注意挖掘出文章中真实而又美好的感情,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获得美的感染与境界的提升。
为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雨”的情绪之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鲍尔吉·原野的《雨水去过的一切地方》、季羡林的《听雨》、琦君的《下雨天真好》,分别摘录一段“作者的雨”,细细揣摩其中的妙处,这样才能在品味中发现文章的情感美。比如:
那歌声忽快忽慢,忽高忽低,让我整个人都充满了朝气。(季羡林《听雨》)
这句话通过一组比喻、排比句,对“雨敲铁皮”的动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激发了人们的遐想,表现出了诗人在听到雨水时“心花怒放”的感觉,字里行间细腻却又清晰明快。
这种“群文联读”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了他们的阅读速度,而且使他们能够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那种微妙的感情。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以上几个作者中最喜爱的一段,并将其与所选的文章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作品和作者有了更多的了解。
四、依托文本,体会意境之美
优美的散文可谓是“无韵之诗”,其所创造的“意境”与“诗”相比并不逊色。作家常以风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让人体会到自己所创造的环境,体会到自己的感情和心灵。因此,文章的“意境”是指作家为自己创造的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审美空间”,使读者与其感情发生共振。
举例来说,在散文《雨的四季》中,作者把雨季的样子描述得非常细致,像“从花骨朵上掉下的水珠,胜过姑娘的泪水”。在学生的脑中,可以勾勒出一幅画面,那是一种叫作“春雨”的画面,那是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觉得,自己所想的与作者所想的一模一样,也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风景。所以,在进行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文章的“意蕴之美”进行理解,从而让他们自觉地受到作者的情感熏陶,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五、依托文本,感受自主表现之美
通过鉴赏《雨的四季》中事物的特征、语言的诗意、内心的情感和意境,使学生对“雨”有了自己的认识,并唤起了他们心中关于“雨”的记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心里的雨也写下来,提出一些条件,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对于“雨”的感觉。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任务。
任务一,站在初中的起点,为曾经经历过“雨天”的自己,写上一些句子,请参考著名作家的创作手法,以多种方式描绘风景;任务二,以景物来表达感情,适当地寄情于“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写出了如下范例:我曾经经历过很多次雨,但最让我想念的,却是我小时候在奶奶家里所见到的夏日的一场大雨。这场暴雨来得很突然,那时候天空中还飘着朵朵云彩,转眼间空中出现一大片厚重的乌云,天空中有闪电,众人还没来得及将粮食收拢,暴雨就已经落了下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灼热而凉爽的气息。当大人们在那里抱怨和忙碌的时候,我们小孩子都很开心,一个个都跳进了雨水之中,享受着这无边的清凉。心中的喜悦,随着水花四溅,别提多痛快了!
散文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态与其他文体相区分,具有深厚的美学内涵。所以,在初中阶段,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掘散文的美学元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润养学生的心灵,完成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